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随着现代生活的不断发展,如何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使人们的生存环境更富有人性化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本文试图就某住宅区的具体景观设计方案, 探究居住区作为人们朝夕相处的生活环境,如何以人为本、从更人性化的角度出发,营造一个宜人的公共居住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人性化;以人为本;公共空间
人性化设计是设计的本质需要。在进行室内外空间环境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追求的是一个消除压力和解除疲劳的一个高情感、更人情化的空间环境。从人性的观点出发,赋予空间情感、个性、情趣和生命,从而达到物我相忘的境界。居住区是人们最亲近的家园,对情感的培养具有提供物质基础的作用。因此,力求居住环境的舒适性成为广大建筑师所追求的目标 。
1 居住空间设计应具有特殊的审美特性和文化属性
理想的居住区应体现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性关怀,满足人性多层次的需求,表达出对居住者内心归属感、自由感,以及个人意志的价值、实现和新生,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和谐。主要体现在室内外空间的舒适性和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性。首先,室内空间的舒适性主要體现在住宅空间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提高住宅环境质量。其次,室外环境注意其环境的均好性,使住宅小区内的景观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分配、充分利用,让居住空间塑造真正的人文关怀。再次,建筑与周边环境的互动性也是打造人性化居住空间的重要要求。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应当树立景观设计的生态观。“景观设计的意义不是单纯为了体现建筑师和建设方的意图而‘造景’, 更为重要的是从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两个层面进行考虑, 尊重和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古迹及原生物, 优化及整合环境资源,促进土地和开发项目的升值, 使住宅建筑成为人性化的人居空间, 并与周边环境和谐互动, 提升各自的经济和人文价值。”1
居住区在总体规划的空间结构构思上,要体现文化的、地区的设计理念。总体布局应能与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和谐统一,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整体空间又能为城市创造出优美的城市景观与天际轮廓线。在局部空间结构上应能突出街区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为下一阶段建筑设计的个性化与多样化创作留出一定的空间。2同时,清晰的流线布局、自然生态环境的着力布置,使总体布局与整个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相融合。
2 住区景观设计要始终把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居住区的总体设计功能分布合理,其交通道路规划系统骨架应明确。因为居住区的交通道路网络被称为居住区的“血脉”,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关键所在。路网怎样设计,人车分流是否合流,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居住生活质量。无论人车分流还是合流,但人车要分道,路网结构要合理,密度也要适中。在该项目的规划设计中,主要考虑到进入该住区空间的便利性与通达性,因此在住区外部主干道的关键位置设置了明确的主入口和次入口,而内部的步行干道也十分的清晰和便利,使住区内景观节点地带和代表性建筑物与标志物的连贯化和系统化,从而将人们的活动,从其居住的小盒子里引出来,走向其各心仪的环境中。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地下车库出入口的设置。城市中随着有车族人士的增多,给住宅区用地和营造安全、安宁的居家氛围带来了压力,集中停车场和停车库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如果按照凯文·林奇(Kevin Lynch)对意象构成的观点,它们可以被视为居住区中的标志(即节点)或区域(或场所)因素,是形成居住区环境意象图式的重要组成部分。3
3 建筑底层的架空设计要顺应当地的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
住区建筑的设计重点之一就是底层架空的运用。 而一般地,“当居住区受到地形、气候和用地局促限制时,可采用底层架空的做法来扩大用地的效果,扩大的场地可用于布置如停车场、居民运动休闲场地、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以及环境景观用地等。”4 在住区规划设计中,利用架空层打造了诸如幼儿园、廊道空间以及其他居民休闲运动的场所。这样的设计无疑满足了那些热衷在半开放空间内活动的人群,即存在一种室内的安全隐蔽感,又和室外的景观连接在一起。在增加了活动场所的同时,不可忽视带来了的城市居民生活的些许改变,这样的设计无疑增进了可识别性与邻里交往,削弱了随时代变化而形成的各家各户之间的领域感。我们在对生活空间进行设计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试图寻找以前那种邻里间非常亲近的生活方式。此外,底层架空的做法可归结为对整体空间连续性的运用。作为住区的公共空间,包括的范围不仅仅是指建筑物以外的空间范围,当底层架空时,公共空间就延续到建筑物的内部,室内外连成一体,多样的空间形式增添了景观设计的灵活度。
4 住区景观的规划性设计和配套设施
4.1 绿化种植
居住区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灵魂。这其中不得不提到重要的绿化设计。“绿色植物是整个自然界生态平衡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任何建筑物都无法代替的。而居住区中由于居民生活的内心需求,要更加强调绿化种植对公共空间的作用。我们在设计中要按照地区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充分发挥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和观赏特性。”5总的出发点是注重环境的生态化和个性化,崇尚自然。追求原生的自然环境与人工元素的紧密结合,使得居住着在使用上的生理需要与观赏上的心理需要相结合。比如说绿色植物下的荫凉处更是大部分人群喜欢聚集的地方。
4.2 地面铺设的设计
居住区景观环境中的铺装具有交通功能、承载功能和景观功能。在设计中必须根据设计重点的不同以此来强调不同功能的侧重点。具有交通功能的铺设形式随处可见,值得一提的是往往同时带有一种指向性,引导人群有方向性的行走。地面砖石的铺设则明显突出其承载功能,同时也能代表着一种地域性文化特色。
4.3 景观节点的设计
住区景观节点的设计主要体现地域性的历史文化特色,在追求一种景观效果的基础上,追求的更是一种对文化的认知和感受。在现代生活中,充斥我们眼球的越来越多是国际化、现代化的东西。在我们学习国外优秀文化的同时也不应忘记本土文化。因此,这样的一些小景致往往能打动人们内心的深处,譬如图13中的古井就让人唤起对曾今的记忆。
4.4 配套服务设施的设计
配套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有助于获得最大化的城市社会效益、迅速聚拢人气和降低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社会冲突。6主要包括座椅、体育运动设施、儿童活动场地和设施等。根据人性化的设计目的,在该项目的设计过程中依据空间和场地的需求,合理配置座椅、休息处。根据气候和室内方位在适合的地方设置体育活动室,方便居民进行体育锻炼。另外,充分利用底层架空的空间,设置住区内的幼儿园,这就考虑到该住区内幼儿的照看和活动问题了。这些都是人性化,功能性设计的体现,而并没有单纯追求景观效果。
综上所述,一个宜人的人居环境设计,不仅要注重广场空间、景观绿化、配套设施和文化内涵的设计,更应该考虑住区所在的地域环境以及居民的使用要求等因素。人是人居小区的主体,是具体的使用者,只有最大程度地满足人的需求,着眼于符合居民生活活动需求,设计过程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创造出既有人情味,又有个性化的人居环境,这样的居住小区才能得以可持续发展。认识到这一设计的宗旨,使我们有了对更科学的设计手法和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参考文献
[1]陈萍,人性化居住空间的设计-博泰.江滨威尼斯住宅小区二期工程3#楼的设计与修正,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5,09.
[2]张伟娴,住区空间环境建设中的问题与思考{J},住区科技,2002,8.
[3][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4]韩冬青,冯金龙,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
[5]周军,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04.
[6]谢芸,城市住区广场人性化设计初探,山西建筑,2007,10.
【摘要】随着现代生活的不断发展,如何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使人们的生存环境更富有人性化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本文试图就某住宅区的具体景观设计方案, 探究居住区作为人们朝夕相处的生活环境,如何以人为本、从更人性化的角度出发,营造一个宜人的公共居住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人性化;以人为本;公共空间
人性化设计是设计的本质需要。在进行室内外空间环境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追求的是一个消除压力和解除疲劳的一个高情感、更人情化的空间环境。从人性的观点出发,赋予空间情感、个性、情趣和生命,从而达到物我相忘的境界。居住区是人们最亲近的家园,对情感的培养具有提供物质基础的作用。因此,力求居住环境的舒适性成为广大建筑师所追求的目标 。
1 居住空间设计应具有特殊的审美特性和文化属性
理想的居住区应体现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性关怀,满足人性多层次的需求,表达出对居住者内心归属感、自由感,以及个人意志的价值、实现和新生,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和谐。主要体现在室内外空间的舒适性和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性。首先,室内空间的舒适性主要體现在住宅空间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提高住宅环境质量。其次,室外环境注意其环境的均好性,使住宅小区内的景观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分配、充分利用,让居住空间塑造真正的人文关怀。再次,建筑与周边环境的互动性也是打造人性化居住空间的重要要求。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应当树立景观设计的生态观。“景观设计的意义不是单纯为了体现建筑师和建设方的意图而‘造景’, 更为重要的是从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两个层面进行考虑, 尊重和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古迹及原生物, 优化及整合环境资源,促进土地和开发项目的升值, 使住宅建筑成为人性化的人居空间, 并与周边环境和谐互动, 提升各自的经济和人文价值。”1
居住区在总体规划的空间结构构思上,要体现文化的、地区的设计理念。总体布局应能与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和谐统一,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整体空间又能为城市创造出优美的城市景观与天际轮廓线。在局部空间结构上应能突出街区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为下一阶段建筑设计的个性化与多样化创作留出一定的空间。2同时,清晰的流线布局、自然生态环境的着力布置,使总体布局与整个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相融合。
2 住区景观设计要始终把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居住区的总体设计功能分布合理,其交通道路规划系统骨架应明确。因为居住区的交通道路网络被称为居住区的“血脉”,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关键所在。路网怎样设计,人车分流是否合流,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居住生活质量。无论人车分流还是合流,但人车要分道,路网结构要合理,密度也要适中。在该项目的规划设计中,主要考虑到进入该住区空间的便利性与通达性,因此在住区外部主干道的关键位置设置了明确的主入口和次入口,而内部的步行干道也十分的清晰和便利,使住区内景观节点地带和代表性建筑物与标志物的连贯化和系统化,从而将人们的活动,从其居住的小盒子里引出来,走向其各心仪的环境中。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地下车库出入口的设置。城市中随着有车族人士的增多,给住宅区用地和营造安全、安宁的居家氛围带来了压力,集中停车场和停车库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如果按照凯文·林奇(Kevin Lynch)对意象构成的观点,它们可以被视为居住区中的标志(即节点)或区域(或场所)因素,是形成居住区环境意象图式的重要组成部分。3
3 建筑底层的架空设计要顺应当地的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
住区建筑的设计重点之一就是底层架空的运用。 而一般地,“当居住区受到地形、气候和用地局促限制时,可采用底层架空的做法来扩大用地的效果,扩大的场地可用于布置如停车场、居民运动休闲场地、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以及环境景观用地等。”4 在住区规划设计中,利用架空层打造了诸如幼儿园、廊道空间以及其他居民休闲运动的场所。这样的设计无疑满足了那些热衷在半开放空间内活动的人群,即存在一种室内的安全隐蔽感,又和室外的景观连接在一起。在增加了活动场所的同时,不可忽视带来了的城市居民生活的些许改变,这样的设计无疑增进了可识别性与邻里交往,削弱了随时代变化而形成的各家各户之间的领域感。我们在对生活空间进行设计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试图寻找以前那种邻里间非常亲近的生活方式。此外,底层架空的做法可归结为对整体空间连续性的运用。作为住区的公共空间,包括的范围不仅仅是指建筑物以外的空间范围,当底层架空时,公共空间就延续到建筑物的内部,室内外连成一体,多样的空间形式增添了景观设计的灵活度。
4 住区景观的规划性设计和配套设施
4.1 绿化种植
居住区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灵魂。这其中不得不提到重要的绿化设计。“绿色植物是整个自然界生态平衡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任何建筑物都无法代替的。而居住区中由于居民生活的内心需求,要更加强调绿化种植对公共空间的作用。我们在设计中要按照地区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充分发挥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和观赏特性。”5总的出发点是注重环境的生态化和个性化,崇尚自然。追求原生的自然环境与人工元素的紧密结合,使得居住着在使用上的生理需要与观赏上的心理需要相结合。比如说绿色植物下的荫凉处更是大部分人群喜欢聚集的地方。
4.2 地面铺设的设计
居住区景观环境中的铺装具有交通功能、承载功能和景观功能。在设计中必须根据设计重点的不同以此来强调不同功能的侧重点。具有交通功能的铺设形式随处可见,值得一提的是往往同时带有一种指向性,引导人群有方向性的行走。地面砖石的铺设则明显突出其承载功能,同时也能代表着一种地域性文化特色。
4.3 景观节点的设计
住区景观节点的设计主要体现地域性的历史文化特色,在追求一种景观效果的基础上,追求的更是一种对文化的认知和感受。在现代生活中,充斥我们眼球的越来越多是国际化、现代化的东西。在我们学习国外优秀文化的同时也不应忘记本土文化。因此,这样的一些小景致往往能打动人们内心的深处,譬如图13中的古井就让人唤起对曾今的记忆。
4.4 配套服务设施的设计
配套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有助于获得最大化的城市社会效益、迅速聚拢人气和降低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社会冲突。6主要包括座椅、体育运动设施、儿童活动场地和设施等。根据人性化的设计目的,在该项目的设计过程中依据空间和场地的需求,合理配置座椅、休息处。根据气候和室内方位在适合的地方设置体育活动室,方便居民进行体育锻炼。另外,充分利用底层架空的空间,设置住区内的幼儿园,这就考虑到该住区内幼儿的照看和活动问题了。这些都是人性化,功能性设计的体现,而并没有单纯追求景观效果。
综上所述,一个宜人的人居环境设计,不仅要注重广场空间、景观绿化、配套设施和文化内涵的设计,更应该考虑住区所在的地域环境以及居民的使用要求等因素。人是人居小区的主体,是具体的使用者,只有最大程度地满足人的需求,着眼于符合居民生活活动需求,设计过程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创造出既有人情味,又有个性化的人居环境,这样的居住小区才能得以可持续发展。认识到这一设计的宗旨,使我们有了对更科学的设计手法和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参考文献
[1]陈萍,人性化居住空间的设计-博泰.江滨威尼斯住宅小区二期工程3#楼的设计与修正,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5,09.
[2]张伟娴,住区空间环境建设中的问题与思考{J},住区科技,2002,8.
[3][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4]韩冬青,冯金龙,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
[5]周军,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04.
[6]谢芸,城市住区广场人性化设计初探,山西建筑,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