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计算机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逐步增多,越来越多的学生在系统学习计算机前对计算机有更多的了解,但了解的系统性、科学性不强,容易造成学生对计算机产生一定的误解,以至于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保留一些不良习惯。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效果较,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学习效果,但无法保证学生对计算机学习认识的改善。职业院校的教学目的在于为我国输送技术性人才,帮助学生就业,促进社会基础建设加快发展。但计算机基础教学效果相对较差,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学习能力、掌握能力都受到较大影响。混合式教学是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新兴的教学方法,对混合式教学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分析混合式教学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改善作用。
[关 键 词] 混合式学习;职业教育;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9-0270-02
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也日益广泛。计算机的使用年龄逐步降低,计算机编程、网络技术等学科受到不同阶段学生的欢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习、深造与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基础教学。随着我国对信息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也首当其冲受到影响。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改革,充分结合信息化教学内容,将传统教学方法与信息化教学方法相结合,形成混合式学习内容。
一、混合式教学的内涵
混合式教学,顾名思义是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共同开展、共同作用的方式进行教学,目的是充分发挥新型教学模式的功能性,弥补传统教学学生接受度差的问题,同时改善新型教学开展方式复杂、开展效果差的问题。可以说,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将新老教学方式相结合,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混合式教学的前提下,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力,利用更加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改善学习质量。尤其通过新型教学方式的引导下,促进学习自主性的提高,减少传统教学形式下,学生学习兴趣低、自主性差等问题。混合式学习能够阶梯式的为学生开展教学,避免学生在枯燥、乏味的学习中不断消磨学习兴趣,造成学校质量下降。同时,混合式教学对教学资源的利用、整合效果更高,更利于学校教学资源的统一配置,促进教学质量的改善。
二、当前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困境
(一)学生学习素养培养不完全
职业院校学生的来源多数是家庭相对贫困、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甚至存在两种情况都存在的学生,上述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差,学习素养的培养也相对不完整。大部分学生并未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也相对较差。因此无法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此外,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学习动力也相对不足。
(二)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
职业院校学校的教学资源配置相对较差,多数以传统教学为主,传统教学虽然能够保证考试成绩,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主性并无明确的改善效果。在教学资源配置上,部分学校的教学资源单一,教学质量也无法保证,甚至存在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无法对所有学生开展高质量教学的问题。尤其学生在毕业后面临较大的毕业压力,使得职业院校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需求更高,基础教学资源配备相对较少。
三、信息化社会对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影响
(一)学校教育方面的影响
信息技术不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也较大,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特殊性强、教学能力相对不足,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高等院校对教学资源的垄断,通过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教学信息得到广泛的传播与实践,对计算机教学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同时,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相对单一。虽然可以通过信息化社会弥补教学中的不足。但计算机教学无法完全脱离原来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信息化建设能够增加教学形式,但无法完全保证教学内容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依旧以传统教学形式为主,学生在“灌输式”“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中学习,不利于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可以说,虽然信息技术改善了计算机教学环境,但无法完全满足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的转型。
(二)学生学习方面的影响
学生在信息化教学内容当中受到的影响较大,大多数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以外的时间大量使用和接触计算机,职业院校对学生计算机了解、基础操作、计算机使用方法掌握等内容的教学中耗费精力较少。对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工作也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計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相对基础,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往往无法抓住学生的心理。一些学生甚至在学习期间不断“溜号”。无法保证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在拓宽学生眼界的同时,也进一步反映出传统教学形式的单一性,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打击作用相对明显,网瘾等问题的出现,也使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成为较为严重的议题。
(三)教学资源配置的影响
信息化社会不断进步,使教学资源的分配受到影响,教学资源不再是高校自身掌握的“秘密武器”,也成为各高校之间沟通、交流的关键问题。教学资源配置的开放化也更加充分说明了信息化社会下,教学资源配置合理化是未来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四、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原则 混合式教学不但是将传统教学与新型教学形式进行整合,还是不同章节、不同领域涉及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整合。计算机基础教学能够提高混合式教学的有效性。由于混合式教学的教学形式多样、教学内容丰富。因此需要通过固定的设计原则,对混合式教学开展设计。混合式教学的设计需要对课堂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等进行细化与量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应用相应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作用。尤其在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的划分中需要十分注意,混合式教学不是单纯将两种或多种教学方法混合在一起。
五、混合式教学的具体设计方法
(一)前端分析
前端分析的主要作用是经过前端分析工作,将课程教学的方法、内容、对象以及预期效果进行预测和分析。前端分析主要包括学习对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三个部分。学习对象即学生自身,学习对象的个体需求、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已有知识储备,都是前端分析需要了解的内容;学习目标则是指計算机基础教学的相关知识,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对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进行对照研究,属于立体化、三维化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则针对基础理论知识开展观察和分析,针对知识类型、知识内容进行划分,将不同的知识内容划分到适宜的教学形式当中。
(二)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是在前端分析后开展课程形式的设计,包括学习环境、学习活动、学习支持三个部分。学习环境是指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环境条件,包括学生是否在传统教室学习,还是在多媒体教室学习或者教学任务要求在实验机房等环境中教学,教学过程中是否利用到相应的教学平台、教学软件、课件等。学习活动设计则细化到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学习活动包括教师讲解、学生小组讨论、网络平台课程等多项内容,是否属于自主学习或补充性学习内容,也是学习活动设置工作中的一项。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对上述内容进行设计,帮助学生在更加适宜的环境下学习。学习支持设计则针对学生学习期间的学习资源、学习活动甚至情感进行支持,教师的作用是辅助作用,主要为学生提供学资源、情感支持等,鼓励学生专注于学习当中。
(三)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阶段主要针对教学形式、教学目标、学习预期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可借助多种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通过创造情境、强调重点等方式开展教学,此时教学形式多以传统教学为主,辅助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法等。除传统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外,针对学生不在校、不在课堂的教学内容,则需要开展其他平台的学习,如网络平台学习、实际实习、协作学习等。网络平台学习期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学生的学习效果则可以通过传统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进行补充式教学,实习则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课堂上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化作自身的知识与技能,协作学习则利用建立学习小组、互助小组开展教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对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的学习方法,更加有效的学习思维,并从中学习到团队精神与批判性思维,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协作成长。
(四)教学评价
在混合式教学开展过一定阶段后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不但是对学生学习结果、学习成果的评价,还是对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学能力进行评价,需要对教师与学生进行双方面的评价,利用多途径、多方法的评价方式,不仅评价学生的作业、考核成绩,还要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惑与问题,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逐步精简混合式教学方法与思维,促进混合式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凤存,刘文增,李军.近十年我国混合式学习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职教通讯,2019(1):48-57.
[2]王立国,部爱贤,熊俊,等.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设计与探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22):8-11.
[3]詹捷宇,蒋运承,马文俊.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计算机理论性课程设计[J].计算机教育,2018(11):89-92.
[4]李晓英,何首武,陈佳.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高职程序类课程混合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8(2):124-128.
[5]王萍,陈章进,庄伟明.慕课环境下《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的混合式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21):80-82.
[6]王丹华,刘敏昆,孟宝兴.混合式学习环境下的小组学习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4):34-36.
[关 键 词] 混合式学习;职业教育;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9-0270-02
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也日益广泛。计算机的使用年龄逐步降低,计算机编程、网络技术等学科受到不同阶段学生的欢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习、深造与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基础教学。随着我国对信息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也首当其冲受到影响。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改革,充分结合信息化教学内容,将传统教学方法与信息化教学方法相结合,形成混合式学习内容。
一、混合式教学的内涵
混合式教学,顾名思义是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共同开展、共同作用的方式进行教学,目的是充分发挥新型教学模式的功能性,弥补传统教学学生接受度差的问题,同时改善新型教学开展方式复杂、开展效果差的问题。可以说,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将新老教学方式相结合,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混合式教学的前提下,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力,利用更加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改善学习质量。尤其通过新型教学方式的引导下,促进学习自主性的提高,减少传统教学形式下,学生学习兴趣低、自主性差等问题。混合式学习能够阶梯式的为学生开展教学,避免学生在枯燥、乏味的学习中不断消磨学习兴趣,造成学校质量下降。同时,混合式教学对教学资源的利用、整合效果更高,更利于学校教学资源的统一配置,促进教学质量的改善。
二、当前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困境
(一)学生学习素养培养不完全
职业院校学生的来源多数是家庭相对贫困、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甚至存在两种情况都存在的学生,上述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差,学习素养的培养也相对不完整。大部分学生并未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也相对较差。因此无法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此外,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学习动力也相对不足。
(二)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
职业院校学校的教学资源配置相对较差,多数以传统教学为主,传统教学虽然能够保证考试成绩,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主性并无明确的改善效果。在教学资源配置上,部分学校的教学资源单一,教学质量也无法保证,甚至存在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无法对所有学生开展高质量教学的问题。尤其学生在毕业后面临较大的毕业压力,使得职业院校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需求更高,基础教学资源配备相对较少。
三、信息化社会对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影响
(一)学校教育方面的影响
信息技术不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也较大,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特殊性强、教学能力相对不足,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高等院校对教学资源的垄断,通过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教学信息得到广泛的传播与实践,对计算机教学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同时,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相对单一。虽然可以通过信息化社会弥补教学中的不足。但计算机教学无法完全脱离原来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信息化建设能够增加教学形式,但无法完全保证教学内容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依旧以传统教学形式为主,学生在“灌输式”“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中学习,不利于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可以说,虽然信息技术改善了计算机教学环境,但无法完全满足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的转型。
(二)学生学习方面的影响
学生在信息化教学内容当中受到的影响较大,大多数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以外的时间大量使用和接触计算机,职业院校对学生计算机了解、基础操作、计算机使用方法掌握等内容的教学中耗费精力较少。对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工作也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計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相对基础,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往往无法抓住学生的心理。一些学生甚至在学习期间不断“溜号”。无法保证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在拓宽学生眼界的同时,也进一步反映出传统教学形式的单一性,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打击作用相对明显,网瘾等问题的出现,也使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成为较为严重的议题。
(三)教学资源配置的影响
信息化社会不断进步,使教学资源的分配受到影响,教学资源不再是高校自身掌握的“秘密武器”,也成为各高校之间沟通、交流的关键问题。教学资源配置的开放化也更加充分说明了信息化社会下,教学资源配置合理化是未来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四、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原则 混合式教学不但是将传统教学与新型教学形式进行整合,还是不同章节、不同领域涉及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整合。计算机基础教学能够提高混合式教学的有效性。由于混合式教学的教学形式多样、教学内容丰富。因此需要通过固定的设计原则,对混合式教学开展设计。混合式教学的设计需要对课堂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等进行细化与量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应用相应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作用。尤其在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的划分中需要十分注意,混合式教学不是单纯将两种或多种教学方法混合在一起。
五、混合式教学的具体设计方法
(一)前端分析
前端分析的主要作用是经过前端分析工作,将课程教学的方法、内容、对象以及预期效果进行预测和分析。前端分析主要包括学习对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三个部分。学习对象即学生自身,学习对象的个体需求、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已有知识储备,都是前端分析需要了解的内容;学习目标则是指計算机基础教学的相关知识,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对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进行对照研究,属于立体化、三维化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则针对基础理论知识开展观察和分析,针对知识类型、知识内容进行划分,将不同的知识内容划分到适宜的教学形式当中。
(二)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是在前端分析后开展课程形式的设计,包括学习环境、学习活动、学习支持三个部分。学习环境是指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环境条件,包括学生是否在传统教室学习,还是在多媒体教室学习或者教学任务要求在实验机房等环境中教学,教学过程中是否利用到相应的教学平台、教学软件、课件等。学习活动设计则细化到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学习活动包括教师讲解、学生小组讨论、网络平台课程等多项内容,是否属于自主学习或补充性学习内容,也是学习活动设置工作中的一项。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对上述内容进行设计,帮助学生在更加适宜的环境下学习。学习支持设计则针对学生学习期间的学习资源、学习活动甚至情感进行支持,教师的作用是辅助作用,主要为学生提供学资源、情感支持等,鼓励学生专注于学习当中。
(三)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阶段主要针对教学形式、教学目标、学习预期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可借助多种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通过创造情境、强调重点等方式开展教学,此时教学形式多以传统教学为主,辅助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法等。除传统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外,针对学生不在校、不在课堂的教学内容,则需要开展其他平台的学习,如网络平台学习、实际实习、协作学习等。网络平台学习期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学生的学习效果则可以通过传统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进行补充式教学,实习则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课堂上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化作自身的知识与技能,协作学习则利用建立学习小组、互助小组开展教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对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的学习方法,更加有效的学习思维,并从中学习到团队精神与批判性思维,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协作成长。
(四)教学评价
在混合式教学开展过一定阶段后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不但是对学生学习结果、学习成果的评价,还是对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学能力进行评价,需要对教师与学生进行双方面的评价,利用多途径、多方法的评价方式,不仅评价学生的作业、考核成绩,还要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惑与问题,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逐步精简混合式教学方法与思维,促进混合式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凤存,刘文增,李军.近十年我国混合式学习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职教通讯,2019(1):48-57.
[2]王立国,部爱贤,熊俊,等.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设计与探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22):8-11.
[3]詹捷宇,蒋运承,马文俊.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计算机理论性课程设计[J].计算机教育,2018(11):89-92.
[4]李晓英,何首武,陈佳.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高职程序类课程混合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8(2):124-128.
[5]王萍,陈章进,庄伟明.慕课环境下《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的混合式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21):80-82.
[6]王丹华,刘敏昆,孟宝兴.混合式学习环境下的小组学习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4):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