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hem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
  1.读出环境的危险,以及人们在这种环境下的不同表现和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汉坚持群众在先,党员在后的党员形象及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3.感悟环境描写对人物描写的衬托作用和文章结尾“设置悬念”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
  1.依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洪水如魔,感受老汉如山。
  2.教学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以及如何在学生现有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去认识,理解,体会,感受这个英雄人物的形象。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也提出了两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提出的是什么问题?出示两个问题1.老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课文为什么以桥做题目?
  (二)感悟老汉的形象
  师:首先我们先研读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找出能体现老汉是怎样的人的词句,并作出简单的批注。
  学生研读后,指名汇报。随机出示课件。
  重点点拨:
  出示:出示课件
  1.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根据学生的体会板书:沉稳无畏
  师:老汉无畏,那谁慌张了?找出句子读一读
  师:谁能用一个四字词概括一下人们的表现。(板书:惊慌失措)
  问:人们为什么惊慌失措?找出洪水凶猛的句子读读
  师:这倒底是一个怎样的环境啊!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出示视频。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评价
  指名读描写洪水的句子。(配乐洪水的声音)出示课件
  师:此时此刻,让我们走进那个可怕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山洪暴发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老师读描写环境的段落,同学们读描写人物的段落。(配乐)出示课件。
  师:通过这样的对比,此时让你感受到的又是什么?
  小结:结合周围的环境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是我们今天新接触到的一种阅读方法,因为环境描写可以起到衬托的作用(副板书:环境衬托)。在下面的阅读中,如果你能把这种方法用上去体会课文,那你就是最棒的。如果在写作时你能环境衬托人物形象,你你就更棒了。
  2.请继续谈谈老汉还是什么样的人
  出示: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边!”
  师:学生汇报谈感受
  师引导:
  (1)谈理解:还发现了什么?(标点的作用)
  (2)还从哪儿看出态度的坚定?(“可以退党,到这儿报名”。联系下文也可以感受到他态度的坚定)
  (3)在什么情况下如此的坚定?(再联系当时的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里,怎能不急呢?怎么读?再读。(配乐)
  老汉还是怎样的人?
  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谈谈你的感受
  从语言中读懂了什么?
  动作:对待同一個人,前后却不一样。(“揪”——“推”矛盾)
  老汉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作出了这样的动作?结合环境谈体会
  (1)想:老汉在做这两个动作时分别在想些什么?
  (2)任选一个动作说一说
  (3)通过你们的补白,感受到了什么?
  带着体会再读
  师追问:你是从哪知道这个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的?
  (4)文章的结尾。这样的写法,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这就是这篇小说的写作特点——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副板书)
  (三)回顾全文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老汉高大的形象深深地感动了我们,让我们再来看看那一幅幅令人 感动的画面。
  山洪在咆哮着,村民们惊慌失措地拥向窄窄的木桥,此时: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边!”
  洪水肆虐地舔着人们的腰,当老汉发现儿子在群众的队伍中时,冲上前,揪出儿子,吼道:
  “你还算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群众安全地撤离了,呻吟的木桥前只剩下老汉和他的儿子,此时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儿子推上木桥。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儿子被洪水吞没了,又一个浪头,老汉也被吞没了。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2.此时此刻你想对老支书说些什么?请写在纸上。
  学生读后,师评价
  再出示幻灯片。齐读:
  老支书,您为我们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桥!
  碑文:老支书您冒着生命危险,指挥一百多人有秩序地过桥.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您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希望留给自己,将村民们送上了,一座跨越死亡的生命桥.您的精神永垂不朽,您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3.这时,你们说,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师小结(配乐):这就是共产党员,忠于职守,一心为民,永远将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党员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的事迹令人感动。
  看课件 汶川地震资料和张丽莉救学生事迹
  (四)总结
  1.我们再回到课前那个问题:课文为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位光辉的老汉形象,为什么却以桥为题呢?随机板书
  2.文中的老汉只是党员的一个代表,党员的心与群众总是紧密相连的(板书:党员密切联系群众)
  3.结束语:党员是一粒种子,在广阔的大地上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立在地上他是一把巨大的伞,倒下去他是一座无私的桥。让我们在一次深情地读一遍课题——桥。
  四、板书设计
其他文献
安全工作,是学校常抓不懈的首要工作,是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  一、文化熏陶品位,安全管理立校,消除安全隐患  文化熏陶润物于无声之处。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场所,学校时时、处处、事事都营造艺术教育的文化氛围,让孩子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下领略美、感悟美、鉴赏美和创造美,从而提升孩子的艺术文化素养,学校始终坚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实行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人性化、科学化的监控管理。精心呵护每一位学
期刊
一、教材分析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是学生必做的实验,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高中光学的基础。通过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  二、教学设计  本节课设计为实验探究性课,通过学生分组做凸透镜成像实验,组员间互相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归纳,总结出凸透镜成
期刊
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必须经历对教材的领会、巩固和应用三个过程。所以借助习题教学。通过习题教学,练重点教材,练易错易忘的概念,在典型性和技巧性的习题引导下,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按照知识逻辑关系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合理、有序的知识网络。  习题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习题精心选编,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运用新旧对比、类比推理、合理迁移,使问题由繁化简,知识规律化、网络化,促进学生的素质全
期刊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比尾巴》是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首极富童趣的儿歌,本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文形式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  2.学情分析
期刊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上速读课文,筛选归纳信息,能了解有关蝉的知识;  2.学生通过老师的方法引领,小组合作探讨,实践练习和多种方式的朗读,能赏析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语言;  3.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赏析训练,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来说明简单事物。  学习重点:  1.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上速读课文,筛选归纳信息,能了解有关蝉的知识;  2.学生通过老师的
期刊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课程标准教科书二年级下册67-68页  二、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观察、操作、猜想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3.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备课重点:长、正方形的特征,已有的学情分析都表明学生是大致认识的
期刊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二年级(上册)第七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二)本课是在学生学习认识了“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理解了“网络的搭建”,掌握了“网络学习与生活”的基本技巧的基础上安排的,灵活有趣,实用性很强。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初二生个性强、好表现,可设置一些任务比赛。  (二)学生知识结构  1、学生已认识了“计算机
期刊
【摘要】为了增效减负,结合学生的特点,运用三维导学案,使教师从主演变为导演,把主演位置让给学生,激发学生兴趣,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三维导学案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该导学案包括了“预习案”“学习案”和“反馈案”三个方面,使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有机融合;二是借助本导学案,改革创新教与学的方式,有利于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学生
期刊
【教材分析】  《探寻神奇的幻方》是北师大版综合与实践课题之一,它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及“字母表示数”有密切的联系。本课以探寻三阶幻方的本质特征为中心,综合运用有理数运算和字母表示数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注重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教學时由浅入深设置问题,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对形成的猜想获得更直观的感受,对逐步显现的规律不断加深感悟,从而关注构本质所在。  【学情分析】  学生对用1~9填
期刊
摘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综合的培养过程,它不是哪一科或哪一节课就可以完成的。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物理教学我们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六大素养中主要体现为科学精神、学会学习、责任担当、创新精神等。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些素养呢,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着重培养的素养内容并且落到实处。  关键词:核心素养 物理课堂 教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  2016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