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语文自学能力是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途径之一,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启发学生学习思维,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培养的学生走出校门后才能够“自能听话,自能读书,自能成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学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7.005
自学能力是低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具有自学能力的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在自己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知识,不再一味地依赖别人的帮助去学习。那么,自学能力到底是什么?自学能力的定义是:以独立性为核心多种较优的心理机能参与的主动掌握知识获取技能的多层次的综合能力。简单来说,就是指学习者在已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一般不依赖他人而能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独立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能力。因此,作为一位教师,如果想要让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好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出学习的自身潜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以下几点是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实践,对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一些建议。
一、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充分地调动学习动力,在不自觉中获取新的知识。语文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小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一是创新语文练习方法。根据学生自身学习的情况,适当设计训练题目,让学生在练习的同时,训练思维能力。学生在正确完成练习后,可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尤其在语文练习上,获得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体验。因此,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从每天进行适当练习做起。二是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加强了语文知识的记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能够走出课堂,在兴趣的带领下主动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开展社会调查,让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生活。三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学习课外知识,例如看电影、话剧、优秀小说等,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让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反作用于语文学习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从而带动学生自主学习。
二、教与学关系的正确处理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种“双主地位”的现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双主地位”的正确认识是保证教师不走岔路的关键。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是一味的给学生灌输教材知识,这里就出现了一种“主仆关系”,是变异了的师生关系。所以,正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对于教师来说是最基本的条件。时代的步伐不断加快,教师在教导学生时,不再是一味的把现成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再多,终究有限,这时就要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课外知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就是最好的途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运用自如后,不仅仅得益一時,更是受用终生。因此,学习方法的传授比课本知识的传授要来得重要些。
三、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在论述“教与学”关系上已经提到过,教师教导学生,不只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更重要的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在学习上学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方法,是达到学习目标的途径和手段。事实上,学习质量不高、教学效率差劲是学生学习方法不当的直接表现,因此,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习方法、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在课堂上,可以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大量阅读实践,让他们自主学习,充分思考、讨论交流,重视学习方法、有效迁移,引导和教会学生掌握初步的自学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有效的运用“一读二划三想四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有效自读。
四、学生学习思维的启发
人的思维是学习的主要动力,没有思维能力,学生谈不上自学学习能力。众所周知,思维能力是智力的直接体现,是智力的核心。因此,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融汇贯通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是提高语文自学能力的捷径。学生要学会化“身外之物”为自己的知识财富,这样一来,学生自学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时,学生思维的启发变得非常关键。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启发学习思维,那么就要在语文知识中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加以思索、勤于思考,激起学生心中探索问题的波澜。但是在“问题”上要有一定的高度或者说要存在一个矛盾,因为思维就是从解决难度和矛盾开始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语文问题很简单的话,激发不起学生的思维波澜,因为答案可以脱口而出;如果问题太过复杂,学生就会失去探索的信心,从而达不到启发思维的教学目的,所提的问题也失去了价值。因此,教师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时要注意适当的难度,选择折中的高度,学生才会跃跃欲试,积极探索问题结果。
五、结语
总之,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是要求学生要有自觉的自学意识,主动地探索有效的语文学习策略和方法以及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目前,有许多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对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效果。从实践和理论上,证明了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和必须性,给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参考方案,留下了非常宝贵的教学财富。
参考文献
[1]王秀艳.提高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策略[J].科学中国人,2015,0(10X).
[2]李亚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J].读与写(上,下旬),2013,(21):91-91.
[3]王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学中国人,2017,0(3Z).
[4]张弘煜.中职语文教学中基于自学能力提升的几点浅见[J].科学中国人,2015,0(2X).
[5]李素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J].科学中国人,2015,0(2X).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学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7.005
自学能力是低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具有自学能力的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在自己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知识,不再一味地依赖别人的帮助去学习。那么,自学能力到底是什么?自学能力的定义是:以独立性为核心多种较优的心理机能参与的主动掌握知识获取技能的多层次的综合能力。简单来说,就是指学习者在已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一般不依赖他人而能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独立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能力。因此,作为一位教师,如果想要让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好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出学习的自身潜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以下几点是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实践,对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一些建议。
一、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充分地调动学习动力,在不自觉中获取新的知识。语文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小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一是创新语文练习方法。根据学生自身学习的情况,适当设计训练题目,让学生在练习的同时,训练思维能力。学生在正确完成练习后,可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尤其在语文练习上,获得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体验。因此,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从每天进行适当练习做起。二是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加强了语文知识的记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能够走出课堂,在兴趣的带领下主动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开展社会调查,让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生活。三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学习课外知识,例如看电影、话剧、优秀小说等,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让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反作用于语文学习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从而带动学生自主学习。
二、教与学关系的正确处理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种“双主地位”的现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双主地位”的正确认识是保证教师不走岔路的关键。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是一味的给学生灌输教材知识,这里就出现了一种“主仆关系”,是变异了的师生关系。所以,正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对于教师来说是最基本的条件。时代的步伐不断加快,教师在教导学生时,不再是一味的把现成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再多,终究有限,这时就要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课外知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就是最好的途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运用自如后,不仅仅得益一時,更是受用终生。因此,学习方法的传授比课本知识的传授要来得重要些。
三、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在论述“教与学”关系上已经提到过,教师教导学生,不只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更重要的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在学习上学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方法,是达到学习目标的途径和手段。事实上,学习质量不高、教学效率差劲是学生学习方法不当的直接表现,因此,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习方法、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在课堂上,可以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大量阅读实践,让他们自主学习,充分思考、讨论交流,重视学习方法、有效迁移,引导和教会学生掌握初步的自学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有效的运用“一读二划三想四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有效自读。
四、学生学习思维的启发
人的思维是学习的主要动力,没有思维能力,学生谈不上自学学习能力。众所周知,思维能力是智力的直接体现,是智力的核心。因此,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融汇贯通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是提高语文自学能力的捷径。学生要学会化“身外之物”为自己的知识财富,这样一来,学生自学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时,学生思维的启发变得非常关键。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启发学习思维,那么就要在语文知识中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加以思索、勤于思考,激起学生心中探索问题的波澜。但是在“问题”上要有一定的高度或者说要存在一个矛盾,因为思维就是从解决难度和矛盾开始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语文问题很简单的话,激发不起学生的思维波澜,因为答案可以脱口而出;如果问题太过复杂,学生就会失去探索的信心,从而达不到启发思维的教学目的,所提的问题也失去了价值。因此,教师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时要注意适当的难度,选择折中的高度,学生才会跃跃欲试,积极探索问题结果。
五、结语
总之,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是要求学生要有自觉的自学意识,主动地探索有效的语文学习策略和方法以及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目前,有许多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对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效果。从实践和理论上,证明了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和必须性,给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参考方案,留下了非常宝贵的教学财富。
参考文献
[1]王秀艳.提高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策略[J].科学中国人,2015,0(10X).
[2]李亚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J].读与写(上,下旬),2013,(21):91-91.
[3]王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学中国人,2017,0(3Z).
[4]张弘煜.中职语文教学中基于自学能力提升的几点浅见[J].科学中国人,2015,0(2X).
[5]李素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J].科学中国人,2015,0(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