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论文旨在“十四五”规划期间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国外同行的有益借鉴.论文主要采用文献调研法,以韩国三个图书馆发展综合计划内容为框架,总结韩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环境、发展规划战略方向和核心课题.该计划立足韩国国情,在图书馆合作体系构建、信息公开路径和图书馆信息化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可以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实践参考.
【机 构】
:
广州图书馆 广东广州,51062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旨在“十四五”规划期间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国外同行的有益借鉴.论文主要采用文献调研法,以韩国三个图书馆发展综合计划内容为框架,总结韩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环境、发展规划战略方向和核心课题.该计划立足韩国国情,在图书馆合作体系构建、信息公开路径和图书馆信息化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可以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实践参考.
其他文献
炭烧炉钧为钧瓷而生,又不同于钧瓷,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其胎釉材料、制作工艺、艺术特色等与钧瓷有相似之处,但在窑炉结构、燃料种类、烧成制度等方面又与钧瓷有着明显区别.近年由于燃料来源、环保设施、传承模式、创新发展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与困难,传统炭烧炉钧发展呈衰落之势,其从业者越来越少.对此,地方政府应在政策上适当倾斜,鼓励和支持炭烧炉钧的传承发展,业界要通过改进烧制工艺和设备、适当调整发展方向和定位等,赋予炭烧炉钧新的生机和活力,使其走出当前困局,以保护、传承和发展好这项特殊的传统制瓷技艺.
论文通过调查问卷形式,从信息素养教育主体、形式、内容、效果四方面了解应用型人才信息素养培养现状,深入浅出地分析信息素养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从协同空间建设实现信息素养教育多样性、创新课程内容实现信息素养教学层次性、融合专业教育强化信息素养教育针对性、组建学习共同体促进信息素养教育效果四个方面创新信息素养培养途径,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
朱雷先生一生致力于吐鲁番出土文书的整理、敦煌吐鲁番文书的研究和中国三至九世纪历史的研究.他传承唐长孺先生的治学方法,精熟文献,以实证方法而溯源思变.虽不轻言著述,然论文数十篇多为孤明先发的传世之作,可谓致广大而尽精微.
论文通过对美国国会图书馆《2019—2023数字专项战略规划》的分析及思考,结合我国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赋能我国图书馆智慧化转型的迭代升级:建设具有新文科特色的智慧图书馆实验室;维护完整健康的智慧化数字生态环境、优化智慧型创客教育培养体系;依托数字新基建,创新图书馆智慧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建设升级;提升新文科背景下智慧馆员素养能力等.
著名历史学家朱雷教授的学术领域主要在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和敦煌吐鲁番学.他在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学术贡献,除见于《吐鲁番出土文书》外,主要体现在:一,首次揭示北凉存在“赀簿”和“配生马”制度,极大地推进了古代籍账制度研究;二,发现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北经济交流中存在一条以“互市”为主的特殊贸易路线,再现了襄阳的特殊历史地位;三,发现东魏北齐时期存在一种“私兵”制,这种制度深刻地影响了东魏北齐的政坛.
数字学术服务是大学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之一.论文以美国莱斯大学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为典型研究案例,总结其数字学术服务发展模式,对国内高校图书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论文采用网站调查、文献调研、案例分析、综合分析等方法,从服务组织、服务内容、服务支持形式三个维度对莱斯大学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进行分析与研究,对国内高校图书馆建设数字学术服务提出建议:明确服务目标,建立制度化服务机制;用户需求扫描分析,开展层次化服务模式;注重交流合作,构建协同化服务形式;致力学术共享,打造功能化服务平台.
浙江图书馆藏有三种《三朝北盟会编》抄本,其中明抄本为王鸣盛旧藏,敦诗书阁清抄本为上虞连氏父子旧藏,另一种清抄本为嘉业堂旧藏,而学界以为此抄本早已亡佚.论文介绍此三种抄本的基本情况,梳理其递藏源流,分析其相对于许涵度刻本的独特价值.并将此三种抄本互相对照,辨析其文字优劣,认为嘉业堂旧藏清抄本的质量为三种抄本中最佳.
目前的文献推荐系统大都着重在内容的相似程度上,并没有注意到不同的引用文献对于论文有不同的重要程度,并且在探讨引用文献的应用时,也没有注意到论文的撰写者在著作论文时会发生的实际情况.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在利用引用文献做为推荐系统的基础上,如何区分出那些引用文献对于论文来说是重要的,进而将这些重要的引用文献筛选出来,并测试若是只用这些重要的引用文献做为推荐系统的基础时,是否能有效改善利用引用文献为基础的推荐系统效能.
曹植的《送应氏》(其一)多被后代批评者视为祖饯诗歌,但因为诗中送别场景与对象疑似缺席,它并非是一首典型的祖饯诗.后代批评者之所以做此理解,是认为它与《送应氏》(其二)作于同时,而《送应氏》(其二)即是一首典型的祖饯诗.他们通过系年为诗人祖饯提供具体情境,不断加深对此诗歌主题的认同.但是,诗歌系年所蕴含的传记式批评法有将文学作品等同于作者生平经历的倾向,从而忽略了文学传统对创作的影响.若将此诗歌潜在的话题序列与相关同类汉魏诗歌的话题序列相比较可发现,此诗的主题极具张力:诗人感时伤乱,深具社会关怀,继承了汉乐
古籍修复技术系统的构建是对修复技术的全面整合,能够为古籍修复实践提供技术支撑,改善传统的古籍修复技术传承模式.论文以古籍修复著作为理论基础构建系统框架,提出成立古籍修复技术系统专家委员会,从学界和业界遴选系统编辑组成员,依托计算机平台,分工协作、共同构建具有集合性、科学性、及时性和共享性的中国古籍修复技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