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发展小学生的智力,培养小学生的能力是小学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而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采用多种手段,拓宽思路,让小学生懂得如何换个角度看问题,换个思路想问题,换个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本人凭着自己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谈一谈该怎么样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发散思维 培养
思维的积极主动性、创新性、扩展性、想象性等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并进行训练与培养,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小学发散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
一、激发思维的活跃性
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散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所以,培养思维的积极性对培养发散思维极其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因此,教师要妥善地选择具体例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角的认识”时,学生列举生活中见过的角。当有学生提到墙角时,大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到底该如何认识呢?我让学生带着这个“谜”学完了角的概念后,再来讨论认识墙角的“角”可从几个方向来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二、一题多解,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另一个特征。
第一,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解答。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最有效的辦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解题的思路,这样反复多次的训练,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参与学习,亲自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动脑去想、动手去做,积极主动地探索,从而建立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乐思方有思泉涌",在课堂教学中,时时注意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的创造火花才会不断闪现,个性才得于发展。
第二,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突出数学本质、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大胆尝试,要允许学生失败,鼓动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探究。把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活动的落脚点。老师应努力提供机会,让学生从事主动的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活动,在活动中指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发生在身边的有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境界。
三、艺术处理,淡化消极性
发散性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良好的情绪中形成发散的思维习惯。当遭遇课堂容量或者教学重点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矛盾时,教师要艺术化处理,尽量避免对学生的思维限制,因为学生的个性如果长久得不到张扬和发展,容易形成思维惰性,对教师的点拨形成依赖,从而阻挠扰学生的发展。而教师的重视和引导既能够帮助学生淡化思维中的消极因素,又能帮助学生进行对比,在比较中明晰、深刻。
比如在苏教版六年级《比的认识》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施工队8天完成了工程的4/5,那么还要几天可以完工?全班交流时发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用8除以4/5再乘1/5来得到2天;一种是用8除以4/5,得出一共需要10天,然后用10减8得到2天;还有一种是利用比,8:( )=4:1,算出还需要2天,面对这么多方法,教师不能因为教学内容是认识比就否定其余两种不同的方法,而是要和学生一起分析几种方法的合理性,再经过比较发现运用比的方法解题比较巧妙,从而保护学生的发散思维意识,帮助学生提升问题策略。这样的处理方法虽然费时较多,但是所有的学生都感觉到自己的方法为教师肯定,即使感觉到不如用比例来解决那么简单,但是学生心理上易于接受,加强了对相关问题解决的策略优化。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性依旧,创新思维不会被磨灭。
四、转化思想,激发训练思维的联想性
联想思维是一种表现想象力的思维,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联想思维的过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广阔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广度,而通过联想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深度。例如有些题目,从叙述的事情上看,不是工程问题,但题目特点确与工程问题相同,因此可用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去分析、解答。例如:修一条路,小强单独修10天修完,小辉单独修15天修完,如两人合修几天修完?学生做法是:假设这条路长为150米,列式150÷(150÷10+150÷15)=6(天)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去分析、解答既简单又易懂。列式:1÷(1\10+1\15)=6(天)。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路。只有这样才能既提高教学的质量,更能从长远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 发散思维 培养
思维的积极主动性、创新性、扩展性、想象性等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并进行训练与培养,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小学发散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
一、激发思维的活跃性
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散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所以,培养思维的积极性对培养发散思维极其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因此,教师要妥善地选择具体例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角的认识”时,学生列举生活中见过的角。当有学生提到墙角时,大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到底该如何认识呢?我让学生带着这个“谜”学完了角的概念后,再来讨论认识墙角的“角”可从几个方向来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二、一题多解,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另一个特征。
第一,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解答。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最有效的辦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解题的思路,这样反复多次的训练,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参与学习,亲自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动脑去想、动手去做,积极主动地探索,从而建立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乐思方有思泉涌",在课堂教学中,时时注意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的创造火花才会不断闪现,个性才得于发展。
第二,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突出数学本质、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大胆尝试,要允许学生失败,鼓动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探究。把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活动的落脚点。老师应努力提供机会,让学生从事主动的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活动,在活动中指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发生在身边的有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境界。
三、艺术处理,淡化消极性
发散性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良好的情绪中形成发散的思维习惯。当遭遇课堂容量或者教学重点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矛盾时,教师要艺术化处理,尽量避免对学生的思维限制,因为学生的个性如果长久得不到张扬和发展,容易形成思维惰性,对教师的点拨形成依赖,从而阻挠扰学生的发展。而教师的重视和引导既能够帮助学生淡化思维中的消极因素,又能帮助学生进行对比,在比较中明晰、深刻。
比如在苏教版六年级《比的认识》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施工队8天完成了工程的4/5,那么还要几天可以完工?全班交流时发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用8除以4/5再乘1/5来得到2天;一种是用8除以4/5,得出一共需要10天,然后用10减8得到2天;还有一种是利用比,8:( )=4:1,算出还需要2天,面对这么多方法,教师不能因为教学内容是认识比就否定其余两种不同的方法,而是要和学生一起分析几种方法的合理性,再经过比较发现运用比的方法解题比较巧妙,从而保护学生的发散思维意识,帮助学生提升问题策略。这样的处理方法虽然费时较多,但是所有的学生都感觉到自己的方法为教师肯定,即使感觉到不如用比例来解决那么简单,但是学生心理上易于接受,加强了对相关问题解决的策略优化。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性依旧,创新思维不会被磨灭。
四、转化思想,激发训练思维的联想性
联想思维是一种表现想象力的思维,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联想思维的过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广阔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广度,而通过联想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深度。例如有些题目,从叙述的事情上看,不是工程问题,但题目特点确与工程问题相同,因此可用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去分析、解答。例如:修一条路,小强单独修10天修完,小辉单独修15天修完,如两人合修几天修完?学生做法是:假设这条路长为150米,列式150÷(150÷10+150÷15)=6(天)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去分析、解答既简单又易懂。列式:1÷(1\10+1\15)=6(天)。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路。只有这样才能既提高教学的质量,更能从长远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