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园群书题记》,八十五万言一厚册,自难一次读竟,于是长置案头,听风听雨之际,披涉一首,两首,十数首,咀嚼英华,亦如作书圃之游。
昔洪北江论藏书家,尝别之为考订、校雠、收藏、赏鉴、掠贩数等。以藏园主人所见之博,所察之详,适如余嘉锡先生在此编序言中所云:“以先生书与《四库提要》合而观之,而后《隋志》所称刘向校书‘论其指归,辨其讹谬’者,义乃大备。此岂他藏书家徒以收藏赏鉴名者所能企及者哉。”诸如备众本、订脱误、通学术、叙源流、究得失、撮指意、述疑似、徵史传、辟旧说等数事,是“论其指归,辨其讹谬”之谓。以此而思藏园主人所得,似已大备于《题记》一编。但此涉专门,浅学何敢举鼎绝膑。惟于中考见作者一生行事,是可谓别有所获吧。
藏园主人颜其藏书之寓为“双鉴楼”,缘自祖父所传之元刊《资治通鉴》及自己得自端方旧藏的百纳本《资治通鉴》。初始,除此“双鉴”外,尚乏精椠。先生奋志于藏书,肇万卷纷罗之端,实起自辛亥后“买书失舟”之际。《题记》中,《明钞云台编跋》于此所述颇详,略谓:辛亥十月赴上海,逾年三月将归之时,方登海舶,忽书友陈韫山来舟次,言新自金陵吴门归,所获殊夥,欲邀至寓所一观。乃随之而往。至则尽发其箧笥,检得十数种。评价既定,抱书疾走,抵埠四顾,则船影渺然,盖鼓轮东发久矣。不得已折回客邸,贷资斧、假衣食,守候四日,乃重买舟旋津。此后绵历四十载,藏园主人专意笃志,凡生平未见之书,务以娱目为快,每遇罕秘之册,则不惜举债收之。《宋监本周易正义跋》、《宋本白氏六帖事类集跋》,皆述此巨金收书之况。思及藏园群书难以计值的珍本秘籍,由先生择精持赠于前、由哲嗣举数捐献于后,尽归于国家图书馆,胜事虽远,追维前修,犹令人不胜叹羡之至。
又于《校本文苑英华跋》中,可得先生校勘之精勤。奋志丹铅,二十余年,“雪案萤窗,无时或间,手校之书,为部以千计,为卷以万计”,特以这一部千卷之巨的《文苑英华》(明刊本),而旷历弥年,搜罗众本,乃屏除百务,肆力校勘。“日晷不足,则继以深宵,人事相缠,则避之别馆”,“此九百四十余卷,历时四百有五十日,颓景侵寻,情怀牢落,日暮途远,仰咨嗟,几欲隳废者数矣。卒以镞砺矢心,坚持不舍,深凛垂成之戒,私奋炳烛之明,幸藉余光,卒偿始愿。”彼时先生已是年近七旬的皤然老翁了!尤可喟者,明刊本《文苑英华》后屡经中华书局重印,一九六六年版出版说明中写道:“傅增湘曾据明抄本和部分别集以校明刊本,这个校本现在也藏在北京图书馆。我们对这个校勘记做了部分复核,发现不仅不注据校的出处,而且还有不少遗漏,不足以令使用者信赖。而要从头开始,做一个新的校勘记,比较各本的异同,并且加以按断,这又决不是短时期内所能完成的。与其杂滥,毋宁暂缺。我们希望,在将来条件具备的时候,再为读者提供一个较好的校记。”一九八二年再版,此说明一字未易,仍冠于卷首。一九九○年三版,展卷与之三见!当年藏园主人以一人之力,毕此爬梳革之役,虽不尽完足,犹待补阙,而今人以两纪之岁,却无一分扫尘之功,宜为之“其叹矣”。宁缺勿滥固为矜慎之虑,但因烦难而有疏漏不难谅解,因烦难而长久束之深阁(傅校《文苑英华》早入北图善本),以坐待“条件具备”,则“方何为期”耶?
伦哲如《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有“傅增湘”二首,其一云:“海内外书胥涉日,双鉴已成刍狗陈。取之博者用以约,不滞于物斯至人。“随弃随收,毫无沾滞,亦正是藏园主人的独特之处。《题记》所载,多有此易书因缘(如《明弘治李翰刊本遗山先生文集跋》、《正德本匏翁家藏集跋》所记)。而数种残本,每由书友成全而得延津剑合之美,由这一种难得,也可概见先生“不滞于物”的“至人”之风了。
记问渊雅,识见卓然,于《题记》中亦随处可见。不惟鉴别版本有尘眼所未到者,校勘之外,涉笔其它,也时有隽语。至若走笔图籍聚散存亡之迹,而牵及种种“人事”,则又不仅存一段书林故实,以裨艺文之考,且“门族之盛衰,人情之变幻,皆托此戋戋者留其遗迹,以供后人感叹之资,斯亦足异矣”——借《宋本演蕃露跋》语——更非可以闲墨视之,而人亦不妨于此得味于酸咸之外也。
(《藏园群书题记》,傅增湘撰,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六月版,19.80元)
昔洪北江论藏书家,尝别之为考订、校雠、收藏、赏鉴、掠贩数等。以藏园主人所见之博,所察之详,适如余嘉锡先生在此编序言中所云:“以先生书与《四库提要》合而观之,而后《隋志》所称刘向校书‘论其指归,辨其讹谬’者,义乃大备。此岂他藏书家徒以收藏赏鉴名者所能企及者哉。”诸如备众本、订脱误、通学术、叙源流、究得失、撮指意、述疑似、徵史传、辟旧说等数事,是“论其指归,辨其讹谬”之谓。以此而思藏园主人所得,似已大备于《题记》一编。但此涉专门,浅学何敢举鼎绝膑。惟于中考见作者一生行事,是可谓别有所获吧。
藏园主人颜其藏书之寓为“双鉴楼”,缘自祖父所传之元刊《资治通鉴》及自己得自端方旧藏的百纳本《资治通鉴》。初始,除此“双鉴”外,尚乏精椠。先生奋志于藏书,肇万卷纷罗之端,实起自辛亥后“买书失舟”之际。《题记》中,《明钞云台编跋》于此所述颇详,略谓:辛亥十月赴上海,逾年三月将归之时,方登海舶,忽书友陈韫山来舟次,言新自金陵吴门归,所获殊夥,欲邀至寓所一观。乃随之而往。至则尽发其箧笥,检得十数种。评价既定,抱书疾走,抵埠四顾,则船影渺然,盖鼓轮东发久矣。不得已折回客邸,贷资斧、假衣食,守候四日,乃重买舟旋津。此后绵历四十载,藏园主人专意笃志,凡生平未见之书,务以娱目为快,每遇罕秘之册,则不惜举债收之。《宋监本周易正义跋》、《宋本白氏六帖事类集跋》,皆述此巨金收书之况。思及藏园群书难以计值的珍本秘籍,由先生择精持赠于前、由哲嗣举数捐献于后,尽归于国家图书馆,胜事虽远,追维前修,犹令人不胜叹羡之至。
又于《校本文苑英华跋》中,可得先生校勘之精勤。奋志丹铅,二十余年,“雪案萤窗,无时或间,手校之书,为部以千计,为卷以万计”,特以这一部千卷之巨的《文苑英华》(明刊本),而旷历弥年,搜罗众本,乃屏除百务,肆力校勘。“日晷不足,则继以深宵,人事相缠,则避之别馆”,“此九百四十余卷,历时四百有五十日,颓景侵寻,情怀牢落,日暮途远,
伦哲如《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有“傅增湘”二首,其一云:“海内外书胥涉日,双鉴已成刍狗陈。取之博者用以约,不滞于物斯至人。“随弃随收,毫无沾滞,亦正是藏园主人的独特之处。《题记》所载,多有此易书因缘(如《明弘治李翰刊本遗山先生文集跋》、《正德本匏翁家藏集跋》所记)。而数种残本,每由书友成全而得延津剑合之美,由这一种难得,也可概见先生“不滞于物”的“至人”之风了。
记问渊雅,识见卓然,于《题记》中亦随处可见。不惟鉴别版本有尘眼所未到者,校勘之外,涉笔其它,也时有隽语。至若走笔图籍聚散存亡之迹,而牵及种种“人事”,则又不仅存一段书林故实,以裨艺文之考,且“门族之盛衰,人情之变幻,皆托此戋戋者留其遗迹,以供后人感叹之资,斯亦足异矣”——借《宋本演蕃露跋》语——更非可以闲墨视之,而人亦不妨于此得味于酸咸之外也。
(《藏园群书题记》,傅增湘撰,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六月版,19.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