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前路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li2010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经前路椎体切除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自1985年1月至2002年6月采用前路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537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以及248例患者的随访结果比较,观察其神经功能恢复和局部脊柱的稳定性。结果 573例患者术后均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出院时神经功能改善情况:93例无神经损伤者,术后功能良好;新鲜骨折合并不全瘫患者275例中,240例有1~3级恢复;107例陈旧性骨折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62例全瘫患者,仅5例感觉有部分恢复。248例随访中,26例全瘫患者仅4例部分浅感觉恢复,204例不全瘫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改善。全部患者X线片显示植骨均已融合,有4例出现断钉,但无临床症状。结论对来自椎管前方压迫的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前路减压手术具有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改善率高、Ⅰ期固定融合成功率高、脊柱稳定性好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股骨 颈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病死率较高.至今在其治疗方法及结果等许多方面仍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1]。
期刊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复杂而难治的关节内骨折,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欠佳,即使满足了关节内骨折解剖复位的要求,也难避免创伤后的并发症,如创伤性关节炎、关节活动受限、强直等[1].笔者自2002年来,运用AO内固定法和关节镜下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3例.现报告如下。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 方法 33例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其中男28例,女5例;年龄14~56岁,平均32岁.左17例,右16例.平均术前时间12个月.采用内、外侧双切口行关节囊切除及关节清理术,松解术前关节间隙变小及术后不稳定患者加用外固定架,外固定架于8周后去除.术后3 d开始功能锻炼.平均随访时间为33个月.术前术后采用Mayo评分法进行评分. 结果 肘关节活动度由术
期刊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25岁,因机动车撞伤左侧头面部致左肩区疼痛、出血并左肩活动受限1 h急诊入院.头颅CT未见异常征象,左肩部X线片结合胸部CT检查提示左锁骨胸骨端和肩峰端同时骨折,近侧向前上移位,远侧向后下移位,无血气胸及肋骨骨折征象(图1,2).入院诊断:(1)头面部软组织挫裂伤;(2)左锁骨粉碎性骨折。
期刊
目的 探讨大鼠冲击伤复合缺氧时肺损伤的特点.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11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G)、单纯冲击伤组(BI)、冲击伤复合缺氧(12.5% O2)Ⅰ组(BHⅠ)和冲击伤复合缺氧(10.0% O2)Ⅱ组(BHⅡ),动态观察大鼠伤后6 h内的一般情况、死亡率、肺组织病理改变等.结果 BI组、BHⅠ组和BHⅡ组伤后6 h的死亡率分别为2.8%,11.1%和41.7%,死亡均发生于伤后3
创伤评分是通过定量记分的方法对创伤患者的损伤程度和结局进行评估,有利于医师对患者实施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创伤评分为创伤的分类、患者后送、救治及其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而快捷的手段,有助于后送单位合理决定治疗、预测结局以及评价治疗水平等。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