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课堂教学有自身的鲜明特征,为学生提供了独特开阔的学习活动环境,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思考、操作的机会,它的主動性、活跃性、实践性、创造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我在基础课程改革实验中,着意寻找到三条“活路”,激活课堂,让课堂重新焕发生命活力。
一、教学内容突出“活”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科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要使课堂有活力,教师应考虑以下几方面:1,教学内容要面向学生,着眼学生的未来,为他们体育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打基础。2,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社会体育接轨。3,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灵活多样,融民族体育、健身项目和娱乐活动于一体,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个性的发展,自我锻炼能力的提高。
我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做如下尝试:低年级以游戏为主、把教学内容游戏化,从游戏的“趣”字上引导学生学习。如立定跳远项目,根据动作特点设计游戏课,通过“兔子跳”、“青蛙跳”、“袋鼠跳”、“老牛拉破车”(两人套着呼拉圈并脚跳)、“飞跃黄河”等游戏活动,使立定跳远形象化、趣味化,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知识、技能。中年级以提高技能为主,把训练融于竞赛中。学生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忘情练习,演练再多也乐此不疲,从而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高年级则以培养自我锻炼能力为主,把民间体育、健身性体育引入课堂,并结合教材进行创造性改编。如把投掷课设置为“飞标”、“抛绣球”(把垒球制成彩球让学生对抛)、“打保龄球”(持实心球掷用“易拉罐”自制的“保龄球”)等,教学内容融娱乐性、技术性、健身性、创造性于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主体性意识在课堂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体现“活”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主要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课外生机勃勃的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要让课堂重新“活”起来,需进行改革与创新,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教学过程应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使教师从“幕前”走向“幕后”,由“主演”变为“导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教师沉下去,学生动起来”的新教学观点,努力为学生创造唱主角戏的课堂舞台。如:每节课的准备活动,可让学生轮流担任小老师。复习课、练习课、游戏课放手让学生组织。这并不意味放任不管,关键是教师以“导演”的角色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并激发学生在自主参与中不断创新。每到此类课堂,学生个个生龙活虎,尽情发挥,在欢乐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创新意识电随之增强。
(二)“教”与“学”的转换。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学生“会学”比教师“会教”更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合理锻炼,创造性的练习。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讲解-示范-练习”为“试学-探讨-引导-巩固”。例如在新教材教学时,让学生先行主动尝试学习新教材,然后让学生谈体会,师生共同探讨,教师在学生领会的基础上加以技术性指导,让学生巩固提高。如跨越式跳高教学,可先让学生试跳,并以游戏形式(“跨过横杆”、“跳皮筋”、“看谁轻功好”)组织学生练习,让学生边“玩”边“学”,自主练习。此时教师应相机行事,灵活点拨,把学生的优缺点结合起来,组织探讨,取长补短,引导他们对正确动作的理解与掌握,提高教学效率。此类课堂教学学生个个精神振奋,课堂充溢着浓厚的学习气氛。教师要把课堂教学视为师生共同探讨、相互磋商,同学互帮互学、共同促进的场所,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灵活的教学才能培养创造型人才。
三、场地器材设计“活”
教师除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与创新外,还应考虑如何安排使用场地器材。丰富多彩的场地器材设计,能使学生耳目一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活创新激情。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学习场地,营造新颖、和谐的教学环境,使体育课堂更具特色。如准备活动中的慢跑,学生持续绕田径跑道慢跑会感到厌倦,如果利用各种球场,或勾画各种图形让学生绕线条做多种形式的慢跑,能使学生克服厌倦感,准备活动效果更佳。
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改革与创新,狭小的体育场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打开封闭的教学大门,突破狭小的教学空间,拓展教学环境,因地制宜地组织学生学习训练。如利用校园的建筑地形,做各种耐久跑。只要组织得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更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在自然环境中积极锻炼。只有改变过去一成不变的教学环境,冲破封闭课堂模式的束缚,才能体现开放式教学特有的魅力,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教学内容突出“活”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科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要使课堂有活力,教师应考虑以下几方面:1,教学内容要面向学生,着眼学生的未来,为他们体育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打基础。2,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社会体育接轨。3,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灵活多样,融民族体育、健身项目和娱乐活动于一体,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个性的发展,自我锻炼能力的提高。
我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做如下尝试:低年级以游戏为主、把教学内容游戏化,从游戏的“趣”字上引导学生学习。如立定跳远项目,根据动作特点设计游戏课,通过“兔子跳”、“青蛙跳”、“袋鼠跳”、“老牛拉破车”(两人套着呼拉圈并脚跳)、“飞跃黄河”等游戏活动,使立定跳远形象化、趣味化,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知识、技能。中年级以提高技能为主,把训练融于竞赛中。学生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忘情练习,演练再多也乐此不疲,从而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高年级则以培养自我锻炼能力为主,把民间体育、健身性体育引入课堂,并结合教材进行创造性改编。如把投掷课设置为“飞标”、“抛绣球”(把垒球制成彩球让学生对抛)、“打保龄球”(持实心球掷用“易拉罐”自制的“保龄球”)等,教学内容融娱乐性、技术性、健身性、创造性于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主体性意识在课堂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体现“活”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主要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课外生机勃勃的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要让课堂重新“活”起来,需进行改革与创新,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教学过程应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使教师从“幕前”走向“幕后”,由“主演”变为“导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教师沉下去,学生动起来”的新教学观点,努力为学生创造唱主角戏的课堂舞台。如:每节课的准备活动,可让学生轮流担任小老师。复习课、练习课、游戏课放手让学生组织。这并不意味放任不管,关键是教师以“导演”的角色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并激发学生在自主参与中不断创新。每到此类课堂,学生个个生龙活虎,尽情发挥,在欢乐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创新意识电随之增强。
(二)“教”与“学”的转换。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学生“会学”比教师“会教”更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合理锻炼,创造性的练习。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讲解-示范-练习”为“试学-探讨-引导-巩固”。例如在新教材教学时,让学生先行主动尝试学习新教材,然后让学生谈体会,师生共同探讨,教师在学生领会的基础上加以技术性指导,让学生巩固提高。如跨越式跳高教学,可先让学生试跳,并以游戏形式(“跨过横杆”、“跳皮筋”、“看谁轻功好”)组织学生练习,让学生边“玩”边“学”,自主练习。此时教师应相机行事,灵活点拨,把学生的优缺点结合起来,组织探讨,取长补短,引导他们对正确动作的理解与掌握,提高教学效率。此类课堂教学学生个个精神振奋,课堂充溢着浓厚的学习气氛。教师要把课堂教学视为师生共同探讨、相互磋商,同学互帮互学、共同促进的场所,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灵活的教学才能培养创造型人才。
三、场地器材设计“活”
教师除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与创新外,还应考虑如何安排使用场地器材。丰富多彩的场地器材设计,能使学生耳目一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活创新激情。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学习场地,营造新颖、和谐的教学环境,使体育课堂更具特色。如准备活动中的慢跑,学生持续绕田径跑道慢跑会感到厌倦,如果利用各种球场,或勾画各种图形让学生绕线条做多种形式的慢跑,能使学生克服厌倦感,准备活动效果更佳。
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改革与创新,狭小的体育场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打开封闭的教学大门,突破狭小的教学空间,拓展教学环境,因地制宜地组织学生学习训练。如利用校园的建筑地形,做各种耐久跑。只要组织得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更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在自然环境中积极锻炼。只有改变过去一成不变的教学环境,冲破封闭课堂模式的束缚,才能体现开放式教学特有的魅力,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