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感在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中渗透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m200630990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摘要:作为“中学德育主渠道”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对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培养高中生社会责任感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社会责任感教育;实效性
  古往今来,人们对社会责任感相当的重视,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慷慨激昂地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今人们将“社会责任感、道德、身心健康、创新精神”列为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①,作为“德育主渠道”的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也十分强调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明确要求高中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制观念……”②,可见大力培养我国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素质极其重要。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要善于分析、挖掘教材中的社会责任感教育要素,对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虽然“社会责任感”被列为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但在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九门具体课程中并没有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为主要目标的专门课程,也没有明确列出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因此,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要培养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只能采取“渗透性原则”,将社会责任感教育渗透在高中思想政治的九门新课程的教学中去。
  (一)着重挖掘高中政治新课程中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显性课程要素
  显性课程要素作为有计划的可实际操作、可评价的课程要素,是学校课程基本的存在形式。因此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落实社会责任感教育首先就要充分利用好显性课程要素,政治教师必须做“有心人”,善于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挖掘出社会责任感与教材及热点的结合点、切入点。
  (二)利用好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隐性课程要素
  隐性课程要素是一种非正式的、也没有书面文本的课程要素,是潜藏在课内外、校内外教育活动中的教育因素。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隐性课程因素主要有:第一,课外读物及报刊资料等。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及报刊资料将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二,政治教师的社会责任感素养。政治教师的社会责任感素养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的影响感化作用,主要通过政治教师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理想信念、职业道德规范、思维方式、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行为方式等表现出来。第三,民主的教学氛围。新课程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民主、分工、合作、负责的教学氛围,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而且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对同学、对老师、对集体、对家长的社会责任感。
  二、在教育的方式上应尽力摈弃灌输式而采取启发探究式,让学生主动参与
  恰当的教育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要提高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渗透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效性,可以从“知、情、意、行”四方面着手,采取一系列的方式方法晓之以理、提高社会责任认知,动之以情、陶冶社会责任情感,导之以行、锻炼社会责任意志、养成社会责任行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在我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不少教师也探讨出如讨论会、辩论会、演讲会、角色模拟等能体现启发探究精神的教学方式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起了重要作用。
  (一)讨论会、辩论会、演讲会形式
  讨论会、辩论会、演讲会形式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会、辩论会、演讲会等形式往往需要学生分工合作,因此,这種形式本身就利于培养学生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的责任意识;讨论、辩论、演讲等形式往往会引起学生思想的碰撞,情感上的共鸣,在无形中接受责任认知,形成责任情感和责任意志。
  (二)角色模拟
  角色体验的活动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角色模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或体验现实生活或体验某个角色,身临其境,获得真实感受,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社会责任知识的理解并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角色模拟让学生模拟现实生活的典型场景及其相关人员的言行,有利于培养学生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能力。
  (三)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
  高中政治新课程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教学内容生活化,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普遍兴起,高中政治新课程的每个单元,都安排了社会调查和综合探究,这是帮助学生体验生活的重要环节,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好好利用。通过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问题并提出措施去解决问题,激起他们担当责任的勇气和胸怀天下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去关注他人、关注社会,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当然,要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渗透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效性,不仅依赖于高中政治教师的努力,还依赖于高中生个体主动的学习、体认与践行,依赖于社会、家庭、学校等诸多因素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
  (2)王如才著:《主体体验创新教育的德育原理》,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版
其他文献
2 高中数学习题课的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在2012年9月,课题组成员对本校260名高二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48份),并结合个别访谈、测试和观察等,对高中数学习题课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试图探求适合我校数学习题课教学的高效方法。以下是从学生在习题课上的学习心理、学习状态、学习收获、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四个方面做的调查及分析结果。  2.1学生在习题课上的学习心理  通过表1
期刊
面对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学习成绩。因此,应该重视学生的教育心理成长,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够解决问题,使教育心理教育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学生常见的教育心理问题  学生时期是人生最为重要的时期,也是最容易出现教育心理问题的时期,常见的学生教育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一些:  (一)
期刊
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本文试图从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三个方面,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问题提出几点自己的思考:解读教材是基础,要注意吃透新课程理念,领会教材意图;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包括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手段、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
期刊
创新思维是指崭新内容思维形式的总和,是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思考,并创造新事物的思维方法。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思维的特点包括:流畅性、求异性、综合性、灵活性、图像性。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所在。  一、地理教学中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基调,转变课程教学的师生角色  课程不仅是教师预设的内容,并将它们按一定学科逻辑组织起来后,有计划地传递给学生的过程,而且
期刊
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他们自己“发现”真理的一种方法。启发教学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学会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呢?启发的方式多种多样,根据教材的内容不同,采用的方式也不完全一样。下面根据我十多年的教学经验介绍一些在语文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一、问题情景式  创设问题情景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第三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时有这样一段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己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课程标准这一理念,老师在语文课的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
期刊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那么,科
期刊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现代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进而分析和解決问题。但是并非所有小学生都敢问、爱问、会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下面谈谈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一、
期刊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已经成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总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和高效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学科整合;合作学习;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是现在学生学习语文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的整合是当今语文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