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比较中国、奥地利和美国3个不同地域的当地患者罗库溴铵作用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方法 选择中国大连、美国英格伍德、奥地利格拉茨3个医学中心择期手术患者各18例,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诱导后,累积剂量法进行药效学观察,首剂静脉注射罗库溴铵50μg/kg,起效后重复首剂静脉给药6次,再静脉注射罗库溴铵300μg,采用肌机械运动监测仪记录肌肉收缩强度,对数剂量-概率单位绘制剂量-反应曲线.比较3个地
【机 构】
:
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116011,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中国、奥地利和美国3个不同地域的当地患者罗库溴铵作用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方法 选择中国大连、美国英格伍德、奥地利格拉茨3个医学中心择期手术患者各18例,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诱导后,累积剂量法进行药效学观察,首剂静脉注射罗库溴铵50μg/kg,起效后重复首剂静脉给药6次,再静脉注射罗库溴铵300μg,采用肌机械运动监测仪记录肌肉收缩强度,对数剂量-概率单位绘制剂量-反应曲线.比较3个地域患者罗库溴铵的ED50、ED90和ED95以及Dur25和Dur0.8.结果 大连和格拉茨患者罗库溴铵的ED50、ED90和ED95均高于英格伍德患者,格拉茨患者的ED50、ED90和ED95高于大连患者(P<0.05);大连和格拉茨患者的Dur25和Dur0.8均短于英格伍德患者(P<0.05),格拉茨患者的Dur25短于大连患者(P<0.05),但两者Dur0.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个地域患者罗库溴铵作用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有明显的差别,临床用量需要考虑地域因素的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拟行肝叶切除术的肝癌患者60例,年龄28~64岁,体重50~77 kg,ASA Ⅰ~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和异丙酚组(Ⅱ组),每组30例.Ⅱ组肝门开放后静脉输注异丙酚4~6 mg·kg-1·h-1至术毕.分别于麻醉前(T1)、肝门阻断前(T2)、肝门阻断后15 min(T3)、肝门开放后10 min(T4)和45 min(T5)时
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作为反映麻醉深度的指标,可反映镇静深度,而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较差[1].指端末梢动脉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密集,其指容积波幅可反映麻醉深度,尤其是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较强[2,3],但它是非参数指标;末梢灌注指数(TPI)将指容积波转化成为0~100的指数,以数字大小反映指端末梢动脉收缩程度.本研究拟评价TPI监测全麻病人麻醉深度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依据。
剖宫产术后一般采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但对于硬膜外麻醉失败或禁忌的病人则需采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而改用静脉镇痛会增加血药浓度,其是否会影响病人泌乳和新生儿吸允乳汁后的神经适应能力有待探讨.本研究通过与剖宫产术后传统的PCEA比较,拟探讨PCIA对剖宫产术后病人泌乳及新生儿神经适应能的影响。
目的 通过神经心理测验观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前、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比较不同统计学指标评价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择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47例,ASAⅡ或Ⅲ级,年龄15~45岁.分别在术前第1天和术后第7天行神经心理测验.另选取健康志愿者40名,间隔7 d行神经心理测验2次,作为对照,采用标准差指数(SDI)、可信改变指数(RCI)和改良可信
目的 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胃癌根治术患者40例,年龄39~64 岁,ASA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和TEAS组(Ⅱ组),每组20例.Ⅱ组从麻醉诱导前30 min至术毕行持续TEAS,术后连续3 d行间断TEAS,刺激部位为单侧合谷-劳宫穴和双侧足三里穴.术后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分别于入室后即刻、术毕、术后24、72
目的 比较妇科手术病人单纯全麻和硬膜外复合全麻的绩效.方法 择期妇科手术病人30例,年龄18~64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15):单纯全麻组(G组)和硬膜外复合全麻组(EG组).EG组硬膜外注射2%利多卡因试验剂量3 ml.两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氟哌利多、芬太尼、异丙酚和琥珀酰胆碱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G组吸入七氟醚及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持麻醉;EG组吸入七氟醚及间断硬膜外
研究表明,大蒜素通过调节内毒素(LPS)诱发的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失衡,产生一定的抗炎作用[1].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病及其病理过程与机体炎性反应有关[2],大蒜素能否通过抗炎作用减轻肺损伤,有待进一步探讨。
患者,女性,57岁,体重48 kg,入院后确诊为左乳浸润性导管癌(T2N0M0).高血压病病史5年,口服吲哒帕胺维持血压(BP)140~150/8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入院时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电解质、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心肌酶学等指标未见异常.行CTF方案(环磷酰胺800mg、吡喃阿霉素70 mg、5-氟尿嘧啶750 mg)化疗1次.化疗后血钾曾一度
拔除气管导管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拔管过晚易发生呛咳、躁动,而拔管过早由于肌松药的残余阻滞作用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呼吸抑制低下、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甚至危及生命.麻醉手术期间对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进行监测,可以指导临床正确合理用药,确定拔管时机.而不同的骨骼肌对肌松药的反应时程和敏感性不同[1].本研究拟比较监测拇内收肌和眼轮匝肌神经肌肉功能指导气管拔管的效果,为临床拔管时机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