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车上还客客气气的,到了李家湾,王高祥就变了个人,一会跟摄影师说不要太喧哗,一会又喊我们注意脚步声,说黑颈鹤“喳喳”地闹,表达着不满呢,可护犊子了。果然,第二队第三队……陆续起飞,叫声没了,黑颈鹤走了,我们就这样近距离地看到了它们美妙的影子。
王高祥说,现在的季节黑颈鹤有些怕生人,它们刚刚从北方迁来这里,等它们熟悉了环境之后,可以走到50米左右的地方拍摄。
阳光终于完全撩开了纱帘,那些玉米秸杆中藏着好多的鸟——有麻鸭、鸳鸯、白鹳。我们沿着岸边的田埂且行且走,村庄静谧,映在湖水中,天浅浅泛蓝,水中的树影富有韵律地在水波中摇来晃去,风欲静而影不止。房舍前后,田地旁边,水面与天空,是成百上千的鸟群,在阳光下展示着婀娜的身形和亮丽的色彩。
这片水乡,是云彩与鸟共舞的天堂!
爱鸟的摄影师
王高祥是云南会泽人,生于1971年。人近中年的他对于鸟却有着孩童般的纯真感情,只要说到鸟,他便是热情如火,并积极投入爱鸟护鸟的行动中。拍鸟,成了他教书以外的职业。
我们知道,摄影是一种高消费的爱好,拍鸟就更是高消费,长焦的镜头不是一般人有能力购买的。作为会泽大桥乡李家湾的一位小学教师,他的全年收入都不够购买一支专业的长焦镜头。当我在他的鸟类宣传馆里见到那么多好图片时,不由得问他,这些图片是怎样拍摄的?借机生蛋。这个回答有点黑色幽默了,一个爱鸟的环保人士为了收集资料,没钱购置器材,就靠朋友的相机一直拍摄了10年。

人鹤争食,人鹤争地
1994年3月31日成立大桥省级黑颈鹤自然保护区,2006年2月26日正式更名为大桥乡国家级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12910.64公顷。黑颈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惟一一种高原鹤类,与大熊猫、金丝猴并称为中国“三大国宝”,《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国际鸟类红皮书》都将其定为全球亟需拯救的鸟类。2002年公布全球黑颈鹤数量为7000余只。黑颈鹤的繁衍、生存离不开湿地。王高祥告诉我们,每年有一千多只黑颈鹤到这里过冬,这是不小的数量。但众多的飞禽到来,肯定会诱发新的矛盾,那就是农作物和水产养殖会成为这些鸟的食物,赶还是不赶,打还是不打?
1993年,王高祥从宣威师范毕业,分配到大桥乡李家湾小学教书,那一年他才22岁。他所在的小学很偏僻,现在一到下雨天,汽车还开不进去。学校门口有个跃进水库,每年,一群群黑颈鹤11月初翩翩飞来,第二年4月才离开,加上家门口就是黑颈鹤的栖息地,黄昏能听到它们归巢时嘹亮的鸣叫声。后来,由于黑颈鹤一年多似一年,跟村民的矛盾也就日益凸现出来——人鹤争食,人鹤争地。大桥乡海拔2500余米,种不了经济作物,农民只能种些小麦、土豆、苞谷、荞麦,基本上靠天吃饭,年平均收入只有679元。11月初,地里的土豆还没收,黑颈鹤找不到吃的,只有到地里刨食土豆,这却是农民一家几口的口粮。另外,外地人常常过来偷猎。1995年一个上午,王高祥在教室上课,老乡告诉他两个邻村年轻人提着猎枪来打黑颈鹤,他从学校一路小跑,冲上去就把子弹收缴了,年轻人被吓着了,小声问他:你是公安局的便衣么?
黑颈鹤以绿色植物的根、芽为主食,越冬季节也吃地里的土豆、玉米、荞麦,农民看见黑颈鹤在地里刨食,以为它们要吃冬小麦的种子,其实冤枉黑颈鹤了。灰鹤、斑头雁才有偷嘴的爱好,尤其是斑头雁,一群一群飞出去,落在刚发出嫩芽的麦地里,一吃一大片。他就把这个道理跟农民讲,说得多了,他们都能理解。其实村里人对黑颈鹤很友好,把它们视作吉祥的化身,毕竟祖祖辈辈一起生活几百年了,现在农民看到黑颈鹤在地里刨食,也只是挥挥手赶走,不会伤害它们。
黑颈鹤生活离不开湿地。2005年,跃进水库水位上升了2米,原来13.5平方千米的水域面积增加到20平方千米,村里低洼的耕地、树木、河流、道路被淹没。水位一涨,黑颈鹤只有重新寻找觅食地与栖息地,在天上盘旋很久,也不敢下来。新的栖息地往往离村子很近,加上农村狗多,逢年过节又爱放鞭炮,都让敏感的黑颈鹤草木皆兵。去年有个村民说看到几只黑颈鹤晚上没有飞回水库,破天荒地在山上过夜,他不信,因为这根本违背自然规律了,结果果然在山上找到8只孤独的黑颈鹤,可见黑颈鹤确实被“逼上梁山”了。
1998年王高祥成立了一个黑颈鹤保护协会。当时学校房子也紧张,他到银行贷款6万元修了栋楼房,上面做宣传馆,下面住家,宣传资料以平时的摄影作品为主,他请人做了一些展板,又找了几本黑颈鹤的书回来,此外还准备了一些科普读物。因为都是私人贷款,有时几个月都还不上一次,10年了,现在才还了1万多。
协会成员全是他的学生,外地游客来了,一般也会来转转。协会活动主要分为三部分:讲座、观鸟活动与投食。课外活动时间他把学生带到宣传馆,给他们讲每年黑颈鹤带着子女,从远方飞来寻找自己的家园;有时用相机让他们近距离观察黑颈鹤,学生都觉得新鲜,回去跟父母说,父母一听,娃娃都懂这些道理了,自然也很支持。
协会运作主要还是靠他的工资,社会捐赠蛮有限的。协会最大的一笔开支是投食。黑颈鹤刚从青藏高原飞过来,体力消耗很大,加之环境变化,常常找不到食物。几年前,一只黑颈鹤由于找不着吃的,直接栽到一户农家院子里;此外,碰到下雪、冰凝天气,大雪裹地,河流结冰,也要人工投食。平时一般不投食,发现农民投食。王高祥还会批评他们,黑颈鹤毕竟是野生动物,长期投食会令其失去野性。
一年投食需要大约3000元左右。他的学生也在尽自己可能帮助黑颈鹤,可因为家里穷,他们经常自己连肚子都填不饱,随时面临辍学的危险。学校有9个班,每个班有个纸箱,学生会自发从家里带点苞谷、土豆丢进去。他说,我跟他们说,每次不要超过一把,几个苞谷粒都成,而且一定要给家里说,让家长知道你是用来干什么。下雪天我们抱着箱子去投食,学生都很高兴,这样就培养了对黑颈鹤的感情。我把孩子们的故事写成了文章—《云南会泽湿地水禽保护与青少年环保教育》,2003年获得了“福特汽车环保奖”,也算给孩子们一个肯定与鼓励。
去年全国人民在电视上看到湖南遭遇冰雪灾害。其实滇东北冰凝天气也很严重,河流冻得结结实实,黑颈鹤根本找不到吃的。好在宜宾一个热心人捐了1000元,他又拿了1000多,买了几千斤苞谷,前后投了3次食。给黑颈鹤投食很有讲究,一般只喂苞谷,大冬天土豆放到野外,黑颈鹤如果找不着,几天就冻坏了,白白浪费。另外,斑头雁也常常来偷嘴,所以事先要了解黑颈鹤的觅食习惯与地点,有的放矢。
寒假最容易出现冰凝、雨雪天气,保护区根本离不开人。王高祥十多年没回老家过新年了,最近几年都是把老人接到李家湾来,那时他女儿也放寒假,跟妈妈从县城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