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立足实践,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首先分析了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再挖掘阅读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内在联系,并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提出了加强语言实践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语言实践;核心素养
随着高科技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教育逐步开始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部提出:“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目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各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小学语文学科亦是如此。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中特别提到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语文中的阅读对于语文的学习非常重要,阅读有助于语感的培养,在阅读中挖掘语文学习方法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显然,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然而,在考试等因素的影响下,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模式,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总是听老师讲解字词句,机械地接受知识,导致学生兴趣不佳。对此,教师应当做好引导,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阅读教学中缺乏互动,学生没有亲身体验,难以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此外,教师还忽视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有效融入语言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1.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语文学习重视平时的知识积累,这与核心素养不谋而合,对于知识的积累,最有效的途径便是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知识,随着阅读能力的提升,理解能力也会随之提高。积累到一定的高度,运用能力也会提升。因此,知识的积累有助于理解和运用。
2.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
较好的语言理解能力有助于语文学科的学习,甚至终身受用。各个学科都离不开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学习。在阅读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理解能力,有效地把握知识的整体脉络。
3.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核心素养中提到学会语文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学习时,不断摸索前行,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批判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不能一味接受知识,而是要善于思考,才能不断挑战自我,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三、加强语言实践,提升核心素养
阅读是小学语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中涵盖了听说读写等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语言实践,发挥阅读的优势,在实践中学习,做到学以致用。接下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实践的策略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注重文体研究,语言实践的基础
实际上,教师的充足准备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要的任务是深入研究课本文章的文体,针对课本中不同的文体,总结出各种文体的特征。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感受不同文体的特别之处,便于理解和运用。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安排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流程。明确文体的重要性有助于更好地读、写、说。因此,教师需要加强文体特征的教学,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诠释,为语言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2.巧妙设问,拓展语言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提问是最常见的教学形式。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学生在阅读的同时需要思考问题,此时,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究竟如何提问,值得广大教师深思,语文的学习并不只是知道课文是在写什么,而是要明白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加上小学生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还不够成熟,因此,教师在提问时不要总是用总结性的问题,而是要以开拓学生思维的方式提问,用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对于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拓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3.在写作实践中内化迁移,运用语言
写作是运用实践的综合演练。将所学的语言文字运用到写作中,有助于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
教师可以设计练习,简单的随笔练习实际上是一种表达方式的练习,练习的同时语言组织能力和运用能力得以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将学到的词句巧妙地运用到新语境中,对于学生内化迁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在设计练习时需要抓住迁移“点”,巧妙地结合原来的语境设计写作练习,指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内化迁移,同时通过不断磨炼,掌握其中的写作方法。也可以从简单的模仿开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终完成迁移运用。
实践性是语文课程的特点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语文的学习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良好的语言实践环境,加强语言实践,提升语言运用能力,需要广大教育者共同努力。教师在探索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地提升自我,在探索的道路上努力创造、创新。
参考文献:
[1]黄锦虹.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运用语言[J].作文教学研究,2014(2):43-45.
[2]李作芳.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理论实践,2017,37(14):60-61.
编輯 赵飞飞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语言实践;核心素养
随着高科技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教育逐步开始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部提出:“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目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各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小学语文学科亦是如此。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中特别提到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语文中的阅读对于语文的学习非常重要,阅读有助于语感的培养,在阅读中挖掘语文学习方法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显然,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然而,在考试等因素的影响下,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模式,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总是听老师讲解字词句,机械地接受知识,导致学生兴趣不佳。对此,教师应当做好引导,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阅读教学中缺乏互动,学生没有亲身体验,难以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此外,教师还忽视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有效融入语言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1.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语文学习重视平时的知识积累,这与核心素养不谋而合,对于知识的积累,最有效的途径便是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知识,随着阅读能力的提升,理解能力也会随之提高。积累到一定的高度,运用能力也会提升。因此,知识的积累有助于理解和运用。
2.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
较好的语言理解能力有助于语文学科的学习,甚至终身受用。各个学科都离不开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学习。在阅读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理解能力,有效地把握知识的整体脉络。
3.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核心素养中提到学会语文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学习时,不断摸索前行,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批判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不能一味接受知识,而是要善于思考,才能不断挑战自我,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三、加强语言实践,提升核心素养
阅读是小学语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中涵盖了听说读写等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语言实践,发挥阅读的优势,在实践中学习,做到学以致用。接下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实践的策略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注重文体研究,语言实践的基础
实际上,教师的充足准备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要的任务是深入研究课本文章的文体,针对课本中不同的文体,总结出各种文体的特征。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感受不同文体的特别之处,便于理解和运用。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安排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流程。明确文体的重要性有助于更好地读、写、说。因此,教师需要加强文体特征的教学,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诠释,为语言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2.巧妙设问,拓展语言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提问是最常见的教学形式。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学生在阅读的同时需要思考问题,此时,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究竟如何提问,值得广大教师深思,语文的学习并不只是知道课文是在写什么,而是要明白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加上小学生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还不够成熟,因此,教师在提问时不要总是用总结性的问题,而是要以开拓学生思维的方式提问,用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对于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拓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3.在写作实践中内化迁移,运用语言
写作是运用实践的综合演练。将所学的语言文字运用到写作中,有助于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
教师可以设计练习,简单的随笔练习实际上是一种表达方式的练习,练习的同时语言组织能力和运用能力得以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将学到的词句巧妙地运用到新语境中,对于学生内化迁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在设计练习时需要抓住迁移“点”,巧妙地结合原来的语境设计写作练习,指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内化迁移,同时通过不断磨炼,掌握其中的写作方法。也可以从简单的模仿开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终完成迁移运用。
实践性是语文课程的特点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语文的学习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良好的语言实践环境,加强语言实践,提升语言运用能力,需要广大教育者共同努力。教师在探索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地提升自我,在探索的道路上努力创造、创新。
参考文献:
[1]黄锦虹.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运用语言[J].作文教学研究,2014(2):43-45.
[2]李作芳.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理论实践,2017,37(14):60-61.
编輯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