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正值F1中国大奖赛十周年,4月12日至14日,为期三天的F1赛事在五一小黄金周前于上海国际赛车场隆重上演。往小了说,F1是中国车迷的天堂;往大了说,F1是中国汽车文化的展示窗口,甚至是嘉定新城的希望。自2004年第一次现场观赛后,车轮再次驶向上海国际赛车场,我和其他F1车迷一样犹如一个追风少年般,开始了一场疯狂的F1赛车之旅。

2013继续F1
车子驶离上海市中心后,播放器里就已经开始单曲循环着“迈克学摇滚”那首《Take me to your heart》,记得十年前F1刚来中国的时候,CCTV某个赛车节目的片尾让我记忆犹新:上海赛车场在这首歌里被夕阳染成了血红色。那时我才14岁,刚上高一,爱着一个叫程丛夫的中国车手。清晰记得画面里他作为迈凯轮车队的培养车手,和莱科宁、库特哈德三个人穿着车队的黑色短袖,并肩看着赛场夕阳西下。当时我只想着什么时候能像歌里唱的一样“ show me what love is and be my guiding star”。

2004年,F1赛车的轰鸣声在上海赛道上响起,舒马赫、维纶纽夫、莱科宁、巴顿等老少F1赛道上的英雄们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F1迷齐集上海。从初二开始,每逢F1比赛周的周末都会和老爸霸占着体育频道的我,也是在那一年在上海首次目睹了F1赛场上的速度与激情。时隔多年,2013年正值F1中国大奖赛十周年,赛场内外气氛依旧热烈,随着那标志性的格子旗帜的挥舞,2013 F1中国大奖赛落下了帷幕。在中国人气最高的车手—西班牙车手阿隆索最终站在了冠军领奖台上。老实说, 十年,对于每年都会来这里看F1的人而言,都见证了F1中国大奖赛的每一点、每一滴的变化。
上海国际赛车场10年蜕变

前两天看到微博上发起了一个活动:讲述自己2004年在上海看F1比赛时印象最深的故事。老实说,比起见到车王的兴奋和听到发动机轰鸣的激动,让我最想吐槽的是周边设施的不完善。现在都想不起来有什么配套的餐厅,倒是对决赛后填补的午餐—围栏外边递钱出去就有全家桶扔过来的肯德基印象颇好!要不是老妈提醒,我都忘了第一次抵达上海赛车场是蹭了那边朋友的车。那时候哪儿有什么地铁直达,晚上往城区走的时候没看见大巴,出租也打不到,只能先腿儿着往外走!真担心是不是这个夜晚就要待在赛场了。
在2004年亲临上海赛车场观看F1比赛之前,我就已经去过北京的金港赛车场看过赛车了,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记忆有些模糊,但第一次到赛场上感受发动机的咆哮声、赛车偏时点火发出的放炮声等等,感觉就好像小朋友第一次去迪士尼,看到满大街活的米老鼠、唐老鸭和白雪公主似的那么满足。


从北京金港赛车场到上海国际赛车场,就好像从家门口的露天游泳池到水立方的节奏。那场面、那设施、那阵仗,让我这个从北京长大的孩子对“魔都”青年产生了十万分的羡慕嫉妒恨。F1和世界杯、奥运会并称世界三大运动,能和车王舒马赫、冰人莱科宁、头哥阿隆索、英伦帅哥巴顿同处一个赛车场已经很兴奋了,就像球迷在现场看世界杯决赛一样机会难得。不过现在,经过10年的考验,上海赛车场的软、硬件设施已经非常全面及专业。
专业的路线
F1地铁专线:
据预测,超过65%的观赛车迷会选择地铁出行。11号线上海赛车场站是距离赛场最近的地铁车站,出站步行约5分钟即可到达;赛事主办方与上海轨道交通合作推出的F1赛事期间专用地铁票,在2013年4月12日至14日期间乘坐上海任何轨道交通(磁悬浮除外),一张地铁票可一次往返使用(即两进、两出站)。售价10元,还是很方便划算的。
往返班车:
由漕溪路公交枢纽站往返上海国际赛车场8号停车场,发车地点:徐汇区漕溪路93号边门(公交718路下客站),最早发车时间9点,最晚返回时间为赛事结束后一小时。票价为每人每次往返50元。
专业的赛道
上海赛车场的赛道设计者是在F1赛车界享有盛名的德国专家赫曼·蒂尔克。他本人曾有过很长时间的赛车经历,他很清楚在一些不适合赛车的赛道上比赛是多么的令人沮丧。赛车场赛道总长度7公里左右(包括备用赛道长度),由F1赛道和其他类型赛道组成。一级方程式赛道单圈长度为5.451公里,宽度12至18米,具有7处左转弯道及7处右转弯道。
赛道整体造型犹如一个翩翩起舞的“上”字。两条超长直道需要赛车拥有强劲的马力和高空气动力学效率。而前3弯紧凑的布局则如同置身于摩纳哥蜿蜒的街道中,这需要锐利的车头指向和强劲的牵引力。而第2段中连续中高速弯角则要求赛车拥有良好的平衡性和空气动力下压力。现路特斯车队车手莱科宁曾说“整个赛场的设计鼓励超车,能真正反映出精彩的比赛,我喜欢在这个赛道上驰骋”。
专业的看台
上海国际赛车场分主看台区、B看台区、副看台区以及草地看台。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草地看台!目前草地看台分布于5号、6号弯、大直道、14号发卡弯区域。在草地看台不受座位限制,车迷可以任选一处地方“扎营”,还可以和看得顺眼的车迷一起为共同喜欢的车手摇旗呐喊。

2013继续F1
车子驶离上海市中心后,播放器里就已经开始单曲循环着“迈克学摇滚”那首《Take me to your heart》,记得十年前F1刚来中国的时候,CCTV某个赛车节目的片尾让我记忆犹新:上海赛车场在这首歌里被夕阳染成了血红色。那时我才14岁,刚上高一,爱着一个叫程丛夫的中国车手。清晰记得画面里他作为迈凯轮车队的培养车手,和莱科宁、库特哈德三个人穿着车队的黑色短袖,并肩看着赛场夕阳西下。当时我只想着什么时候能像歌里唱的一样“ show me what love is and be my guiding star”。

2004年,F1赛车的轰鸣声在上海赛道上响起,舒马赫、维纶纽夫、莱科宁、巴顿等老少F1赛道上的英雄们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F1迷齐集上海。从初二开始,每逢F1比赛周的周末都会和老爸霸占着体育频道的我,也是在那一年在上海首次目睹了F1赛场上的速度与激情。时隔多年,2013年正值F1中国大奖赛十周年,赛场内外气氛依旧热烈,随着那标志性的格子旗帜的挥舞,2013 F1中国大奖赛落下了帷幕。在中国人气最高的车手—西班牙车手阿隆索最终站在了冠军领奖台上。老实说, 十年,对于每年都会来这里看F1的人而言,都见证了F1中国大奖赛的每一点、每一滴的变化。
上海国际赛车场10年蜕变

前两天看到微博上发起了一个活动:讲述自己2004年在上海看F1比赛时印象最深的故事。老实说,比起见到车王的兴奋和听到发动机轰鸣的激动,让我最想吐槽的是周边设施的不完善。现在都想不起来有什么配套的餐厅,倒是对决赛后填补的午餐—围栏外边递钱出去就有全家桶扔过来的肯德基印象颇好!要不是老妈提醒,我都忘了第一次抵达上海赛车场是蹭了那边朋友的车。那时候哪儿有什么地铁直达,晚上往城区走的时候没看见大巴,出租也打不到,只能先腿儿着往外走!真担心是不是这个夜晚就要待在赛场了。
在2004年亲临上海赛车场观看F1比赛之前,我就已经去过北京的金港赛车场看过赛车了,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记忆有些模糊,但第一次到赛场上感受发动机的咆哮声、赛车偏时点火发出的放炮声等等,感觉就好像小朋友第一次去迪士尼,看到满大街活的米老鼠、唐老鸭和白雪公主似的那么满足。


从北京金港赛车场到上海国际赛车场,就好像从家门口的露天游泳池到水立方的节奏。那场面、那设施、那阵仗,让我这个从北京长大的孩子对“魔都”青年产生了十万分的羡慕嫉妒恨。F1和世界杯、奥运会并称世界三大运动,能和车王舒马赫、冰人莱科宁、头哥阿隆索、英伦帅哥巴顿同处一个赛车场已经很兴奋了,就像球迷在现场看世界杯决赛一样机会难得。不过现在,经过10年的考验,上海赛车场的软、硬件设施已经非常全面及专业。
专业的路线
F1地铁专线:
据预测,超过65%的观赛车迷会选择地铁出行。11号线上海赛车场站是距离赛场最近的地铁车站,出站步行约5分钟即可到达;赛事主办方与上海轨道交通合作推出的F1赛事期间专用地铁票,在2013年4月12日至14日期间乘坐上海任何轨道交通(磁悬浮除外),一张地铁票可一次往返使用(即两进、两出站)。售价10元,还是很方便划算的。
往返班车:
由漕溪路公交枢纽站往返上海国际赛车场8号停车场,发车地点:徐汇区漕溪路93号边门(公交718路下客站),最早发车时间9点,最晚返回时间为赛事结束后一小时。票价为每人每次往返50元。
专业的赛道
上海赛车场的赛道设计者是在F1赛车界享有盛名的德国专家赫曼·蒂尔克。他本人曾有过很长时间的赛车经历,他很清楚在一些不适合赛车的赛道上比赛是多么的令人沮丧。赛车场赛道总长度7公里左右(包括备用赛道长度),由F1赛道和其他类型赛道组成。一级方程式赛道单圈长度为5.451公里,宽度12至18米,具有7处左转弯道及7处右转弯道。
赛道整体造型犹如一个翩翩起舞的“上”字。两条超长直道需要赛车拥有强劲的马力和高空气动力学效率。而前3弯紧凑的布局则如同置身于摩纳哥蜿蜒的街道中,这需要锐利的车头指向和强劲的牵引力。而第2段中连续中高速弯角则要求赛车拥有良好的平衡性和空气动力下压力。现路特斯车队车手莱科宁曾说“整个赛场的设计鼓励超车,能真正反映出精彩的比赛,我喜欢在这个赛道上驰骋”。
专业的看台
上海国际赛车场分主看台区、B看台区、副看台区以及草地看台。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草地看台!目前草地看台分布于5号、6号弯、大直道、14号发卡弯区域。在草地看台不受座位限制,车迷可以任选一处地方“扎营”,还可以和看得顺眼的车迷一起为共同喜欢的车手摇旗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