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和他的同路人,正在用他们的红色收藏,进行着民族的精神接力
1990年出生的姬博元是一名收藏爱好者。他从中学时代起便开始专注于红色主题和抗战主题的藏品收藏,包括抗日战争时期的军队装备、文献资料、徽章奖章、照片、生活用品等革命文物与侵华日军所留下的各类侵华罪证,其藏品数量达到5000余件。经过十多年的收藏研究,年轻的姬博元已经是河北省收藏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红色收藏家协会副主任,2014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收藏家。姬博元说:“我收藏的不仅仅是一件件文物,更是那一段历史,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华民族的振兴史;收藏更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防止战争悲剧的再一次發生。红色收藏已深深地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因爷爷结缘红色收藏
姬博元最早接触红色收藏是在2004年,那时他在读初中二年级。谈起与红色收藏的结缘,姬博元说,除了男孩本身对军事方面有浓厚兴趣的天性外,更多是因为他的爷爷。爷爷是一位老革命,姬博元从小就是听着奶奶跟父亲讲述爷爷的故事长大的。在朦胧的意识中,他对抗战期间中国人团结一心抵抗外族侵略的英勇故事,对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风范充满敬畏。“爷爷是八路军老战士,在延安受到过毛泽东的接见。我从小就崇拜爷爷。但他在我还没有出世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这成了我心里一个永远的遗憾。”因此,姬博元就把红色纪念品和爷爷联系起来,“它们是有生命的,我看着这些红色纪念品,就好像看到了爷爷慈祥的面容”。
对于姬博元的收藏,起初家长并不是十分支持,主要还是怕耽误他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大多数的藏品还是靠他平时节省下来的零花钱跟压岁钱购买的,“要是遇到十分珍贵的藏品时,就会出掉自己一些比较富裕的藏品来换取,用以藏养藏的办法来持续收集。”姬博元说,“回忆起我的第一件藏品,是在13岁逛古玩市场的时候,在地摊上淘到的一枚八路军的帽徽,当时兴奋的几乎每天装在兜里,仿佛当年的革命前辈将他英勇抗敌的气势传递给我一样,从那以后它带给了我一个新的精神寄托,让我渐渐地喜欢它、研究它、收藏它。”
然而收藏的路也并不容易,上高中的时候,姬博元在石家庄联盟路古玩市场看上了一个钢盔,对方要价1000多元,但他没有那么多钱。当时在住校,每月只有600元生活费。为了凑够买钢盔的钱,姬博元每天去地摊上吃最便宜的饭,坚持了3个月后才凑够了钱。
有一年冬天,姬博元得知河北涉县一位老乡手里有一把军刀,便约上藏友一起去。可火车上不能带刀具,他们只好咬牙租了一辆面包车。“那车太破了,没有空调,车里的温度比外面还低,我们又没多少思想准备,冻得实在受不了,只好抱团取暖。”姬博元回忆说。由于不熟悉路,他们走着走着天黑了,好几次差点掉进山沟里。当他们找到村里的介绍人时,已经是第二天中午12点多了,经过沟通他们才知道这位介绍人的信息也不太明确,只好挨家挨户地找,直到第三天,才算找到了卖主。姬博元得到了朝思暮想的军刀,又帮同去的藏友找到了一块珍贵的牌匾。背后凝固一个悲壮的故事:抗战时期日军与八路军曾在这里发生过一次惨烈战斗,我军伤亡严重,其中来自同一个村的十几位战士同时牺牲,几乎家家都失去了儿子、丈夫、父亲,那个夜晚,整个山村都在哭泣……姬博元和他的藏友们,在艰难中收集着民族的苦难,在坚持里收集着民族的英勇,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纪念不能忘记的岁月。
“作为当代年轻人的我们,了解跟弘扬那段历史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幸福是昨天的革命前辈用鲜血乃至生命换来的;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几十年前无数的先烈用鲜活的肉体所铺垫出来的,这一点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 姬博元说。
由于出生于保定在石家庄长大,姬博元对关于保定与石家庄题材的文物格外关注。“记得在2012年的时候,还在上大学的我通过朋友得知山西太原一位藏友手中有一面侵华日军遗留的关于石家庄题材的军旗跟信件。军旗上书写:河北省井陉县、中华民国27年3月26日(1938年)、铁道省庭球部、赠宫坂君、武运长久等字样。自1937年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后,由于河北省井陉县矿产资源丰富,日军率先占据了河北井陉等地。经查询众多史料并从井陉县志了解到,当时确有一名叫做“宫坂”的日本军官带领部队在井陉进行过掠夺,而这也正是当时驻石家庄的侵华日军掠夺井陉煤矿资源有力的证据。在通过电话联系到藏品的持有人后经过近一年的商谈,最终以一本他们当地侵华日军留下的战地相册才换取到。”
姬博元的很多藏品来自于爷爷当年的那些老战友老同事。像红军时期颁发的八一奖章;抗战时期颁发的独立自由奖章;解放战争时期颁发的解放奖章以及东北解放奖章、华北解放奖章、西北解放奖章等等,姬博元几乎都收藏全了。除此之外,他还收藏了1955年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时的男女军服各一套,以及各种军衔的肩章。“看着这些藏品,感觉穿越时空,回到了爷爷当年保家卫国的光荣岁月。这就是我喜爱收藏抗战军品文物的关键所在,拿起它们,感觉历史是可以触摸的。” 姬博元说。
件件藏品皆历史
姬博元上大二时,开始担任保定学院收藏爱好者协会会长,他萌生了办一个“抗战时期文物展”的念头。这时,他的收藏动力已经由对爷爷单纯的怀念升华为民族精神的寻找与守望。
“八年抗战,对我们民族来说影响太深了,也太惨烈了。可是,现在有好多人都淡忘了,想起来我心里就难受。于是,我就筹划了这个展览,以期让更多的人认识并铭记那段历史。”姬博元说。此后,他又先后在学校举办了两次抗日战争藏品展览,取得了热烈反响。
近年来,姬博元先后办过五次展览,许多年轻人看后受到了震撼。“我收藏的不仅仅是一件件文物,更是那一段历史。收藏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防止悲剧再次发生。”姬博元说,件件藏品皆历史,历史不容翻案!先辈的丰功伟绩永远流传。而藏品中的革命文献,早期红军的珍贵文物,徽章证章,无不经历过岁月的洗礼,是中国革命艰苦卓绝的历史见证。通过收藏,办展览,可以让当代年轻人了解历史真相,这些是最真实的历史教材。
“随着这些年的不断研究,也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收藏革命文物的意义,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通过红色收藏让世人了解历史真相,为大家提供最真实的教材,并通过这些教材加强对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认识及伟大意义的传播,在对历史的回顾中,学史明理、以史为鉴、振奋精神、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如果将来有机会我更加希望可以创办一家抗日战争纪念馆,告诫世人,警醒世人,让这些革命文物发挥出它们最大的价值。”
收藏散落在大地上的红色文物,其实是在收集那些被遗忘的昨天;整理被遗忘的昨天,其实是在凝聚更加强大的民族精神;凝聚更强大的民族精神,其实是在助力更加美好的未来。姬博元和他的同路人,正在用他们的红色收藏,进行着民族的精神接力。
责任编辑 陈晰
1990年出生的姬博元是一名收藏爱好者。他从中学时代起便开始专注于红色主题和抗战主题的藏品收藏,包括抗日战争时期的军队装备、文献资料、徽章奖章、照片、生活用品等革命文物与侵华日军所留下的各类侵华罪证,其藏品数量达到5000余件。经过十多年的收藏研究,年轻的姬博元已经是河北省收藏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红色收藏家协会副主任,2014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收藏家。姬博元说:“我收藏的不仅仅是一件件文物,更是那一段历史,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华民族的振兴史;收藏更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防止战争悲剧的再一次發生。红色收藏已深深地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因爷爷结缘红色收藏
姬博元最早接触红色收藏是在2004年,那时他在读初中二年级。谈起与红色收藏的结缘,姬博元说,除了男孩本身对军事方面有浓厚兴趣的天性外,更多是因为他的爷爷。爷爷是一位老革命,姬博元从小就是听着奶奶跟父亲讲述爷爷的故事长大的。在朦胧的意识中,他对抗战期间中国人团结一心抵抗外族侵略的英勇故事,对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风范充满敬畏。“爷爷是八路军老战士,在延安受到过毛泽东的接见。我从小就崇拜爷爷。但他在我还没有出世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这成了我心里一个永远的遗憾。”因此,姬博元就把红色纪念品和爷爷联系起来,“它们是有生命的,我看着这些红色纪念品,就好像看到了爷爷慈祥的面容”。
对于姬博元的收藏,起初家长并不是十分支持,主要还是怕耽误他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大多数的藏品还是靠他平时节省下来的零花钱跟压岁钱购买的,“要是遇到十分珍贵的藏品时,就会出掉自己一些比较富裕的藏品来换取,用以藏养藏的办法来持续收集。”姬博元说,“回忆起我的第一件藏品,是在13岁逛古玩市场的时候,在地摊上淘到的一枚八路军的帽徽,当时兴奋的几乎每天装在兜里,仿佛当年的革命前辈将他英勇抗敌的气势传递给我一样,从那以后它带给了我一个新的精神寄托,让我渐渐地喜欢它、研究它、收藏它。”
然而收藏的路也并不容易,上高中的时候,姬博元在石家庄联盟路古玩市场看上了一个钢盔,对方要价1000多元,但他没有那么多钱。当时在住校,每月只有600元生活费。为了凑够买钢盔的钱,姬博元每天去地摊上吃最便宜的饭,坚持了3个月后才凑够了钱。
有一年冬天,姬博元得知河北涉县一位老乡手里有一把军刀,便约上藏友一起去。可火车上不能带刀具,他们只好咬牙租了一辆面包车。“那车太破了,没有空调,车里的温度比外面还低,我们又没多少思想准备,冻得实在受不了,只好抱团取暖。”姬博元回忆说。由于不熟悉路,他们走着走着天黑了,好几次差点掉进山沟里。当他们找到村里的介绍人时,已经是第二天中午12点多了,经过沟通他们才知道这位介绍人的信息也不太明确,只好挨家挨户地找,直到第三天,才算找到了卖主。姬博元得到了朝思暮想的军刀,又帮同去的藏友找到了一块珍贵的牌匾。背后凝固一个悲壮的故事:抗战时期日军与八路军曾在这里发生过一次惨烈战斗,我军伤亡严重,其中来自同一个村的十几位战士同时牺牲,几乎家家都失去了儿子、丈夫、父亲,那个夜晚,整个山村都在哭泣……姬博元和他的藏友们,在艰难中收集着民族的苦难,在坚持里收集着民族的英勇,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纪念不能忘记的岁月。
“作为当代年轻人的我们,了解跟弘扬那段历史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幸福是昨天的革命前辈用鲜血乃至生命换来的;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几十年前无数的先烈用鲜活的肉体所铺垫出来的,这一点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 姬博元说。
由于出生于保定在石家庄长大,姬博元对关于保定与石家庄题材的文物格外关注。“记得在2012年的时候,还在上大学的我通过朋友得知山西太原一位藏友手中有一面侵华日军遗留的关于石家庄题材的军旗跟信件。军旗上书写:河北省井陉县、中华民国27年3月26日(1938年)、铁道省庭球部、赠宫坂君、武运长久等字样。自1937年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后,由于河北省井陉县矿产资源丰富,日军率先占据了河北井陉等地。经查询众多史料并从井陉县志了解到,当时确有一名叫做“宫坂”的日本军官带领部队在井陉进行过掠夺,而这也正是当时驻石家庄的侵华日军掠夺井陉煤矿资源有力的证据。在通过电话联系到藏品的持有人后经过近一年的商谈,最终以一本他们当地侵华日军留下的战地相册才换取到。”
姬博元的很多藏品来自于爷爷当年的那些老战友老同事。像红军时期颁发的八一奖章;抗战时期颁发的独立自由奖章;解放战争时期颁发的解放奖章以及东北解放奖章、华北解放奖章、西北解放奖章等等,姬博元几乎都收藏全了。除此之外,他还收藏了1955年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时的男女军服各一套,以及各种军衔的肩章。“看着这些藏品,感觉穿越时空,回到了爷爷当年保家卫国的光荣岁月。这就是我喜爱收藏抗战军品文物的关键所在,拿起它们,感觉历史是可以触摸的。” 姬博元说。
件件藏品皆历史
姬博元上大二时,开始担任保定学院收藏爱好者协会会长,他萌生了办一个“抗战时期文物展”的念头。这时,他的收藏动力已经由对爷爷单纯的怀念升华为民族精神的寻找与守望。
“八年抗战,对我们民族来说影响太深了,也太惨烈了。可是,现在有好多人都淡忘了,想起来我心里就难受。于是,我就筹划了这个展览,以期让更多的人认识并铭记那段历史。”姬博元说。此后,他又先后在学校举办了两次抗日战争藏品展览,取得了热烈反响。
近年来,姬博元先后办过五次展览,许多年轻人看后受到了震撼。“我收藏的不仅仅是一件件文物,更是那一段历史。收藏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防止悲剧再次发生。”姬博元说,件件藏品皆历史,历史不容翻案!先辈的丰功伟绩永远流传。而藏品中的革命文献,早期红军的珍贵文物,徽章证章,无不经历过岁月的洗礼,是中国革命艰苦卓绝的历史见证。通过收藏,办展览,可以让当代年轻人了解历史真相,这些是最真实的历史教材。
“随着这些年的不断研究,也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收藏革命文物的意义,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通过红色收藏让世人了解历史真相,为大家提供最真实的教材,并通过这些教材加强对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认识及伟大意义的传播,在对历史的回顾中,学史明理、以史为鉴、振奋精神、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如果将来有机会我更加希望可以创办一家抗日战争纪念馆,告诫世人,警醒世人,让这些革命文物发挥出它们最大的价值。”
收藏散落在大地上的红色文物,其实是在收集那些被遗忘的昨天;整理被遗忘的昨天,其实是在凝聚更加强大的民族精神;凝聚更强大的民族精神,其实是在助力更加美好的未来。姬博元和他的同路人,正在用他们的红色收藏,进行着民族的精神接力。
责任编辑 陈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