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激增。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糖尿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40岁年龄组、50岁年龄组及60岁以上年龄组,患糖尿病的比例依次为3%、7%和11%。医学专家认为,糖尿病与心脑血管疾病同等险恶,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而且,糖尿病的帮凶——各种并发症,还是直接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
一、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
糖尿病并发的各种周围血管病变中,以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糖尿病性坏疽最为严重。如伴有严重感染和神经病变,最终可导致截肢。一侧截肢3年之后,约有30%病人需要进行对侧截肢。病人早期症状为肢体皮温下降,足部发凉,下坠后发紫。常伴有汗毛脱落,行走时肢体疼痛。
举例:患者45岁,糖尿病病史10年。近3年来右足部,尤其是趾尖皮肤发紫,冬天症状加重。因脚气感染形成右下肢溃疡。检查后发现,右下肢动脉有粥样硬化改变,经治疗无效而行截肢术。
评点: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的病因呈多元性。长期高血糖、高血脂引起动脉硬化,导致肢体缺血、缺氧,自身防卫机能下降,为细菌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的防治方法是:①控制好血糖,保护好肢体,防止细菌感染;②采用抗凝、溶栓药物,如去纤酶、尿激酶等;③股动脉给药,如654-2,妥抗苏林,蝮蛇抗栓酶等。
二、糖尿病性心脏病
糖尿病性心脏病包括糖尿病性心肌病、心肌梗塞、冠心病、各种心律失常等。这类严重的并发症约占糖尿病病人死亡原因的50%~60%。糖尿病病史30年以上者,约100%的绝大多数患有糖尿病性的心脏病。
举例:患者女性,42岁。12年前体检时发现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理想。近来出现胸闷、心悸、心前区隐痛。多次心电图检查提示缺心性改变。左心功能核素检查和超声心电图检查均诊断为缺血性心脏病。
评点:糖尿病患者在高血糖状态下产生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导致动脉硬化,最后发生心脏病变。在糖尿病患者中,无痛性心肌梗塞较多见。一旦发生,预后不良。易导致严重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心脏破裂和严重心律紊乱。
三、糖尿病性肾病
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病变,可累及肾血管、肾小球、肾小管和间质。糖尿病性肾病的发病率,随着病史的延长而逐渐提高。
举例:患者40岁时患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52岁时出现蛋白尿,后又出现浮肿,少尿,被诊断为肾病综合症。最后发展为肾功能衰竭,长期腹膜透析。
评点:糖尿病性肾病分为3个阶段:①早期:除糖尿病症状外无任何其他症状,尿蛋白含量增加;②中期:在出现尿蛋白后2~3年以内,病人运动后偶尔查出蛋白尿;③晚期:病人出现浮肿、少尿,血压升高,肾功能严重损害,最后发展为肾功能衰竭。肾病专家将糖尿病性肾病称为“肾脏病之王”,可见其严重性及危害性。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糖尿病性肾病,效果较好。
四、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对称性双下肢疼痛、灼痛或钻凿痛,有时剧痛如截肢,夜间更加明显。感觉异常者表现为麻木感,虫爬蚁走感,触电感。有时伴有痛觉过敏,盖被受压不能忍受。严重者伴有肌萎缩、行走困难等症。
举例:患者54岁,糖尿病史3年。近来双下肢出现麻木感、蚁走感。疼痛呈针刺样,偶有全身肌肉跳痛,夜间症状加重。肌电图检查提示周围神经损害。
评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至今不详。目前认为,糖代谢紊乱和全身微血管功能障碍,导致了周围神经病变。应用美西律口服治疗,有一定疗效。
综上所述,早期发现糖尿病,有效控制好血糖,可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减少伤残和死亡率。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有计划地开展糖尿病教育,合理地控制饮食,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是减少并发症的最有效的方法。
(编辑 士 心)
一、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
糖尿病并发的各种周围血管病变中,以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糖尿病性坏疽最为严重。如伴有严重感染和神经病变,最终可导致截肢。一侧截肢3年之后,约有30%病人需要进行对侧截肢。病人早期症状为肢体皮温下降,足部发凉,下坠后发紫。常伴有汗毛脱落,行走时肢体疼痛。
举例:患者45岁,糖尿病病史10年。近3年来右足部,尤其是趾尖皮肤发紫,冬天症状加重。因脚气感染形成右下肢溃疡。检查后发现,右下肢动脉有粥样硬化改变,经治疗无效而行截肢术。
评点: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的病因呈多元性。长期高血糖、高血脂引起动脉硬化,导致肢体缺血、缺氧,自身防卫机能下降,为细菌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的防治方法是:①控制好血糖,保护好肢体,防止细菌感染;②采用抗凝、溶栓药物,如去纤酶、尿激酶等;③股动脉给药,如654-2,妥抗苏林,蝮蛇抗栓酶等。
二、糖尿病性心脏病
糖尿病性心脏病包括糖尿病性心肌病、心肌梗塞、冠心病、各种心律失常等。这类严重的并发症约占糖尿病病人死亡原因的50%~60%。糖尿病病史30年以上者,约100%的绝大多数患有糖尿病性的心脏病。
举例:患者女性,42岁。12年前体检时发现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理想。近来出现胸闷、心悸、心前区隐痛。多次心电图检查提示缺心性改变。左心功能核素检查和超声心电图检查均诊断为缺血性心脏病。
评点:糖尿病患者在高血糖状态下产生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导致动脉硬化,最后发生心脏病变。在糖尿病患者中,无痛性心肌梗塞较多见。一旦发生,预后不良。易导致严重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心脏破裂和严重心律紊乱。
三、糖尿病性肾病
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病变,可累及肾血管、肾小球、肾小管和间质。糖尿病性肾病的发病率,随着病史的延长而逐渐提高。
举例:患者40岁时患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52岁时出现蛋白尿,后又出现浮肿,少尿,被诊断为肾病综合症。最后发展为肾功能衰竭,长期腹膜透析。
评点:糖尿病性肾病分为3个阶段:①早期:除糖尿病症状外无任何其他症状,尿蛋白含量增加;②中期:在出现尿蛋白后2~3年以内,病人运动后偶尔查出蛋白尿;③晚期:病人出现浮肿、少尿,血压升高,肾功能严重损害,最后发展为肾功能衰竭。肾病专家将糖尿病性肾病称为“肾脏病之王”,可见其严重性及危害性。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糖尿病性肾病,效果较好。
四、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对称性双下肢疼痛、灼痛或钻凿痛,有时剧痛如截肢,夜间更加明显。感觉异常者表现为麻木感,虫爬蚁走感,触电感。有时伴有痛觉过敏,盖被受压不能忍受。严重者伴有肌萎缩、行走困难等症。
举例:患者54岁,糖尿病史3年。近来双下肢出现麻木感、蚁走感。疼痛呈针刺样,偶有全身肌肉跳痛,夜间症状加重。肌电图检查提示周围神经损害。
评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至今不详。目前认为,糖代谢紊乱和全身微血管功能障碍,导致了周围神经病变。应用美西律口服治疗,有一定疗效。
综上所述,早期发现糖尿病,有效控制好血糖,可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减少伤残和死亡率。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有计划地开展糖尿病教育,合理地控制饮食,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是减少并发症的最有效的方法。
(编辑 士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