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原发性胆囊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5例行原发性胆囊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08例,女197例;中位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30~88岁。根据不同肿瘤分期施行相应手术。术后根据化疗指征施行辅助治疗。观察指标:(1)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2)治疗情况:①手术治疗。②术后辅助治疗。(3)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4)随访情况。(5)影响术后预后的因素分析。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以死亡为终点,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2月5日。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生存率。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
结果(1)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超声、CT、MRI检查诊断率分别为84.06%(174/207)、85.71%(168/196)、63.11%(65/103)。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CA19-9、CA125、CEA阳性率分别为55.34%(145/262)、48.06%(124/258)、46.15%(126/273)。(2)治疗情况。①手术治疗:305例患者均行胆囊癌根治术,其手术方式为肝楔形切除+D2淋巴结清扫术145例,肝楔形切除+D1淋巴结清扫术61例,肝ⅣB段及肝Ⅴ段切除+D2淋巴结清扫术55例,肝ⅣB段及肝Ⅴ段切除+D1淋巴结清扫术11例,右半肝切除+D2淋巴结清扫术9例,肝楔形切除+D2淋巴结清扫+结肠部分切除术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Tis期行单纯胆囊切除术3例,右半肝切除+D1淋巴结清扫术3例,肝ⅣB或肝Ⅴ段切除+D2淋巴结清扫+结肠部分切除术2例,肝ⅣB段及肝Ⅴ段切除+门静脉切除重建+D2淋巴结清扫术、肝ⅣB段或肝Ⅴ段切除+D2淋巴清扫+胃或十二指肠部分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门静脉切除重建术、右半肝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右前叶切除+胃部分切除+D2淋巴结清扫术、肝右前叶切除+D1淋巴结清扫术、肝右三叶切除+D2淋巴结清扫术各1例。94例患者为意外胆囊癌,其中78例为外院发现至笔者单位行补救手术。21例患者术后出现手术并发症,其中胆汁漏11例,肺部感染8例,腹腔出血2例。2例患者围术期死亡。②术后辅助治疗:26例患者行术后化疗,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奥沙利铂12例,吉西他滨+替吉奥7例,吉西他滨+顺铂6例,奥沙利铂+替吉奥1例。(3)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305例患者术后病理学分型:单纯腺癌257例,腺癌合并鳞癌23例,腺癌合并神经内分泌癌6例,黏液腺癌5例,神经内分泌癌4例,腺癌合并黏液样癌3例,鳞状细胞癌3例,肉瘤样癌2例,腺癌合并肉瘤样癌1例,腺癌合并印戒细胞癌1例。305例患者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37例,中分化130例,低分化121例,分化程度不详17例。305例患者中,血管侵犯16例,神经侵犯32例。305例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为(8±5)枚,阳性淋巴结数目为0枚(0~9枚),其中121例淋巴结转移(跳跃式淋巴结转移26例)。305例患者TNM分期:0期7例,Ⅰ期18例,Ⅱ期13例,ⅢA期137例,ⅢB期57例,ⅣA期11例,ⅣB期62例。(4)随访情况:305例患者中,245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8.0个月(6.0~70.0个月),生存时间为29.5个月(0.5~69.9个月),1、3年生存率为71.6%、45.8%。随访期间122例患者因肿瘤相关原因死亡。(5)影响术后预后的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胆红素水平、病理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肝脏侵犯、血管侵犯、神经侵犯、T分期、N分期、术后化疗是影响原发性胆囊癌根治术后预后的因素(χ2=10.26,3.96,45.89,34.64,12.75,27.05,35.09,39.44,4.4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肝脏侵犯、N分期为N2期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90,1.71,1.46,95%可信区间为1.34~2.70,1.15~2.52,1.17~1.82,P<0.05),而术后化疗是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比值比=0.35,95%可信区间为0.15~0.82,P<0.05)。
结论原发性胆囊癌根治术应常规进行D2淋巴结清扫,患者疗效满意;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肝脏侵犯、N分期为N2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化疗是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