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能力的培养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clou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新的标准要求,其中就提到了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能力培养。那么如何认识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呢?本文从培养动手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两个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能力;培养方法
  新课标对小学数学作出了要求,在数学学习中,不能让学习只是依赖模仿和记忆来学习知识,自主动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突破,传统数学教学方式主要是以老师讲说为主,学生就是被动接受的一方,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会产生很不好的教学效果。小学生本身的集中力就差,能集中精力的时间比较短,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在课上讲,学生看似听的很认真,但是可能思维已经不在课堂上了,有些学生直接坐不住了,开始乱动、走神。要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动手,作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地去吸取知识。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乃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自主学习的能力没有得到开发培养,心理、智力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很多时候都是凭着一股热情、一定兴趣才去主动认识一样事物、一件事情。如果没有兴趣,只有教师的督促监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践,那学生就会有表现的欲望,就能集中学生的精神,让他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一部分。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学习动力。
  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些问题,而这是只听老师讲是不能获取的,发现问题之后,学生的好奇心就被激发出来了,就会主动问为什么,这样良性循环,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就容易养成。比如,让学生主动拿着尺子、铅笔画一画正方形,长方形,学生就能慢慢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区别,怎么画才能画成一个标准的正方形或者长方形。
  三、亲身体验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很多时候需要直接的体验,如果仅仅接受间接的传达知识,学生根本就不能认识到这种知识的本质所在,不能深刻理解知识的结构,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这样吸收知识的效果肯定不好。而亲身的体验就能让学生记忆深刻,学生回忆知识结构时就有了一个依托,让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摸不着的难以理解的。
  四、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形成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过于沉闷,教师只是把一种结论,一种现象展现给学生,学生根本不知道,这种知识是怎样形成的,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长此以往下去,学生就会习惯这种方式,就不会主动去想为什么,从而丧失了主动探索的能力。
  我们知道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重要性,那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在这一培养过程中应该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色?下面我将对此进行具体的介绍。
  首先,要让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经验。比如,对千克、克、吨的认识,如果学生对这些概念没有任何经验的话,那么这样一种简单的知识对学生来说也是抽象的、遥不可及的。可以让学生回家感受一下,一克是多重,一斤又是多重,先让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一个苹果有多重。当然我们不可能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一吨有多重,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感受一下一桶20斤的纯净水有多重,然后类推,一吨就相当于50桶的水。
  比如在学完千米、米、厘米等单位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测量一下自己正常走路一步能迈多少,测量出来以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测量一下从学校回家一共多少步,再乘以每一步的距离就能估算出从学校到家有多远了。这样让学生亲自参与,更能深刻认识到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应用于实践中,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就能更有兴趣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有了实践的经验,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有了具体的认识,在课堂上也能更主动地回答问题,活跃课堂气氛。
  其次,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教学,低年级的学生没有什么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多多指导,甚至每一步做什么,怎么做都要告诉学生,要一步一步慢慢来,循序渐进。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也要懂得适度地放手,把总体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先去探索一番,然后针对个别问题作出指导,最后汇总问题,总体上给学生做一下指导和总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评价,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鼓励,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表扬要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能有所偏颇,对于好学生不能过分表扬,对于相对差一点的学生不能吝于表扬,还要多鼓励差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如在学习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准备一厘米乘以一厘米的小正方形,让学生拼成一个长方形,然后指导学生怎么才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只要数出,长的边有几个正方形,短的边有几个正方形就可以了,以此让学生真正学会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最后,要注意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在数学教学中,很多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这时候可以分小组进行,遇到问题及时交流,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教师也要做好监督工作,提高交流合作的效率。比如小组之间合作把100根火柴棒数出来,这就需要学生之间交流想出一个办法,怎么样能更快更准确地把火柴棒数好。交流之后,派出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后,提醒学生可以10根捆一捆,捆出10捆就可以了,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十进制是什么意思,怎么来的。然后小组合作把任务完成,交流合作经验,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做好监督工作,避免学生存在交流不充分,交头接耳的现象,也要鼓励平时不怎么主动的学生能积极参与,避免交流的不平衡。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离不开对日常生活的常识的体验,也离不开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这些方式方法,能够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學生的素养,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各个方面有很大的作用,进而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摘 要:毋庸置疑,学英语更需要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正是趣味教学考虑的出发点。个人认为,趣味教学的核心问题: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得主动,提高效率。  关键词: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灵活;结合  初中生爱说好動,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
摘 要:从兴趣;信心;方法和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运用正确学习方法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学生学业和成长具有基础性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是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事物,并力
摘 要:在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在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首先要分享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的原因,并根据找出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提高学生物理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提高;高中;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方法  现代社会需要有能力的人才,更需要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在
课堂教学是推进学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学生的课堂表现对于课堂教学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学生在课堂上违反课堂纪律,干扰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效果。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数量减少且质量有所下降,学生综合素质的下降,表现为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严重等。职业教育基础学科教师大多数存在一个困扰,到底做什么才能改善学生的课堂表现?如何使得课堂更有效率,氛围更加活跃呢?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和理论学习,笔者提出几点
摘 要:英语产生根源不同于中文,具有自身的地域特色、生活背景、社会背景,所以,在词汇上难免有完全不同的,甚至是完全没有的词汇存在,在中文与英文翻译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分析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出现空缺现象时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是学生必然要面对的。尤其是高中学生,他们所学习的英语知识更加专业化、实用化,所以,高中英语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这一方面的知识处理方法。  关键词:正确认识;中英文;词汇;空缺现象
摘 要:思想政治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中居于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担负着为社会塑造全新一代高中学生的重任,一次提高政治教学实效性意义重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成因;策略  政治教育是触及灵魂的教育,在基础教育课程中居于特殊而重要的地位。现阶段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主要表现在学校正面的思想教育和学生所受的负面的社会影响的巨大“反差”,以及现行教材和社会重大变革的脱轨。我国一直非常
摘 要:初中化学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化学学科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初三化学学科的学习,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化学;简析;策略  初中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入门,是今后化学学习的基础,在初中阶段学好化学,对今后的学习将会大有裨益。如何在初三年级帮助学生学好化学呢,我在教学教学过程中注意了一下几点:  一、学习目的要明确  化学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关系密切,对工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