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于2005年4月22—25日在广西省北海市召开全国鼻科中青年专家论坛,会议包括两部分内容:专家讲座和专题论坛。本次论坛的目的是提高我国鼻科领域的诊疗水平,紧跟国际鼻内镜外科领域的最新进展,充分发挥中青年同仁在鼻科学专业中的学术潜力及学术影响力,力争成为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促进本学科的发展;同时也为2006年修订1997年海口制订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做准备。召开中青年专家论坛这是第一次尝试,会议开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今后将再次召开相关专科或其他专题的中青年论坛,充分发挥中青年学者作为学科中坚力量、承前启后的作用,推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整体学术水平的发展。本论坛讨论的4个重点专题是:①鼻内镜外科技术分级、准入制度和培训体系;②鼻内镜颅底外科及额窦外科;③鼻内镜手术适应证、并发症及围手术期的处理;④慢性鼻-鼻窦炎的定义、病理机制、分类及治疗原则。与会专家就以上4个专题展开广泛讨论,发言热烈,各抒己见,有基础理论知识,也有临床经验,与会者受益颇多。虽然我国鼻内镜手术开展已10多年,手术的规模、范围和疗效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提高了鼻科疾病的整体治愈率,但也存在一些必须引起大家注意的问题,如盲目扩大手术适应证、手术粗暴、忽视围手术期处理和鼻内镜手术中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存在和处理,因此达不到预期的手术效果,甚至不可避免地发生多种并发症。与会者同意应在以下几方面作出改进:建立鼻内镜手术技术分级和准入制度;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培训体系;争取制订鼻内镜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者应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如应用解剖学、病理学特点等),重视相关疾病(如变应性疾病、免疫缺陷病、阿司匹林耐受不良、不动纤毛综合征等)的诊断和治疗,这样才可能使鼻内镜外科技术取得优良效果,逐步达到功能性微创外科的目的。此次论坛的部分内容已在本刊2005年第7期上刊出。现将论坛上部分专家的发言内容按4个专题归纳整理后刊出,以供大家学习、参考。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发言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的意见和经验,并不是论坛的共识,更不代表编委会的意见。本刊一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发表不同的学术观点,促进学术交流是本刊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