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明确个性化阅读的真正内涵和前提。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就要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彰显个性,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教师也要创立宽松民主的阅读教学气氛,确立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主体地位,坚持实践反思。
一、施行个性化阅读的前提
首先,阅读的个性化不是随意化。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应与每篇文章特定的思想、情感和基调相吻合。教师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中就要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散文,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传达情感。一篇好的散文,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作者感情的流淌、心灵的震荡、对如烟往事的回忆和现今生活的拷问。学习这类文章时,就不能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全凭学生自己的想法去读课文、回答问题。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研究每篇文本的特点,时常设计一些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朗读和理解每类文章的方法,这也是个性化阅读教学。
其次,万变不离其宗,“个性化阅读教学”离不开“突出品味揣摩研究语言”。语文就要研究语言,这样的课才有语文味,这样的课才叫语文课。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吴忠豪认为,语文教学的个性是学习语言,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充分体现語文的本质属性,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抓住了语言就抓住了精神,也就抓住了工具,抓住了人文。因此我认为衡量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的最大指标应是学生如何以课本为本,由课内到课外,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升华人文内涵。
二、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形式
1.重视整体感知是个性化阅读的关键
应试阅读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果,从文中提炼出一个个“题目”,于篇中抽段,段中抽句,句中抽词,把整篇文章肢解、割裂,结果使语文课变得枯燥无味,失去它应有的美感。一般的阅读过程是“整体感知→局部揣摩→整体理解”,前后两个“整体”有质的飞跃。“整体感知”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的局部揣摩才能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才能使分析不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最后达到整体理解。
2.增加阅读量、拓宽知识面是个性化阅读的基础
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帮助人们快速浏览信息,处理信息,在阅读中获取新知识。要实施个性化阅读,大量阅读是前提。教师不仅要增加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整本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勤做读书笔记,还要在条件允许的地方,鼓励学生上网阅读信息。而更重要的是加大课堂内的阅读信息量。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地多翻阅一些资料,及时补充新信息,要敢于跳出课本,从一个大的视野来把握课文,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阅读。
三、个性化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取舍阅读对象。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会感到很轻松,就能发挥自身的潜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个性化阅读提倡学生在阅读中有独特体验和独到见解。强调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兴趣,并且要读有所得,乐于交流。基于这种思想,我这个学期在设计《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环节时,突出了个性化阅读教学。
首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先请两位同学复述课文内容。两个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省略了第六段对于勒当初的身份、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第二十和四十八段的环境描绘。复述后我马上组织学生四人一组讨论:这几段内容能否省略或简化呢?学生讨论得很热烈,他们认为对于勒过去经历的介绍以及环境描写不能省略,因为文章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其他人物的态度活动都是在“我”的眼中看到的,第六段是插叙的于勒的过去,让我们对于勒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与后文于勒的现在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为父母的“变色”埋下伏笔。同样,两处的环境描写也不能去掉,不是作者的赘笔,而是对于勒充满希望,是为了烘托人物欢快愉悦的心情,文末则是为了烘托全家人的沮丧失望的心情,更能突显“唯钱是亲”的本质。
第二个环节:我让学生读完课文后以小组为单位,深入探讨人物形象。学生马上行动了起来,他们谈自己的看法,说自己的理由,非常积极踊跃。讨论完后,我请小组的代表发言,对于菲利普一家五口人,学生都有很深的感触。菲利普夫妇与他们的儿子约瑟夫就有很大的差异,菲利普夫妇二人也有差异。约瑟夫虽然也渴望叔叔于勒发财归来,把他们一家从贫穷的境遇中拯救出来,然而他却没有父母那样利欲熏心、那样势利。在游船上,当他从父母口里得知那个卖牡蛎的老水手就是于勒叔叔时,他自作主张从母亲给他的钱里抽出十个铜子当作小费给了于勒。这一切都含蓄地写出了年轻的若瑟夫的心还未被庸俗冷酷的小市民的精神毒素染黑。
如此坚持个性化阅读教学,相信会让学生将语文课与自己的生活结合得更紧密,更加热爱生活,快乐生活,快乐学习,彰显自己的个性。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洞察力也都会得到提高。
一、施行个性化阅读的前提
首先,阅读的个性化不是随意化。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应与每篇文章特定的思想、情感和基调相吻合。教师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中就要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散文,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传达情感。一篇好的散文,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作者感情的流淌、心灵的震荡、对如烟往事的回忆和现今生活的拷问。学习这类文章时,就不能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全凭学生自己的想法去读课文、回答问题。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研究每篇文本的特点,时常设计一些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朗读和理解每类文章的方法,这也是个性化阅读教学。
其次,万变不离其宗,“个性化阅读教学”离不开“突出品味揣摩研究语言”。语文就要研究语言,这样的课才有语文味,这样的课才叫语文课。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吴忠豪认为,语文教学的个性是学习语言,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充分体现語文的本质属性,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抓住了语言就抓住了精神,也就抓住了工具,抓住了人文。因此我认为衡量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的最大指标应是学生如何以课本为本,由课内到课外,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升华人文内涵。
二、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形式
1.重视整体感知是个性化阅读的关键
应试阅读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果,从文中提炼出一个个“题目”,于篇中抽段,段中抽句,句中抽词,把整篇文章肢解、割裂,结果使语文课变得枯燥无味,失去它应有的美感。一般的阅读过程是“整体感知→局部揣摩→整体理解”,前后两个“整体”有质的飞跃。“整体感知”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的局部揣摩才能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才能使分析不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最后达到整体理解。
2.增加阅读量、拓宽知识面是个性化阅读的基础
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帮助人们快速浏览信息,处理信息,在阅读中获取新知识。要实施个性化阅读,大量阅读是前提。教师不仅要增加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整本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勤做读书笔记,还要在条件允许的地方,鼓励学生上网阅读信息。而更重要的是加大课堂内的阅读信息量。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地多翻阅一些资料,及时补充新信息,要敢于跳出课本,从一个大的视野来把握课文,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阅读。
三、个性化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取舍阅读对象。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会感到很轻松,就能发挥自身的潜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个性化阅读提倡学生在阅读中有独特体验和独到见解。强调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兴趣,并且要读有所得,乐于交流。基于这种思想,我这个学期在设计《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环节时,突出了个性化阅读教学。
首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先请两位同学复述课文内容。两个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省略了第六段对于勒当初的身份、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第二十和四十八段的环境描绘。复述后我马上组织学生四人一组讨论:这几段内容能否省略或简化呢?学生讨论得很热烈,他们认为对于勒过去经历的介绍以及环境描写不能省略,因为文章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其他人物的态度活动都是在“我”的眼中看到的,第六段是插叙的于勒的过去,让我们对于勒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与后文于勒的现在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为父母的“变色”埋下伏笔。同样,两处的环境描写也不能去掉,不是作者的赘笔,而是对于勒充满希望,是为了烘托人物欢快愉悦的心情,文末则是为了烘托全家人的沮丧失望的心情,更能突显“唯钱是亲”的本质。
第二个环节:我让学生读完课文后以小组为单位,深入探讨人物形象。学生马上行动了起来,他们谈自己的看法,说自己的理由,非常积极踊跃。讨论完后,我请小组的代表发言,对于菲利普一家五口人,学生都有很深的感触。菲利普夫妇与他们的儿子约瑟夫就有很大的差异,菲利普夫妇二人也有差异。约瑟夫虽然也渴望叔叔于勒发财归来,把他们一家从贫穷的境遇中拯救出来,然而他却没有父母那样利欲熏心、那样势利。在游船上,当他从父母口里得知那个卖牡蛎的老水手就是于勒叔叔时,他自作主张从母亲给他的钱里抽出十个铜子当作小费给了于勒。这一切都含蓄地写出了年轻的若瑟夫的心还未被庸俗冷酷的小市民的精神毒素染黑。
如此坚持个性化阅读教学,相信会让学生将语文课与自己的生活结合得更紧密,更加热爱生活,快乐生活,快乐学习,彰显自己的个性。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洞察力也都会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