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小学语文;学习兴趣;教师语言;情境;主体;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9—0072—01
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养成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思维力和坚韧的意志力,兴趣能吸引学生接触新事物,从而加速对新事物的学习。有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兴趣能有效弥补智力发育的不足。由此可见,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语言艺术
语文教师是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播者,其语言的基本功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就要先使学生对语文教师产生好感,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必须讲究自己的课堂语言艺术。第一,课堂教学语言要具有科学性、准确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要表达科学、准确、简练、合乎逻辑。第二,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生动性、趣味性。教师形象生动的比喻、风趣幽默的话语、传神动人的姿态、绘声绘色的描绘,能够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感染学生,把内容教得更活泼。第三,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教育性、启迪性。语文教师既要教会知识,更要教会做人,在课堂上不但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自己的国家。
二、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情境,激发学生乐学、爱学的内在动力,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1.创设实践情境。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相应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原有的兴趣得到强化和巩固,并使之趋于稳定。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多组织一些符合小学生特点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在教学口语交际《介绍我自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观察同桌,找出同桌的特点,并让学生在课上说出观察所得。课上,学生们说得五花八门,有的说长相,有的说穿着,有的说爱好等等,学生们兴趣盎然,有说不完的话,整个课堂充满了激情,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2.创设操作情境。动手操作是一种创造性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便于建立表象、易于促进学习、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对此,教师可用画简笔画、玩游戏、表演课本剧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燕子》这篇课文文质优美,学习课文后,学生被活泼机灵的小燕子打动了。此时,教师可适时让学生发挥想象,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在愉快的创作活动中掌握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确立主体地位,培养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积极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从而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学习内容、问题、答案的关注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要从学生的思想、情绪、知识与能力出发,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四、开展课外活动,感受源头活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不能仅仅拘泥于课堂上的时间,丰富多采的第二课堂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最好延伸,因为搞好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很有必要。苏霍姆林斯基就特别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他一周两次把学生带到野外去,到“词的源泉”中,他把这称为“蓝天下快乐的学校”。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参观、访问等方式,关注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和国内外的重要事件等,在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中,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进而产生积极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得好:“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与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兴趣更是创造欢乐与光明的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只有方法得当、措施得力,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才能够培养出来,学生才能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爱学”,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有一个质的提高。
编辑:马德佳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9—0072—01
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养成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思维力和坚韧的意志力,兴趣能吸引学生接触新事物,从而加速对新事物的学习。有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兴趣能有效弥补智力发育的不足。由此可见,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语言艺术
语文教师是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播者,其语言的基本功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就要先使学生对语文教师产生好感,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必须讲究自己的课堂语言艺术。第一,课堂教学语言要具有科学性、准确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要表达科学、准确、简练、合乎逻辑。第二,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生动性、趣味性。教师形象生动的比喻、风趣幽默的话语、传神动人的姿态、绘声绘色的描绘,能够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感染学生,把内容教得更活泼。第三,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教育性、启迪性。语文教师既要教会知识,更要教会做人,在课堂上不但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自己的国家。
二、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情境,激发学生乐学、爱学的内在动力,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1.创设实践情境。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相应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原有的兴趣得到强化和巩固,并使之趋于稳定。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多组织一些符合小学生特点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在教学口语交际《介绍我自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观察同桌,找出同桌的特点,并让学生在课上说出观察所得。课上,学生们说得五花八门,有的说长相,有的说穿着,有的说爱好等等,学生们兴趣盎然,有说不完的话,整个课堂充满了激情,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2.创设操作情境。动手操作是一种创造性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便于建立表象、易于促进学习、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对此,教师可用画简笔画、玩游戏、表演课本剧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燕子》这篇课文文质优美,学习课文后,学生被活泼机灵的小燕子打动了。此时,教师可适时让学生发挥想象,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在愉快的创作活动中掌握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确立主体地位,培养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积极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从而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学习内容、问题、答案的关注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要从学生的思想、情绪、知识与能力出发,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四、开展课外活动,感受源头活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不能仅仅拘泥于课堂上的时间,丰富多采的第二课堂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最好延伸,因为搞好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很有必要。苏霍姆林斯基就特别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他一周两次把学生带到野外去,到“词的源泉”中,他把这称为“蓝天下快乐的学校”。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参观、访问等方式,关注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和国内外的重要事件等,在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中,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进而产生积极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得好:“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与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兴趣更是创造欢乐与光明的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只有方法得当、措施得力,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才能够培养出来,学生才能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爱学”,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有一个质的提高。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