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家以领先四年的技术进入日本市场的外国企业过不了多久就发现其产品已大大落后,而不是被仿制。在日本,制造商一旦采用没有创造性的生产技术,便会成为处于劣势的竞争者。目前,日本企业最有效的武器是快速革新。
拿以前的一个例子来说,索尼公司生产的仅重790克的小型录像机推出后极为畅销,这种巴掌大小的产品把2200个零件压缩在一个仅有常规录像机四分之一容量的空间内。然而,该产品仅仅推出六个月之后,索尼公司便遇到了竞争。松下公司以及紧随其后的JVC公司,都推出了更为轻便的同样产品。一年内,三洋、佳能、理光和日立公司都在销售巴掌大小的录像机了。
在日本,制造商们都不再直接模仿别人的产品。只要一家公司开发出的产品适销对路,其他竞争对手便竭力开发出更新的同类产品,并具有自己的特色。他们对发明革新坚持的准则是每一项发明至少在技术上具备可行性。同时,颠倒工序,使他人看不清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以保持领先地位。对外,企业的首要任务是防止分销商和零售商脱离自己的大本营。
当开发一种新产品时,西方企业通常是预先频频考察市场并据此修正自己的产品,直到在正式推出之前能够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相比之下,日本制造商不是通过市场调查来检测新产品,而是通过销售第一批产品来看市场的接受程度。例如,没有人能够想象得出为什么有人会需要那种有两个而非一个小型唱片的高保真电唱机,甚至于推出该产品的夏普公司最初也持怀疑态度。然而,在销售市场上却得到青少年们的青睐,原来他们是把这种唱片的音轨与磁带融合。在随后的几个月内,三洋和JVC公司也相继推出了这种双卡小型唱片机。
制造商们自己也进行平行开发,即在开发第一代产品的同时,着手开发第二、三代产品。只要开发的速度得到保证,第一代产品便有了备用品,从而避免被淘汰的厄运。例如,在松下公司推出巴掌大小的录像机与索尼公司形成竞争的几周之后,索尼公司便推出两种新的型号,一种更轻便,另一种具有更高的技术性能。
平行开发看似浪费,但实际上,日本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时间仅为其西方竞争对手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成本仅为西方企业的四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实现这种效果得益于三个因素:
一是日本的工程师队伍。日本企业正在享受国家对教育巨额投资的好处,特别是对工程学校的投资。现在,技术知识在全日本企业中的普及程度胜过任何其他工业国家。日本每百万人中便有5000名技术工人,而同一指标,美国为3500名,德国为2500名,其余国家相差更远。
二是目录设计。日本工程师明智地采用部分目录,而不是一开始便设计新产品的每一备件。通过在可行的前提下采用常备材料,他们把大部分创造性工程技能用于制造这样一种产品:质量达到了最初设计90%的要求,而价格仅为最初样式的一半。
三是信息的自由流动。西方企业在征询新材料行情时一般不向供应商提供详细的描述,而日本企业则不同,产品链条上的制造商之间可以分享绝密的专有技术并派出高级职员进行交流,之后便由供应商进行开发新产品所需零部件的工作。有了彼此的信任和职员的交流,当产品仍在工程师心中酝酿时,产品信息已经能够在一家企业和其供应商之间进行沟通。工程师的终身雇佣制又限制了信息向竞争对手的泄露。
在日本国内,新产品甚至仿制品源源不断推向市场至关重要,因为日本企业绝不能失去宝贵且苛刻的零售商和分销商。全日本消费者对新产品的特大胃口,对那些生产线老化的企业构成致命打击,没有创新产品的制造商只能招致失败。
然而在日本国外,新产品的推出则相当谨慎,因为一次失败便有可能摧毁业已精心树立起来的形象。一旦在某国确立了自身品牌的威信,落后一小步也不会造成威胁。然而,日本企业在国内进行的新产品领先开发也使他们在国外市场上获得炙手可热的技术。由此可见,任何一个意欲将产品打入日本市场的外国企业,除了也进行持续的新产品开发之外,别无其它选择。
拿以前的一个例子来说,索尼公司生产的仅重790克的小型录像机推出后极为畅销,这种巴掌大小的产品把2200个零件压缩在一个仅有常规录像机四分之一容量的空间内。然而,该产品仅仅推出六个月之后,索尼公司便遇到了竞争。松下公司以及紧随其后的JVC公司,都推出了更为轻便的同样产品。一年内,三洋、佳能、理光和日立公司都在销售巴掌大小的录像机了。
在日本,制造商们都不再直接模仿别人的产品。只要一家公司开发出的产品适销对路,其他竞争对手便竭力开发出更新的同类产品,并具有自己的特色。他们对发明革新坚持的准则是每一项发明至少在技术上具备可行性。同时,颠倒工序,使他人看不清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以保持领先地位。对外,企业的首要任务是防止分销商和零售商脱离自己的大本营。
当开发一种新产品时,西方企业通常是预先频频考察市场并据此修正自己的产品,直到在正式推出之前能够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相比之下,日本制造商不是通过市场调查来检测新产品,而是通过销售第一批产品来看市场的接受程度。例如,没有人能够想象得出为什么有人会需要那种有两个而非一个小型唱片的高保真电唱机,甚至于推出该产品的夏普公司最初也持怀疑态度。然而,在销售市场上却得到青少年们的青睐,原来他们是把这种唱片的音轨与磁带融合。在随后的几个月内,三洋和JVC公司也相继推出了这种双卡小型唱片机。
制造商们自己也进行平行开发,即在开发第一代产品的同时,着手开发第二、三代产品。只要开发的速度得到保证,第一代产品便有了备用品,从而避免被淘汰的厄运。例如,在松下公司推出巴掌大小的录像机与索尼公司形成竞争的几周之后,索尼公司便推出两种新的型号,一种更轻便,另一种具有更高的技术性能。
平行开发看似浪费,但实际上,日本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时间仅为其西方竞争对手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成本仅为西方企业的四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实现这种效果得益于三个因素:
一是日本的工程师队伍。日本企业正在享受国家对教育巨额投资的好处,特别是对工程学校的投资。现在,技术知识在全日本企业中的普及程度胜过任何其他工业国家。日本每百万人中便有5000名技术工人,而同一指标,美国为3500名,德国为2500名,其余国家相差更远。
二是目录设计。日本工程师明智地采用部分目录,而不是一开始便设计新产品的每一备件。通过在可行的前提下采用常备材料,他们把大部分创造性工程技能用于制造这样一种产品:质量达到了最初设计90%的要求,而价格仅为最初样式的一半。
三是信息的自由流动。西方企业在征询新材料行情时一般不向供应商提供详细的描述,而日本企业则不同,产品链条上的制造商之间可以分享绝密的专有技术并派出高级职员进行交流,之后便由供应商进行开发新产品所需零部件的工作。有了彼此的信任和职员的交流,当产品仍在工程师心中酝酿时,产品信息已经能够在一家企业和其供应商之间进行沟通。工程师的终身雇佣制又限制了信息向竞争对手的泄露。
在日本国内,新产品甚至仿制品源源不断推向市场至关重要,因为日本企业绝不能失去宝贵且苛刻的零售商和分销商。全日本消费者对新产品的特大胃口,对那些生产线老化的企业构成致命打击,没有创新产品的制造商只能招致失败。
然而在日本国外,新产品的推出则相当谨慎,因为一次失败便有可能摧毁业已精心树立起来的形象。一旦在某国确立了自身品牌的威信,落后一小步也不会造成威胁。然而,日本企业在国内进行的新产品领先开发也使他们在国外市场上获得炙手可热的技术。由此可见,任何一个意欲将产品打入日本市场的外国企业,除了也进行持续的新产品开发之外,别无其它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