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为活跃和最为现实的心理成分。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厚,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涨,学习的效果就会越显著,学习成绩上去得就越快。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中考不考生物学科,学生将其视为“副科”,再加上初中生学业负担较重,导致绝大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科不重视,学习兴趣不浓,成绩不佳,甚至将其看成一种负担。初中生物教学要想真正“突出重围”,就必须从生物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口,激发初中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中,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一、 明确目的,激发兴趣
首先,通过生物教学,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知道生物是一门基础学科,人们的饮食起居、卫生保健都离不开它。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微观上,以细胞工程、遗传工程等为代表的生物工程将有突破性的发展;在宏观上,人口“爆炸”、粮食短缺、资源枯竭、能源耗费、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因素日益困扰着人们。生物学知识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将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的科研工作的重点已将生物学列为高科技研究发展的重点。当代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都希望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主力军,但无生物知识是无法实现这一愿望的。受过这样的教育,学生明白学习生物知识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未来世纪的迫切需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
二、设疑生趣,引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围绕知识的关键点,巧妙地创设情境,设置疑问,让学生疑中生奇,疑中生趣,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使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科学的快乐和取得成功的喜悦,在兴趣里不断地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地进步。通过设疑问难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例如:教师在讲授生物学《计划生育》一节时,首先提出:“发早财,不如生早子”这种说法对吗?“多子多福”这种说法对吗?人口增长的问题就是解决粮食增产的问题对吗?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质疑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迫切要求解开疑窦的兴趣上来,然后讲授《计划生育》的知识,让学生从学到的知识中回答上述问题。又如,在《探索生命的方法》一课中,引导学生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先提出问题“蚯蚓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身体结构有什么特征?”引起学生观察和思考,再引导学生将蚯蚓放置在硬纸板、玻璃板等不同的物体上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结论。最后还可以提出问题:活动结束,我们为什么要将蚯蚓放回大自然?
三、运用实验教学,培养兴趣
做好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还可以巩固课堂知识,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如教学《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单位》时,可以充分利用显微镜,组织课堂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植物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将微观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将学生带进实验室,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洋葱鳞片表皮细胞的结构。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时时有兴奋和满足的心理体验,能满怀激情地探索:“其他的动植物的细胞会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物实验中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和未知的魅力,学生必然会兴趣大增。
另外,实验的成败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生物实验的信心和学习兴趣,因此,一定要对实验的有关细节加强辅导,尽量使学生实验一步到位、马到成功,让学生品尝自己实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给学生学习生物带来浓厚的兴趣。
四、联系实践生活,寻求兴趣
“兴趣的基础是需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未必能使学生的兴趣持久,现代社会处处离不开生物,作为生物教师,只有使学生认识到生物课在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实践运用中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学习兴趣才是自然的。学好生物学,学生就能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我们要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和所见所闻,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后,要经常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使学生开阔视野,身临其境地感知五彩缤纷的生物世界。
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生物教学是师生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如果教师在授课时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首先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提出问题或阐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然后在实施教学中讲清教学的内容在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意义,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容易被激发,并且这种学习兴趣被激发后产生的良好效应就会持久地保持下去。
六、教学语言艺术化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课堂语言艺术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语言除了具备必要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之外,还应该生动、感人,富有幽默感。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会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生动让人爱听,感人让人陶醉,幽默让人回味无穷。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兴趣对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及其效果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随着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日趋成熟,其心理活动也会变得复杂起来,常常表现为对自身学习行为的认识和兴趣具有比较强的“不稳固性”和“可变性”。因此,需要教师长期不断地激发,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对生物学习的一种持久的动力。
七、运用适当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果教师能运用适当的教法,就能很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学生心理变化比较复杂,课堂上很容易走神,如果不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运用适当的教法,就谈不上学习目的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能灵活运用适当的教法,就能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更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更有劲。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而变为爱学并学好生物课的动力。
八、多用直观教具和直观的教学手段
对于讲解生物的形态、结构和一些生理变化的过程,如果只用干巴巴的语言来描述,学生难以接受,即使教师讲得再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不会太高。如果利用挂图、模型、标本、实物等直观教具和直观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生理感官,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如果利用电视、VCD、因特网、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将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肾单位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的原理,若只用语言讲解,学生不容易理解,而通过多媒体课件,学生一看就明白,既节省教学的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学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而兴趣的培养是完成这一活动的基础。只有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才能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也只有这样长期的坚持,才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其智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赵伯苓.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点做法[A].全国中教优秀教学论文集[C].1995.
[2] 孟祥立.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导”[J].当代教育科学, 2003(1):54-55.
[3] 陈磊.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J] .福建中学教学,1998(10):46-47.
(责任编辑 廖银燕)
一、 明确目的,激发兴趣
首先,通过生物教学,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知道生物是一门基础学科,人们的饮食起居、卫生保健都离不开它。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微观上,以细胞工程、遗传工程等为代表的生物工程将有突破性的发展;在宏观上,人口“爆炸”、粮食短缺、资源枯竭、能源耗费、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因素日益困扰着人们。生物学知识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将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的科研工作的重点已将生物学列为高科技研究发展的重点。当代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都希望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主力军,但无生物知识是无法实现这一愿望的。受过这样的教育,学生明白学习生物知识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未来世纪的迫切需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
二、设疑生趣,引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围绕知识的关键点,巧妙地创设情境,设置疑问,让学生疑中生奇,疑中生趣,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使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科学的快乐和取得成功的喜悦,在兴趣里不断地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地进步。通过设疑问难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例如:教师在讲授生物学《计划生育》一节时,首先提出:“发早财,不如生早子”这种说法对吗?“多子多福”这种说法对吗?人口增长的问题就是解决粮食增产的问题对吗?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质疑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迫切要求解开疑窦的兴趣上来,然后讲授《计划生育》的知识,让学生从学到的知识中回答上述问题。又如,在《探索生命的方法》一课中,引导学生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先提出问题“蚯蚓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身体结构有什么特征?”引起学生观察和思考,再引导学生将蚯蚓放置在硬纸板、玻璃板等不同的物体上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结论。最后还可以提出问题:活动结束,我们为什么要将蚯蚓放回大自然?
三、运用实验教学,培养兴趣
做好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还可以巩固课堂知识,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如教学《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单位》时,可以充分利用显微镜,组织课堂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植物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将微观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将学生带进实验室,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洋葱鳞片表皮细胞的结构。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时时有兴奋和满足的心理体验,能满怀激情地探索:“其他的动植物的细胞会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物实验中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和未知的魅力,学生必然会兴趣大增。
另外,实验的成败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生物实验的信心和学习兴趣,因此,一定要对实验的有关细节加强辅导,尽量使学生实验一步到位、马到成功,让学生品尝自己实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给学生学习生物带来浓厚的兴趣。
四、联系实践生活,寻求兴趣
“兴趣的基础是需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未必能使学生的兴趣持久,现代社会处处离不开生物,作为生物教师,只有使学生认识到生物课在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实践运用中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学习兴趣才是自然的。学好生物学,学生就能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我们要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和所见所闻,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后,要经常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使学生开阔视野,身临其境地感知五彩缤纷的生物世界。
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生物教学是师生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如果教师在授课时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首先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提出问题或阐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然后在实施教学中讲清教学的内容在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意义,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容易被激发,并且这种学习兴趣被激发后产生的良好效应就会持久地保持下去。
六、教学语言艺术化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课堂语言艺术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语言除了具备必要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之外,还应该生动、感人,富有幽默感。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会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生动让人爱听,感人让人陶醉,幽默让人回味无穷。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兴趣对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及其效果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随着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日趋成熟,其心理活动也会变得复杂起来,常常表现为对自身学习行为的认识和兴趣具有比较强的“不稳固性”和“可变性”。因此,需要教师长期不断地激发,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对生物学习的一种持久的动力。
七、运用适当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果教师能运用适当的教法,就能很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学生心理变化比较复杂,课堂上很容易走神,如果不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运用适当的教法,就谈不上学习目的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能灵活运用适当的教法,就能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更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更有劲。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而变为爱学并学好生物课的动力。
八、多用直观教具和直观的教学手段
对于讲解生物的形态、结构和一些生理变化的过程,如果只用干巴巴的语言来描述,学生难以接受,即使教师讲得再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不会太高。如果利用挂图、模型、标本、实物等直观教具和直观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生理感官,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如果利用电视、VCD、因特网、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将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肾单位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的原理,若只用语言讲解,学生不容易理解,而通过多媒体课件,学生一看就明白,既节省教学的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学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而兴趣的培养是完成这一活动的基础。只有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才能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也只有这样长期的坚持,才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其智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赵伯苓.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点做法[A].全国中教优秀教学论文集[C].1995.
[2] 孟祥立.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导”[J].当代教育科学, 2003(1):54-55.
[3] 陈磊.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J] .福建中学教学,1998(10):46-47.
(责任编辑 廖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