自由贸易沉浮的启示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peng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伊利诺伊州普林斯顿,玉米种植地

  贸易的历史很长,自由贸易的历史却很短。18世纪中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放大了对“贸易”的需求,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论证了“自由”的好处,“自由贸易”才成了此后200多年里经济学上的正统学说。
  但正统学说并不等同于主流现实。法国经济史学家保罗·巴洛赫曾说,历史地看,自由贸易是例外,保护主义才是常态。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和美国,都曾多次竖起贸易保护主义大旗。对于国际贸易秩序的主导者来说,贸易是否应该自由,并非只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21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尤其是特朗普入主白宫后,国际贸易再次站到了历史关口。但这一次,仅从历史很难再看清未来的轮廓。英美主导国际贸易秩序的历史,也是西方世界经济实力占绝对优势的历史。这次自由贸易的命运转折,发生在西方不再拥有绝对优势,而且内部分化明显的背景下。

历史沉浮


  英国成为自由贸易的先驱,与18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催生的巨大产能直接相关。但自由贸易从理念到实践,经历了约100年。1860年,在英国主导下,英法签署《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这个条约的意义在于,它是当时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首次以条约的形式确立的带有现代自由贸易特征的制度性安排。该条约的突出特点是强调贸易优惠条件的非排他性,与此前主流的、只在成员国之间自由贸易的关税同盟,存在本质的不同。
  此后直到19世纪末,欧洲大陆关税逐步下降,出现了一段自由贸易的活跃期。那段时期,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大国搭上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班车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是自由贸易在欧洲大陆扩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20世纪初直到30年代大萧条前,欧洲国家间虽不乏相互加征关税的行为,但总体上维持了相对自由的贸易态势。根据巴洛赫的研究,1913年至1927年,欧洲大陆的平均关税仅从24.6%微增至24.9%。这与19世纪中期以前动辄50%以上,甚至100%的关税相比,已经大幅下降。
为何“保护”能造就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重要的原因在于当时的美国,具备所有欧洲工业国都不拥有的独特优势,即丰富的资源、充裕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那时,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的“问题国家”是美国。在欧洲大幅降低关税的同时,美国却维持着高额关税。英法签署《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的第二年,美国爆发南北战争。战争结束后,美国加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出于保护国内新生制造业的考虑,美国国会通过关税法案,把进口关税长期维持在50%左右。那时美国的高关税,在欧洲人眼中是个“另类”,美国因此多次遭遇欧洲对其发起的关税战。
  众所周知,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经济腾飞期,正是南北战争之后。为何“保护”能造就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重要的原因在于当时的美国,具备所有欧洲工业国都不拥有的独特优势,即丰富的资源、充裕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根据相关数据,1879年至1913年,欧洲“流失”了13%的勞动力人口,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流向了当时被称为“新世界”的美国。
  贸易的“自由”与“不自由”,几乎在同一时期成就了欧洲和美国的经济增长。但在1913年一战爆发前,已经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开始面临拓展海外市场的需求,如同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所以在一战后的秩序安排上,美国的威尔逊政府提出了机会均等、门户开放等自由贸易的诉求。但当时的美国在政治上还未做好“走出北美”的准备,经济上的紧迫性也没那么强。大萧条前的1929年,美国贸易额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不到10%(2018年这一比例是27%)。
  转折点出现在1930年。为了应对席卷西方世界的经济大萧条,英国凭借残存的帝国影响力,在1932年建立了“帝国特惠制”,即英联邦国家之间减免关税,对外则统一征收高关税。这种退回到关税同盟时代的保护主义做法,遭到了经济实力已远超英国但没有殖民地可做依托的美国的反对。两年后的1934年,美国通过《互惠贸易协定法案》,主张无歧视、非排他的贸易政策。
  自此,美国正式从英国手中接过自由贸易的大旗。二战后的秩序崩塌,把美国推向了历史前台。在美国主导下,关贸总协定在1947年签署。这个以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为主要宗旨的多边协议,奠定了此后数十年国际贸易自由化主流方向的地位。1994年至2018年,世界范围内双边、多边自贸协定的数量,从44个增加到291个。目前世界上每一个经济体,都签署了至少一个自贸协定。

现实挑战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没有重复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历史,既没有引发国家间竞相加征关税的现象,也没有引起人们对保护主义的担忧,反而是国际协调让世界经济止跌回升。直到8年后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才成了一个现实存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源于市场机制的非理性,如果说是华尔街的无心之过,那么这两年的贸易战则是华盛顿刻意为之。
  美国对国际贸易态度的变化,其影响无疑是非常深远的。美国学者斯蒂芬·克莱斯勒在《国家实力与国际贸易结构》一文中,通过分析工业革命以后的国际贸易格局后得出结论:世界主导国家对国际贸易秩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自由贸易最有可能发生在霸权国处于上升期过程中。“因为只有这样的国家才有利益和资源,去创造一个低关税率、高贸易额、少区域保护主义的国际贸易结构。”
  克莱斯勒的这个结论,很符合曾经的英国,更契合二战后的美国。但从工业革命以后的国际贸易历史也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在主导国实力衰落或遭遇挑战时,它会本能地倾向于贸易保护主义。英国用1932年的“帝国特惠制”演绎了这个逻辑。如今的特朗普政府,似乎也在重现这个逻辑。从这个意义上说,国际贸易史中衍生出的这个逻辑,本身就是未来自由贸易趋势面临的一大挑战。   目前美国实力的衰落程度远不及当年的英国,这意味着它对国际贸易秩序的影响会远超当年的英国。美国的“影响”会把国际贸易引向更多的“自由”,还是更多的“保护”,目前来看似乎不是一个太难回答的问题。作为二战后自由贸易的旗手,美国在里根、小布什与奥巴马政府时期,都出台过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但与这些总统把保护主义作为“政治工具”不同,特朗普将其视为“政治信仰”。他对高关税的偏爱,对贸易赤字的仇视,在美国政治中即便还不是主流,也不再像此前那样边缘。
在主导国实力衰落或遭遇挑战时,它会本能地倾向于贸易保护主义。英国用1932年的“帝国特惠制”演绎了这个逻辑。如今的特朗普政府,似乎也在重现这个逻辑。

  “我们一定要留意,从陌生人那里购买的东西不能多于我们卖给他们的东西,否则我们会让自己陷入贫困,让那些人变得富有。”16世纪英国托马斯·史密斯爵士的这句重商主义名言,在500年后遇到了“知音”,足以提醒世人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有多近。如果考虑到主导国对国际贸易秩序影响的历史逻辑,那这样的“近距离”足以引发国际社会对自由贸易未来的担忧。
  特朗普的“贸易观”能在美国选举政治中得分,与其在经济上是否站得住脚关系不大,关键是呼应了美国社会的情绪。根据美国皮尤中心2014年的一份报告,1983年至2013年间,收入位居后33%的美国人财富呈下降趋势,位于中间部分的46%人群财富停滞不前,而位于前列22%的人群财富却上涨了两倍。这种财富分化现象是多年累积的结果,意味着它在较长的时间里都会是美国政治土壤的一部分。
  多数人没有“获得感”所引发的不满,很容易被政治操弄为对国际贸易的不满。科技的发展加速财富的分化是一个常识,但把这种分化归咎于新科技太“抽象”,怪罪于贸易协议却很“具体”,能成为很好的选举政治筹码。所以,特朗普声称要重新谈判所有贸易協议,借口不公平贸易发起贸易战,甚至威胁退出世贸组织,在国内都没有遭到太大的政治阻力。而且,某些欧洲国家也出现了类似的财富分化以及相应的政治变化,所以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在西方世界并不孤单。

演化方向


  历史地看,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推动国际自由贸易的发展。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等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发生时,在国际层面有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签署,在区域层面有1951年欧洲煤钢联营(欧盟的源头)的成立。如果历史足以借鉴,那么目前正发生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也会成为国际自由贸易的推动力。但这次的不同之处在于,对国际贸易秩序依然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美国,成了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2019年5月13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艘集装箱船停靠在奥克兰港

  如果美国继续阻挠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大法官的任命,那么今年12月以后,该机构将仅剩一位大法官,无法再对国际贸易争端做出裁决。与关贸总协定时期相比,世贸组织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对贸易争端的裁决被赋予了国际法效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世贸组织如何改革,特朗普政府让其继续拥有那种权力的可能性都不大。也就是说,美国很可能将国际贸易秩序推回到“前世贸组织时代”—贸易争端主要通过双边外交解决。
  不过,即便特朗普政府最终瓦解世贸组织的仲裁权力,那也不意味着国际贸易进入强权即公理的“霍布斯状态”。自由贸易趋势在全球层面减缓,在区域层面却在加速。今年7月7日,非洲大陆自贸区正式成立,成为世界上首个涵盖整个大陆的自贸区。分量更重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包括东盟10国以及中日韩、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很可能在今年年底结束谈判。此前美国退出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在日本的主导下已于去年获得签署并生效。
如果美国继续阻挠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大法官的任命,那么今年12月以后,该机构将仅剩一位大法官,无法再对国际贸易争端做出裁决。

  由此可见,自由贸易的动力并没有减弱,只不过是“下沉”到了区域层面。区域融合很可能是未来国际贸易秩序演化的重要方向。《经济学人》杂志今年1月的文章提到,十年前,亚洲国家的外来直接投资,来自亚洲内部的仅占1/3,如今这一比例是50%。过去十年里,欧洲国家的外来直接投资,来自欧洲内部的占比增加到60%。而且,无论是亚洲还是欧洲,其跨国公司与美国市场的联系都不是在增强,而是在减弱。
  这又引申出国际贸易秩序演化的另一个特征,即在国际贸易秩序的书写中,美国的角色不再不可或缺。特朗普在挥舞关税大棒后,希望其他国家排着队与美国谈贸易协定,但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不仅区域内自贸协定在“自我生长”,跨区域自贸协定也在绕着美国走。6月28日,欧盟与南方共同市场(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宣布达成自贸协定共识。今年2月,欧盟与日本的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
其他文献
徐英瑾 復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由马伯庸先生的小说《长安十二时辰》改编的同名电视热播以后,以其复杂的情节、严谨的道具考证与电影级别的画面质感,吸引了社会的广泛注意。不过,马伯庸的原著脱胎于美剧《反恐二十四小时》的痕迹显著,即要把一个在一天之内的反恐故事嫁接到天宝三年的长安,并演绎成四十八集的电视剧。而这样一来,每集四十五分钟的信息量就要对应实际世界中三十分钟所发生的事情,难免会给人带来时间膨胀之感
英国当局表示,不会有第二次欧盟身份公投,但也不希望在今年内启动脱欧程序。而欧盟四大机构所显露的咄咄逼人的态势,或许会催生英国保守党第二位女首相。  6月23日的英国脱欧公投,让全世界跟着玩了一次“心跳”。脱欧派凭借着52%对48%的微弱优势在公投中胜出,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后终于选择了退出。  对于这次公投的结果,英国许多老百姓(尤其是年轻人)感到难以接受,伤心、沮丧,甚至愤怒。7月2日有上万民众
大概三年前,2018年11月,楚庆做了一个决定。他离开华为海思—中国自研芯片的龙头企业,“跳槽”到了紫光展锐(以下简称展锐)。  “后悔也来不及了。”现在的他,可以笑着说出这句话。  公众对国产芯片的关注,也是从2018年开始的。先是中兴,后是华为,再渐渐地,似乎整个国产芯片的生产链条,尤其是设计与制造环节,全部遭遇“卡脖子”。人们这才发现,以芯片为典型的中国部分高精尖行业,本质是如此虚胖。  从
这是一个令人爱恨交加的朝代。电视剧《清平乐》,展现的是爱的一面。  宋仁宗身上,浓缩着北宋的朝堂特质。他让人说话,不在意臣下的冒犯,因此“天下英雄尽入彀中”,在他治下,人文鼎盛,星辉灿烂。  你说错了,他不怪你,你说得对,他也不一定照办。苏辙的策论,上来就对皇帝迎头痛骂,甚至就是人身攻击,而且有些攻击毫无道理,但仁宗不生气,并认为自己为后代物色到了宰辅之材;王安石写万言书,纵论当朝时弊,力言改革的
1954年的张爱玲  1920年,张爱玲生于上海,显赫家族早已破败,“没落贵族”是她。1943-1945年,仅仅两年,她以《第一炉香》成名,出版《传奇》《流言》,光彩夺人,“海上传奇”是她。此后再没有张爱玲的时代,1995年,她在美国去世。海上花,开又落。  百年过去,她的书仍被阅读,她被历史留了下来。拥挤的文坛上,仍有固属于她的位置。岂止如此?张爱玲一去,“张腔”绝版,文坛难见她的继承者或相近者
今年1月,在上海的两会上,上海市政协委员邢普提交了一份正式提案一《建议研究全国人民每人发放1000元以分享财政收入高增长的提案》。据报道,上海市政协提案委员会的答复是“不立案”,因为“这是全国的问题,不只是上海的问题”。听闻此消息后,邢普表示,他将寻找途径,将这份提案递交至全国两会。邢普委员的主要目的是让广大百姓直接享受经济发展特别是我国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好处。  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国力显著增强
2021年8月1日,阿富汗安全部队在街道上站岗巡逻,安全部队与塔利班之间的冲突仍在继续  自7月2日美军分遣队不辞而别—趁夜色偷偷撤离过去20年美军在阿富汗行动的主要枢纽“巴格拉姆空军基地”之后,塔利班就如蒙召唤,在全国大举攻袭扩张。拜登政府将原定的美军撤完日期从9月11日提前到8月31日,似乎鼓励了塔利班这种“趁现在就要”的狂热情绪。  借着军事上的进展,塔利班的外交代表团已经现身德黑兰、莫斯科
美国亚裔中的华裔、印度裔、韩裔,是教育竞争中的佼佼者,因此也成为美国常春藤和其他名牌大学招生中,遭到隐性和显性歧视的一个族群。这是亚裔家庭和社会人士长期抱怨和抗议的一个议题,因此引起的调查和官司时有所闻。  2014年秋“大学生录取公平”组织起诉哈佛大学招生歧视亚裔,是近年比较出名的案子。自从特朗普上台以来,该议题日渐成为美国内政的一个热点。特别是近日,不仅有美国法院驳回了哈佛大学声称“大学生录取
【摘 要】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到课堂教学上。该模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满足构建优质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笔者在亲身实践高中语文优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几个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和整理,积极探寻有效地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 优质课堂 小组合作     早在十九
建行扶贫干部到扶贫村枸杞种植基地调研,深入了解当地产业金融需求  约瑟夫·熊比特在其金融理论中指出,“运营良好的银行,可以通过发现最有可能成功实施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企业,为其提供资金,激励其技术创新;银行具有信用创造的能力,正是这种创造能力,推动了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这一分析也可以适用于中国的扶贫事业,国有大行在扶贫方略上,能够发挥引领者作用,利用资金优势,不断拓展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