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报道一例体重890 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经改良持续5F双腔静脉导管腹膜透析纠正感染性休克导致的顽固性高乳酸血症、毛细血管渗漏症状,效果好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相较于传统腹膜透析术,本方法可以减少因腹腔压力增高引起的呼吸困难、回心血量减少等,利于肾功能恢复。
【机 构】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附属八一儿童医院超早产监护病房,北京 100700(现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 330000),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附属八一儿童医院超早产监护病房,北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道一例体重890 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经改良持续5F双腔静脉导管腹膜透析纠正感染性休克导致的顽固性高乳酸血症、毛细血管渗漏症状,效果好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相较于传统腹膜透析术,本方法可以减少因腹腔压力增高引起的呼吸困难、回心血量减少等,利于肾功能恢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胎盘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istological chorioamnionitis,HCA)和产前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与早产儿早期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34周且行胎盘病理检查并留取脐血标本的早产儿,根据胎盘病理检查结果和GCs使用情况分为HCA、GCs均阳性组、HCA阳性GCs阴性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在体重≤3 000 g新生儿中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并发症和临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CRRT且体重≤3 000 g的新生儿,收集并分析患儿的原发疾病、CRRT原因、治疗日龄、体重、治疗持续时间、并发症及临床转归情况。比较
目的探讨中颅窝蛛网膜囊肿对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及认知功能评估在囊肿治疗策略选择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诊治的42例中颅窝蛛网膜囊肿患儿(囊肿组)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行囊肿-蛛网膜下腔造瘘术(手术组);另20例患儿家属拒绝手术,要求保守随访观察(保守观察组)。同时招募医院附近在校6~14岁健康学生2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各方面与
目的评价小左心室对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术后早期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新生儿期TAPVC患儿37例,排除合并单心室、心房异构等严重畸形患儿,所有患儿均行双心室根治术。按照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dias
本文报道一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个体化喂养。患儿胎龄27周,出生体重980 g,身长38 cm,头围26 cm。入院后予个体化营养支持策略,根据体重、血清尿素氮水平、母乳成分调整母乳强化程度。出院时校正胎龄35+1周,体重2 350 g(P49),身长45 cm(P46),头围31 cm(P37)。出院后定期随访至2岁,监测体格生长指标均在P50~P75。
本文报道一例胎龄23+4周、出生体重620 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患儿于产房内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并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共应用有创呼吸机14 d、无创呼吸机56 d后成功撤机。因患儿存在宫内感染,予抗感染治疗21 d,至出院前未再出现医院感染。生后24 h开始微量喂养,生后6 d改为母乳喂养,经口喂养量达50 ml/kg时开始添加母乳强化剂,直至25 d达完全肠内营养。住院111 d顺利出院,出院后随访
[摘要]目的合并双支冠状动脉疾病(CAD)的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的患者比较先行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行微创二尖瓣手术(MIVS)与选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二尖瓣手术(CABG+MVS)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心血管病外科住院患者3358例中,接受PCI+MIVS 18例,CABG+MVS 24例,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效果比较。结果PCI+MIVS组与CABG+
本文报道一例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随访情况。患儿为胎龄27+5周超未成熟儿,生后住院时间56 d,出院后38 d因"右侧股骨骨折"再次住院,经外科处理和加强矿物质补充后好转出院。早产儿生后定期进行血磷、碱性磷酸酶等血生化和营养代谢方面监测,及时加强磷、钙等矿物质的补充对预防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65例经手术证实的新生儿消化道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3例,女22例;早产儿45例,足月儿20例;胃穿孔7例,小肠穿孔34例,结肠穿孔23例,胆道穿孔1例;临床表现以腹胀和气腹为主。结果本组胃穿孔发病时间多在出生后5 d内;早产儿消化道穿孔部位主要在小肠(29例,64.4%),病因主要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
本文报道一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短肠综合征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救治过程。患儿胎龄29+3周,因"间断腹胀1个月,加重1 d"行腹部X线片提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后因气腹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小肠全长仅55 cm,距屈氏韧带20 cm处远端间断肠管坏死,最终距屈氏韧带20 cm肠管造瘘。期间肠外营养结合肠内营养支持,首次术后104 d行造瘘关闭术,长期随访予以喂养指导,随访至校正年龄14月龄体重追赶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