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平板DSA新技术在介入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例CCF患者术前行3DDSA检查,应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定位瘘口并对瘘口进行测量.治疗中利用可调控实时透视路途技术(Landscap技术)制作路径图,以3D图像所示瘘口及周围骨性标志作为对照进行封堵治疗.结果 12例CCF均可清晰定位瘘口,瘘口直径平均3.7 mm.利用Landscap技术使颈内动脉路径及海绵窦骨性标
【机 构】
:
110001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110001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110001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110001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平板DSA新技术在介入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例CCF患者术前行3DDSA检查,应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定位瘘口并对瘘口进行测量.治疗中利用可调控实时透视路途技术(Landscap技术)制作路径图,以3D图像所示瘘口及周围骨性标志作为对照进行封堵治疗.结果 12例CCF均可清晰定位瘘口,瘘口直径平均3.7 mm.利用Landscap技术使颈内动脉路径及海绵窦骨性标志同时可见.球囊栓塞10例,弹簧圈栓塞1例,支架封堵瘘口1例.颈内动脉通畅11例,1例行颈内动脉闭塞.结论 平板DSA 3D技术提供了瘘口的丰富信息,Landscap技术为治疗增加了骨性标志,其联合应用为治疗CCF提供了安全保障。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MoCA对32例MCI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神经心理评估,比较二者筛查MCI的效果.结果 以26分为分界值,MoCA筛查MCI的敏感性为96.87%、特异性为76%,MMSE筛查MCI的敏感性为56.25%、特异性为96%;MoCA中除抽象思维、地点定向两项外,其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Ki-67抗原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正常脑组织和6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Ⅰ~Ⅱ级28例,Ⅲ级20例,Ⅳ级12例)中VEGF和Ki-67的表达.结果 VEGF和Ki-67在正常脑组织中均不表达,而在各级别的人脑星形细胞瘤中均有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和Ki-67的表达在高级别星形细胞瘤
抗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脑炎(anti-N-methyl-D-aspartate-receptor encephalitis),即抗NMDAR脑炎,是一种抗体介导的脑炎,其发病机制与NMDAR抗体有关,常伴有卵巢畸胎瘤的发生,临床症状十分复杂,病情严重,甚至可危及生命,但是通过积极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1-4].抗NMDAR脑炎最早发现于卵巢畸胎瘤相关性边缘性脑炎(ovarian ter
目的 探讨儿童颅骨缺损的临床治疗方法 及修补材料. 方法 对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外科自2002年至2006年收治的4例颅骨缺损患儿以人工可吸收材料(乳酸聚合物)及羟基磷灰石联合应用于颅骨修补. 结果经3年随访,4例病例中3例成功,1例失败. 结论 以可吸收材料及羟基磷灰石骨联合修补儿童颅骨缺损,可较好的解决修补材料影响儿童颅骨发育的问题,可成为治疗儿童颅骨缺损的重要手段。
目的 探讨白细胞抗原(HLA)-DQA1、DQB1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对自2006年7月至2007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例缺血性卒中伴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简称狭窄组)、49例缺血性卒中且无动脉狭窄患者(简称无狭窄组)和5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HLA—OQAJ和DOB1基因多态性分型。结果狭窄组OQA
目的 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血红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系统(HO-1/CO)变化,探讨其在HIBD中的作用.方法 7日龄Wistar新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氧缺血组(HIBD组)及HO抑制剂锌原卟啉组(Znpp组),每组6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法)、流式细胞术(FCM)和双波长定量测定法分别检测脑组织中HO-1 mRNA
目的 观察表现为腩梗死的神经梅毒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及预后. 方法 分析41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理量表评分、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资料. 结果 41例中有智能下降23例;表现肢体瘫痪30例,肢体麻痹8例,眩晕2例,癫痫样发作1例;头颅MRI显示脑萎缩及多发梗死灶,脑水肿占位表现不显著;血液及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阳性;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95.1%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结论 神经梅
目的 研究平山病(HD)患者的临床特征、肌电生理及颈磁共振成像(MRD特点.方法 观察15例HD患者的特殊临床表现.检测双侧上肢远端及下肢常规肌电图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行颈部自然位、过屈位及过伸位MRI扫描,观察低位颈髓有无萎缩及颈椎曲线情况.结果 15例患者均为男性,青春期起病.病变均表现为上肢远端肌肉、骨间肌、鱼际肌萎缩和双手厥冷无力.肌电图检查示患者受累侧远端肌运动单位平均时限宽,多相波增多
目的 探讨经胼胝体-脉络膜裂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显微镜下对12例成人尸头湿标本进行侧脑室、第三脑室区显微解剖,观察侧脑室、脉络丛、脉络膜裂及第三脑室顶的解剖学特点;在3例成人尸头新鲜标本上模拟经胼胝体-脉络膜裂入路手术,观察与本人路相关的重要解剖结构并测量相关距离.结果 脉络丛位于侧脑室底部内侧,脉络膜裂位于丘脑和穹窿之间,可借助与之相连的脉络丛进行辨认.切开脉络膜裂穹窿带到
目的 结合视神经脊髓炎(NMO)与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脊髓MRI特点探讨两者之间差异发生的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23例NMO患者及21例MS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临床症状及脊髓MRI上受损部位MRI上的差异.结果 NMO患者多为女性,且首次发病年龄、扩展病残状况评分(EDSS)评分均高于MS患者;双侧深感觉障碍、束带感、直肠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