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僻静的街道旁伫立着一家“解忧杂货店”,只要写下烦恼投进卷帘门的投信口,
店主人浪矢爷爷就会及时认真地给出答案,并放在店后的牛奶箱里。
这是东野圭吾的小说《解忧杂货店》中的情节。
如果这样一间“解忧杂货店”就开在你的身边,你会光临并将内心的忧愁倾诉出来吗?
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孔繁盛就在校内开了这样的一间“解忧杂货店”。
杂货店的“牛奶箱”
“我们把不便透露给亲密的人的忧愁,交付给陌生人,然后在毫无交集的人生里,寻求一份安稳。”在南开大学旅游学院星空众创空间,门口摆放了这样一块小黑板,上用“呆萌”的字体写着《解忧杂货店》中熟悉的台词;店内,一台工作中的咖啡机平添了些许氤氲,几处看似随意摆放的玩偶更是带来几分童趣和暖意。这里原本是一个关于咖啡的学生创业团队的店面,但由于团队主创人员或毕业或出国,其创业性质逐渐减弱,而社团功能以及原有的一些研磨咖啡的机器保留下来。喜欢咖啡的孔繁盛加入了该团队并兼职做起了“解忧杂货店”。
孔繁盛介绍,由于自己平时上课和实习等工作,不能经常照看“店铺”,于是在2017年的时候和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的女友宋莹开通了一个微信公众账号。“不论你有什么忧愁,我们都将认真倾听,并且与你同在。”他们写了这样一句话作为签名档,通过公众号平台接收大家留言的烦恼,并一一认真答复。“这个公众号平台,就像是小说中浪矢爷爷的‘牛奶箱’。”孔繁盛说。
“距考试只有三天了,但还有很多知识点没背……”“又要过年了,可我不想回家,回去就有数不清的争吵……”“去年这时我在为‘二战’做准备……中间无数次想要放弃,还好我没有……”留言中,既有咨询建议,又有讲述心路历程,更多是倾诉当前的苦恼。而每一条长长的留言都配有更长的回复。
“我回答的学业问题比较多,宋莹回答感情问题比较多,我们把适合公布的留言和解答公布出来,涉及隐私的就只放在后台。”作过兼职辅导员的孔繁盛对于“解答问题”并不陌生且逐渐有了自己的心得:一般大一会迷茫,大二多咨询学业,大三很多咨询感情,大四会咨询实习或者就业。
孔繁盛带过的学生们有些也“偷偷”关注了他的微信公众号并留言。“我不会刻意猜测或‘揭穿’谁对谁,我们是‘熟悉的陌生人’。”孔繁盛笑着说,“我希望他们都能比我优秀,这会证明我的建议是对的。”
一年只营业一天
“我想,一个人在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一定会有那么一些‘执念’和‘心结’寄托在一些物品上,让他们不想扔掉却也不想记起……不如让我来替他们保管这些。”孔繁盛说,他的解忧杂货店一年只在线下正经营业一天,却在那天和宋莹做了一件疯狂却温暖的事。
2017年的最后一周,孔繁盛用微信公众号推送了这样一条帖子:“这是一个私密的活动,参与者将只有你和陌生的店铺老板。我们希望你可以带上一样旧物,你只需要告诉老板,为什么想要把这样东西寄托在这里;你也可以只留下一封信,然后转身离开……在2017的最后一周,丢掉该丢掉的,忘记该忘记的,2018就洒脱一点,只做最好的自己。”同时,该帖也注明:“很遗憾,解忧杂货铺一年只营业一天,营业期间仅接待33位访客,毕竟铺子不大,装不下满天的忧愁。”
帖子一经推出,一小时内浏览量就接近了两千。孔繁盛和宋莹按照留言报名先后顺序,选取了33位访客,然后精心布置了不大的店铺,甚至在店铺中搭建了一个帐篷,只为了让访客更有安全感。
活动如想象般顺利,收集的旧物有来自异国的前任用中文写着情诗的温度计;有下决心戒烟而带来的烟盒;甚至有人带来一个QQ账号和密码,希望代为保管与之相关的所有记忆……“其实33个人的问题很相似,我们的回答也很相似,我不知我的建议是否能够帮到他们,我能做的,只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孔繁盛说。
孔繁盛曾仔细观察每一位访客:他们每个人进门的时候都是忧郁的,离开的时候只有一个人仍然忧郁。那是一位大一的学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转专业又存在困难,于是每天上课都感受着“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痛苦。从他身上,孔繁盛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我非常理解但却帮不到他,只给他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尽管我犯过的错误、走过的弯路不希望他们再犯、再走,但有些痛苦,需要亲身体验并努力克服,才能真正获得成长。”孔繁盛这样说。
小说《解忧杂货店》中开启时光隧道的三个小偷写信帮别人解忧,反而解决了自己的忧愁,填补了自己内心的‘破洞’。对此孔繁盛深有同感——他也曾有内心的“破洞”。如那位前来咨询的大一学弟一样,孔繁盛大一时也非常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设计师。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已经习惯“优秀”的他不但不曾挣扎,还把不喜欢的事做得非常漂亮:他成为“学霸”、拿奖学金、保研……他以为“忍忍会过去”,然而现实的“漂亮”仿佛加剧了与理想的距离,让他越来越感到“窒息”。他也曾向父母朋友倾诉,但发现他们并不能够真正理解他内心的忧郁,甚至觉得这是“无病呻吟”。
一次偶然,孔繁盛发现一家校园咖啡店招聘兼职,便走了进去,每天简单重复地磨着咖啡豆思考着人生,向陌生的咖啡店老板、陌生的店客诉说着内心的情绪,从中竟能感受到些许理解和温暖。
“咖啡店老板学历不高,但阅历丰富,为人也真诚直率,他给我讲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还鼓励我去旅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孔繁盛回忆,后来咖啡店被拆了,从此再未见过那位咖啡店老板。
来南开后,名校的光环不但没有治愈他的忧郁,反而陌生的环境让他更加孤独。有一段时间,他甚至想放弃学业,彻底“放飞自我”,一个人到杭州去追求喜欢的设计行业。
此时,孔繁盛的导师刘波教授发现了他的异常。“老师启发我去发现真正想要的东西,鼓励我勇敢追求;但是這种追求不能盲目,‘想要什么,首先基于你有什么’。”导师的敲打让孔繁盛重新陷入思索。
贴心的女友也感受到孔繁盛一段时间以来的低落情绪,“专业不是梦想的绊脚石,而应成为实现梦想的利器,何不基于专业,找到一个可以和理想相结合的方向?”宋莹鼓励他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设计。 这些让孔繁盛豁然开朗起来。他报了一个设计方面的培训班,也开始积极地对待学业。“完成了‘必须’的任务,剩下的时间都可以自由支配,比起每天忧郁地度过,何乐而不为?”孔繁盛发现,尽管白天做实验、晚上去上设计课很辛苦,光往返路程就要花上三个多小时,但因为有了喜欢的东西,整个人都变得明媚起来。
经历了内心的挣扎并最终走出痛苦,让孔繁盛感受到成长。2017年底,“一年只营业一天”的解忧杂货店中,孔繁盛送走第32位访客时已经凌晨,第33位访客久久没有走进店铺。孔繁盛只当是爽了约,但逆光中,却走进一个高大而熟悉的身影——“看来现在的你已经不需要我的帮助了,我很欣慰!”两年没见、大孔繁盛5岁的咖啡店老板居然成为他的第33位访客!孔繁盛震惊着、温暖着、笑着、也哭了,内心有太多的话想对他说……
店主人浪矢爷爷就会及时认真地给出答案,并放在店后的牛奶箱里。
这是东野圭吾的小说《解忧杂货店》中的情节。
如果这样一间“解忧杂货店”就开在你的身边,你会光临并将内心的忧愁倾诉出来吗?
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孔繁盛就在校内开了这样的一间“解忧杂货店”。
杂货店的“牛奶箱”
“我们把不便透露给亲密的人的忧愁,交付给陌生人,然后在毫无交集的人生里,寻求一份安稳。”在南开大学旅游学院星空众创空间,门口摆放了这样一块小黑板,上用“呆萌”的字体写着《解忧杂货店》中熟悉的台词;店内,一台工作中的咖啡机平添了些许氤氲,几处看似随意摆放的玩偶更是带来几分童趣和暖意。这里原本是一个关于咖啡的学生创业团队的店面,但由于团队主创人员或毕业或出国,其创业性质逐渐减弱,而社团功能以及原有的一些研磨咖啡的机器保留下来。喜欢咖啡的孔繁盛加入了该团队并兼职做起了“解忧杂货店”。
孔繁盛介绍,由于自己平时上课和实习等工作,不能经常照看“店铺”,于是在2017年的时候和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的女友宋莹开通了一个微信公众账号。“不论你有什么忧愁,我们都将认真倾听,并且与你同在。”他们写了这样一句话作为签名档,通过公众号平台接收大家留言的烦恼,并一一认真答复。“这个公众号平台,就像是小说中浪矢爷爷的‘牛奶箱’。”孔繁盛说。
“距考试只有三天了,但还有很多知识点没背……”“又要过年了,可我不想回家,回去就有数不清的争吵……”“去年这时我在为‘二战’做准备……中间无数次想要放弃,还好我没有……”留言中,既有咨询建议,又有讲述心路历程,更多是倾诉当前的苦恼。而每一条长长的留言都配有更长的回复。
“我回答的学业问题比较多,宋莹回答感情问题比较多,我们把适合公布的留言和解答公布出来,涉及隐私的就只放在后台。”作过兼职辅导员的孔繁盛对于“解答问题”并不陌生且逐渐有了自己的心得:一般大一会迷茫,大二多咨询学业,大三很多咨询感情,大四会咨询实习或者就业。
孔繁盛带过的学生们有些也“偷偷”关注了他的微信公众号并留言。“我不会刻意猜测或‘揭穿’谁对谁,我们是‘熟悉的陌生人’。”孔繁盛笑着说,“我希望他们都能比我优秀,这会证明我的建议是对的。”
一年只营业一天
“我想,一个人在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一定会有那么一些‘执念’和‘心结’寄托在一些物品上,让他们不想扔掉却也不想记起……不如让我来替他们保管这些。”孔繁盛说,他的解忧杂货店一年只在线下正经营业一天,却在那天和宋莹做了一件疯狂却温暖的事。
2017年的最后一周,孔繁盛用微信公众号推送了这样一条帖子:“这是一个私密的活动,参与者将只有你和陌生的店铺老板。我们希望你可以带上一样旧物,你只需要告诉老板,为什么想要把这样东西寄托在这里;你也可以只留下一封信,然后转身离开……在2017的最后一周,丢掉该丢掉的,忘记该忘记的,2018就洒脱一点,只做最好的自己。”同时,该帖也注明:“很遗憾,解忧杂货铺一年只营业一天,营业期间仅接待33位访客,毕竟铺子不大,装不下满天的忧愁。”
帖子一经推出,一小时内浏览量就接近了两千。孔繁盛和宋莹按照留言报名先后顺序,选取了33位访客,然后精心布置了不大的店铺,甚至在店铺中搭建了一个帐篷,只为了让访客更有安全感。
活动如想象般顺利,收集的旧物有来自异国的前任用中文写着情诗的温度计;有下决心戒烟而带来的烟盒;甚至有人带来一个QQ账号和密码,希望代为保管与之相关的所有记忆……“其实33个人的问题很相似,我们的回答也很相似,我不知我的建议是否能够帮到他们,我能做的,只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孔繁盛说。
孔繁盛曾仔细观察每一位访客:他们每个人进门的时候都是忧郁的,离开的时候只有一个人仍然忧郁。那是一位大一的学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转专业又存在困难,于是每天上课都感受着“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痛苦。从他身上,孔繁盛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我非常理解但却帮不到他,只给他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尽管我犯过的错误、走过的弯路不希望他们再犯、再走,但有些痛苦,需要亲身体验并努力克服,才能真正获得成长。”孔繁盛这样说。
小说《解忧杂货店》中开启时光隧道的三个小偷写信帮别人解忧,反而解决了自己的忧愁,填补了自己内心的‘破洞’。对此孔繁盛深有同感——他也曾有内心的“破洞”。如那位前来咨询的大一学弟一样,孔繁盛大一时也非常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设计师。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已经习惯“优秀”的他不但不曾挣扎,还把不喜欢的事做得非常漂亮:他成为“学霸”、拿奖学金、保研……他以为“忍忍会过去”,然而现实的“漂亮”仿佛加剧了与理想的距离,让他越来越感到“窒息”。他也曾向父母朋友倾诉,但发现他们并不能够真正理解他内心的忧郁,甚至觉得这是“无病呻吟”。
一次偶然,孔繁盛发现一家校园咖啡店招聘兼职,便走了进去,每天简单重复地磨着咖啡豆思考着人生,向陌生的咖啡店老板、陌生的店客诉说着内心的情绪,从中竟能感受到些许理解和温暖。
“咖啡店老板学历不高,但阅历丰富,为人也真诚直率,他给我讲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还鼓励我去旅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孔繁盛回忆,后来咖啡店被拆了,从此再未见过那位咖啡店老板。
来南开后,名校的光环不但没有治愈他的忧郁,反而陌生的环境让他更加孤独。有一段时间,他甚至想放弃学业,彻底“放飞自我”,一个人到杭州去追求喜欢的设计行业。
此时,孔繁盛的导师刘波教授发现了他的异常。“老师启发我去发现真正想要的东西,鼓励我勇敢追求;但是這种追求不能盲目,‘想要什么,首先基于你有什么’。”导师的敲打让孔繁盛重新陷入思索。
贴心的女友也感受到孔繁盛一段时间以来的低落情绪,“专业不是梦想的绊脚石,而应成为实现梦想的利器,何不基于专业,找到一个可以和理想相结合的方向?”宋莹鼓励他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设计。 这些让孔繁盛豁然开朗起来。他报了一个设计方面的培训班,也开始积极地对待学业。“完成了‘必须’的任务,剩下的时间都可以自由支配,比起每天忧郁地度过,何乐而不为?”孔繁盛发现,尽管白天做实验、晚上去上设计课很辛苦,光往返路程就要花上三个多小时,但因为有了喜欢的东西,整个人都变得明媚起来。
经历了内心的挣扎并最终走出痛苦,让孔繁盛感受到成长。2017年底,“一年只营业一天”的解忧杂货店中,孔繁盛送走第32位访客时已经凌晨,第33位访客久久没有走进店铺。孔繁盛只当是爽了约,但逆光中,却走进一个高大而熟悉的身影——“看来现在的你已经不需要我的帮助了,我很欣慰!”两年没见、大孔繁盛5岁的咖啡店老板居然成为他的第33位访客!孔繁盛震惊着、温暖着、笑着、也哭了,内心有太多的话想对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