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的创始认人王芗斋先生

来源 :搏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jiushixinyong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芗斋先生1885年生于河北深县魏家林村,1963年逝世,享年七十八岁。他少年时体弱多病,从郭云深先生学习形意拳,就学中锻炼刻苦,钻研认真,很受郭老先生赞许,因之深得教益,奠定了他一生致力于研究我国拳术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先生在学拳之始,就不拘泥于拳术派系门户之见。他认为,我国拳术有悠久历史,自有其发展过程,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每一个有成就的拳术家,都自然具有其不同的个人风格与擅长。这正是我国拳术所以塬远流长,在历史上虽几经曲折,但始终延续不断,并且直到今天日益繁荣兴旺的原因。先生对拳理的着眼点并不是一技、一得的局部学识。他毕一生精力,切磋以求的是,从纷杂的表面现象里,探索和研究贯穿于拳术整个学术领域里的真谛。
  王先生怀着这种抱负,在1907年前后,离师出游,以广开眼界,增长见闻,从更大的范围和领域里,继续他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大约在1913年,袁世凯的陆军部长靳云鹏,在北京成立陆军部武技教练所,王先生即曾主持教务工作。1918年后,先生又往游河南、湖南、湖北,南抵福建,并在福州市军队中任教。以后又北上,在天津等地开始授徒讲学。在这一段时期里,先生在大江南北遍访当时各派著名拳术家,广泛地获得了我国各地、各种拳派的第一手材料,并分别分析研究了他们的内容和拳理,王先生在游学河南时曾到嵩山少林寺,访问当时“心意拳”传人衡林和尚,相与切磋月余。
  形意拳和“心意拳”同出一源,因此,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先生对少林寺的访问,具有重大意义。
  先生这种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使他获得无比丰硕的收益。正如其他学科一样,每一位获得卓越成就的学者,都总是在前人辛勤劳动的基础上,再有所发展,有所建树一样。先生凭着坚定的抱负,通过自己艰苦的努力,终于洞察了我国的拳术要义。在二十年代中期,他对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之后,创建了“意拳”,这是先生多年含辛茹苦的心血结晶。意拳锻炼,可分为以健身桩为主及技击两个方面。健身锻炼要求“顺乎自然,合平需要”。具体地说,也就是应该符合人体生理机制和所能达到的状态。因此他指出,重要在于“凝神定意”,“舒适自然”,同时使从事锻炼者的精神意念与身体素质都能得到改善和提高。拳术锻炼如果只着眼于技击的技术和技巧,只偏于某一姿势或某一招式的刻板方法,就会背离拳术的总体要求。他所总结和倡导的训练方法,不仅丰富了中国传统拳术的训练方法,而且对现代体育运动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论是球类、田径、体操和跳水,还是宇航员在航天器里的健身运动中,都已运用精神集中、放松和意念训练,这和意拳的理论和方法,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
  1928年,先生曾赴杭州,任全国武术比赛大会的裁判,随后去上海传授意拳。1938年又到北京,在四存学会体育班主教意拳。1940年夏,同道友人赞许“意拳”,并赠名为“大成拳”。先生当时不好推却,遂定名为“大成拳”,曾于当时北京《实报》、《新民报》等报上,发表对我国拳术的观点和练法,并欢迎武术同道莅临观摩交流,对当时武术界影响甚大。
  同其它的学术领域一样,新生事物的出现,总不免会与守旧的传统观念发生矛盾。芗斋先生的学说,在我国拳术界也引起过巨大的震动。在此期间,中外人士,特别是我国的武术家们,专门拜访先生以探讨拳术宗旨的人络绎不绝。先生在上海逗留时期,就曾与当时在“西洋人的青年会”担任拳击教练的匈牙利人英格相会。英格曾经获得过最轻量级的世界拳击冠军。在交流技击中,英格出击,直拳向先生进攻时,先生左手一抖,遂将英格摔倒在地。英格失败之后,在英国泰晤士报上发表了题为《我所见到的中国武术》一文。对芗斋先生的造诣,中国武术所达到的高水平,感到惊讶。
  1937年秋,北京名拳师洪绪如先生造访王芗斋先生,三试三北。绪如先生第一次用形意拳的劈拳向王先生进击,方觉触臂即被弹出倒地:第二次用虎形的“虎扑”进攻,亦被弹出倒地;第三次用崩拳,仍被弹倒。洪先生浑厚朴实,为求学问不计胜负,立即向芗斋先生求教。芗斋先生即与之促膝长谈,为之讲解拳学原则、原理,洪大悟,亲自率领自己的学生们就教于芗斋先生。
  四十年代初,日本的柔道六段八田一郎,曾于1936年代表日本参加第十一届奥运会,为国际摔跤的选手,要求与先生比试。八田欲掳先生手腕用招,哪知两手才一接触间,立即被抖得腾身离地,身贴墙壁后倒在地上。以后又有日本当时柔道五段、剑道三段的泽井建一,与先生作过较量,比试失败后,转向先生学习。七十年代,泽井建一在他所著的《中国实战拳法——太气拳》一书中,叙述了他向先生就学的过程片段和对意拳的评价等等。
  1947年秋,先生在北平太庙(即今日的劳动人民文化宫)成立了“意拳研究会”,广泛传播意拳宗旨及其训练方法。北平解放后,先生即停办“研究会”,迁到中山公园,潜心教学,侧重健身,在教学中称为站桩功。
  1950年先生在全国体总筹备委员会曾担任武术组组长,后因故去职。
  1951年,先生应邀到保定市河北省中医研究院教授站桩功,就在这段时间里,先生对于中国拳术的基本功,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效用问题,作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时至今日,意拳站桩功的传播,几乎已经遍于全国,研究探讨站桩功的文章、刊物,也日益增多。先生为我国人民的医疗保健事业呕心沥血,今天已在祖国大地,开出鲜艳的花朵。
  1963年夏,先生病逝于天津。宏伟的成就萌发于远大的理想,实现于艰苦的理论研究与锲而不会的长期实践之中。王芗斋先生~生的事业与成就,在我国拳术发展史上,将作为一位具有卓识远见的革新家与实践家,永为广大拳术爱好者所敬仰。
  芗斋先生的遗著有:《意拳正轨》、《大成拳论》两篇。还有一些只谈论专门问题的短文,刊载于各有关报刊、杂志及流传在意拳爱好者手中。四十年代的北京《新民报》,曾以连载的方式,刊登过先生宣讲我国拳术要义的《答记者问》。
其他文献
五行通背拳总操法108种,单操单练,击技性强,而且打法独到,是修剑痴大师在湖南旧部队中通过训练士兵经验总结的结晶在击技中没有一个多余动作,是以将敌方致伤、致残、瞬间失去反抗能力为目的适应军事化训练的项目。而五行通背腿法共有36种,以撩、点、撞、迎、铲、蹬、踢、箭弹、侧踹等腿法为主,但常用暗腿、低腿、截腿最为凶狠、毒辣,暗腿一般踢肚脐以下,是以“引手掌”动作掩护腿法进行攻守、搏击,可使敌方立刻丧失反
期刊
1、华声健乐辞典·王爷山的打  王爷山是新化旧时的一个地域名,为现在横阳山一带,那里盛行武功,旧时有句俗语叫“关云长的大刀,赵子龙的枪,长沙城的戏子,王爷山的打”,这“王爷山的打”指的就是新化王爷山一带好打、善打、尚武。梅山武术的核心地带就是王爷山,历史上大多数梅山武术名家都出自于此,旧时当地村民多以教打为生。上世纪70年代,当地公社搞活动,一个广播叫出了1000多人练武,300多人搞对练。新化评
期刊
练五行通背门的人都知道,在搏击、散打激烈的实战中、有效的防护好人体中线即——生命线,是击技散手运动中至关重要的法门,五行通背在散手搏击中、最讲究“守中打中”的实效性。其代表动作名为“引手掌”。  拳谚云:  当场递手鹤形现,鹰目猿神精气贯。  引手虚伸蛇吐信,五护八断藏其中。  敌人打上我取中,中门之路妙无穷。  进退起落如波浪,绝掌妙击敌魂飞。  引手,又称“阴阳手”,右脚在前、左脚在后,腿微微
期刊
上个世纪80年代,一部《少林寺》唤起了国人心中对武术的情感,引发了一场空前的武术热潮,拥有一身过人武功,成为热血少年的梦想。武术话题,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最感兴趣的话题,武术馆校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武术热来得急,去得快,然而武术馆校却始终大踏步地持续着它勇猛的发展势头。随着我国加入WTO,办学体制也大力改革的发展形势,武术馆校就必然去探索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在新的社会体制下生存与发展。有的学校
期刊
一、起势    1、面南直立,沉肩坠肘,静心松体,目视前方。(图起势)  2、双肩松开,两脚与肩同宽,两臂自然垂于两腿外侧,手心向内,手指向下。(图1)  3、双臂上举,高与肩平含有掤劲,手心斜向内上,两臂直中有曲。(图2)    4、两腿微屈成坐姿,两肘微屈向下沉,双手下按,与腰平齐,手心向下,手指向前。(图3)    二、左懒扎衣    左腿向东南迈步,右脚蹬地,身体前移,左腿呈前弓步,重心放
期刊
冯干东:男,1970年2月出生,江苏盐城大丰人,高级体育经纪人,国家拳击一级裁判、散打一级裁判,现任WCK世界搏击联合会中国总代理,国际武术文化研究院客座教授,江苏省镇江市拳击队主教练。曾任四川广元体校拳击队主教练,吉林体育学院北亚俱乐部特邀拳击教练,中国武术协会上海训练基地散打主教练,国家拳跆中心青少年训练中心主教练兼训练组长(主管武术散打、跆拳道、拳击,女子摔跤),中国精武技击研究别主席,阜阳
期刊
郭长生,生于河北省“武术之乡”沧州。他受家乡习武之风的熏陶,自幼酷爱武术。天资聪颖,臂力过人,天生一副健壮身板,行拳过手,出掌不见手,人过一阵风,故武林誉为“郭燕子”。他精于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十八般兵器,技击、摔、拿,均有绝妙之处,实为我国近代武林高手,一代宗师。  郭长生幼年家贫,父早亡,与其母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受孙中山先生“武林强种救国”观点的影响,怀着武术救国之志,于1
期刊
痴心圆武术梦  出生于山东省东明县长兴集乡大崔庄的尹正华,受父亲尹怀详和兄长尹国如的影响,学习梅花拳,天资聪明,加上勤学苦练的他,很快就在家乡小有名气。1983年怀揣着武术梦的他,只身来河南嵩山少林寺学习少林功夫,经过五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磨炼,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在家乡挣足了面子,随着“偷拳”电影的播出,尹正华被太极拳那“快慢相济、刚柔并进、行如流水”招式深深打动了。1988年心系太极的
期刊
知道马俊祥这个名字已是多年前的事了。在国内,现在只要一提到华夏武状元争霸赛、南少林华夏武术大赛、湖南武术节,大概也没有人不知道。  走进马俊祥家的客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橱柜上面一个又一个的奖杯。有水晶的、镀金的,有中文的、韩文的还有英文的,有冠军奖杯、有亚军奖杯,见到记者惊讶的目光,马俊祥非常自豪地打开了话匣子。  马俊祥出生于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武术之乡——甘肃省武山县,自幼习武,曾在国际、全国武术
期刊
在2011年首届湖南武术节的比赛现场,一个面目清秀,不满4岁的小朋友引起全场观众的注意。他就是荣获首届湖南武术节武坛神童奖的马伟捷。  2010年8月马伟捷还未满3岁,就随父母前往贵州观摩中美泰拳王争霸赛,在赛前观看美国拳王训练时,他不经意的戴上拳套模仿美国拳王瑞菲尔的动作开始打沙袋,赛后,美国拳王瑞菲尔专程找到马伟捷合影留念。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马伟捷会成为真正的武坛新星!  个人简介:  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