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病理危险度胃肠道间质瘤CT影像特征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2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CT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术前侵袭性的评估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GIST患者41例,观察肿瘤大小、形态、密度、边界、生长部位、生长方式及强化程度,比较不同病理危险度GIST的病灶CT影像特征之间的差异。

结果

CT对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定位、定性的总准确率为95.1%(39/41)及92.6%(38/41)。低危组肿瘤大小显著小于中、高危组,但中危组与高危组的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危险度分级的肿瘤之间的CT影像密度、形态、边界、生长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后各组之间的强化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病理危险度分级GIST的CT影像表现具有显著特征性,在肿瘤密度、大小、形态、边界、生长方式等方面有显著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连同松质骨移植术在创伤性股骨头充血性坏死(TFHIN)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五面均覆盖有松质骨的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进行移植治疗212例(231髋)TFHIN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时间、骨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患者术前术后髋关节活动度(屈曲、外旋、内旋、外展及内收);分析不同分期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远期疗效。结果手术时间(68.36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骨折之间的疗效差异。方法通过PICOS法检索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骨折的对照性研究,共检索出6篇文献,析取数据后采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定闭合组与切开组在术后外形、功能及神经损伤方面的差异。结果外形对比:OR=0.92,P=0.760;功能对比:
目的评估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及后巩膜加固术治疗变性近视黄斑孔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该院变性近视黄斑孔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及后巩膜加固术53例(53眼)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BCVA(Log MAR)为0.78±0.23,术后提高至0.62±0.19(P=0.021)。术前眼轴(29.52±4.67)mm,术后缩短为(27.91±3.87) mm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早期较为隐匿,导致患者难以发现,一旦发现后疾病会迅速发展,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不够了解,且病情种类较多,不断加重了患者恐慌心理,影响患者进一步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