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寒风吹彻》中的诗性智慧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1986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家余光中在谈及散文创作时曾说:文学作品给读者的印象,若以客观与主观为两极,理念与情感为对立,则每有知性与感性之分。不过散文的知性仍然不同于论文的知性,毕竟不宜长篇大论,尤其是刻板而露骨的推理。散文的知性该是智慧的自然洋溢,而非博学的刻意炫夸。说也奇怪,知性在散文里往往要跟感性交融,才成其为“理趣”。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的刘亮程的《寒风吹彻》就是这样讲知性与感性完美融合的作品。
  一、知性与感性的自然融合
  文章通过对“我”、“路人”、“姑妈”、“母亲”四个人物故事的叙述,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和人生深刻而真切的体验。生命中充满了孤独、贫困、衰老、冷漠等具有不可抗拒力的苦难,且这种苦难几乎只能凭一己之力去无奈承受。但这样深沉的生命感悟却不是以议论抒情的文字强行灌输给读者,却以自然界普通的事物:寒风,雪等形象直观地唤起读者的各种感官去感受这种悲剧性的生命体验,从而达到震撼人心的强烈艺术效果。从浅显意义上来说,寒风、雪等具体的形象本身就给全文渲染了悲凉的氛围,具体物象的特性和文章基调之间找到了一种契合点。如写自身回忆往事时:“寒冷便从四面八方拥围而来,把你从家里带出的那点温暖搜刮得一千二净,让你浑身上下只剩下寒冷。”寒风与“我”当时悲苦的心境契合。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寒风这些具体的物象具备了知性表达的象征意味。通过象征手法,这些具体的物象将抽象的“理趣”以最简洁也是最形象的方式传达给了读者。“生命本身有一个冬天,它已经来临”。 “冬天总是一年一年地弄冷一个人,先是一条腿、一块骨头、一副表情、一种心情……而后整个人生”。“我其余的岁月,我的亲人们的岁月,远在屋外的大雪中,被寒风吹彻”。在全文的语境中,这里的冬天,寒风等物象象征着刘亮程试图向读者展示的深沉的生命苦难,而这也无形之中完成了作者思想情感的概括化和哲理化。更有趣的是,这里同时还暗含着一个具有象征意味的物象:春天。人生固然有冬天,可是之后也会有春天。这不仅让读者能直观的体会作者要表达的“理趣”,同时也可以在这种阅读中获得文章写作艺术欣赏的审美体验。
  二、 人与外物隔阂的消融
  物我的混沌不分是诗性智慧的本初特征。借助形象具体的外物表现抽象的人的意念和情感。这首先需要的就是打破人与外物的隔阂,自由而灵活地运用山川万物去外化自身无形的意识。苏教版必修课本中庄子的《逍遥游》,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都蕴含着这种物我不分的表达智慧。《寒风吹彻》中刘亮程同样便拥有这这种诗性智慧,将物拟人化,甚至将人拟物化,万物之间仿佛无形中变成了一体,彼此关联,你我不分。如“寒风还是进来了,它比我更熟悉墙上的每一道细微裂缝。”“寒冷早已盯住了自己活蹦乱跳的年轻生命”。 寒风、寒冷这些客观事物在作者的眼中同样具备了鲜活的生命意识,人们于它们之间展开了力量悬殊的博弈。这样,人的渺小,生存的无奈由此冲击着读者的心灵。另一方面,人如同其它事物一样接受这苦难的考验。“一个人老的时候,是那么渴望春天来临。尽管春天来了她没有一片要抽芽的叶子,没有半瓣要开放的花朵”。在作者的眼中,人如草木一样,在自然规律面前接受荣枯更替的命运安排,没有一丝优越感。客观冷酷的笔调背后流露出作者对生命的悲悯意识。这种思维与表达的诗性智慧让如此深刻的命题在自然的遣词造句中流淌而出,以自然书写人生,灵动而不造作,给读者带来感受文字魅力的别样的审美愉悦。几处独具匠心的比拟手法,无需寓言故事缜密的整体构思,同样起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三、 将真诚感受强烈表达的意愿
  为什么同样的命题,有的文章给人以说教式的堆砌辞藻的陈腐之气,而像刘亮程这样的文章却如此鲜活而有震撼心灵的力量。想来应还是作者是否对自己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过真切的体验和感受并是否在这种难以忘怀的体验之后想将之强烈表达出来的意愿。联系刘亮程的人生经历和他其它的作品,他几乎所有的文字都以自己生活多年的村庄为背景,我想这是因为在那里有作者对生活和人生最真诚和丰富细微的体察。《寒风吹彻》中,写的四个人物故事,都是以这个村庄为背景,有自己年少时的成长过程中体味的苦楚,有对身边亲人和偶遇的人的人生的参与和观察思考。村庄的景物和人事本身便构成了作者的人生历程。所以在这种诗性智慧的创作与表达之前,要以最真诚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由于这种感受如此真实独特,人们往往有将之表达出来的意愿。表达的愿望越强烈,越会去思考如何将之更形象直观得传达给自己的读者,于是这种思考之中文章的构思文字表达的智慧便自然形成了。
  一种深刻的思想,一份独特的情感,这些属于作者的美好却抽象的意念借助了诗性表达的桥梁,自然的传达到读者的意识和心灵,对作者而言,这是一种创作的智慧,对读者而言,则是审美的愉悦。语言文字的魅力便也在这之中彰显。
其他文献
一、巧用意象的艺术  中国文学的特点就是意象相生。《诗经》的比兴手法笼罩百代,遂形成章学诚所谓“深于取象”的文学传统。中国文学逐渐积淀成大致相通的意象认同。语文课堂若能建构起相应意象认知,自能高屋建瓴。特别是文学中的母题意象,若能用好,定有举一反三的功效。如“月出皎兮”、“折柳送别”、“夕阳西下”、“譬如朝露”等意象,都已形成固定的意象含义。其他意象如秋蝉、落花、红叶、风雨、牛羊、鸡黍,其含义也都
近年来,微信朋友圈成为了多数人分享生活、人际互动、获取资讯必不可少的平台,一个契合微信朋友圈场景需求、轻量但具有综合交互沉浸体验的移动网页——'H5'应运而生
本文分析了对分课堂的定义、内涵以及它给我们带来的巨大优势,同时结合实际教学讨论在使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并最终给出些许建议。 This article analy
高中作文教学是对于高中生思维能力的考验,是对学生创新能力有目的综合培养,所以在常态的高中作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新思维,让他们写出最具创新力的作文。为了较好的激发学生们的作文新思维,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点来积累。  一、学会新语言材料积累,这是新思维的表达基础  新语言材料的积累,是作文开始的基础,更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开启的基础,对学生的新思维的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新思维需要与时代相
【原题回放】  有网友在微博上曝光了一组图片,显示为几名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内摆拍,图中可以看到后面手术台上躺有病人。“医生手术室自拍”经网络和部分媒体的传播迅速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为此,西安市卫生局通报了此事的调查处理结果,称该照片发生在民营二级甲等医院西安凤城医院,拍摄于2014年8月15日,经过连续7个小时的手术,保住了一位40多岁农民工的左腿,在完成手术后,因手术室即将搬迁,医务人员拍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