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紧缺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转折点。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人才。对于新疆地区来说,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中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以期能达到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培养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热能与动力工程;民族;教学
作者简介:胡申华(1972-),男,湖南慈利人,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姜波(1955-),男,吉林长春人,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7)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专项”(10JDGC00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4-0194-02
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疆有着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城市集中供热、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需要大量热能动力专业方面的人才。随着新疆能源的大力开发和利用,国家五大发电集团相继在新疆设立了分公司,进行煤电联营和电源输出,这些大大刺激了新疆地区对于能源人才的需求。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定位就是为火力发电、供热工程、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等的工程建设和管理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作为实现能源高效转化与利用的专业,是热力发电厂的核心专业,作为能源基地的新疆,该专业有着广阔的就业市场。新疆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作为新疆唯一的本科专业设置,自专业建立以来学生的分配一直供不应求。因此,自2008年起,自治区将其列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
近几年,在毕业生规模扩大和质量提高的基础上,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为100%,而同期的民族班由于语言和专业基础问题,其毕业分配同正常普通班(即汉班)相比,除一部分分配在电力行业外,其余的也可就业于当地教育及能源管理部门。
和其他工科类本科教学一样,工科的民族生也面临着实践能力差、专业知识无法融会贯通等问题。而且由于是汉语教学,语言的隔阂加深了这些方面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民族学生培养方式与民族学生的实际特点不能够很好地结合。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根据民族学生的特点提出了提高民族班教学水平的一些对策。
一、提高教学水平的建议
新疆大学的热能与动力专业于2001年开始建立并招收本科生,2001年和2002年招收的是汉语言考生。招生规模每年约30人。2003年开始每年招收民语言考生,每年的招生规模达到了60人。2008年该专业被列为自治区紧缺专业后,专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办学条件大为改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自专业建立以来,专业招生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中能清楚地反映历年的招生情况,2010年的招生规模达到了新高,招收3个汉语言班及1个民语言班。
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民族班的教学水平也不容忽视。毕业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以后的毕业就业前景,民族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对于新疆的稳定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热动专业的民族班来自全疆各个民族,个体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应该从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实验室和工程实训基地条件建设等各方面,适应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要求,并针对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稳步提高办学质量,扎扎实实地培养和造就民族地区建设小康社会各种层次的有用之才。
1.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工科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特色
热动民族学生与汉族班除英语外,课程设置完全相同,而且,考虑到民族学生的实际程度,大多数专业基础课的授课时数要高于汉语言班的学生。选用和汉语言班一样的全国统编教材。这样做能够尽可能缩小和汉语言班教学效果方面的差异,保留该专业的科学性、系统性。
但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具有文化背景的差异,甚至少数民族学生中不同的民族也不太相同,形成了不同特质的民族文化。文化的差异造成少数民族学生在认知结构、抽象能力、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上都与汉族有差异。而全国统编教材在逻辑顺序、思维方式、编写原则上都是汉语式的,因此少数民族学生在使用这种“完全汉语式”的教材时必然会出现不适应感。
教材决定着教学的基本内容,体现着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规范教学活动的蓝本,对教学质量起着基本的保证作用。可以考虑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民族学生在现有教学教材的基础上,能够按民族学生的性格特点、思维方式编纂民用教材,将会有助于民族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但这项工程浩大,不是短期内能实现的。因此更多的应该考虑在教师备课时针对具体担任课程的民族班的特点做出相应的、灵活的调整。
2.因人施教,解决学生数理化基础薄弱的问题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偏科现象严重。文科较好,数理化较差。2010年高考招生理工科本科三批民语言的数学最低限分为29分(满分是150分),而且多年来数学单科最低限分都是在这个分数左右徘徊。而进入大学后为了后期的专业课学习,民族班增加了一年的预科学习,学习汉语和数、理、化课程,但效果有限。
偏科的问题受民族文化、汉语隔膜等多方面的影响,不是补课等手段可以短期提高成绩的。但工科,尤其是热动专业牵扯到大量的数学公式和计算。这种数学基础上的矛盾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很高的要求,既要教授学生该掌握的知识,同时要尽量避免大量的公式推导,着重于应用。
3.针对民族性格实施教学方法
民族学生交流方式比较直接;对学不懂的内容容易厌倦,继而放弃整个课程;对晦涩拗口的专业词汇更是望而却步。
教学中“填鸭式”灌输是民族班教学的大忌,要采用互动式教学,让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出来,多采用启发式和双向式教学方法。
而且他们大多性格大方,喜欢表现。教师如能引入英语的讨论式教学法,将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作用,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针对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
工科专业课程的抽象化、概念化在所难免,面对数理基础差、长于形象思维、短于逻辑思维的民族学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尤为重要。
热动专业中的重点研究对象——现代化大型电厂的大型电力设备,结构复杂,无法在课堂上直观展示。虽然课堂教学以板书为主,但根据需要辅助配备适当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挂图,在逻辑思维的教学中一定要尽量引入形象思维。要使学生明白教材中章节研究了哪些问题,得到了哪些结果和结论,并认清这些结果和结论与实际的关系,同时要明确研究的问题都是从实际中来,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提出的。另外,讲课时的条理清晰尤为关键,针对民族学生教师一定要对重点做出强调,归纳总结性的教学要增加。
如工程热力学,作为热能动力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在第五学期开设。这门课的特点是比较抽象,尤其是热力学的第二定律,很多同学都摸不清头脑。热力学第一定律实际就是能量守恒定理在热力学的表述,内容非常简单,但习题难度高,灵活性很大。讲课中一定要把两个定律的实质要讲清楚。因为这门课是工程热力学,就表明该课程具有强烈的工程应用特点,而不仅仅只是理论讲述。该课程主要的研究对象是能量转换,特别是热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规律和方法以及提高转化效率的途径,以提高能量利用的经济性。第一定律所揭示的仅仅是转换中能量在量上的等价性,而没有涉及到能量在质上不等价的方面。通过对热力学第二定律学习,应该能知道能量不仅在量上有区别,在质上也存在差异。对讲授汽轮机及锅炉课程的教师,可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这将缓解结构类课程学时少、内容庞杂及难于讲述的难题。
在汽轮机原理这门课程的讲述上,前几章的基础知识学生容易理解,到后面的结构部分时学生普遍反映听不懂,无法想象。而作为一个高速旋转的大型动力机械,学生即使有机会到电厂参观,也只能观看其外形,无法看到其内部构造。这门课程尤其要借助录像片及教学投影。在汽轮机调节系统的讲述中,还要依靠动画效果,将调节过程唯妙唯肖地演示出来。为此,专门购买了DEH电液调节系统演示软件,将枯燥的讲述过程以动画的形式表示出来,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掌握程度明显提高。
通过采用上述直观教学、模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教师易教,学生易学,既节省了讲课时间,增加了信息,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5.改革常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验教学
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地理位置提供了结合实际工程进行现场教学的优良条件。学院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周围大型电厂较多,如红雁池一电厂、红雁池二电厂等。学院一直积极筹建民族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搭建民族学生实践与企业交流沟通的平台。我们将专业课中民族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章节移到实践基地或电厂去讲,毕业设计题目与电厂及电科院合作,真题真做,不仅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而且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也得到了提高,效果良好,更得到了民族学生的认同。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是实验前教师将设备、仪器调试准备就绪,上课时教师先讲后演示,然后学生仿效。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可以变实验指导书为任务书,可以使学生在明确任务前提下进行独立思考、独立选用实验设备、独立设计实验步骤与方法、独立操作,并可以自我开发,更充分发挥了民族学生生性活跃、积极主动、乐于得到肯定的性格特点。
实验教学主要包括测试实验和演示实验。实验教学重点放在传热学和汽轮机及锅炉原理三门课的重要教学环节,它不但可以巩固和加强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实验教学,可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和分析实践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传热学的实验包括基本实验,如平板导热、强制对流换热系数、角系数等常规实验,属于验证性的环节,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更进一步深刻理解课本中的基本定理。为加强实践环节,我专业购置了多功能传热综合实训装置,该装置能完成换热体系岗位技能、换热器岗位技能、换热流程岗位技能等岗位的实训。
在此基础上,我们开设了若干研究基础性的实验,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传热学的基本测试手段,培养一定的科学素养。对于专业课汽轮机及锅炉原理,在基本实验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操作的训练。
6.加强招生宣传,使考生有目的和选择性地填报志愿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信息较为闭塞,工业经济欠发达。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新疆的少数民族学生更倾向于文科志愿,要不就盲目根据专业名称选择专业,或者填报大家耳熟能详的专业,出现了大量对本专业毫不了解或并不喜欢却被该专业录取的情况。
因此在高考招生填报专业志愿时应做好招生宣传工作,高校要主动到中学去,尤其是到偏远地区和民族聚居区给学生讲解各专业的相关情况,让学生清楚明白地选择专业志愿,这既照顾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提高工科生源质量。
二、展望
工业是能够大量安置劳动力的产业。受过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过多地集中于人文社会专业会造成巨大的就业压力。另外也容易造成被隔绝于高速发展的新疆经济之外的感受,也不利于分享近几年新疆工业高速成长所带来的红利。
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相比较存在较大差距,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工科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就业,必须仔细研究分析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突出民族地方特色,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张成恩.关于热动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1998,(3).
[2]马戎.新疆民族教育的发展与双语教育的实践[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2).
[3]洪源渤.构建面向21 世纪“热动”专业新课程体系[J].中国电力教育,1999,(2).
[4]王丽.双语教学视野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质量解读——以伊犁州高校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1).
[5]张善鑫.试论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的时代转向[J].民族教育研究,2010,(2).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关键词:热能与动力工程;民族;教学
作者简介:胡申华(1972-),男,湖南慈利人,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姜波(1955-),男,吉林长春人,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7)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专项”(10JDGC00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4-0194-02
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疆有着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城市集中供热、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需要大量热能动力专业方面的人才。随着新疆能源的大力开发和利用,国家五大发电集团相继在新疆设立了分公司,进行煤电联营和电源输出,这些大大刺激了新疆地区对于能源人才的需求。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定位就是为火力发电、供热工程、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等的工程建设和管理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作为实现能源高效转化与利用的专业,是热力发电厂的核心专业,作为能源基地的新疆,该专业有着广阔的就业市场。新疆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作为新疆唯一的本科专业设置,自专业建立以来学生的分配一直供不应求。因此,自2008年起,自治区将其列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
近几年,在毕业生规模扩大和质量提高的基础上,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为100%,而同期的民族班由于语言和专业基础问题,其毕业分配同正常普通班(即汉班)相比,除一部分分配在电力行业外,其余的也可就业于当地教育及能源管理部门。
和其他工科类本科教学一样,工科的民族生也面临着实践能力差、专业知识无法融会贯通等问题。而且由于是汉语教学,语言的隔阂加深了这些方面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民族学生培养方式与民族学生的实际特点不能够很好地结合。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根据民族学生的特点提出了提高民族班教学水平的一些对策。
一、提高教学水平的建议
新疆大学的热能与动力专业于2001年开始建立并招收本科生,2001年和2002年招收的是汉语言考生。招生规模每年约30人。2003年开始每年招收民语言考生,每年的招生规模达到了60人。2008年该专业被列为自治区紧缺专业后,专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办学条件大为改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自专业建立以来,专业招生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中能清楚地反映历年的招生情况,2010年的招生规模达到了新高,招收3个汉语言班及1个民语言班。
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民族班的教学水平也不容忽视。毕业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以后的毕业就业前景,民族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对于新疆的稳定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热动专业的民族班来自全疆各个民族,个体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应该从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实验室和工程实训基地条件建设等各方面,适应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要求,并针对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稳步提高办学质量,扎扎实实地培养和造就民族地区建设小康社会各种层次的有用之才。
1.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工科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特色
热动民族学生与汉族班除英语外,课程设置完全相同,而且,考虑到民族学生的实际程度,大多数专业基础课的授课时数要高于汉语言班的学生。选用和汉语言班一样的全国统编教材。这样做能够尽可能缩小和汉语言班教学效果方面的差异,保留该专业的科学性、系统性。
但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具有文化背景的差异,甚至少数民族学生中不同的民族也不太相同,形成了不同特质的民族文化。文化的差异造成少数民族学生在认知结构、抽象能力、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上都与汉族有差异。而全国统编教材在逻辑顺序、思维方式、编写原则上都是汉语式的,因此少数民族学生在使用这种“完全汉语式”的教材时必然会出现不适应感。
教材决定着教学的基本内容,体现着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规范教学活动的蓝本,对教学质量起着基本的保证作用。可以考虑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民族学生在现有教学教材的基础上,能够按民族学生的性格特点、思维方式编纂民用教材,将会有助于民族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但这项工程浩大,不是短期内能实现的。因此更多的应该考虑在教师备课时针对具体担任课程的民族班的特点做出相应的、灵活的调整。
2.因人施教,解决学生数理化基础薄弱的问题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偏科现象严重。文科较好,数理化较差。2010年高考招生理工科本科三批民语言的数学最低限分为29分(满分是150分),而且多年来数学单科最低限分都是在这个分数左右徘徊。而进入大学后为了后期的专业课学习,民族班增加了一年的预科学习,学习汉语和数、理、化课程,但效果有限。
偏科的问题受民族文化、汉语隔膜等多方面的影响,不是补课等手段可以短期提高成绩的。但工科,尤其是热动专业牵扯到大量的数学公式和计算。这种数学基础上的矛盾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很高的要求,既要教授学生该掌握的知识,同时要尽量避免大量的公式推导,着重于应用。
3.针对民族性格实施教学方法
民族学生交流方式比较直接;对学不懂的内容容易厌倦,继而放弃整个课程;对晦涩拗口的专业词汇更是望而却步。
教学中“填鸭式”灌输是民族班教学的大忌,要采用互动式教学,让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出来,多采用启发式和双向式教学方法。
而且他们大多性格大方,喜欢表现。教师如能引入英语的讨论式教学法,将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作用,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针对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
工科专业课程的抽象化、概念化在所难免,面对数理基础差、长于形象思维、短于逻辑思维的民族学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尤为重要。
热动专业中的重点研究对象——现代化大型电厂的大型电力设备,结构复杂,无法在课堂上直观展示。虽然课堂教学以板书为主,但根据需要辅助配备适当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挂图,在逻辑思维的教学中一定要尽量引入形象思维。要使学生明白教材中章节研究了哪些问题,得到了哪些结果和结论,并认清这些结果和结论与实际的关系,同时要明确研究的问题都是从实际中来,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提出的。另外,讲课时的条理清晰尤为关键,针对民族学生教师一定要对重点做出强调,归纳总结性的教学要增加。
如工程热力学,作为热能动力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在第五学期开设。这门课的特点是比较抽象,尤其是热力学的第二定律,很多同学都摸不清头脑。热力学第一定律实际就是能量守恒定理在热力学的表述,内容非常简单,但习题难度高,灵活性很大。讲课中一定要把两个定律的实质要讲清楚。因为这门课是工程热力学,就表明该课程具有强烈的工程应用特点,而不仅仅只是理论讲述。该课程主要的研究对象是能量转换,特别是热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规律和方法以及提高转化效率的途径,以提高能量利用的经济性。第一定律所揭示的仅仅是转换中能量在量上的等价性,而没有涉及到能量在质上不等价的方面。通过对热力学第二定律学习,应该能知道能量不仅在量上有区别,在质上也存在差异。对讲授汽轮机及锅炉课程的教师,可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这将缓解结构类课程学时少、内容庞杂及难于讲述的难题。
在汽轮机原理这门课程的讲述上,前几章的基础知识学生容易理解,到后面的结构部分时学生普遍反映听不懂,无法想象。而作为一个高速旋转的大型动力机械,学生即使有机会到电厂参观,也只能观看其外形,无法看到其内部构造。这门课程尤其要借助录像片及教学投影。在汽轮机调节系统的讲述中,还要依靠动画效果,将调节过程唯妙唯肖地演示出来。为此,专门购买了DEH电液调节系统演示软件,将枯燥的讲述过程以动画的形式表示出来,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掌握程度明显提高。
通过采用上述直观教学、模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教师易教,学生易学,既节省了讲课时间,增加了信息,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5.改革常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验教学
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地理位置提供了结合实际工程进行现场教学的优良条件。学院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周围大型电厂较多,如红雁池一电厂、红雁池二电厂等。学院一直积极筹建民族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搭建民族学生实践与企业交流沟通的平台。我们将专业课中民族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章节移到实践基地或电厂去讲,毕业设计题目与电厂及电科院合作,真题真做,不仅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而且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也得到了提高,效果良好,更得到了民族学生的认同。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是实验前教师将设备、仪器调试准备就绪,上课时教师先讲后演示,然后学生仿效。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可以变实验指导书为任务书,可以使学生在明确任务前提下进行独立思考、独立选用实验设备、独立设计实验步骤与方法、独立操作,并可以自我开发,更充分发挥了民族学生生性活跃、积极主动、乐于得到肯定的性格特点。
实验教学主要包括测试实验和演示实验。实验教学重点放在传热学和汽轮机及锅炉原理三门课的重要教学环节,它不但可以巩固和加强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实验教学,可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和分析实践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传热学的实验包括基本实验,如平板导热、强制对流换热系数、角系数等常规实验,属于验证性的环节,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更进一步深刻理解课本中的基本定理。为加强实践环节,我专业购置了多功能传热综合实训装置,该装置能完成换热体系岗位技能、换热器岗位技能、换热流程岗位技能等岗位的实训。
在此基础上,我们开设了若干研究基础性的实验,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传热学的基本测试手段,培养一定的科学素养。对于专业课汽轮机及锅炉原理,在基本实验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操作的训练。
6.加强招生宣传,使考生有目的和选择性地填报志愿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信息较为闭塞,工业经济欠发达。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新疆的少数民族学生更倾向于文科志愿,要不就盲目根据专业名称选择专业,或者填报大家耳熟能详的专业,出现了大量对本专业毫不了解或并不喜欢却被该专业录取的情况。
因此在高考招生填报专业志愿时应做好招生宣传工作,高校要主动到中学去,尤其是到偏远地区和民族聚居区给学生讲解各专业的相关情况,让学生清楚明白地选择专业志愿,这既照顾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提高工科生源质量。
二、展望
工业是能够大量安置劳动力的产业。受过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过多地集中于人文社会专业会造成巨大的就业压力。另外也容易造成被隔绝于高速发展的新疆经济之外的感受,也不利于分享近几年新疆工业高速成长所带来的红利。
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相比较存在较大差距,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工科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就业,必须仔细研究分析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突出民族地方特色,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张成恩.关于热动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1998,(3).
[2]马戎.新疆民族教育的发展与双语教育的实践[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2).
[3]洪源渤.构建面向21 世纪“热动”专业新课程体系[J].中国电力教育,1999,(2).
[4]王丽.双语教学视野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质量解读——以伊犁州高校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1).
[5]张善鑫.试论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的时代转向[J].民族教育研究,2010,(2).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