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白菜型冬油菜为油料类作物,因其抗寒性强、耐瘠薄,生育期短、适应性强等优良特性,近年来在酒泉市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由于技术落后,品种抗寒性较差,严重制约其发展。白菜型冬油菜栽培技术对提高生产效益,确保安全越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多年试验研究,从播前准备、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冬前及冬后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及时收获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旨在为酒泉市白菜型冬油菜的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白菜型冬油菜、栽培技术、越冬率
白菜型油菜(Brassica Rapa L., 2n=2X=AA=20)为芸薹属作物二倍体基本种之一,早熟、耐寒,而且类型丰富,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白菜型冬油菜分布广泛,分枝性强,分枝部位较低,具有耐瘠薄、抗寒性强,特别是生育期短等优良特性[1],这些性狀在北方寒区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随着全球气温变暖及优良抗寒品种的成功选育,白菜型冬油菜栽培种植于酒泉市可以成为现实。酒泉市平均海拔1477.2m,最冷月平均气温-9.7℃,极端最低气温-31.6℃,平均气温7.3℃无霜期162d,年降雨量92.0 mm,年平均蒸发量2148.8 mm,≥10℃有效积温2800~3000℃。白菜型冬油菜介入当地作物生产体系为酒泉市发展一年二熟耕作制创造了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冬油菜在地表层形成较厚的覆盖层,减少沙尘源,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酒泉旅游资源丰富,油菜不仅是一种油料作物,更成为了一种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可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经过近几年引种试种,选出综合性状好适合酒泉市栽培种植的白菜型冬油菜,并总结出其栽培技术。
1.播前准备
1.1选地整地
选择避风向阳的地块,以利用小气候差异保护油菜安全越冬,土壤要求土层深厚,肥力较高,茬口以小麦、豌豆、地刀豆等夏季作物,禁连作和十字花科蔬菜茬,须轮作倒茬,深翻晾晒,播前整地。如在小麦收获后立即深耕20cm左右,播前结合施肥浅耕一次,并耱平使土壤疏松,为播种创造良好的条件。油菜是需肥多,耐肥性强的作物,施足底肥对油菜的丰产很关键,每亩施农家肥1500~2000KG,磷二胺20KG,尿素8~10KG作底肥。
1.2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品种不同则性状差异性很大。酒泉最冷月平均气温-9.7℃,极端最低气温-31.6℃,只有超强抗寒性品种才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和生态环境。选择抗寒品种是解决酒泉冬油菜低温危害、提高越冬率、保证安全越冬的根本措施。经过近几年的试验筛选,陇油6号和陇油7号,抗寒性强,丰产性好,稳定性高,适宜于酒泉种植。
播种用种应进行种子精选,保证壮苗。选择饱满、整齐健壮、生活力强的种子。种子净度在95%以上,纯度在99%以上,芽率不低于90%,播前种子用盐水消毒,盐水可淘汰菌核。具体方法是:用10%的盐水浸种并搅拌5min,除去漂浮于表面的异物,捞出并用清水冲洗数次,晾干即可播种。
2.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酒泉白菜型冬油菜适宜的播种期为8月15日~8月24日,8月31日以后播种,越冬成活率不足40%。播种过早,植株旺长,甚至冬天抽薹,抗寒力减弱,不利于安全越冬,还易受病毒病等的为害。播种过迟,营养生长不良,苗弱则抗寒性差,也不利于安全越冬。
越冬率是评价冬油菜品种抗寒性和能否安全越冬的主要依据,保证冬油菜一定的返青群体是发挥高产潜力的基础,越冬率通过决定返青群体密度影响该品种产量的高低;返青密度过小,由于光合面积不足引起群体光合利用率下降及群体有机物质的合成和积累降低,不利于产量形成;而且过小的群体密度下,植株个体由于可获得的光、热、水等资源大为增加,使单株分枝能力和生长势等增强,生育期延长而影响后茬作物复种。因此,产量不明显降低和生育期不明显延长时的越冬率即为冬油菜安全越冬率。试验结果表明酒泉市白菜型冬油菜冬前种植密度为3.5~4万株/亩时,冬油菜植株易形成壮苗,有利于越冬;冬前密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形成高产返青群体。采用机播,深2~4cm,要求深浅一致。行距20cm,株距8 cm左右,播后及时沿播种沟镇压保墒。亩播量0.45~0.50kg,亩保苗3.5~4万株为宜。
3.冬前田间管理
3.1定苗及间苗
出苗后应及时间苗及定苗,间苗和定苗是建立油菜合理群体结构的重要手段[2]。及时间苗、定苗有利于保证单株有足够的营养面积,这样才能保证苗全苗壮及后期的丰产性。当白菜型冬油菜2~3片真叶时,及时间苗,去除弱苗、瘦苗、丛苗、留下壮苗。当白菜型冬油菜4~5片真叶时定苗,保证亩保苗3.5~4万株。
3.2中耕培土、灌水、防冻害
中耕能松土保墒,灭草增温,促根保壮苗,在苗期结合中耕除草一次。9月下旬灌苗水,11月中下旬,视土壤墒情进行冬灌[3],在枯叶前灌足冬水。同时当冬季地上部分叶片枯萎变干时,避免人为和牲畜为害,以干叶覆盖地表,为冬季保温作好准备。
4.冬后田间管理
返春后,当地温达到5℃后,应及时耙收上年干叶,避免虫卵及病菌附着其上继续生长繁殖,防止对后期冬油菜生长造成病虫为害。
白菜型冬油菜的冬后管理有几个关键时期:返青期、初花期、盛花期。当地温上升到10℃以上时,油菜陆续现蕾抽薹,到达生长最快、吸肥最多的生育时期,因此薹肥要"速"要"早",在返青期,结合灌返青水,每亩追施尿素2~3kg,灌水后7天松土保墒,5月上旬除草一次。油菜是无限花序,开花期较长,边开花、边结角、边成熟,因此为了提高结角率,减少脱落,在开花前或始花期看苗追肥结合第三次灌水追施"临花肥"。在终花期灌第四次水,可有效提高油菜的结荚及结实率。须注意终花期灌水一定要注意天气情况,禁止降雨及大风天气浇水,以免发生倒伏,并以少灌为宜,以免发生贪青晚熟。
5.病虫害防治
酒泉市冬油菜种植过程出现的病虫害主要表现为:苗期主要以潜叶蝇和菜青虫为主,中后期主要以防治蚜虫为主。冬油菜很少发生病害,个别田块发现菌核病,在雨水较多的年份也出现过白粉病。在苗期用菊酯类农药防治潜叶蝇和菜青虫为害。用10%吡虫林可湿性乳剂2000~3000倍液或50%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对水20kg喷雾,对蚜虫的防治有较好的效果。初花期和盛花期喷40%的菌核净1000~1500倍药液或3%的菌核净粉剂防治菌核病,或播种前用盐水对种子进行处理,也有一定防治菌核病的效果。出现白粉病可用40%的灭菌丹可湿剂600~800倍液,15%的粉锈宁1000倍液等防治。
6.及时收获
酒泉市白菜型冬油菜于次年6月上旬应及时收割,并及时脱粒。一般当植株大部分叶片开始干枯脱落,全田70-80%角果淡黄色时收获为宜,以免造成裂角损失,趁清晨露水未干或阴天突击抢收,随收随运,收获后在场上堆放3~5d,促进油菜籽充分后熟,增加粒重,提高含油量和产量,然后摊晒脱粒。如摊晒期适逢阴雨天气,须及时翻晾,以免发芽,造成损失。
参考文献:
[1] 张建学等,甘肃省发展冬油菜优势、存在问题与建议,中国种业,2011第6期
[2] 张瑞芳,天水旱地冬油菜栽培技术,甘肃农业科技:2005,第10期
[3] 李强等,不同冬季灌溉条件下冬油菜产量、经济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分析研究,新疆农业科学,2010(47)
作者简介:
贾玉娟(1980-),女,汉族,甘肃兰州人,讲师,在读农业推广硕士,主要从事作物生产专业的教学及科研。
孙万仓: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硕士生导师。
关键词:白菜型冬油菜、栽培技术、越冬率
白菜型油菜(Brassica Rapa L., 2n=2X=AA=20)为芸薹属作物二倍体基本种之一,早熟、耐寒,而且类型丰富,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白菜型冬油菜分布广泛,分枝性强,分枝部位较低,具有耐瘠薄、抗寒性强,特别是生育期短等优良特性[1],这些性狀在北方寒区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随着全球气温变暖及优良抗寒品种的成功选育,白菜型冬油菜栽培种植于酒泉市可以成为现实。酒泉市平均海拔1477.2m,最冷月平均气温-9.7℃,极端最低气温-31.6℃,平均气温7.3℃无霜期162d,年降雨量92.0 mm,年平均蒸发量2148.8 mm,≥10℃有效积温2800~3000℃。白菜型冬油菜介入当地作物生产体系为酒泉市发展一年二熟耕作制创造了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冬油菜在地表层形成较厚的覆盖层,减少沙尘源,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酒泉旅游资源丰富,油菜不仅是一种油料作物,更成为了一种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可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经过近几年引种试种,选出综合性状好适合酒泉市栽培种植的白菜型冬油菜,并总结出其栽培技术。
1.播前准备
1.1选地整地
选择避风向阳的地块,以利用小气候差异保护油菜安全越冬,土壤要求土层深厚,肥力较高,茬口以小麦、豌豆、地刀豆等夏季作物,禁连作和十字花科蔬菜茬,须轮作倒茬,深翻晾晒,播前整地。如在小麦收获后立即深耕20cm左右,播前结合施肥浅耕一次,并耱平使土壤疏松,为播种创造良好的条件。油菜是需肥多,耐肥性强的作物,施足底肥对油菜的丰产很关键,每亩施农家肥1500~2000KG,磷二胺20KG,尿素8~10KG作底肥。
1.2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品种不同则性状差异性很大。酒泉最冷月平均气温-9.7℃,极端最低气温-31.6℃,只有超强抗寒性品种才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和生态环境。选择抗寒品种是解决酒泉冬油菜低温危害、提高越冬率、保证安全越冬的根本措施。经过近几年的试验筛选,陇油6号和陇油7号,抗寒性强,丰产性好,稳定性高,适宜于酒泉种植。
播种用种应进行种子精选,保证壮苗。选择饱满、整齐健壮、生活力强的种子。种子净度在95%以上,纯度在99%以上,芽率不低于90%,播前种子用盐水消毒,盐水可淘汰菌核。具体方法是:用10%的盐水浸种并搅拌5min,除去漂浮于表面的异物,捞出并用清水冲洗数次,晾干即可播种。
2.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酒泉白菜型冬油菜适宜的播种期为8月15日~8月24日,8月31日以后播种,越冬成活率不足40%。播种过早,植株旺长,甚至冬天抽薹,抗寒力减弱,不利于安全越冬,还易受病毒病等的为害。播种过迟,营养生长不良,苗弱则抗寒性差,也不利于安全越冬。
越冬率是评价冬油菜品种抗寒性和能否安全越冬的主要依据,保证冬油菜一定的返青群体是发挥高产潜力的基础,越冬率通过决定返青群体密度影响该品种产量的高低;返青密度过小,由于光合面积不足引起群体光合利用率下降及群体有机物质的合成和积累降低,不利于产量形成;而且过小的群体密度下,植株个体由于可获得的光、热、水等资源大为增加,使单株分枝能力和生长势等增强,生育期延长而影响后茬作物复种。因此,产量不明显降低和生育期不明显延长时的越冬率即为冬油菜安全越冬率。试验结果表明酒泉市白菜型冬油菜冬前种植密度为3.5~4万株/亩时,冬油菜植株易形成壮苗,有利于越冬;冬前密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形成高产返青群体。采用机播,深2~4cm,要求深浅一致。行距20cm,株距8 cm左右,播后及时沿播种沟镇压保墒。亩播量0.45~0.50kg,亩保苗3.5~4万株为宜。
3.冬前田间管理
3.1定苗及间苗
出苗后应及时间苗及定苗,间苗和定苗是建立油菜合理群体结构的重要手段[2]。及时间苗、定苗有利于保证单株有足够的营养面积,这样才能保证苗全苗壮及后期的丰产性。当白菜型冬油菜2~3片真叶时,及时间苗,去除弱苗、瘦苗、丛苗、留下壮苗。当白菜型冬油菜4~5片真叶时定苗,保证亩保苗3.5~4万株。
3.2中耕培土、灌水、防冻害
中耕能松土保墒,灭草增温,促根保壮苗,在苗期结合中耕除草一次。9月下旬灌苗水,11月中下旬,视土壤墒情进行冬灌[3],在枯叶前灌足冬水。同时当冬季地上部分叶片枯萎变干时,避免人为和牲畜为害,以干叶覆盖地表,为冬季保温作好准备。
4.冬后田间管理
返春后,当地温达到5℃后,应及时耙收上年干叶,避免虫卵及病菌附着其上继续生长繁殖,防止对后期冬油菜生长造成病虫为害。
白菜型冬油菜的冬后管理有几个关键时期:返青期、初花期、盛花期。当地温上升到10℃以上时,油菜陆续现蕾抽薹,到达生长最快、吸肥最多的生育时期,因此薹肥要"速"要"早",在返青期,结合灌返青水,每亩追施尿素2~3kg,灌水后7天松土保墒,5月上旬除草一次。油菜是无限花序,开花期较长,边开花、边结角、边成熟,因此为了提高结角率,减少脱落,在开花前或始花期看苗追肥结合第三次灌水追施"临花肥"。在终花期灌第四次水,可有效提高油菜的结荚及结实率。须注意终花期灌水一定要注意天气情况,禁止降雨及大风天气浇水,以免发生倒伏,并以少灌为宜,以免发生贪青晚熟。
5.病虫害防治
酒泉市冬油菜种植过程出现的病虫害主要表现为:苗期主要以潜叶蝇和菜青虫为主,中后期主要以防治蚜虫为主。冬油菜很少发生病害,个别田块发现菌核病,在雨水较多的年份也出现过白粉病。在苗期用菊酯类农药防治潜叶蝇和菜青虫为害。用10%吡虫林可湿性乳剂2000~3000倍液或50%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对水20kg喷雾,对蚜虫的防治有较好的效果。初花期和盛花期喷40%的菌核净1000~1500倍药液或3%的菌核净粉剂防治菌核病,或播种前用盐水对种子进行处理,也有一定防治菌核病的效果。出现白粉病可用40%的灭菌丹可湿剂600~800倍液,15%的粉锈宁1000倍液等防治。
6.及时收获
酒泉市白菜型冬油菜于次年6月上旬应及时收割,并及时脱粒。一般当植株大部分叶片开始干枯脱落,全田70-80%角果淡黄色时收获为宜,以免造成裂角损失,趁清晨露水未干或阴天突击抢收,随收随运,收获后在场上堆放3~5d,促进油菜籽充分后熟,增加粒重,提高含油量和产量,然后摊晒脱粒。如摊晒期适逢阴雨天气,须及时翻晾,以免发芽,造成损失。
参考文献:
[1] 张建学等,甘肃省发展冬油菜优势、存在问题与建议,中国种业,2011第6期
[2] 张瑞芳,天水旱地冬油菜栽培技术,甘肃农业科技:2005,第10期
[3] 李强等,不同冬季灌溉条件下冬油菜产量、经济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分析研究,新疆农业科学,2010(47)
作者简介:
贾玉娟(1980-),女,汉族,甘肃兰州人,讲师,在读农业推广硕士,主要从事作物生产专业的教学及科研。
孙万仓: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