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生基本都是结束初中教育后,步入中职院校的未成年群体。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还不够成熟,情绪波动大,处理事情的能力较弱。加之需要脱离父母,独立面对学习和生活,因缺乏足够的关怀,容易产生心理問题。由于农村的传统观念和教育资源配置等处于劣势地位,导致中职教育成为农村孩子的主要选择,这也就使得中职学校中农村学生的心理问题凸显,这一现象值得教育者重点关注。
【关键词】中职学校;农村;心理问题;教育策略
(一)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明显
教育心理学中提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对人的思维能力、行为处事都有重要的、不易改变的影响。许多农村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是留守儿童,缺乏来自父辈的关怀和监管,久而久之更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叛逆的行为习惯。另外,农村学生之前的生活内容比较固定单一,整个生活环境也相对封闭简单,导致他们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表现不佳。进入中职学校后,一个完全脱离长辈管束和帮助的环境,对学生的交往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提出较高要求,更容易使学生产生闭锁心理。
(二)缺乏完整的自我认知
不能升读高中既不代表学生的智育不达标,也不能说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问题,更不能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做出负面评判。心理学中的“晕轮效应”,是指对人的某种特点或品质认识过于清晰深刻,就会导致其他特点被忽略。中职生的自我认知中,因为一些方面得不到认同,很容易放大自己的劣势,忽略自己的优势,部分农村同学更看重家庭经济条件,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失落感。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过于关注自己的外貌身材,忽略健康的精神和人格培养。
(三)情绪控制力差
人的情绪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开心就笑,难过就哭是最简单的说明。一般而言,开心、喜悦的积极情绪和悲伤、痛苦的消极情绪都是人们心理和生理共同作用的正常表现。但是中职生学习生活中的消极情感表现过于频繁。部分学生对他人态度冷淡,甚至怀有戒备心理,把集体活动当成负担,不闻不问,不参与。很多学生抗压力弱,对困难挫折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一旦生活和学习出现波折,就不知该如何把握。
(一)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层次划分充分说明人的需求有先后顺序,需求程度和满足难度也不同。由此看出,排在最前面的是生理与安全的需要,也就是必须满足学生对基本衣食住行的需求,并使生活的各方面在目前和未来都有良好的保障。所以对于一些经济条件差的农村学生,首先要利用各种助学途径,例如国家助学金、雨露计划、工读计划等,使他们基本的学习生活得到保证。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健康社交、获得人格尊重,实现自我价值。
(二)注重学生态度与品德培养
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社会和同伴的风气习惯等外部条件,个人认知的失调、个体态度的固化等内部因素会对学生的态度与品德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可以树立贴近学生生活的良好榜样,积极影响学生道德的养成。也可以利用群体约定的方式,经过学生的集体讨论决定一些规则。由于规则是学生群体自己讨论制定,会起到更好的约束和监督作用。还可以制定相应的奖惩规则,其中奖励应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惩罚要避免伤害学生身体、自尊的体罚和变相体罚。
(三)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
心理学中将心理辅导的目标设为两个:一是学会调适,二是寻求发展。所以中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抓住学会调适这一基本。首先,面向全体学生。心理辅导不是治疗,其具有预防的功能,是对学生的良性引导,所以要面向所有学生,为全体学生服务。其次,尊重与理解是基础。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对于自己的言行有基本的选择权,教师应当予以尊重和理解。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 车斌.谈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
策略[J].才智,2013(32).
[2] 罗丽静.农村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特
殊性及应对策略[J].广西教育,2017(34).
[3] 甘维青.农村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究[J].教育革新,2016(2).
(作者单位:新乡市职业教育中心)
【关键词】中职学校;农村;心理问题;教育策略
一、中职学校农村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明显
教育心理学中提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对人的思维能力、行为处事都有重要的、不易改变的影响。许多农村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是留守儿童,缺乏来自父辈的关怀和监管,久而久之更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叛逆的行为习惯。另外,农村学生之前的生活内容比较固定单一,整个生活环境也相对封闭简单,导致他们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表现不佳。进入中职学校后,一个完全脱离长辈管束和帮助的环境,对学生的交往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提出较高要求,更容易使学生产生闭锁心理。
(二)缺乏完整的自我认知
不能升读高中既不代表学生的智育不达标,也不能说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问题,更不能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做出负面评判。心理学中的“晕轮效应”,是指对人的某种特点或品质认识过于清晰深刻,就会导致其他特点被忽略。中职生的自我认知中,因为一些方面得不到认同,很容易放大自己的劣势,忽略自己的优势,部分农村同学更看重家庭经济条件,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失落感。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过于关注自己的外貌身材,忽略健康的精神和人格培养。
(三)情绪控制力差
人的情绪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开心就笑,难过就哭是最简单的说明。一般而言,开心、喜悦的积极情绪和悲伤、痛苦的消极情绪都是人们心理和生理共同作用的正常表现。但是中职生学习生活中的消极情感表现过于频繁。部分学生对他人态度冷淡,甚至怀有戒备心理,把集体活动当成负担,不闻不问,不参与。很多学生抗压力弱,对困难挫折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一旦生活和学习出现波折,就不知该如何把握。
二、中职学校农村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策略
(一)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层次划分充分说明人的需求有先后顺序,需求程度和满足难度也不同。由此看出,排在最前面的是生理与安全的需要,也就是必须满足学生对基本衣食住行的需求,并使生活的各方面在目前和未来都有良好的保障。所以对于一些经济条件差的农村学生,首先要利用各种助学途径,例如国家助学金、雨露计划、工读计划等,使他们基本的学习生活得到保证。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健康社交、获得人格尊重,实现自我价值。
(二)注重学生态度与品德培养
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社会和同伴的风气习惯等外部条件,个人认知的失调、个体态度的固化等内部因素会对学生的态度与品德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可以树立贴近学生生活的良好榜样,积极影响学生道德的养成。也可以利用群体约定的方式,经过学生的集体讨论决定一些规则。由于规则是学生群体自己讨论制定,会起到更好的约束和监督作用。还可以制定相应的奖惩规则,其中奖励应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惩罚要避免伤害学生身体、自尊的体罚和变相体罚。
(三)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
心理学中将心理辅导的目标设为两个:一是学会调适,二是寻求发展。所以中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抓住学会调适这一基本。首先,面向全体学生。心理辅导不是治疗,其具有预防的功能,是对学生的良性引导,所以要面向所有学生,为全体学生服务。其次,尊重与理解是基础。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对于自己的言行有基本的选择权,教师应当予以尊重和理解。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 车斌.谈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
策略[J].才智,2013(32).
[2] 罗丽静.农村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特
殊性及应对策略[J].广西教育,2017(34).
[3] 甘维青.农村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究[J].教育革新,2016(2).
(作者单位:新乡市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