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主要是在教学层面上进行尽管课堂教学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语文课程的有效性问题一直没能从根本上得到改观。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阅读语言
一、语文教学现关
我国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阅读为中心”,其呈现的教学形态就是教师领着学生阅读课文。我们的语文课本是以阅读为中心编写,翻开语文课本,从第一课到最后一课,基本上是供阅读的课文,阅读课文构成了语文教材的基本框架;课堂教学是以课文阅读为中心组织的,阅读是教学主线,识字、学词以及听、说、写的练习是课文阅读的衍生品,其轻重取舍须服从阅读的需要;从时间配比看,阅读课时数超过语文总课时数的四分之三,除了两周一次作文课,学生学习语文就是一学期学几十篇课文,然后配合课文完成一些语文练习。这样的语文教学形态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甚至认为语文课程就是这样的。
按照我国的语文课程形态,新语言材料获得主要是在阅读课。然而我国目前中小学阅读课的目标取向主要不在语言材料获得方面,而是严重地倾向于思想内容理解和人文精神的感悟。语文课实际上是以阅读课来替代的,并且不再另设语言课。如果从语文课程承担的语言学习任务看,这样表述阅读教学的目标会对语文教学实践产生严重误导,并且进而造成语文课程中语言学习任务的缺失。而对以学语言为主要任务的语文课程而言,这样的缺失实在是非常致命的。
可能有人认为,我国语文课程中还有作文课。不错,作文课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特别是表达能力的提高,但在促进儿童语言增长方面是难有作为的,因为学生作文时运用的只是已经掌握的语言,不可能运用没有掌握的词语或句子。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作文对学生语言的通顺连贯,对语言的组织加工,对学生书面表达方法的掌握和技能的熟练,有着实实在在的促进作用;但是对新语言材料的获得,包括词汇的增长和句型的丰富等,却是无能为力的。
反思中小学语文课,我们长期是以“得意”为主要目标组织阅读教学的。学生在这样的语文课上获得的主要是文本的“意’;至于文本的“言’是否获得,完全听凭学生的悟性和自觉。悟性~-~r-学习自觉的学生,所得就多些;而晤性差又不够自觉的学生,所得就十分有限。在通行的“初步理解课文,”“分段讲读分析”“概括总结全文”阅读教学模式中,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其实是“得意’的过程,成了语文课的主旋律、硬任务。这一模式的最大缺陷就是“得意而忘言”,不适当地放大了“学阅读”的任务,忽略了“学语言”这一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导致语文课“语言學习”的缺失。
在现行语文教学形态一时不能改变的状态下,必须强化阅读课所承担的语言学习的任务,应该认识到:阅读教学不仅承担着培养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任务,还承担着扩展学生语言积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阅读课一定要把语言学习任务落到实处。
二、思考与探索
我国语文教学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语文实践活动”对于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重要作用。然而我国语文教学改革,在课程设置、课程教材、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改变。
(一)改变“阅读为中心”的课程形态。通过阅读活动,可能会影响或者促进学生听说、写作能力的提高,但决不可能替代听说、写作活动。语文课程设置必须改变“阅读一支独犬”、以“阅读课”代替“五文课”的做法。按照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充分认识“口语交际’、“习作”等学习领域在语文课程中应占的地位,合理压缩“阅读课’课时数,科学配置并保证各领域学习应有的课时比例。
(二)改变以阅读课文为主线的教材编写思路,让语文教材真正成为“语文教材”,而不是“阅读教材”。我们认为语文教材至少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教材须提供具体的多种形式的听说、习作和综合性语文学习等领域的教学活动,并与阅读课文并列作为规定的教学任务;二是适当压缩阅读课文的篇目,为语文课程中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腾出足够的空间;三是在教材中明确规定课外阅读篇目或书籍,变弹性任务为刚性任务,并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和检查。
(三)改变以教师“教课文”为主的教学方式。语文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应是学生为主的‘语文学习活动’。要让学生通过听听、读读、背背,动嘴说说,动笔写写,在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课文中规范的语言,通过模仿或创造性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或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运用的能力。教师应该确认这样一种信念:无论是阅读能力,还是交际能力或是写作能力,都必须通过学生个体亲身参与的相关的活动才能真正获得。所以课堂教学必须保证时间让每一个学生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当然这并不否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但教师的作用主要发挥在必要的语文知识、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的传授;听说读写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活动过程中因人而异的指导等等。
(四)改变语文评价的方法。要变偏重于理解能力的评价为理解和运用能力并重的评价,变偏重于书面能力的评价为口头书面并重的评价,变偏重于语文能力的评价为能力、习惯和方法过程并重的评价。语文评价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明确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按年级考察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2、按各年级听说能力和习惯的要求,考察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和习惯;3、阅读能力重点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掌握,阅读习惯态度,以及阅读的熟练程度,而不仅仅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等等。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阅读语言
一、语文教学现关
我国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阅读为中心”,其呈现的教学形态就是教师领着学生阅读课文。我们的语文课本是以阅读为中心编写,翻开语文课本,从第一课到最后一课,基本上是供阅读的课文,阅读课文构成了语文教材的基本框架;课堂教学是以课文阅读为中心组织的,阅读是教学主线,识字、学词以及听、说、写的练习是课文阅读的衍生品,其轻重取舍须服从阅读的需要;从时间配比看,阅读课时数超过语文总课时数的四分之三,除了两周一次作文课,学生学习语文就是一学期学几十篇课文,然后配合课文完成一些语文练习。这样的语文教学形态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甚至认为语文课程就是这样的。
按照我国的语文课程形态,新语言材料获得主要是在阅读课。然而我国目前中小学阅读课的目标取向主要不在语言材料获得方面,而是严重地倾向于思想内容理解和人文精神的感悟。语文课实际上是以阅读课来替代的,并且不再另设语言课。如果从语文课程承担的语言学习任务看,这样表述阅读教学的目标会对语文教学实践产生严重误导,并且进而造成语文课程中语言学习任务的缺失。而对以学语言为主要任务的语文课程而言,这样的缺失实在是非常致命的。
可能有人认为,我国语文课程中还有作文课。不错,作文课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特别是表达能力的提高,但在促进儿童语言增长方面是难有作为的,因为学生作文时运用的只是已经掌握的语言,不可能运用没有掌握的词语或句子。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作文对学生语言的通顺连贯,对语言的组织加工,对学生书面表达方法的掌握和技能的熟练,有着实实在在的促进作用;但是对新语言材料的获得,包括词汇的增长和句型的丰富等,却是无能为力的。
反思中小学语文课,我们长期是以“得意”为主要目标组织阅读教学的。学生在这样的语文课上获得的主要是文本的“意’;至于文本的“言’是否获得,完全听凭学生的悟性和自觉。悟性~-~r-学习自觉的学生,所得就多些;而晤性差又不够自觉的学生,所得就十分有限。在通行的“初步理解课文,”“分段讲读分析”“概括总结全文”阅读教学模式中,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其实是“得意’的过程,成了语文课的主旋律、硬任务。这一模式的最大缺陷就是“得意而忘言”,不适当地放大了“学阅读”的任务,忽略了“学语言”这一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导致语文课“语言學习”的缺失。
在现行语文教学形态一时不能改变的状态下,必须强化阅读课所承担的语言学习的任务,应该认识到:阅读教学不仅承担着培养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任务,还承担着扩展学生语言积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阅读课一定要把语言学习任务落到实处。
二、思考与探索
我国语文教学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语文实践活动”对于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重要作用。然而我国语文教学改革,在课程设置、课程教材、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改变。
(一)改变“阅读为中心”的课程形态。通过阅读活动,可能会影响或者促进学生听说、写作能力的提高,但决不可能替代听说、写作活动。语文课程设置必须改变“阅读一支独犬”、以“阅读课”代替“五文课”的做法。按照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充分认识“口语交际’、“习作”等学习领域在语文课程中应占的地位,合理压缩“阅读课’课时数,科学配置并保证各领域学习应有的课时比例。
(二)改变以阅读课文为主线的教材编写思路,让语文教材真正成为“语文教材”,而不是“阅读教材”。我们认为语文教材至少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教材须提供具体的多种形式的听说、习作和综合性语文学习等领域的教学活动,并与阅读课文并列作为规定的教学任务;二是适当压缩阅读课文的篇目,为语文课程中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腾出足够的空间;三是在教材中明确规定课外阅读篇目或书籍,变弹性任务为刚性任务,并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和检查。
(三)改变以教师“教课文”为主的教学方式。语文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应是学生为主的‘语文学习活动’。要让学生通过听听、读读、背背,动嘴说说,动笔写写,在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课文中规范的语言,通过模仿或创造性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或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运用的能力。教师应该确认这样一种信念:无论是阅读能力,还是交际能力或是写作能力,都必须通过学生个体亲身参与的相关的活动才能真正获得。所以课堂教学必须保证时间让每一个学生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当然这并不否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但教师的作用主要发挥在必要的语文知识、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的传授;听说读写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活动过程中因人而异的指导等等。
(四)改变语文评价的方法。要变偏重于理解能力的评价为理解和运用能力并重的评价,变偏重于书面能力的评价为口头书面并重的评价,变偏重于语文能力的评价为能力、习惯和方法过程并重的评价。语文评价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明确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按年级考察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2、按各年级听说能力和习惯的要求,考察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和习惯;3、阅读能力重点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掌握,阅读习惯态度,以及阅读的熟练程度,而不仅仅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