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阳古城衰落的原因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ssdd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古城衰落的原因很多,本文作者主要从环境恶化、河流水量减少及改道、军事地位下降、交通方式变化这四方面来谈谈对锁阳古城衰落的看法,并希望相关的单位和更多的人去关心古城,保护古城。
  关键词: 锁阳古城 衰落 原因
  
  甘肃省安西县的古城遗址冠盖全国,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古代文化遗迹和遗址在安西星罗棋布,其中以锁阳古城最为著名。
  一、锁阳古城概况简介
  锁阳古城,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甘肃省安西县桥子乡正南的戈壁荒漠中。相传始建于隋唐时期,是为军事防御而建的城市,当时主要是为了防止匈奴等少数民族对我国中原的侵犯。
  锁阳古城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城垣为长方形,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位于外城东南部。从布局中可以看出当时的鼎盛与繁荣,但现在城内却是遍布沙丘、瓦砾和残墙断壁的一片景象。登上城头南望,百里山川尽收眼底,沟渠田园历历在目,依稀可见古河流的痕迹,想当年这里也曾经是沃野千里、良田万亩,可以想象锁阳古城附近当年农业的繁盛与兴旺。
  二、锁阳古城衰落原因
  锁阳城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战争、有丝绸之路交通方式改变的原因,但主要原因應该是河流改道、环境恶化。
  1.环境恶化
  安西县的锁阳古城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由于远离海洋,降水稀少,但蒸发却很旺盛,因此该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疏,风大沙多,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除了该地区降水稀少的自然因素外,人类的社会活动是造成该城环境恶化,进一步导致衰落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不断破坏地表植被及上层结构,从而减弱了环境调节水平衡的功能,使得更多的天然降水无效流失,减少了可用水量。此外,人口不断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造成水资源更加短缺,加重了干旱的程度,河流水量减少,出现土地沙漠化,自然环境恶化,使农田的生产力下降,粮食产量不足,满足不了人类的需求,人类为了生存,进一步破坏脆弱的植被来扩大耕地面积,造成恶性循环,环境恶化。
  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使沙漠化进程加快,这一问题存在于世界各个地区,现在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2.河流水量减少及改道
  “城依水存,水随城在”成为古城的一大特色。世界上古城的建设都与水源有着密切的关系,水源不仅被用来灌溉农田,而且被用来解决城市用水。综观我国大大小小的600多个城市,在选址建城时,没有不重视自然环境的,特别是水环境条件。
  锁阳城在当初的建城时,也充分地考虑到水源这一因素,就建在疏勒河沿岸,为的就是用疏勒河水来满足城市的用水(主要是生活用水)。锁阳建城前就在疏勒河沿岸定居着乡村聚落,他们当时主要利用疏勒河的水源发展灌溉农业,由于那时人口数量不是很多,对环境的破坏还不很严重,因此疏勒河的水量充足,农业相对发达。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灌溉用水量也在不断增大;还有人口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城市人口的猛增,生活需水量也不断增大,再加上自然原因,疏勒河的水量急剧减少,河水量不能再满足当地的农业灌溉用水和人们的生活用水,导致农业生产力下降,土地退化,环境恶化,农业生产水平进一步下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人类也逐渐向外迁徙,这是锁阳古城由于河流而衰落的原因之一。再者就是疏勒河的改道。关于疏勒河的改道,有这样的一个传说,说薛仁贵兵困锁阳城,敌军久改不下,采取断其水源、粮草之途,在疏勒河上游进行堵截,切断水源,强迫其改道。这虽为传说,但疏勒河的改道却千真万确,就是因为疏勒河的改道,造成锁阳城缺失水源,农业无法正常生产,千顷良田变为荒地,人们的生活无法正常进行,就开始了迁徙。人去城空,一座美丽的城市失去了生机,失去了以往那种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随着岁月的流逝,就出现了今天的荒芜、残缺、破烂的景象。
  3.军事地位下降
  在古代,军事对城市的区位影响是比较明显,很多古城都是作为军事基地而兴建的,作为当地防御外侵的中心,锁阳城就是其中一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军事对城市的影响逐渐下降,虽然有保留下来且壮大的,但很大一部分都是逐渐衰落,最终废弃。这样的古城在西北地区最为常见,随着西部大开发,很多已成为人们游览的热点。
  锁阳城也是在隋唐时期为军事防御而兴建的城市,当时主要是为了防止匈奴等少数民族对中原的侵犯。因为当时西北地区是少数民族部落的聚居地,他们主要是游牧民族,也称“马上民族”,历朝历代他们经常侵犯中原,骚扰边疆居民的生活。当朝统治者为了保护江山,使子民能过上安定的生活,在边疆建立了很多专门作为军事防御的城市,锁阳城也是其中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祖国的强大,民族的统一,这些专门作为军事防御的城市也失去了往日的功能,从经济上考虑,很大一部分都不具有发展的潜力,所以就开始衰落,最后被废弃,锁阳城就是其中一例。
  4.丝绸之路的交通方式变化
  锁阳城曾是我国历史上与亚、非、欧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交通要道必经之地,也是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在古代,这里在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的丝绸、茶叶都是通过这里运出,西域的马匹、葡萄、珠宝也是从这里运进。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交通方式、交通工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过去的肩扛畜驮发展到现在的汽车、火车、飞机等现代化工具,特别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的开通。交通工具的速度提高了,联系我国东西,以及亚洲和欧洲所用的时间减少了,相应所需的站点也要减少,这也是导致锁阳城衰落的原因之一。
  三、保护古城文化
  锁阳城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安西县境内,东接嘉峪关,西连国际旅游名城敦煌,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潜力。它现在虽然是一座废弃的古城,但是仍然保存有很多历史时期鼎盛的踪迹,如城廓、炮台等军事设施;还有水井及井旁的两棵树干弯曲的老柳树(这两棵老柳树是古城内仅存的一景,相传此柳为唐人所栽,其树龄至少有四百八十年以上);再有城东1000余米处,有一座大型寺院遗址,俗称塔尔寺。
  锁阳城完好地保存了唐代州郡一级城址的军事防御系统,完好地保存了纵横交错的唐代灌溉渠道和密集的古代民居遗址,具有很高的学术考证价值和旅游资源开发价值。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宣传古城文化的保护,这不单单是指锁阳城,而是所有的古城,要保护古城,就需要政府的支持与投资,只有政府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好古城文化,才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历史的考证和对旅游资源的开发。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能源需求量巨大,国内能源生产供应已经无法满足当前能源需要,能源结构矛盾日渐突出。本文首先对“一带一路”的内涵进行介绍,然后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推进中亚油气合作的优势进行分析,并对基于“一带一路”的中亚油气合作要点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亚油气合作;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已经取得较大成绩,能源合作是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经济贸易的重要领域,经过
教师历来受到人们尊敬,早在古代就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训示,更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操守。在现代,教师也倍受人们尊敬,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然而,曾几何时,这一神圣职业上的美丽光环已日渐消逝,关于教师的负面报道比比皆是:体罚学生,学术弄假,向学生索要财物,强迫学生补课等不一而足。师德的沦丧令人扼腕叹息,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不能不令人深思。如何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一个称职的教师
当代哲学家和语言学家经常使用“游戏”来阐述自己关于语言的观点。索绪尔首先把语言当作“下棋游戏”,其后维特根斯坦和伽达默尔把“语言游戏”作为其语言哲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对三者的语言游戏理论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他们在使用这个比喻时的着眼点和表达的语言观各不相同。  一、 索绪尔  在现代语言学研究中,首先提出“语言游戏”这个概念的是索绪尔。他从三个方面谈了语言与下棋之间的可比性。首先,下棋过程中棋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