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虽然有太多的迷惑,但课改已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导入新课作为一堂课的首要环节,是课堂成功的关键一步,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其方式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教材、环境等因素,精心设计,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因而成功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悬念 跨学科 多媒体 社会热点 导入
一、课堂导入的多种方法
1.悬念导入。如讲“美国1787年宪法”的时候,一上讲台,教师就大声朗读一段英文: “I agree to this constitution.all of its faults? Because Iexpect no better? and because I am not sllre that it is not the best?”看着历史老师读英文,学生惊愕不已,然后教师提问:“大家听懂了我刚才说的意思吗?”当大部分学生绞尽脑汁地猜这句话的意思时,有个别学生很流利地翻译出来了。然后教师投影出这段话的中文版:“我支持这部宪法,尽管它有很多缺憾。因为我不指望会有比它更好的宪法……因为我不能肯定地说它不是一部好的宪法。”富兰克林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了解的内容。”大家恍然大悟,然后很敬佩地看着几个“翻译能力很强”的同学。此时,教师再来一句:“知道为什么老师的英文这么棒,个别同学的翻译能力这么强吗?请看课本58页第一行,这句话的中英文版都在这里。所以好的记忆力和细心的阅读非常有用。”学生们大笑,当然也很快将注意力集中过来。在学生的求知欲高涨的时候,老师趁势导入新课,并机智地引导学生确定和识记学习的目标,一堂引人入胜的探讨课就这样开始了
2.多媒体导入。在讲必修2第四单元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时,教师可截取故事片《邓小平》中的一段视频,内容是关于安徽省风阳县小岗村l8户农民签生死状,秘密进行包产到户的事情。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观看:(1)农民为什么要签生死状?(2)包产到户的结果如何?(3)这件事的发生给中国带来什么重要变化?因为有具体事情经过的演示,学生很快想到,在当时,包产到户是违法的,农村的管理方式仍然是人民公社形式,但由于不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们的生活状况很差,为了过上好日子,所以他们想进行改变,结果成功了,而且得到中央的肯定。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了。短短4分钟的视频,就把学生的思维成功地引导到本课的重点“改革开放”上来了。
3.社会热点导入。例如,在讲选修2第四单元第二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时,利用“威廉王子大婚”这个热点进行切入。教师先把威廉王子的图像演示出来,问学生: “他是谁?最近哪一则热门新闻与他有关?”“为什么大家如此关注他的婚礼?”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英国皇室。然后演示查尔斯王子和英国女王的照片,问“三者是什么关系?英国的国王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权力?实权掌握在谁手中?英国政届的游戏规则是怎样的?”就这样一步步把学生引到“英国议会制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内容”这个要点上来。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始终以学生的优化学习为最终原则。其中,作为开场白的导入方法成为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导入的好坏直接左右学生应有学习效果的达成状况。因此,重视导入探讨是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一个关键所在。
二、课堂导入的注意事项
1.明确目的性。所用方法和材料要切合高中历史教材内容实际,要与历史课文内容或史实相关联,不能牵强附会,同时又要求是要学生易于接受或熟识的。运用导语的目的是为了导入新课,增强教学效果,其设计与运用要紧扣教学目标,不能为导语而导语,不能单纯追求形象性和故事性,热衷于稀奇而喧宾夺主,从而违背了既定的历史教学目标。
2.强调兴趣性。方法要灵活多变,不同内容选用不同的方法、材料,要随时变换花样,切不可千篇一律,特别要求设计要有趣味性或启迪性。历史课堂导入要遵循和注意规律,力求新颖、别致、生动感人,富有趣味性,避免平铺直叙。要以兴趣为前提,有意创设情境,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3.控制时间性。导入仅是一个“引子”,而不是内容铺开的讲授,故导入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3~4分钟为宜。所以导语要力求简短明了,切忌冗长拖沓。如讲英国工业革命一节时,有位教师只用了一句导言:“当今世界正处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主要内容是什么?”话虽短,也能起到良好的导入效果。一般在3分钟左右为宜。长了会占据新课讲授时间。
4.注重连贯性。在一般情况下,每节课的结束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在设计新课导语时可参考上一节课的结束语,使二者衔接紧密浑然一体。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熟悉全套中学教材,把握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具有全面驾驭教材的能力。
三、结束语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希的研究:第一印象的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人们对于事物的整个印象,一般是以第一印象为中心形成的。要提高新课教学的效果,必须用兴趣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其学习热情和责任感,使其做到精力高度集中,减轻乃至消除无兴趣的学习带来的思想压力和负担,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成功的课堂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为新课的学习开好局、铺好路。
关键词:悬念 跨学科 多媒体 社会热点 导入
一、课堂导入的多种方法
1.悬念导入。如讲“美国1787年宪法”的时候,一上讲台,教师就大声朗读一段英文: “I agree to this constitution.all of its faults? Because Iexpect no better? and because I am not sllre that it is not the best?”看着历史老师读英文,学生惊愕不已,然后教师提问:“大家听懂了我刚才说的意思吗?”当大部分学生绞尽脑汁地猜这句话的意思时,有个别学生很流利地翻译出来了。然后教师投影出这段话的中文版:“我支持这部宪法,尽管它有很多缺憾。因为我不指望会有比它更好的宪法……因为我不能肯定地说它不是一部好的宪法。”富兰克林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了解的内容。”大家恍然大悟,然后很敬佩地看着几个“翻译能力很强”的同学。此时,教师再来一句:“知道为什么老师的英文这么棒,个别同学的翻译能力这么强吗?请看课本58页第一行,这句话的中英文版都在这里。所以好的记忆力和细心的阅读非常有用。”学生们大笑,当然也很快将注意力集中过来。在学生的求知欲高涨的时候,老师趁势导入新课,并机智地引导学生确定和识记学习的目标,一堂引人入胜的探讨课就这样开始了
2.多媒体导入。在讲必修2第四单元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时,教师可截取故事片《邓小平》中的一段视频,内容是关于安徽省风阳县小岗村l8户农民签生死状,秘密进行包产到户的事情。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观看:(1)农民为什么要签生死状?(2)包产到户的结果如何?(3)这件事的发生给中国带来什么重要变化?因为有具体事情经过的演示,学生很快想到,在当时,包产到户是违法的,农村的管理方式仍然是人民公社形式,但由于不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们的生活状况很差,为了过上好日子,所以他们想进行改变,结果成功了,而且得到中央的肯定。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了。短短4分钟的视频,就把学生的思维成功地引导到本课的重点“改革开放”上来了。
3.社会热点导入。例如,在讲选修2第四单元第二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时,利用“威廉王子大婚”这个热点进行切入。教师先把威廉王子的图像演示出来,问学生: “他是谁?最近哪一则热门新闻与他有关?”“为什么大家如此关注他的婚礼?”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英国皇室。然后演示查尔斯王子和英国女王的照片,问“三者是什么关系?英国的国王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权力?实权掌握在谁手中?英国政届的游戏规则是怎样的?”就这样一步步把学生引到“英国议会制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内容”这个要点上来。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始终以学生的优化学习为最终原则。其中,作为开场白的导入方法成为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导入的好坏直接左右学生应有学习效果的达成状况。因此,重视导入探讨是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一个关键所在。
二、课堂导入的注意事项
1.明确目的性。所用方法和材料要切合高中历史教材内容实际,要与历史课文内容或史实相关联,不能牵强附会,同时又要求是要学生易于接受或熟识的。运用导语的目的是为了导入新课,增强教学效果,其设计与运用要紧扣教学目标,不能为导语而导语,不能单纯追求形象性和故事性,热衷于稀奇而喧宾夺主,从而违背了既定的历史教学目标。
2.强调兴趣性。方法要灵活多变,不同内容选用不同的方法、材料,要随时变换花样,切不可千篇一律,特别要求设计要有趣味性或启迪性。历史课堂导入要遵循和注意规律,力求新颖、别致、生动感人,富有趣味性,避免平铺直叙。要以兴趣为前提,有意创设情境,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3.控制时间性。导入仅是一个“引子”,而不是内容铺开的讲授,故导入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3~4分钟为宜。所以导语要力求简短明了,切忌冗长拖沓。如讲英国工业革命一节时,有位教师只用了一句导言:“当今世界正处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主要内容是什么?”话虽短,也能起到良好的导入效果。一般在3分钟左右为宜。长了会占据新课讲授时间。
4.注重连贯性。在一般情况下,每节课的结束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在设计新课导语时可参考上一节课的结束语,使二者衔接紧密浑然一体。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熟悉全套中学教材,把握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具有全面驾驭教材的能力。
三、结束语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希的研究:第一印象的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人们对于事物的整个印象,一般是以第一印象为中心形成的。要提高新课教学的效果,必须用兴趣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其学习热情和责任感,使其做到精力高度集中,减轻乃至消除无兴趣的学习带来的思想压力和负担,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成功的课堂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为新课的学习开好局、铺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