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来,四川省巴中市立足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区域实际,坚持以改革开放、扶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扶贫攻坚作为全市的总任务,以统筹城乡、连片推进、精准实施、全域扶贫为工作思路,大力推进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以“六大扶贫工程”为主要内容的“1+6”连片扶贫开发。通过与片区建设同步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的“挂包帮”活动,选派驻村干部进驻片区贫困村,在“四突出四解决”上着力,使扶贫政策、项目、资金得以有效落实,极大地促进了全市扶贫攻坚进程。
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帮助下,巴中市片区内新建基层办公场地12.76万平方米,调整支部书记258名;新发展党员1786名,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74.75%,贫困村党员平均年龄下降了5岁;开展32期“两委”负责人专题培训,有18名“两委”干部通过公开选拔走上了副科级领导干部岗位,基层组织在扶贫攻坚中充分发挥了工作主体、示范带头、发动群众、解决问题等方面的作用。
工作能力过硬的驻村工作队
巴中在驻村工作中突出全员参与,解决“谁驻村”的问题。由市县组织部门牵头、扶贫部门协助、派出单位负责,市县每个部门均需参与,同时吸收国企、金融行业人员参加,选派驻村工作队,与片区建设同步到村,驻村时间一定三年不变。通过自愿报名、单位推荐、组织选派的方式确定人选,明确驻村工作队队长由实力较强、项目较多的部门班子成员担任,驻村队长是党员的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或副书记,不是党员的担任村主任助理。
在工作队驻村之前,巴中市对选派干部开展了上岗培训,集中学习有关农村和扶贫政策,学习项目资金监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等农村工作的基础知识,结业后进行考试,不合格不上岗,直到培训合格为止。
突出定职定责,解决“干什么”的问题。巴中围绕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攻坚相结合,连片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原则,驻村工作队主要围绕组织建设、项目实施和精准扶贫开展工作。
以建立服务型党组织为核心,巴中围绕不断提升村级组织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以抓带头人为主的基层队伍建设,以抓脱贫致富为主的能力建设,以抓工作评价为主的体系建设,为“六大扶贫工程”的实施提供坚强的堡垒作用,引导和支持村级群团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有序参与农村管理,积极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建设一支“永不撤离的扶贫工作队”。
在资金使用上,巴中市采取预算驻村工作队专项工作经费,市、县两级配套的扶贫资金按梯次分配的办法,由驻村工作队带入所驻贫困村,帮助实施扶贫项目。
在组织管理方面,驻村工作队需一月一报工作进程,包括取得哪些成效、还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工作打算等,确保帮扶工作不流于形式。另外,每季度召开一次驻村工作推进会,半年和年终分别召开一次总结会,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安排部署下阶段工作,明确主攻方向。
同时,巴中市委、市政府将驻村工作纳入县(区)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完善以贫困村发展、贫困户脱贫为主要指标的扶贫开发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对主导产业发展、新村建设等重点事项目标考核力度,实行一季度一督查、半年一通报、年终一总结。考核工作由市扶贫开发(革命老区建设)和移民领导小组负责,市扶贫移民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联席办参与,会同市委目督办、市政府目督办加强督查督办,严格考核奖惩,把驻村干部群众民主测评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并把考核结果记入驻村干部和派出单位主要负责人的个人档案,对考核优秀的,按干部管理权限和相关规划提拔一级使用。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对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实行问责。
按照中央、省、市各项纪律规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巴中市还制定了驻村工作队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和学习纪律。明确驻村干部是送政策、送关怀、送温暖,不是耍特权、搞休闲、享清福,要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群众的支持,以清廉的干部形象赢得群众爱戴,以笃学的价值追求赢得群众拥护,严禁给基层干部和群众增添负担,增添麻烦,确保驻村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村民信得过的致富工作队
在具體工作中,驻村工作队重点指导村“两委”编制村域经济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规划,协助推进以“六大扶贫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扶贫项目,加强扶贫项目和资金的监督管理。通过全程参与的方式,有效解决导致贫困和制约村域经济发展的突出共性问题和群众反映的热难点问题,切实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为村域经济提供必备的发展条件。
在村两委开展贫困户识别的基础上,驻村工作队与村社干部一道,摸清贫困群众的家底,找准贫困群众的需求,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发展能力和脱贫致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因户施策的帮扶计划,严格按照脱贫摘帽时间表落实住房改造、技能培训、产业发展等差异化帮扶政策。
三年来,通过驻村工作队的有效帮扶,有力促进了片区内建成巴山新居66132套(其中新建贫困户住房20425套,3220户高寒山区贫困户实现搬迁脱贫,改建、保护性建设贫困户巴山新居42178套,配套建设农村廉租房300套),新修(硬化)乡村道路2083公里,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基地42.32万亩,新修(改建)学校10.37万平方米,建成标准化卫生室237个,整理土地11.66亩,片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底的3337元增长到2013年的6237元,年均增长23%,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6个百分点。同时,片区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由2010年底的87.1万人下降到2013年底的47.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7.2%下降到15.3%,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的比例由9.55%下降到7.96%,2014年上半年,全市减少贫困人口4.14万人。
通过有效的驻村帮扶,巴中市搭建了党员干部与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党员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商量,面对面沟通交流,变“年终关怀”为“终年关怀”,解决了贫困群众最关心、最期盼、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贫困群众不仅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照顾,更能感受到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务实转变,为全市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发展环境。
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帮助下,巴中市片区内新建基层办公场地12.76万平方米,调整支部书记258名;新发展党员1786名,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74.75%,贫困村党员平均年龄下降了5岁;开展32期“两委”负责人专题培训,有18名“两委”干部通过公开选拔走上了副科级领导干部岗位,基层组织在扶贫攻坚中充分发挥了工作主体、示范带头、发动群众、解决问题等方面的作用。
工作能力过硬的驻村工作队
巴中在驻村工作中突出全员参与,解决“谁驻村”的问题。由市县组织部门牵头、扶贫部门协助、派出单位负责,市县每个部门均需参与,同时吸收国企、金融行业人员参加,选派驻村工作队,与片区建设同步到村,驻村时间一定三年不变。通过自愿报名、单位推荐、组织选派的方式确定人选,明确驻村工作队队长由实力较强、项目较多的部门班子成员担任,驻村队长是党员的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或副书记,不是党员的担任村主任助理。
在工作队驻村之前,巴中市对选派干部开展了上岗培训,集中学习有关农村和扶贫政策,学习项目资金监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等农村工作的基础知识,结业后进行考试,不合格不上岗,直到培训合格为止。
突出定职定责,解决“干什么”的问题。巴中围绕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攻坚相结合,连片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原则,驻村工作队主要围绕组织建设、项目实施和精准扶贫开展工作。
以建立服务型党组织为核心,巴中围绕不断提升村级组织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以抓带头人为主的基层队伍建设,以抓脱贫致富为主的能力建设,以抓工作评价为主的体系建设,为“六大扶贫工程”的实施提供坚强的堡垒作用,引导和支持村级群团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有序参与农村管理,积极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建设一支“永不撤离的扶贫工作队”。
在资金使用上,巴中市采取预算驻村工作队专项工作经费,市、县两级配套的扶贫资金按梯次分配的办法,由驻村工作队带入所驻贫困村,帮助实施扶贫项目。
在组织管理方面,驻村工作队需一月一报工作进程,包括取得哪些成效、还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工作打算等,确保帮扶工作不流于形式。另外,每季度召开一次驻村工作推进会,半年和年终分别召开一次总结会,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安排部署下阶段工作,明确主攻方向。
同时,巴中市委、市政府将驻村工作纳入县(区)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完善以贫困村发展、贫困户脱贫为主要指标的扶贫开发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对主导产业发展、新村建设等重点事项目标考核力度,实行一季度一督查、半年一通报、年终一总结。考核工作由市扶贫开发(革命老区建设)和移民领导小组负责,市扶贫移民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联席办参与,会同市委目督办、市政府目督办加强督查督办,严格考核奖惩,把驻村干部群众民主测评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并把考核结果记入驻村干部和派出单位主要负责人的个人档案,对考核优秀的,按干部管理权限和相关规划提拔一级使用。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对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实行问责。
按照中央、省、市各项纪律规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巴中市还制定了驻村工作队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和学习纪律。明确驻村干部是送政策、送关怀、送温暖,不是耍特权、搞休闲、享清福,要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群众的支持,以清廉的干部形象赢得群众爱戴,以笃学的价值追求赢得群众拥护,严禁给基层干部和群众增添负担,增添麻烦,确保驻村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村民信得过的致富工作队
在具體工作中,驻村工作队重点指导村“两委”编制村域经济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规划,协助推进以“六大扶贫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扶贫项目,加强扶贫项目和资金的监督管理。通过全程参与的方式,有效解决导致贫困和制约村域经济发展的突出共性问题和群众反映的热难点问题,切实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为村域经济提供必备的发展条件。
在村两委开展贫困户识别的基础上,驻村工作队与村社干部一道,摸清贫困群众的家底,找准贫困群众的需求,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发展能力和脱贫致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因户施策的帮扶计划,严格按照脱贫摘帽时间表落实住房改造、技能培训、产业发展等差异化帮扶政策。
三年来,通过驻村工作队的有效帮扶,有力促进了片区内建成巴山新居66132套(其中新建贫困户住房20425套,3220户高寒山区贫困户实现搬迁脱贫,改建、保护性建设贫困户巴山新居42178套,配套建设农村廉租房300套),新修(硬化)乡村道路2083公里,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基地42.32万亩,新修(改建)学校10.37万平方米,建成标准化卫生室237个,整理土地11.66亩,片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底的3337元增长到2013年的6237元,年均增长23%,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6个百分点。同时,片区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由2010年底的87.1万人下降到2013年底的47.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7.2%下降到15.3%,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的比例由9.55%下降到7.96%,2014年上半年,全市减少贫困人口4.14万人。
通过有效的驻村帮扶,巴中市搭建了党员干部与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党员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商量,面对面沟通交流,变“年终关怀”为“终年关怀”,解决了贫困群众最关心、最期盼、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贫困群众不仅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照顾,更能感受到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务实转变,为全市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