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的移动智能和“互联网+”时代,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中有效学习、高效工作和高品质生活的必备技能。这就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微视频教学是实现这三个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微视频教学概述
1.微视频的概念。微视频,是指个体通过PC、手机、摄像头、DV、DC、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的30秒~20分钟左右的视频短片的统称,它是一种信息呈现形式。微视频主要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体生动、短小精悍、便于传播等特点。
2.微视频教学的内涵。微视频教学是对各种教学素材进行整合并展示的手段。教师通过把与课堂有关的图片信息、文字知识点、音频资料、视频影像、操作技巧等教学素材进行合理的编辑处理,制作成可以直接观看的影视短片,并且在课堂上选择恰当的时机为学生播放,让学生观看后可以直观地了解并掌握本节课需要学习的知识。这种方法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资料呈现的形式,同时也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二、开展微视频教学的积极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制作的微视频包含声音、图像、操作过程等多种教学资源,在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贴近生活、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學习主动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微视频教学,可以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2.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已经不再局限于对重点和难点的学习和讲解,而是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使用微视频,教师可以将重点理论知识点、关键操作步骤、操作对比效果等制作成演示视频,让学生能够便捷地反复观看学习,将传统课堂的“教师重复讲解,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学生主动反复学习巩固”,有效地吸收课堂内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3.提高课堂效率。微视频所具备的特点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首先微视频具有高度概括、短小精悍、主题明确等特点,可以让学生更准确、更高效地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节约学习时间。其次,微视频播放方式多样,可以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设备播放,也可以使用教学一体机播放,对教师来说,具有实用性和便捷性的特点。最后,微视频教学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影视资料,将课堂知识直观化,帮助学生缩短学习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准确、清晰地掌握理论知识。
4.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微视频教学有共享性的特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制作的微视频,不仅可以便捷地在信息技术教室各个电脑上传播观看,还可以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上传播,有利于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资源共享。同时,学生在课下完成的课程作业也可以通过微视频形式发送给教师进行评价和指正。
三、传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传统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先讲后练”模式,即先讲解后练习;另一种是“边讲边练”模式。
“先讲后练”模式一般是教师先讲解理论知识,然后再让学生操作练习,课堂上把理论知识讲解和学生操作练习分开进行。这种方式表现出很大的弊端,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往往比较枯燥,学生单纯地学习理论知识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影响理论知识的接受效果,在进行操作练习时要么忘了怎么操作,要么根本不知道怎么操作,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边讲边练”模式是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操作步骤,学生跟着教师思路,边听边学。在这种模式中学生的练习是被动的,缺少自主学习和自主练习,学得快,忘得也快,遇到知识点较多较杂时,还会导致知识点掌握混乱,课堂效果不理想。
四、开展微视频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和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开展微视频教学,盘活教学资源,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1.课前认真备课,制作好微视频,突出教学目标
精心选择微视频的素材。开展微视频教学的前提是要有合适的微视频,这就要求教师把功夫下在课前备课环节,备课前要做好课堂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制作好合适的微视频。微视频的内容既要包含相关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和操作步骤,便于学生掌握。
例如,在教学小学《信息技术与生活》一课时,教师可先在课前制作一个微视频,内容包含学校小黑板上的通知、中国载人航天、网络购物、哥哥和同事通电话、微信聊天等与信息有关的内容,在视频的结尾让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各种信息的传递方式、信息技术在转变人类生活方式方面起到的作用等,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增强对信息的认知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
合理掌握微视频的时间。开展微视频教学是为了更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目标、知识点、实践操作过程等,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因此,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制作微视频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微视频的时长,在能够介绍清楚本课主要内容的前提下,还要留足时间让教师讲解、师生交流互动和学生操作练习。
2.把握课堂节奏,使用好微视频,优化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导入阶段做好铺垫,在微视频中对本课教学目标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设问,或者拍摄整个操作过程并模糊处理关键部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例如,在讲解《网上邮局——电子邮件》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录制一个视频,包含“古代信使飞马加鞭传递信件的过程”“邮递员通过邮局传送信件的过程”“千里之外的两个学生通过电子邮件收发信件的过程”三个片段,让学生通过古今对比,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体会电子邮件的神奇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
另外,在演示操作过程的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问题设置需要,准备多个微视频,分层分类地向学生展示。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图片和表格的插入》一课时,需要向学生分别讲解图片的插入方法和表格的插入方法。教师可把自己使用word插入图片和插入表格的操作过程分别录制成微视频,视频应包含教师在鼠标和键盘上的操作过程等。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环节分别播放插入图片和插入表格的微视频,之后分别讲解插入图片和插入表格的方法,并对两种操作实施分类讲解,加深学生印象,并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
3.课后回顾反思,审阅好微视频,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微视频可重复播放的特点能帮助学生进行高效的知识重现,教师可在学生交流群中共享课堂上的教学微视频,方便学生遇到问题时重播视频内容,回顾复习课堂知识。
例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讲解《建立统计图表》一课时,应先将柱状图、折线图以及饼状图一一呈现在微视频上,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找出其中的不同,然后绘制一个统计图表。学生可以反复播放观看微视频,深入对比学习柱状图、折线图以及饼状图的不同之处,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微视频教学是对《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执行和实践。教师利用微视频的特点,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大胆尝试、灵活运用,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野县教育体育局)
(责任编辑 岳舒)
一、微视频教学概述
1.微视频的概念。微视频,是指个体通过PC、手机、摄像头、DV、DC、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的30秒~20分钟左右的视频短片的统称,它是一种信息呈现形式。微视频主要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体生动、短小精悍、便于传播等特点。
2.微视频教学的内涵。微视频教学是对各种教学素材进行整合并展示的手段。教师通过把与课堂有关的图片信息、文字知识点、音频资料、视频影像、操作技巧等教学素材进行合理的编辑处理,制作成可以直接观看的影视短片,并且在课堂上选择恰当的时机为学生播放,让学生观看后可以直观地了解并掌握本节课需要学习的知识。这种方法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资料呈现的形式,同时也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二、开展微视频教学的积极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制作的微视频包含声音、图像、操作过程等多种教学资源,在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贴近生活、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學习主动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微视频教学,可以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2.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已经不再局限于对重点和难点的学习和讲解,而是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使用微视频,教师可以将重点理论知识点、关键操作步骤、操作对比效果等制作成演示视频,让学生能够便捷地反复观看学习,将传统课堂的“教师重复讲解,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学生主动反复学习巩固”,有效地吸收课堂内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3.提高课堂效率。微视频所具备的特点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首先微视频具有高度概括、短小精悍、主题明确等特点,可以让学生更准确、更高效地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节约学习时间。其次,微视频播放方式多样,可以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设备播放,也可以使用教学一体机播放,对教师来说,具有实用性和便捷性的特点。最后,微视频教学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影视资料,将课堂知识直观化,帮助学生缩短学习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准确、清晰地掌握理论知识。
4.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微视频教学有共享性的特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制作的微视频,不仅可以便捷地在信息技术教室各个电脑上传播观看,还可以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上传播,有利于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资源共享。同时,学生在课下完成的课程作业也可以通过微视频形式发送给教师进行评价和指正。
三、传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传统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先讲后练”模式,即先讲解后练习;另一种是“边讲边练”模式。
“先讲后练”模式一般是教师先讲解理论知识,然后再让学生操作练习,课堂上把理论知识讲解和学生操作练习分开进行。这种方式表现出很大的弊端,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往往比较枯燥,学生单纯地学习理论知识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影响理论知识的接受效果,在进行操作练习时要么忘了怎么操作,要么根本不知道怎么操作,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边讲边练”模式是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操作步骤,学生跟着教师思路,边听边学。在这种模式中学生的练习是被动的,缺少自主学习和自主练习,学得快,忘得也快,遇到知识点较多较杂时,还会导致知识点掌握混乱,课堂效果不理想。
四、开展微视频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和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开展微视频教学,盘活教学资源,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1.课前认真备课,制作好微视频,突出教学目标
精心选择微视频的素材。开展微视频教学的前提是要有合适的微视频,这就要求教师把功夫下在课前备课环节,备课前要做好课堂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制作好合适的微视频。微视频的内容既要包含相关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和操作步骤,便于学生掌握。
例如,在教学小学《信息技术与生活》一课时,教师可先在课前制作一个微视频,内容包含学校小黑板上的通知、中国载人航天、网络购物、哥哥和同事通电话、微信聊天等与信息有关的内容,在视频的结尾让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各种信息的传递方式、信息技术在转变人类生活方式方面起到的作用等,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增强对信息的认知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
合理掌握微视频的时间。开展微视频教学是为了更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目标、知识点、实践操作过程等,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因此,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制作微视频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微视频的时长,在能够介绍清楚本课主要内容的前提下,还要留足时间让教师讲解、师生交流互动和学生操作练习。
2.把握课堂节奏,使用好微视频,优化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导入阶段做好铺垫,在微视频中对本课教学目标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设问,或者拍摄整个操作过程并模糊处理关键部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例如,在讲解《网上邮局——电子邮件》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录制一个视频,包含“古代信使飞马加鞭传递信件的过程”“邮递员通过邮局传送信件的过程”“千里之外的两个学生通过电子邮件收发信件的过程”三个片段,让学生通过古今对比,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体会电子邮件的神奇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
另外,在演示操作过程的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问题设置需要,准备多个微视频,分层分类地向学生展示。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图片和表格的插入》一课时,需要向学生分别讲解图片的插入方法和表格的插入方法。教师可把自己使用word插入图片和插入表格的操作过程分别录制成微视频,视频应包含教师在鼠标和键盘上的操作过程等。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环节分别播放插入图片和插入表格的微视频,之后分别讲解插入图片和插入表格的方法,并对两种操作实施分类讲解,加深学生印象,并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
3.课后回顾反思,审阅好微视频,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微视频可重复播放的特点能帮助学生进行高效的知识重现,教师可在学生交流群中共享课堂上的教学微视频,方便学生遇到问题时重播视频内容,回顾复习课堂知识。
例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讲解《建立统计图表》一课时,应先将柱状图、折线图以及饼状图一一呈现在微视频上,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找出其中的不同,然后绘制一个统计图表。学生可以反复播放观看微视频,深入对比学习柱状图、折线图以及饼状图的不同之处,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微视频教学是对《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执行和实践。教师利用微视频的特点,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大胆尝试、灵活运用,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野县教育体育局)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