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腕管综合征,俗称“鼠标手”,是指人体的一根进入手部的正中神经在腕管处受到压迫所产生的症状。用医学上的话来说,就是“重复性压力伤害”。
要想明白“鼠标手”为什么会发生,就要先了解一下腕管的结构。腕管是手腕部的一个管道,就如同穿行在手腕中的地铁隧道,其中腕部的8块腕骨组成地基和铁轨,腕横韧带如同地铁顶篷,中间建有10条“轨道”——9条肌腱和1条正中神经。腕管空间狭小,组织坚韧,因此管腔内压力增加时很难释放,里面的肌腱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而正中神经最易受到压伤。手腕关节长期密集、反复和过度活动,导致“地铁顶篷”即腕横韧带逐渐增厚或数根肌腱增粗,均会引起“地铁”内压力增大。
正中神经掌管着拇指、示指、中指以及环指一侧的感觉,还能支配大鱼际肌的动作,控制拇指灵活运动,与其他手指完成较为复杂的动作。尽管正中神经相对脆弱,却拥有对感觉与运动的双重支配功能。
“鼠标手”的临床表现
早期:手指发麻。拇指、示指、中指及环指的桡侧会有麻木刺痛感,症状会在夜间加剧,常在夜间睡觉时或清晨快起床时,病患常因手麻痛而醒来。
中期:随着病情的发展,发麻的频率、发生的时间一直在逐渐增加,从阵发性到持续性,并出现持续性手指疼痛麻木,拿杯子等细微动作出现障碍,麻木、疼痛症状会延伸至手肘或肩膀。
后期:拇指基端的肌肉萎缩、伸展困难,手部触感减退,肌力下降。
哪些人易得“鼠标手”
1.创伤,如腕部骨折等。桡骨远端骨折最常见,会导致骨性管腔狭窄,压迫正中神经。常见于老年患者。
2.过于频繁敲击键盘、使用鼠标,以及使用手机的人,由于长期压迫腕部某一个部位,加之腱鞘的不断活动、劳损,致腕横韧带肥厚等,很容易造成腕管内压增高。一些需要大量活动双手的职业人群,如钢琴师、设计者、运动员等,也是腕管综合征的好发人群。常见于中青年患者。
3.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家庭主妇长期操劳家务,并且女性腕管先天较男性细窄,因此也非常容易患病。另外,还有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妊娠妇女、绝经期妇女、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等也容易患上腕管综合征。常见于50岁左右女性患者。
4.占位性病变。包括腕管内腱鞘囊肿、脂肪瘤及其他肿瘤等。
5.风湿或类风湿等引起的腕管内肌腱腱鞘炎等。
腕管综合征好发于40~50岁,女性多于男性。双侧发病者约占1/3~1/2,双侧发病者女∶男为9∶1。
“鼠标手”可治也可防
腕管综合征治疗首先以保守治疗为主,尽量减少手指过度活动,充分休息。
其次为药物治疗。可以口服一些消炎镇痛的药物如芬必得、扶他林等缓解局部炎症,也可以外用擦剂如扶他林乳胶剂、红花油等等缓解腕部的疼痛。传统医学中的推拿治疗亦能缓解症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如果患者明确诊断为腱鞘炎,可以采用腕管内皮质类固醇激素封闭治疗,使用小剂量的激素可以抑制炎症;同时配合热敷理疗,给予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可以缓解肿胀,减少对神经的压迫。
保守治疗3个月之后,三分之二患者的症状都能得到有效的缓解,手部的麻木感会减轻,手部的力量也会增强。对于症状较为严重、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者应及早手术治疗。
内镜下微创腕管松解术治疗是腕管综合征手术治疗的新方法,只需在手腕处做一个0.8~1cm的切口,结合内镜技术直接观察和传统腕管切开松解术的优势,主刀医生能“直视”掌弓血管和正中神经大鱼际支,因而可以避免损伤到血管神经,进而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传统的腕管切开松解术相比,术后患者的手部握力和捏力恢复所需的时间更短,平均为6.5天。然而,防患于未然,腕管综合征的预防更为关键。
1.每1个小时休息一次
使用鼠标时手腕处于旋转的强迫位置,时间长了会出现僵硬不适。连续使用键盘鼠标1小时左右,最好休息15分钟,改变手的位置。可以在休息期间放松一下活动腕关节和指间关节,可以反复做握拳、捏指、旋转手腕的动作,放松手指、手腕,防止关节僵硬,疏通血液。
2.选用符合生物力学的鼠标
鼠标的大小要合适,与手的大小不要有太大的出入,以感觉舒适为宜。选择符合人体工程力学的、弧度大接触面积较为宽大的鼠标,有助于力的分散,能相对减轻长时间使用时身体的疲劳程度,避免产生肌肉劳损的症状。
3.鼠标高度与肘关节一致
使用鼠标时,鼠标的高度最好与肘关节高度保持一致,屏幕及键盘应该在正前方,椅座的高度应调到手肘呈近90度弯曲,上臂自然下垂,前臂接触桌面或者衬垫物,手指能够自然地架在键盘的正上方位置,这样有利于减少手腕受力以免压迫腕部神经。
4.移动鼠标不要用腕力
手部在功能位置上活动,是最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最有利于手部发挥功能的。使用鼠标时,腕背伸20~25度,前臂与示指、中指指尖处于同一平面, 手腕、手臂不要悬空。一个柔软的手部软枕垫高手腕可以减轻手腕压力。移动鼠标时尽量靠臂力及手指,以减少手腕受力。
要想明白“鼠标手”为什么会发生,就要先了解一下腕管的结构。腕管是手腕部的一个管道,就如同穿行在手腕中的地铁隧道,其中腕部的8块腕骨组成地基和铁轨,腕横韧带如同地铁顶篷,中间建有10条“轨道”——9条肌腱和1条正中神经。腕管空间狭小,组织坚韧,因此管腔内压力增加时很难释放,里面的肌腱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而正中神经最易受到压伤。手腕关节长期密集、反复和过度活动,导致“地铁顶篷”即腕横韧带逐渐增厚或数根肌腱增粗,均会引起“地铁”内压力增大。
正中神经掌管着拇指、示指、中指以及环指一侧的感觉,还能支配大鱼际肌的动作,控制拇指灵活运动,与其他手指完成较为复杂的动作。尽管正中神经相对脆弱,却拥有对感觉与运动的双重支配功能。
“鼠标手”的临床表现
早期:手指发麻。拇指、示指、中指及环指的桡侧会有麻木刺痛感,症状会在夜间加剧,常在夜间睡觉时或清晨快起床时,病患常因手麻痛而醒来。
中期:随着病情的发展,发麻的频率、发生的时间一直在逐渐增加,从阵发性到持续性,并出现持续性手指疼痛麻木,拿杯子等细微动作出现障碍,麻木、疼痛症状会延伸至手肘或肩膀。
后期:拇指基端的肌肉萎缩、伸展困难,手部触感减退,肌力下降。
哪些人易得“鼠标手”
1.创伤,如腕部骨折等。桡骨远端骨折最常见,会导致骨性管腔狭窄,压迫正中神经。常见于老年患者。
2.过于频繁敲击键盘、使用鼠标,以及使用手机的人,由于长期压迫腕部某一个部位,加之腱鞘的不断活动、劳损,致腕横韧带肥厚等,很容易造成腕管内压增高。一些需要大量活动双手的职业人群,如钢琴师、设计者、运动员等,也是腕管综合征的好发人群。常见于中青年患者。
3.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家庭主妇长期操劳家务,并且女性腕管先天较男性细窄,因此也非常容易患病。另外,还有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妊娠妇女、绝经期妇女、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等也容易患上腕管综合征。常见于50岁左右女性患者。
4.占位性病变。包括腕管内腱鞘囊肿、脂肪瘤及其他肿瘤等。
5.风湿或类风湿等引起的腕管内肌腱腱鞘炎等。
腕管综合征好发于40~50岁,女性多于男性。双侧发病者约占1/3~1/2,双侧发病者女∶男为9∶1。
“鼠标手”可治也可防
腕管综合征治疗首先以保守治疗为主,尽量减少手指过度活动,充分休息。
其次为药物治疗。可以口服一些消炎镇痛的药物如芬必得、扶他林等缓解局部炎症,也可以外用擦剂如扶他林乳胶剂、红花油等等缓解腕部的疼痛。传统医学中的推拿治疗亦能缓解症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如果患者明确诊断为腱鞘炎,可以采用腕管内皮质类固醇激素封闭治疗,使用小剂量的激素可以抑制炎症;同时配合热敷理疗,给予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可以缓解肿胀,减少对神经的压迫。
保守治疗3个月之后,三分之二患者的症状都能得到有效的缓解,手部的麻木感会减轻,手部的力量也会增强。对于症状较为严重、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者应及早手术治疗。
内镜下微创腕管松解术治疗是腕管综合征手术治疗的新方法,只需在手腕处做一个0.8~1cm的切口,结合内镜技术直接观察和传统腕管切开松解术的优势,主刀医生能“直视”掌弓血管和正中神经大鱼际支,因而可以避免损伤到血管神经,进而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传统的腕管切开松解术相比,术后患者的手部握力和捏力恢复所需的时间更短,平均为6.5天。然而,防患于未然,腕管综合征的预防更为关键。
1.每1个小时休息一次
使用鼠标时手腕处于旋转的强迫位置,时间长了会出现僵硬不适。连续使用键盘鼠标1小时左右,最好休息15分钟,改变手的位置。可以在休息期间放松一下活动腕关节和指间关节,可以反复做握拳、捏指、旋转手腕的动作,放松手指、手腕,防止关节僵硬,疏通血液。
2.选用符合生物力学的鼠标
鼠标的大小要合适,与手的大小不要有太大的出入,以感觉舒适为宜。选择符合人体工程力学的、弧度大接触面积较为宽大的鼠标,有助于力的分散,能相对减轻长时间使用时身体的疲劳程度,避免产生肌肉劳损的症状。
3.鼠标高度与肘关节一致
使用鼠标时,鼠标的高度最好与肘关节高度保持一致,屏幕及键盘应该在正前方,椅座的高度应调到手肘呈近90度弯曲,上臂自然下垂,前臂接触桌面或者衬垫物,手指能够自然地架在键盘的正上方位置,这样有利于减少手腕受力以免压迫腕部神经。
4.移动鼠标不要用腕力
手部在功能位置上活动,是最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最有利于手部发挥功能的。使用鼠标时,腕背伸20~25度,前臂与示指、中指指尖处于同一平面, 手腕、手臂不要悬空。一个柔软的手部软枕垫高手腕可以减轻手腕压力。移动鼠标时尽量靠臂力及手指,以减少手腕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