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神健脾”针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及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来源 :中国针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s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调神健脾”针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肠道菌群及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例IBS-D患者和20例健康受试者.IBS-D患者予“调神健脾”针法治疗,穴取百会、印堂、天枢、上巨虚、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隔日1次,每周3次,治疗6周;健康受试者不予任何干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IBS-SSS)积分的变化.收集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受试者的粪便标本,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的结构丰度和多样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粪便短链脂肪酸的含量.结果:治疗后,IBS-D患者腹痛程度、腹痛天数、排便满意度、生活干扰度积分以及IBS-SSS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健康受试者比较,治疗前IBS-D患者厚壁菌门增多(P<0.05),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减少(P<0.05);肠道菌群多样性Shannon指数降低、Simpson指数升高(P<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IBS-D患者厚壁菌门减少(P<0.05),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增多(P<0.05);肠道菌群多样性Shannon指数升高、Simpson指数降低(P< 0.05);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降低(P< 0.05).结论:“调神健脾”针法可改善IBS-D患者腹痛、腹泻症状,可能与改变肠道菌群结构与多样性、降低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含量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针刺对糖耐量异常(IGT)与正常糖耐量(NGT)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糖耐量情况将140例PCOS患者分为IGT组(70例,脱落11例)、NGT组(70例
小儿脾虚易感是指小儿长期喂养不当导致脾胃虚弱,容易感受外邪而发生的一种疾病,古今教材虽无此病名记载,但临床尤为常见[1],以反复外感、乏力多汗、面黄唇淡、食少纳呆、大
探讨工具病毒及其介导的功能元件在针刺脑效应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前景.本文从工具病毒入手,介绍了用于解析特定神经环路结构的工具病毒及其介导的探针、光/化学遗传学技术
患者,女,65岁,于2019年8月5日就诊.主诉:双眼视物模糊伴视野缺损1年余.现病史:2017年10月13日无明显诱因突发行走不稳,次日左侧肢体肌力下降至0级,急送至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