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普通的国内游客来说,海南国际旅游岛可能更意味着免税商品,而对地方来说,意味的可能是经济数据
“那我以后购物是不是可以不去香港,直接去海南了?能不能这么说?”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整体计划,对普通消费者和度假旅游者而言,可能意味着免税商品和更具特色的旅游体验,但是对于海南地方来说,则暗藏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和藏富于民的深意。
免税,免税?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已经获批,境内游客或将在海南免税购物。“真正对国人免税的,全世界也不多。”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陈耀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政府网1月4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称,海南应建设和经营好免税店,完善旅游城镇和休闲度假区的商业配套设施,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国际购物中心。
200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就海南申请设立国际旅游岛问题正式函复海南省政府时,同意海南在海口、三亚、琼海、万宁四市开办4家市内免税店,而海南首家市内免税店已经于2009年9月1日在三亚开业。
与海南已经拥有的四个传统机场免税店相比,首家开业的市内免税店销售对象依然是境外游客,购物时必须出示护照和机票,他们在免税商店购物要比市内百货公司便宜10%到40%。
对于此前备受关注的国人免税购物政策,《意见》称,由财政部牵头抓紧研究在海南试行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的具体办法和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可行性,另行上报国务院。
《中国新闻周刊》获悉,海南曾经提出的离岛免税政策中,与此前仅限于境外游客不同,国人也可以在海南市内免税商店购物,只是需要限次、限量购买,并希望由过去“店内购物、口岸提货”的繁琐方式,改变为“店内付款提货、离岛验放”。
免税政策被公认为执行度强,并最有可能拉动海南经济发展。据中免公司测算,实施离岛旅游免税购物政策后,仅在三亚一地,将直接吸引投资约3亿元,免税店年销售额将达2.5亿元,上缴各项税收2700亿元,为当地创造400个直接就业机会,带动游客增6%~10%,促进游客人均消费增15%~18%。
海南省省长罗保铭在2009年底海南省经济工作会议上表示,这次中央赋予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政策含金量极高,前所未有。“要组成专门工作班子,以一天也不耽误的进取精神与国家各有关部门联手,将购物免退税政策变成游客来海南购物的实惠。”
不过,在海南省委党校副校长廖逊看来,免税政策只对高收入人群有用,对中低收入者没有意义。“中国是工业产品的世界工厂,世界上的许多廉价商品都来自中国,发展旅游免税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他说。
建设国际旅游岛是否意味着,海南也将遵照国际惯例开放博彩业?尽管坊间猜测颇多,但《中国新闻周刊》接触到的多位海南政府官员均对此予以否认。“不可能有博彩业,老想着赌老想着黄,有什么好处。” 海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林回福的回答斩钉截铁。《意见》中与此相近的条款仅仅表示,在海南试办一些国际通行的旅游体育娱乐项目,探索发展竞猜型体育彩票和大型国际赛事即开彩票。
对于海南旅游业而言,正如海南地方政府近年来不断呼吁的那样,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确在开放政策方面有新的突破。《意见》称,在海南已有21国免签证的基础上,先期增加芬兰、丹麦、挪威、乌克兰、哈萨克斯坦5国为入境免签证国家;对俄罗斯、韩国、德国3国旅游团组团人数放宽至2人以上(含2人),入境停留时间延长至21天。支持海南在境外主要旅游客源地设立旅游推介分支机构。
海南省委党校副校长廖逊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开放做得很漂亮,“这些国家的选择非常有针对性,或严寒的欧洲,或是沙漠、 中亚等地区。”
“单靠旅游是不行的”
海南旅游业发展料将迎来重要历史机遇,但是对于海南来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更具藏富于民的深意。
《意见》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定下的目标是,到2020年,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接轨,初步建成亚洲一流、世界著名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那时,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达到60%。
目前,海南旅游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是6.3%,高于全国水平的4%,但与上述目标相比,差距甚远。为提升海南旅游业的发展质量,海南将从旅游餐饮、住宿、交通、景区、旅游社、导游、购物以及应急管理等方面,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和国际质量认证。同时,在旅游产品体系里面,西沙旅游和高尔夫旅游都在政策支持之列,境外邮轮公司也被允许在海南注册设立经营性机构。
“与国际标准接轨,就要按照国际标准收费,享受到的是海南岛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陈耀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我们要在内容上、品牌上,立足于海南岛打造东方的、中国的、海南岛的、民族的文化,具体产品要个性化。”
据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2009年底在海南省经济工作会议上透露,将利用中央给予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专项资金,新建旅游开发投资公司,以此为投融资平台,推动重大旅游设施项目建设。
海南的期望是,通过旅游业这个抓手带动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在国务院批复的《意见》中,被提及的与旅游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包括文化体育及会展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经过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最终要占重要的比重。”林回福说。
“发展旅游的根本目的是当地人民致富,发展经济。”陈耀认为:“为游客提供一流的服务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但是为当地人民服务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所有的旅游规划都要兼顾游客和当地老百姓的利益。”
早在2008年9月27日,在全国政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专题调研情况沟通会上,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就曾经表示:“原来说旅游业富民不富财政,就是所谓的‘旺丁不旺财’,现在工业和其他产业旺财,就希望旅游业好好旺旺丁,让老百姓富裕起来。”
《意见》预期,到2020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每年新增财力的50%以上都将用于民生。” 海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林回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文明程度和开放程度有长足的提升,经济社会有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殷实,要做到这一点,单靠旅游是不行的,科技和新兴工业方面也要有长足的发展。”
“也就是要从旅游业切入,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一二三产业的和谐发展。” 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陆志远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要跳出旅游看旅游,形成全省大旅游的观念和大旅游产业。”
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在2009年底海南省经济工作会议上表示,强调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并不是说只发展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不发展工业农业等其他产业。“要在突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主导地位的同时,加快发展节能环保型产业、新型工业、新型制造业、房地产业、热带现代农业等产业,做大做实我们的产业基础。”他说。
在海南省委党校副校长廖逊看来,强调农业、工业同步发展非常明智。“发展生产力,创造物质财富是一个地区发展最根本的途径,海南是一个八百多万人口的省份,不是一个几十万人口的小地方,不发展农业、工业是带动不起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女儿再漂亮也要自食其力,嫁得好不如干得好。”
“最核心的东西就是保护环境,但是这样做的难度有点大。”林回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就涉及到一系列的政策问题、项目问题,不给政策就很难发展经济。”
在国务院批复的《意见》中,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在政策规定、资金安排和项目布局等方面给予特殊倾斜。其中,政策支持将体现在投融资政策、财税政策、开放政策和土地政策等相关方面。
“我们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扎实抓好享受西部开发政策、免税购物政策、投资政策、开放政策等这些重大的政策安排,要尽快研究制定配套措施,尽早付诸实施。”在2009年底海南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在部署来年工作重点时指出,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是2010年全省的一项中心任务,“要争取在较短时间内让全省人民看到现实成果,让全国人民和广大游客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感受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迈出了实实在在的步子。”
卫留成所说的西部开发政策是指,在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扶贫开发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其他有关中央专项投资时,赋予海南省西部大开发政策,将海南省增列为《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执行省份,这在中国政府网1月4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得到确认。
“这对海南是一个很大利好。”廖逊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海南属于东部省份,但其经济发展相当中部地区,而工业化程度只好于西部的西藏,因此海南应该享受西部政策。”
“我们现在一定要去掉不靠劳动而仅仅靠政策就致富的心理,实际上过去我们也有很多优惠政策,好像有了政策海南就好了,不是这样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奋斗目标。”林回福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海南要成为一个美丽的、向世人展示美好形象的岛屿,靠的是劳动和智慧。否则,就成国际忽悠岛了。”
“旅游业有可能成为亮点”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核心就是保护环境,发展经济。”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专访时,海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林回福一再强调:“我认为国际是开放、是标准,也可以说是惯例和质量,而旅游就是海南的资源和区位优势。”
在建省办特区21年之后,海南决定以建设国际旅游岛为突破口,构建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
为什么海南的现代服务业要以旅游业为龙头?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陈耀认为,海南夏无酷暑冬无寒冷,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而且海南生态好地理位置好,相对来说交通也方便,从国内来讲,海南处在天涯海角,走到海南就不能再走了,但是海南刚好处在东南亚的中心,国际游客到海南再到全国,国内的游客到海南再出去,这就是优势。”
“海南的工业做得再好也不可能成为亮点。”陈耀认为,虽然一般认为服务业要靠金融业做支撑,但是海南缺乏足够的企业和资金流支撑,“而旅游业有可能成为亮点,也许将来旅游业成功了,谁都愿意来。”
对此,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在2009年4月向温家宝汇报时也有过完整阐述。他认为,海南农业具有优势和特色,需要长期重视和稳定发展,但不足以支撑海南的现代化;工业需要适度发展,但无论是在总体规模、产业选择和区域布局上,都受到很大限制,“我们认为,保护好生态环境,加快发展旅游业,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实现海南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卫留成在2009年底海南省经济工作会议上表示,经过多年发展,海南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是海南最具特色和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是最具潜力和发展前景的产业。
基于此,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被寄予厚望。11月20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陆志远在海南世博论坛上称:“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所面临的第二次重大历史机遇。”
国务院批复的《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定位就有六个,依次是: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据接近海南高层的一位人士透露,这六大定位给海南未来发展留下很大空间,“站的高度都很高,是全国性的。”
“国际旅游岛里面,最重要的是定位。” 海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林回福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国家战略,就要放在国家高度上面来考虑,既要有与之相应的政策,还要有良好的规划,规划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系列的项目支撑。”
不过,海南省委党校副校长廖逊认为,《意见》提出的建设发展目标高,现实和目标落差大,更需海南艰苦努力,比如,人才问题、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卫生等。“二十年的发展,与兄弟省份、发达省份相比,开始接近,但与国际相比,相差的距离就太远了。”廖逊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海南国际旅游建设,许多领域尚没有制度,软件上差。” 他认为,目标越高,越需艰苦奋斗,“海南艰苦的奋斗开始了”。
未知的规划
为了避免成为“忽悠岛”,眼下在编制建设规划时,海南或许更要妥善解决一系列紧迫的现实问题,比如土地和农民问题。
受海南国际旅游岛概念影响,《意见》尚未批复,开发建设的热潮早就开始升温。仅以地产为例,万科、富力、保利地产、雅居乐、新世界、杭州绿城、华润等知名开发商均在海南大手笔圈地。有业内人士估计,目前在海南的全国性房地产开发企业超过100家,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2009年前10个月,海南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50.1%,涨幅居全国第五位,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开发商跑马圈地的热情,屡屡勾起人们对当年海南房地产泡沫的回忆。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今日的开发建设势头已经值得警惕:“若掌握不好就会急剧囤积土地、炒卖土地,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
《意见》允许海南试行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定期评估和调整机制,稳步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自主开发旅游项目试点。“也就是总量控制,可以前快后慢。比如说,五年假设给一千公顷的话,前面可以用快一点,后面用慢一点。” 海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林回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土地控制严是对的,现在很多地方大量占用土地,占完了这地方就完了。”
在廖逊看来,《意见》给予海南的土地政策更灵活,可以让海南有更多地可卖。“政策是这么定,但农民的承受力是另一回事。”廖逊认为,工业占地相对较少,生产集约,而旅游占地是比较费地的,且一旦卖出去,农民不再有永续收益,“在目前国家财税制度实行分税制的情况下,政府愿意卖地,但农民不愿卖已是一种趋势和现实,不会改变。”
而眼下最根本的问题却是,农民如何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获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势必加快城市化进程,失地农民或将剧增。海南省农业系统一位官员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承认,土地流转是比较敏感的问题,而且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政府的规划对此并没有给予明确要求。一位当地旅游界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有些项目开发令当地人失地、失业,他们的生活水平没有随着项目发展而同步提高。”
即使不会失去土地,农民是否能够利用自身资源禀赋参与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也将面临诸多变数。
变数之一是,农民发展乡村度假旅游大多会面临资金困境。在融资渠道有限的情况下,即使与企业合作,农民也很难在谈判中争取到有利条件。仅以龙鳞村为例,作为海口市文明生态村,该村有多余房间的人家腾出屋子做客房,村民共同投资基础设施、厨房以接待游客,发展势头喜人。龙鳞村农家乐负责人唐吉11月中旬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今年以来,仅25间客房和一个厨房已经获利十多万元。但唐吉和乡亲们想要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却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资金问题,“我们还想做一个会议室,用来接待团体会议,但是没钱投资。”唐吉先后接触了一些有投资意向的开发商,他失望地发现,对方真正看中的却是土地,而且压价很低:“他们想占股90%。”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这被认为是海南建省办特区以来的第二次重大历史机遇。在如此关键的历史时刻,正在编制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是否将在破解城乡二元体制方面也有重大突破?
《中国新闻周刊》获得的消息称,该规划正在加紧制定当中,并将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意见》由国家发改委审批后实施。据此,海南省还需要进一步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和旅游区建设规划。海南省省长罗保铭在2009年底海南省经济工作会议上透露,这项工作将在2010年一季度完成。★
“那我以后购物是不是可以不去香港,直接去海南了?能不能这么说?”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整体计划,对普通消费者和度假旅游者而言,可能意味着免税商品和更具特色的旅游体验,但是对于海南地方来说,则暗藏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和藏富于民的深意。
免税,免税?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已经获批,境内游客或将在海南免税购物。“真正对国人免税的,全世界也不多。”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陈耀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政府网1月4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称,海南应建设和经营好免税店,完善旅游城镇和休闲度假区的商业配套设施,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国际购物中心。
200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就海南申请设立国际旅游岛问题正式函复海南省政府时,同意海南在海口、三亚、琼海、万宁四市开办4家市内免税店,而海南首家市内免税店已经于2009年9月1日在三亚开业。
与海南已经拥有的四个传统机场免税店相比,首家开业的市内免税店销售对象依然是境外游客,购物时必须出示护照和机票,他们在免税商店购物要比市内百货公司便宜10%到40%。
对于此前备受关注的国人免税购物政策,《意见》称,由财政部牵头抓紧研究在海南试行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的具体办法和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可行性,另行上报国务院。
《中国新闻周刊》获悉,海南曾经提出的离岛免税政策中,与此前仅限于境外游客不同,国人也可以在海南市内免税商店购物,只是需要限次、限量购买,并希望由过去“店内购物、口岸提货”的繁琐方式,改变为“店内付款提货、离岛验放”。
免税政策被公认为执行度强,并最有可能拉动海南经济发展。据中免公司测算,实施离岛旅游免税购物政策后,仅在三亚一地,将直接吸引投资约3亿元,免税店年销售额将达2.5亿元,上缴各项税收2700亿元,为当地创造400个直接就业机会,带动游客增6%~10%,促进游客人均消费增15%~18%。
海南省省长罗保铭在2009年底海南省经济工作会议上表示,这次中央赋予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政策含金量极高,前所未有。“要组成专门工作班子,以一天也不耽误的进取精神与国家各有关部门联手,将购物免退税政策变成游客来海南购物的实惠。”
不过,在海南省委党校副校长廖逊看来,免税政策只对高收入人群有用,对中低收入者没有意义。“中国是工业产品的世界工厂,世界上的许多廉价商品都来自中国,发展旅游免税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他说。
建设国际旅游岛是否意味着,海南也将遵照国际惯例开放博彩业?尽管坊间猜测颇多,但《中国新闻周刊》接触到的多位海南政府官员均对此予以否认。“不可能有博彩业,老想着赌老想着黄,有什么好处。” 海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林回福的回答斩钉截铁。《意见》中与此相近的条款仅仅表示,在海南试办一些国际通行的旅游体育娱乐项目,探索发展竞猜型体育彩票和大型国际赛事即开彩票。
对于海南旅游业而言,正如海南地方政府近年来不断呼吁的那样,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确在开放政策方面有新的突破。《意见》称,在海南已有21国免签证的基础上,先期增加芬兰、丹麦、挪威、乌克兰、哈萨克斯坦5国为入境免签证国家;对俄罗斯、韩国、德国3国旅游团组团人数放宽至2人以上(含2人),入境停留时间延长至21天。支持海南在境外主要旅游客源地设立旅游推介分支机构。
海南省委党校副校长廖逊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开放做得很漂亮,“这些国家的选择非常有针对性,或严寒的欧洲,或是沙漠、 中亚等地区。”
“单靠旅游是不行的”
海南旅游业发展料将迎来重要历史机遇,但是对于海南来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更具藏富于民的深意。
《意见》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定下的目标是,到2020年,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接轨,初步建成亚洲一流、世界著名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那时,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达到60%。
目前,海南旅游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是6.3%,高于全国水平的4%,但与上述目标相比,差距甚远。为提升海南旅游业的发展质量,海南将从旅游餐饮、住宿、交通、景区、旅游社、导游、购物以及应急管理等方面,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和国际质量认证。同时,在旅游产品体系里面,西沙旅游和高尔夫旅游都在政策支持之列,境外邮轮公司也被允许在海南注册设立经营性机构。
“与国际标准接轨,就要按照国际标准收费,享受到的是海南岛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陈耀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我们要在内容上、品牌上,立足于海南岛打造东方的、中国的、海南岛的、民族的文化,具体产品要个性化。”
据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2009年底在海南省经济工作会议上透露,将利用中央给予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专项资金,新建旅游开发投资公司,以此为投融资平台,推动重大旅游设施项目建设。
海南的期望是,通过旅游业这个抓手带动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在国务院批复的《意见》中,被提及的与旅游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包括文化体育及会展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经过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最终要占重要的比重。”林回福说。
“发展旅游的根本目的是当地人民致富,发展经济。”陈耀认为:“为游客提供一流的服务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但是为当地人民服务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所有的旅游规划都要兼顾游客和当地老百姓的利益。”
早在2008年9月27日,在全国政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专题调研情况沟通会上,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就曾经表示:“原来说旅游业富民不富财政,就是所谓的‘旺丁不旺财’,现在工业和其他产业旺财,就希望旅游业好好旺旺丁,让老百姓富裕起来。”
《意见》预期,到2020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每年新增财力的50%以上都将用于民生。” 海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林回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文明程度和开放程度有长足的提升,经济社会有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殷实,要做到这一点,单靠旅游是不行的,科技和新兴工业方面也要有长足的发展。”
“也就是要从旅游业切入,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一二三产业的和谐发展。” 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陆志远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要跳出旅游看旅游,形成全省大旅游的观念和大旅游产业。”
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在2009年底海南省经济工作会议上表示,强调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并不是说只发展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不发展工业农业等其他产业。“要在突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主导地位的同时,加快发展节能环保型产业、新型工业、新型制造业、房地产业、热带现代农业等产业,做大做实我们的产业基础。”他说。
在海南省委党校副校长廖逊看来,强调农业、工业同步发展非常明智。“发展生产力,创造物质财富是一个地区发展最根本的途径,海南是一个八百多万人口的省份,不是一个几十万人口的小地方,不发展农业、工业是带动不起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女儿再漂亮也要自食其力,嫁得好不如干得好。”
“最核心的东西就是保护环境,但是这样做的难度有点大。”林回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就涉及到一系列的政策问题、项目问题,不给政策就很难发展经济。”
在国务院批复的《意见》中,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在政策规定、资金安排和项目布局等方面给予特殊倾斜。其中,政策支持将体现在投融资政策、财税政策、开放政策和土地政策等相关方面。
“我们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扎实抓好享受西部开发政策、免税购物政策、投资政策、开放政策等这些重大的政策安排,要尽快研究制定配套措施,尽早付诸实施。”在2009年底海南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在部署来年工作重点时指出,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是2010年全省的一项中心任务,“要争取在较短时间内让全省人民看到现实成果,让全国人民和广大游客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感受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迈出了实实在在的步子。”
卫留成所说的西部开发政策是指,在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扶贫开发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其他有关中央专项投资时,赋予海南省西部大开发政策,将海南省增列为《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执行省份,这在中国政府网1月4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得到确认。
“这对海南是一个很大利好。”廖逊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海南属于东部省份,但其经济发展相当中部地区,而工业化程度只好于西部的西藏,因此海南应该享受西部政策。”
“我们现在一定要去掉不靠劳动而仅仅靠政策就致富的心理,实际上过去我们也有很多优惠政策,好像有了政策海南就好了,不是这样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奋斗目标。”林回福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海南要成为一个美丽的、向世人展示美好形象的岛屿,靠的是劳动和智慧。否则,就成国际忽悠岛了。”
“旅游业有可能成为亮点”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核心就是保护环境,发展经济。”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专访时,海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林回福一再强调:“我认为国际是开放、是标准,也可以说是惯例和质量,而旅游就是海南的资源和区位优势。”
在建省办特区21年之后,海南决定以建设国际旅游岛为突破口,构建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
为什么海南的现代服务业要以旅游业为龙头?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陈耀认为,海南夏无酷暑冬无寒冷,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而且海南生态好地理位置好,相对来说交通也方便,从国内来讲,海南处在天涯海角,走到海南就不能再走了,但是海南刚好处在东南亚的中心,国际游客到海南再到全国,国内的游客到海南再出去,这就是优势。”
“海南的工业做得再好也不可能成为亮点。”陈耀认为,虽然一般认为服务业要靠金融业做支撑,但是海南缺乏足够的企业和资金流支撑,“而旅游业有可能成为亮点,也许将来旅游业成功了,谁都愿意来。”
对此,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在2009年4月向温家宝汇报时也有过完整阐述。他认为,海南农业具有优势和特色,需要长期重视和稳定发展,但不足以支撑海南的现代化;工业需要适度发展,但无论是在总体规模、产业选择和区域布局上,都受到很大限制,“我们认为,保护好生态环境,加快发展旅游业,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实现海南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卫留成在2009年底海南省经济工作会议上表示,经过多年发展,海南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是海南最具特色和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是最具潜力和发展前景的产业。
基于此,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被寄予厚望。11月20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陆志远在海南世博论坛上称:“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所面临的第二次重大历史机遇。”
国务院批复的《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定位就有六个,依次是: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据接近海南高层的一位人士透露,这六大定位给海南未来发展留下很大空间,“站的高度都很高,是全国性的。”
“国际旅游岛里面,最重要的是定位。” 海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林回福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国家战略,就要放在国家高度上面来考虑,既要有与之相应的政策,还要有良好的规划,规划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系列的项目支撑。”
不过,海南省委党校副校长廖逊认为,《意见》提出的建设发展目标高,现实和目标落差大,更需海南艰苦努力,比如,人才问题、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卫生等。“二十年的发展,与兄弟省份、发达省份相比,开始接近,但与国际相比,相差的距离就太远了。”廖逊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海南国际旅游建设,许多领域尚没有制度,软件上差。” 他认为,目标越高,越需艰苦奋斗,“海南艰苦的奋斗开始了”。
未知的规划
为了避免成为“忽悠岛”,眼下在编制建设规划时,海南或许更要妥善解决一系列紧迫的现实问题,比如土地和农民问题。
受海南国际旅游岛概念影响,《意见》尚未批复,开发建设的热潮早就开始升温。仅以地产为例,万科、富力、保利地产、雅居乐、新世界、杭州绿城、华润等知名开发商均在海南大手笔圈地。有业内人士估计,目前在海南的全国性房地产开发企业超过100家,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2009年前10个月,海南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50.1%,涨幅居全国第五位,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开发商跑马圈地的热情,屡屡勾起人们对当年海南房地产泡沫的回忆。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今日的开发建设势头已经值得警惕:“若掌握不好就会急剧囤积土地、炒卖土地,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
《意见》允许海南试行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定期评估和调整机制,稳步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自主开发旅游项目试点。“也就是总量控制,可以前快后慢。比如说,五年假设给一千公顷的话,前面可以用快一点,后面用慢一点。” 海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林回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土地控制严是对的,现在很多地方大量占用土地,占完了这地方就完了。”
在廖逊看来,《意见》给予海南的土地政策更灵活,可以让海南有更多地可卖。“政策是这么定,但农民的承受力是另一回事。”廖逊认为,工业占地相对较少,生产集约,而旅游占地是比较费地的,且一旦卖出去,农民不再有永续收益,“在目前国家财税制度实行分税制的情况下,政府愿意卖地,但农民不愿卖已是一种趋势和现实,不会改变。”
而眼下最根本的问题却是,农民如何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获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势必加快城市化进程,失地农民或将剧增。海南省农业系统一位官员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承认,土地流转是比较敏感的问题,而且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政府的规划对此并没有给予明确要求。一位当地旅游界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有些项目开发令当地人失地、失业,他们的生活水平没有随着项目发展而同步提高。”
即使不会失去土地,农民是否能够利用自身资源禀赋参与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也将面临诸多变数。
变数之一是,农民发展乡村度假旅游大多会面临资金困境。在融资渠道有限的情况下,即使与企业合作,农民也很难在谈判中争取到有利条件。仅以龙鳞村为例,作为海口市文明生态村,该村有多余房间的人家腾出屋子做客房,村民共同投资基础设施、厨房以接待游客,发展势头喜人。龙鳞村农家乐负责人唐吉11月中旬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今年以来,仅25间客房和一个厨房已经获利十多万元。但唐吉和乡亲们想要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却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资金问题,“我们还想做一个会议室,用来接待团体会议,但是没钱投资。”唐吉先后接触了一些有投资意向的开发商,他失望地发现,对方真正看中的却是土地,而且压价很低:“他们想占股90%。”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这被认为是海南建省办特区以来的第二次重大历史机遇。在如此关键的历史时刻,正在编制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是否将在破解城乡二元体制方面也有重大突破?
《中国新闻周刊》获得的消息称,该规划正在加紧制定当中,并将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意见》由国家发改委审批后实施。据此,海南省还需要进一步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和旅游区建设规划。海南省省长罗保铭在2009年底海南省经济工作会议上透露,这项工作将在2010年一季度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