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素加氧酶1敲减对肺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xian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敲减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Cs)和人肺癌细胞系A549、H1299、H358和H1993中HO-1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人肺腺癌标本组织中HO-1的表达量。采用RNA干扰技术,将HO-1短发卡RNA(shRNA)转染A549细胞,制备稳定低表达HO-1的A549细胞(HO-1 shRNA组),并行RT-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应用自噬诱导剂Torin1或抑制剂Bafilomycin A1(Baf A1)处理HO-1 shRNA组A549细胞和对照组细胞,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自噬标志物LC3B和p62的表达。采用计数法、Transwell实验和伤口愈合实验分别评估各组A549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

结果

肺癌细胞系A549、H1299、H358和H1993中HO-1 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HBECs,人肺腺癌组织中HO-1过表达。未处理、Torin1处理和Baf A1处理情况下,HO-1 shRNA组细胞的LC3B-Ⅱ/LC3B-Ⅰ比值和p62蛋白表达量均高于相应对照组(均P<0.05);经过11 d培养后,HO-1 shRNA组细胞数分别为相应对照组的41.8%、30.4%和14.0%;HO-1 shRNA组下室细胞数分别为(35.7±2.1)、(27.0±1.0)和(38.0±1.0)个/视野,均低于相应对照组[分别为(66.0±9.2)、(39.3±1.2)和(43.0±2.6)个/视野,均P<0.05];HO-1 shRNA组的迁移距离分别为(7.47±0.91)、(4.23±0.82)和(5.42±0.24)mm,均低于相应对照组[分别为(10.07±1.26)、(7.14±0.07)和(12.04±0.80)mm,均P<0.05]。

结论

HO-1敲减通过阻止自噬来抑制肺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

其他文献
癫痫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已有研究表明其发作与昼夜节律存在关联,具体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明了。而褪黑素已被大量证据证明其分泌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同时其体内表达水平又可反馈调节昼夜节律。褪黑素与癫痫之间联系紧密,在许多基础实验中已被证明其具有抗惊厥性,癫痫患者血清褪黑素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群,褪黑素预处理后癫痫模型小鼠惊厥发作明显减少,而相关临床试验对于褪黑素的抗惊厥效果则未有明确结论。现主要介
儿童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 syndrome,OAB)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OAB虽称为膀胱过度活动,但病变不仅局限在膀胱,研究显示尿道不稳定(urethral instability,URI)也可引起OAB症状,作者曾观察146例OAB患儿,发现URI确实是引起OAB的原因之一,且对治疗效果有显著的影响。近2年URI在儿童OAB中的作用逐渐被重视,然而关于URI的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幼鼠单侧输尿管完全梗阻解除(CUUO-R)后肾脏水通道蛋白2-3(AQP2-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3个月大的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CUUO-R组、CUUO-R+EPO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各8只。CUUO-R组和CUUO-R+EPO组行单侧输尿管结扎手术48 h后解除梗阻,CUUO-R+EPO组解除梗阻术后给予EPO腹腔注射(2 000 IU/kg)
目的探讨短疗程大剂量地塞米松与传统泼尼松方案在新诊断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一线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未经治疗的新诊断ITP患儿,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0.6 mg/(kg·d)静脉滴注,共4 d]及泼尼松组[泼尼松2 mg/(kg·d)口服,足量疗程
内乳淋巴结(IMLN)转移与乳腺癌患者N分期密切相关,进而也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目前,IMLN转移的诊断方式主要有解剖影像、功能影像以及术后病理。解剖影像包括超声、CT、MRI。功能影像包括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PET-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SPECT-CT。由于内乳区位置特殊,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往往使IMLN的影像诊断率和病理诊断率存在一定的
目的探讨成人横纹肌肉瘤(RMS)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成人RMS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单纯手术组(7例)、单纯化疗组(8例)和手术联合化疗组(19例),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单纯手术组、单纯化疗组和手术联合化疗组患者的美国横纹肌肉瘤研究协作组(IRSG)术后病理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性别、发病年龄、肿瘤原发部位、瘤体大小
目的探讨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内镜下病损切除后未达治愈标准的补救方式,以及行腹腔镜补救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12例早期结直肠癌内镜下病损切除治疗后未达治愈标准再行腹腔镜补救手术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和补救手术指征,评价腹腔镜补救手术的效果。结果12例患者腹腔镜补救手术平均清扫淋巴结15枚。其中3例术后病理显示有癌残留,且均发生淋巴结转移;2例为低分化,1例为中分化;1例基底切缘
目的评估磁共振(MR)图像中T2WI肿瘤相关信号指标预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应用价值。方法由2位临床经验丰富的诊断科医师分别独立测量101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前后的MR T2WI肿瘤绝对信号强度(SIT)、肿瘤相对信号强度(SIT/M),计算SIT减低率(SITRR)和SIT/M减低率(SIT/MRR),比较pCR组和非病理完全缓解(non-pCR)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3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和116例乳腺纤维瘤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5天外周血Th1细胞比例、Th2细胞比例、Th1/Th2比值和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瘤生存期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术后第1、3、5天的Th1细胞比例分别为(12.20±0.45)%、(13.89±0.47)%
目的探讨脆性位点相关的肿瘤抑制因子(fragile-site associated tumor suppressor,FATS)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140例NSCLC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的FATS蛋白表达水平,分析FATS的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Western blot检测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