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1月10日召开的华中科技大学校运会上,取消了以前一直开展的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两个长跑项目。华中科技大学校体育部副主任沈跃承认安全因素是取消这两个项目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两项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达不到要求,上场有一定危险性。” 和华中科技大学做出同样选择的还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他们也在校运会上取消了3000米以上的长跑项目,径赛最长距离为1500米。此外,据报道,西安也有30多所高校运动会已取消长距离跑步,原因是校方害怕发生意外。
大学生体质下滑严重
学校的担心和2012年频繁发生大学生长跑猝死事件有关: 10月29日,苏州科技学院一名20岁女生在800米体能测试后猝死;广州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陈杰在18日的广州马拉松赛上突发休克,19日不治身亡;11月27日东华大学上海松江校区内,一名大三男生在跑完1000米体质测试后突然晕倒,经急救无效,男生不幸离世。该校原计划进行的“冬季三公里跑”被暂停;11月28日,湖北襄阳一名21岁大学生替他人测试1000米,跑到500米处倒地,不治身亡。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曾于2011年9月联合公布的2010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素质25年来一直在下降。与1985年相比,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学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的成绩分别下降了10.3%和10.9%。
根源在高中?
“现代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非常明显。”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健日前表示,“很多大学生长期迷恋于网络,从网络世界寻求快乐,这种快乐感被强化之后,就会减少他们寻求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参加体育运动等方式获取快乐的欲望。”
吴健说:“相比体育运动,大学生更喜欢网络和游戏,这反映出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学生很少有机会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导致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缺少足够的吸引力。”在这些大学生的中学和小学时代,体育运动往往与枯燥的体育课内容和被动的体育考试相联系,很少有人能够在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主任周登嵩教授认为:“大学生体质差的根源在高中。现在很多大一新生的体质测试水平不如高一、高二学生,也不如大二、大三的学生。因为这些大一新生可能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没上过体育课,也没有参加过课外体育活动。”
周登嵩介绍说:“很多中学到了高三甚至是高二第二学期就取消了体育课,也没有体育课外活动,最多就是让学生做做课间操。学生的一切目标就是学习文化课、考大学。高考本身的压力很大,学生又缺少体育锻炼,高考之后的暑假又是吃喝玩乐,这自然影响到大学新生的体质状况。高考如果考体育,哪怕只有20分、30分,学校就不会排挤体育课,就像中考要考体育一样,初中生至少也要为体育考试练一练身体。”
目前,高中阶段有体育会考,但周登嵩认为体育会考的级别太低,不会对高中生考大学的成绩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很难发挥出引导学校、家长、学生重视体育运动的作用。中国的学生只有在被动的环境中才会参加体育运动,这是眼下一个尴尬的现实——没有考试就不重视体育课,没有体育课就不参加体育运动,这在中国各级学校是普遍现象。
周登嵩介绍说,在大学生群体中,大一新生的体质普遍较差,大二学生的体质状况往往最好,但到了大三、大四,学生的体质状况又会下滑,这是因为我国的大学通常只在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
教育部规定,大学一、二年级体育是必修课,但对三、四年级的体育课没有要求,因此,除个别学校外,绝大多数高校的大学三、四年级是不开体育课的。有些学校大三、大四仍然坚持开体育课,实际上也是无奈之举,因为这些学校曾经发现,如果停了体育课,大三、大四的学生体质会下降。周登嵩说:“很多学生都没有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学校一旦不开体育课,学生就不参加体育运动了。现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大一新生的体质不行,经过两年上体育课之后,体质状况有了好转,但到了大三、大四,体育课一停,学生的体质状况随即又开始下降。”
取消长跑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虽然,大学生体质下滑根源在于高中,但是,高校取消长跑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个道理很简单,如若因为体质差就取消,岂不是因噎废食,相反,高校更应该在大学里把大学生的体质提上来。作为校方理应负起学生强身健体的责任,直接取消传统体育项目,其实是对学生体质滑坡的纵容。
有媒体解读该现象后认为:取消长跑项目,说是怕学生“受伤”,实际上是学校掩藏自己的“硬伤”,这个硬伤就是残缺的教育理念。面对学生体质差的现状,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叙事,而是作为、行动。应该让体育课回归,让锻炼身体、增长体质达成共识。
目前,辽宁、安徽、江苏等地已先后有将体育与健康纳入学业水平考试的打算和做法。将体育科目纳入高考评价,有利于引导学校更加重视体育课、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体育纳入高考恐又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应试教育式看待身体的素质提高,理应摒弃。
和高中相比,大学生面对的升学和学业上的压力要小得多,所以,在大学提高学生体质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大学生体质下滑严重
学校的担心和2012年频繁发生大学生长跑猝死事件有关: 10月29日,苏州科技学院一名20岁女生在800米体能测试后猝死;广州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陈杰在18日的广州马拉松赛上突发休克,19日不治身亡;11月27日东华大学上海松江校区内,一名大三男生在跑完1000米体质测试后突然晕倒,经急救无效,男生不幸离世。该校原计划进行的“冬季三公里跑”被暂停;11月28日,湖北襄阳一名21岁大学生替他人测试1000米,跑到500米处倒地,不治身亡。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曾于2011年9月联合公布的2010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素质25年来一直在下降。与1985年相比,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学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的成绩分别下降了10.3%和10.9%。
根源在高中?
“现代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非常明显。”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健日前表示,“很多大学生长期迷恋于网络,从网络世界寻求快乐,这种快乐感被强化之后,就会减少他们寻求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参加体育运动等方式获取快乐的欲望。”
吴健说:“相比体育运动,大学生更喜欢网络和游戏,这反映出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学生很少有机会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导致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缺少足够的吸引力。”在这些大学生的中学和小学时代,体育运动往往与枯燥的体育课内容和被动的体育考试相联系,很少有人能够在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主任周登嵩教授认为:“大学生体质差的根源在高中。现在很多大一新生的体质测试水平不如高一、高二学生,也不如大二、大三的学生。因为这些大一新生可能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没上过体育课,也没有参加过课外体育活动。”
周登嵩介绍说:“很多中学到了高三甚至是高二第二学期就取消了体育课,也没有体育课外活动,最多就是让学生做做课间操。学生的一切目标就是学习文化课、考大学。高考本身的压力很大,学生又缺少体育锻炼,高考之后的暑假又是吃喝玩乐,这自然影响到大学新生的体质状况。高考如果考体育,哪怕只有20分、30分,学校就不会排挤体育课,就像中考要考体育一样,初中生至少也要为体育考试练一练身体。”
目前,高中阶段有体育会考,但周登嵩认为体育会考的级别太低,不会对高中生考大学的成绩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很难发挥出引导学校、家长、学生重视体育运动的作用。中国的学生只有在被动的环境中才会参加体育运动,这是眼下一个尴尬的现实——没有考试就不重视体育课,没有体育课就不参加体育运动,这在中国各级学校是普遍现象。
周登嵩介绍说,在大学生群体中,大一新生的体质普遍较差,大二学生的体质状况往往最好,但到了大三、大四,学生的体质状况又会下滑,这是因为我国的大学通常只在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
教育部规定,大学一、二年级体育是必修课,但对三、四年级的体育课没有要求,因此,除个别学校外,绝大多数高校的大学三、四年级是不开体育课的。有些学校大三、大四仍然坚持开体育课,实际上也是无奈之举,因为这些学校曾经发现,如果停了体育课,大三、大四的学生体质会下降。周登嵩说:“很多学生都没有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学校一旦不开体育课,学生就不参加体育运动了。现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大一新生的体质不行,经过两年上体育课之后,体质状况有了好转,但到了大三、大四,体育课一停,学生的体质状况随即又开始下降。”
取消长跑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虽然,大学生体质下滑根源在于高中,但是,高校取消长跑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个道理很简单,如若因为体质差就取消,岂不是因噎废食,相反,高校更应该在大学里把大学生的体质提上来。作为校方理应负起学生强身健体的责任,直接取消传统体育项目,其实是对学生体质滑坡的纵容。
有媒体解读该现象后认为:取消长跑项目,说是怕学生“受伤”,实际上是学校掩藏自己的“硬伤”,这个硬伤就是残缺的教育理念。面对学生体质差的现状,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叙事,而是作为、行动。应该让体育课回归,让锻炼身体、增长体质达成共识。
目前,辽宁、安徽、江苏等地已先后有将体育与健康纳入学业水平考试的打算和做法。将体育科目纳入高考评价,有利于引导学校更加重视体育课、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体育纳入高考恐又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应试教育式看待身体的素质提高,理应摒弃。
和高中相比,大学生面对的升学和学业上的压力要小得多,所以,在大学提高学生体质具有现实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