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的教育形势使老师普遍感到学生难教,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社会不同层面的不良信息影响(包括家庭教育的缺失),二是老师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只要学习成绩不好就是“差生”。但作为老师心目中应该是承认学生有差别而没有“差生”,对待学生一视同仁,老师、同学应及时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一个班级中,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知识基础的不同,自身素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等存在着差异,自然学生之间存在差别。所谓“差生”表现为学习不用功,考试成绩差,经常有不遵守纪律的行为,甚至破坏公物与老师作对等。这些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并不代表他们的思想,看表面散漫,其实内心很焦虑,渴望被人关切、关注。多数“差生”并非道德品质恶劣,而是他们也像其他同学那样有进步的欲望。这就要求老师们辩证的看待他们,不要把他们打入“另类”、施以冷眼,而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坚信他们的差距是暂时的,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一定能成为合格的好学生。
教育实践证实,所谓“差生”的存在确实对班级的管理与发展,以及学生本人的成长进步是不利的,因此,如何把他们培养转化好,是班级工作的一个重点。
一、创造充满关爱和谐进步的成长环境
“差生”之所以差往往是因为他们置身于一个冷漠、压抑的环境中,这里有老师的批评、训斥、有同学的指责、看不起,他们没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他们对学习和班级工作也不积极,甚至有敌对情绪和逆反心理,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对学生的爱心不但要给予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要毫不吝啬地给予“差生”,因为他们更需要关怀,没有任何学生该成为被关爱的“真空”地带,每个学生都是家庭的、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对他们负责。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与之交朋友,使他们真正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大家的关爱。
二、成功是体现自我的动力
“差生”和其他学生一样,也渴望成功的喜悦,也希望被认可、受表扬。但成功的机会对于他们来说太少了,这就需要老师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去指导他们工作和学习。对于所取得成功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微小进步,在集体场合要给予适当表扬,这样会更加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由于先天智力因素和后天非智力因素以及环境的影响,学生之间在各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对于“差生”的转变与进步,不能急于求成,要求一步登天,期望值过高。老师要帮助他们正确分析自己,建立起切实可行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使他们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获得成功,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追求自我的动力。对于学习上有差距的学生,很有可能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特长,这就需要老师当好“伯乐”,发现千里马,用好千里马,如:绘画天才、表演天才、体育天才等,很有可能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一点一滴的成绩与创造,用热情的话语去激励和表扬他们。这样他们就不断地得到鼓励、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进步、直至成功。
三、严是爱松是害
对于“差生”给予更多的关爱与表扬当然很重要,但是对于他们的缺点和不足要及时批评指正。对他们所犯错误无原则地迁就,这样不但救不了他们,反而会害了他们。曾经有的老师对他们一味地迁就,其结果是在倒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使以后的转化工作越来越困难。因此,老师面对学生违反纪律时,要严肃批评指正,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并帮助其分析错误愿因,鼓励改正错误的勇气。既要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严肃,当再犯错误时心有所忌;也感受到老师的慈爱,使他们产生再犯错误对不起老师关心的想法。对学生严肃批评的结果应该是使学生积极向上,改过自新。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方法很重要,老师要避免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的训斥一顿,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样不但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反而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影响师生关系,使学生失去进步的动力。对“差生”的“惩罚”应重在教育,而不是惩罚本身。英国著名的解剖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时出名的“捣蛋王”,有一天,他忽然想看看狗的内脏是个什么样子,便和小伙伴偷偷套住一只狗,宰杀后把内脏一件件隔离开来观察。恰好被杀的狗是校长家的,且是校长最宠爱的狗,校长得知后非常恼火,决定施以重罚,可是处罚决定却令人吃惊:罚麦克劳德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血液循环图。麦克劳德知道自己闯了祸,便认真画好两幅图交给了老师。这一处罚方法可谓巧妙,既让麦克劳德感到自己犯了错误,也保护了他的好奇心,还使他有了一个学习生理知识的机会,使他对狗的解剖派上了用场。如果校长以个人的恩怨出发,采用“开除”或其他严厉的处罚方法也许就扼杀了这位后来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大科学家。实例证明批评学生的方法得当,既满足了他们成功和被尊重的愿望、在成功的愉悦中认识并改正错误;又使其产生了发展创造的动力。
目前,某某一中“11名男生群殴一名女生”事件引起关注。学校老师对一些“差生”的态度是“根本管不过来,只能对其降低要求”,常常抱有“放任自流保安全”的想法,对其管理松懈。结果是:成绩差的学生较少得到老师关注,常常产生无所谓、“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既安全不保,还连连出事,这給我们敲响警钟,对“差生”的管理懈怠,是与教师的职业道德相悖的,使师者良心不安。每个学生都是家庭的、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对他们负起责任!
教育实践证实,所谓“差生”的存在确实对班级的管理与发展,以及学生本人的成长进步是不利的,因此,如何把他们培养转化好,是班级工作的一个重点。
一、创造充满关爱和谐进步的成长环境
“差生”之所以差往往是因为他们置身于一个冷漠、压抑的环境中,这里有老师的批评、训斥、有同学的指责、看不起,他们没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他们对学习和班级工作也不积极,甚至有敌对情绪和逆反心理,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对学生的爱心不但要给予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要毫不吝啬地给予“差生”,因为他们更需要关怀,没有任何学生该成为被关爱的“真空”地带,每个学生都是家庭的、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对他们负责。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与之交朋友,使他们真正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大家的关爱。
二、成功是体现自我的动力
“差生”和其他学生一样,也渴望成功的喜悦,也希望被认可、受表扬。但成功的机会对于他们来说太少了,这就需要老师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去指导他们工作和学习。对于所取得成功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微小进步,在集体场合要给予适当表扬,这样会更加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由于先天智力因素和后天非智力因素以及环境的影响,学生之间在各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对于“差生”的转变与进步,不能急于求成,要求一步登天,期望值过高。老师要帮助他们正确分析自己,建立起切实可行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使他们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获得成功,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追求自我的动力。对于学习上有差距的学生,很有可能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特长,这就需要老师当好“伯乐”,发现千里马,用好千里马,如:绘画天才、表演天才、体育天才等,很有可能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一点一滴的成绩与创造,用热情的话语去激励和表扬他们。这样他们就不断地得到鼓励、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进步、直至成功。
三、严是爱松是害
对于“差生”给予更多的关爱与表扬当然很重要,但是对于他们的缺点和不足要及时批评指正。对他们所犯错误无原则地迁就,这样不但救不了他们,反而会害了他们。曾经有的老师对他们一味地迁就,其结果是在倒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使以后的转化工作越来越困难。因此,老师面对学生违反纪律时,要严肃批评指正,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并帮助其分析错误愿因,鼓励改正错误的勇气。既要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严肃,当再犯错误时心有所忌;也感受到老师的慈爱,使他们产生再犯错误对不起老师关心的想法。对学生严肃批评的结果应该是使学生积极向上,改过自新。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方法很重要,老师要避免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的训斥一顿,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样不但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反而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影响师生关系,使学生失去进步的动力。对“差生”的“惩罚”应重在教育,而不是惩罚本身。英国著名的解剖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时出名的“捣蛋王”,有一天,他忽然想看看狗的内脏是个什么样子,便和小伙伴偷偷套住一只狗,宰杀后把内脏一件件隔离开来观察。恰好被杀的狗是校长家的,且是校长最宠爱的狗,校长得知后非常恼火,决定施以重罚,可是处罚决定却令人吃惊:罚麦克劳德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血液循环图。麦克劳德知道自己闯了祸,便认真画好两幅图交给了老师。这一处罚方法可谓巧妙,既让麦克劳德感到自己犯了错误,也保护了他的好奇心,还使他有了一个学习生理知识的机会,使他对狗的解剖派上了用场。如果校长以个人的恩怨出发,采用“开除”或其他严厉的处罚方法也许就扼杀了这位后来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大科学家。实例证明批评学生的方法得当,既满足了他们成功和被尊重的愿望、在成功的愉悦中认识并改正错误;又使其产生了发展创造的动力。
目前,某某一中“11名男生群殴一名女生”事件引起关注。学校老师对一些“差生”的态度是“根本管不过来,只能对其降低要求”,常常抱有“放任自流保安全”的想法,对其管理松懈。结果是:成绩差的学生较少得到老师关注,常常产生无所谓、“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既安全不保,还连连出事,这給我们敲响警钟,对“差生”的管理懈怠,是与教师的职业道德相悖的,使师者良心不安。每个学生都是家庭的、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对他们负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