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为什么冬眠

来源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冷的冬季,不少动物和人一样,都不愿意离开自己温暖的小窝。这种人们熟知的生命现象——冬眠,至今仍是不少科学家探索的内容。
  变温动物(即冷血动物)是最常见的冬眠者,因为这些动物自身调节体温的機制较弱,主要靠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来提高自身的体温。
  也就是说,当外界环境的温度升高时,变温动物的体温和代谢率也随之升高;当外界环境的温度降低时,动物的体温和代谢率也随之降低。所以,当严冬来临时,它们就进入冬眠状态。比如,温带地区的蛇、蛙、龟等变温动物在严寒季节都要冬眠。
  一般来说,哺乳动物冬眠是对不利环境的保护性行为,特别是当环境温度降低以及食物缺乏时。因此,在北半球,冬眠的动物很常见,而南半球的大部分陆地因为靠近赤道,冬天较暖和,冬眠的动物比较少。
  但也有例外,有些生活在温暖区域的物种也会冬眠,比如马达加斯加的侏儒狐猴、安哥拉的非洲刺猬等。
  因为动物的冬眠行为多样,所以冬眠本身也有分类。比如,冬眠时间的长短就有区别。一种是短时间之内(几小时到几十小时)的睡眠,称为日蛰眠,另一种是我们传统理解中的长达几个月的睡眠状态。如西伯利亚东北部的东方旱獭一次冬眠能睡200多天,而生活在俄罗斯的黑貂每年只有20天的冬眠时间。
  不仅如此,动物在进入冬眠后,其睡眠的深浅也不尽相同。比如,刺猬进入冬眠后,不仅体温下降十几摄氏度,而且喉管的一块软骨还会将气管的入口遮住,几乎连呼吸都停止了。但一些冬眠的熊体温下降并不明显,而且不会长时间入眠。
  由于人类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渠道适应恶劣的环境,所以人类不需要冬眠。但是通过对其他灵长类动物的研究发现,人类似乎也具有冬眠的潜力。
  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动物冬眠不仅不会引起生理机能的下降和身体损伤,还有益于身体健康。因为冬眠会导致甲状腺和肾上腺作用降低,与此同时,生殖腺却发育正常。冬眠后的动物抗菌、抗病能力反而比平时有所增加,使它们第二年春天苏醒后动作更加灵敏,食欲更加旺盛,而身体内的一切器官更会显出“返老还童”的现象。
  目前,人类对动物冬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物如何在冬眠时期仍然保持神经系统的活力,并试图将此项研究应用到未来可能出现的、长时间的星际旅行以及医学的低温治疗中。(据中国科学报)
其他文献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学校,随着社会的进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向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变高职院校图书馆落后的
Makeblock是一个包含金属零件、电子模块、软件工具的开源工程积木平台。基于Makeblock平台,你可以快速搭建高性能仿生爬行机器人。本文主要介绍了Makeblock和分析了爬行机器
该项目是在原来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添加采用电机控制的空气净化机器人移动平台、先进的无线网络通信、传感器检测技术以及相应的硬件结构,可检测周边环境参数实现机器人智能定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某模具厂有一台M1432A型万能外圆磨床,因使用多年,控制柜内线路老化、触点经常出现接触不良,无法及时做出恰当的动作等现状,致使整台机床在运行过程中可靠性差,维修频率高,技术人员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现代社会是需要各种人才的时代,也是需要综合人才的时代。众所周知,决定一个人最后发展高度的往往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学生识字、听说读写综合训练,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