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乡情结是诗歌无法回避的主题,没有国界,不分民族。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正值青春年华的中国诗人卞之琳和韩国诗人郑芝溶,有着相同的不忿和彷徨,更有着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尺八
卞之琳
像候鸟衔来了异方的种子/三桅船载来了一枝尺八/从夕阳里,从海西头/长安丸载来的海西客/夜半听楼下醉汉的尺八/想一个孤馆寄居的番客/听了雁声,动了乡愁/得了慰藉于邻家的尺八/次朝在长安市的繁华里/独访取一枝凄凉的竹管……/(为什么年红灯的万花间/还飘着一缕凄凉的古香?)/归去也,归去也,归去也——/像候鸟衔来了异方的种子/三桅船载来一枝尺八/尺八乃成了三岛的花草/(为什么年红灯的万花间/还飘着一缕凄凉的古香?)/归去也,归去也,归去也——/海西人想带会失去的悲哀吗?
乡愁
郑芝溶
向着广袤原野的东端/潺潺的溪水在老故事里回旋/长着斑纹的黄牛/在日落时分的金光中懒洋洋地叫唤/——这样的地方怎么可能被遗忘在梦中/泥火盆内的灰烬凉透/闲置的田地里夜风把马群驱赶/老父亲陷入轻微的困倦/他拿起草枕头垫在背后/——这样的地方怎么可能被遗忘在梦中/我的心灵在泥土中成长/它想念湛蓝的天光/为了找回射出的箭镞/我被草丛中的露水打湿了双手/——这样的地方怎么可能被遗忘在梦中/就像传说中夜晚起舞的波浪/小妹妹黑色的双鬓飞扬/我那平凡朴素的妻子/赤脚走过了一年四季/她们背负炎热的阳光捡拾起稻穗/——这样的地方怎么可能被遗忘在梦中。
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两位诗人的祖国正遭受着侵略,家乡在沦陷,他们的心情是沉痛的,所以他们的诗歌便以冷静的、节制的感情表达着。
身在异国的思乡情结
屈原说:“悲莫悲兮生别离。”农耕社会,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植根于农业人生的恋土情怀和家园观念,但“悲苦的心灵易于做诗”,“生别离”成了思乡诗产生的契机。
《尺八》被人誉为卞之琳成熟期的最佳作品。1935年春,正当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军事入侵之际,卞之琳因事客居日本。“回望故土,仿佛一般人都没有乐了,而也没有哀了,是哭笑不得,也是日渐麻木。想到这里,虽然明知道自己正和朋友在一起,我感到‘大我’的寂寞”。(《沧桑集·尺八夜》)正是这种“大我的寂寞”,升华了《尺八》的主题。“大我”的主题,使卞之琳郁结的乡愁之中,除了对祖国日渐式微的悲哀,还蕴涵着另一个重要的维度——文化的乡愁。
同样的时代,韩国也正值殖民地时期,韩国文人对故乡的关注在他们的诗作中具有明显的丧失的悲痛。在《乡愁》这首诗里,故乡是以韩国典型的农村面貌为背景的,诗歌形象地刻画了故乡的原貌——故乡尽管贫穷,却有其浓郁的人情味。《乡愁》这首诗使郑芝溶成为了韩国现代诗的顶峰。
魂牵梦萦的故国意象
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感情,但诗人借助意象来表现情与思,把它转化为具体感人的东西。《尺八》的意象是承载着盛唐气象的中国古代乐器尺八,《乡愁》则呈现了一系列韩国传统农村典型的意象群。
五月的一个夜里,卞之琳听到流传到日本的中国古代乐器尺八吹奏出犹有唐音遗韵的曲调,感到这“单纯的尺八像一条钥匙,无意中为自己开启了一个忘却的故乡”。“尺八”凝聚了诗人对人类文明流转变迁和各民族盛衰的深沉思索,在扩大的时空上寄托了对人类未来的潜在希望,这正是卞之琳历史沉思的深刻与博大之处。卞之琳的祖国,不仅仅是现实的,更是一个过去时代的中华帝国,确切地说,是盛唐时代的中国和文化。然,这个盛极一时的中华文明,己经成为一个日渐远去的背影……
《乡愁》第一节“老故事里回旋”的故乡唤起了诗人对故乡的追忆。“在日落时分的金光中懒洋洋地叫唤”使听觉意象视觉化。“这样的地方怎么可能被遗忘在梦中”把过去和现实连接起来,诗中充满了那种美好的感觉。在第二节中,诗人设定了“室内”这一空间,出现了“泥火盆”“草枕头”等意象,还把风的声音和梦中耕田的情景重叠起来,呈现了故乡孤单、寂寞和贫困。第三节通过“泥土”展开一幅涂上了乡土色的儿时纯真的童心世界……《乡愁》描绘了典型的韩国农村的代代相传的风俗,抒发了对故乡的丧失感和哀切的思念。
截然不同的精神归宿
面对满目疮痍的家园,卞之琳和郑芝溶选择了不同的路。这种不同反映了中韩现代文学故乡意识的差异。
卞之琳在《古镇的梦》中写道:“在这座古城的静夜里,听到了在故乡听过的明笛,虽说是千山万水的相隔罢,却也有同样忧伤的歌唱。”“同样忧伤的歌唱”说明诗人的故乡并没有丧失,他要回去,寻回自己的家园。“尺八”这个跨越时空的事物,在他的诗中出现了,尽管时隔千年,远隔万里,还是能找回属于自己的天空。
由于祖国沧陷,郑芝溶从14岁就离开了家,在感情上对家的眷恋无法用语言表达,他精神的乐园又在哪里呢?他不断地找寻着真实的和虚幻的家园。郑芝溶好像从来就未曾有过家——早年离家,远赴日本,回到家又是那样一幅景象,战争爆发又被掳到北朝鲜,一生是那么的坎坷。所以,他的故乡意识可以说是流浪意识。
卞之琳的“思乡”诗意境更宏大,把情感放在宏大的历史中,从过去的历史中得到了情感的归属,具有回归意识。而郑芝溶的“思乡”诗意境就较为小一些,他的诗中有很多对故乡风土的描写,体现的是一种家族的情感,他的感情在现实中不停的流浪和寻找,好像永远找不到寄托。
尺八
卞之琳
像候鸟衔来了异方的种子/三桅船载来了一枝尺八/从夕阳里,从海西头/长安丸载来的海西客/夜半听楼下醉汉的尺八/想一个孤馆寄居的番客/听了雁声,动了乡愁/得了慰藉于邻家的尺八/次朝在长安市的繁华里/独访取一枝凄凉的竹管……/(为什么年红灯的万花间/还飘着一缕凄凉的古香?)/归去也,归去也,归去也——/像候鸟衔来了异方的种子/三桅船载来一枝尺八/尺八乃成了三岛的花草/(为什么年红灯的万花间/还飘着一缕凄凉的古香?)/归去也,归去也,归去也——/海西人想带会失去的悲哀吗?
乡愁
郑芝溶
向着广袤原野的东端/潺潺的溪水在老故事里回旋/长着斑纹的黄牛/在日落时分的金光中懒洋洋地叫唤/——这样的地方怎么可能被遗忘在梦中/泥火盆内的灰烬凉透/闲置的田地里夜风把马群驱赶/老父亲陷入轻微的困倦/他拿起草枕头垫在背后/——这样的地方怎么可能被遗忘在梦中/我的心灵在泥土中成长/它想念湛蓝的天光/为了找回射出的箭镞/我被草丛中的露水打湿了双手/——这样的地方怎么可能被遗忘在梦中/就像传说中夜晚起舞的波浪/小妹妹黑色的双鬓飞扬/我那平凡朴素的妻子/赤脚走过了一年四季/她们背负炎热的阳光捡拾起稻穗/——这样的地方怎么可能被遗忘在梦中。
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两位诗人的祖国正遭受着侵略,家乡在沦陷,他们的心情是沉痛的,所以他们的诗歌便以冷静的、节制的感情表达着。
身在异国的思乡情结
屈原说:“悲莫悲兮生别离。”农耕社会,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植根于农业人生的恋土情怀和家园观念,但“悲苦的心灵易于做诗”,“生别离”成了思乡诗产生的契机。
《尺八》被人誉为卞之琳成熟期的最佳作品。1935年春,正当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军事入侵之际,卞之琳因事客居日本。“回望故土,仿佛一般人都没有乐了,而也没有哀了,是哭笑不得,也是日渐麻木。想到这里,虽然明知道自己正和朋友在一起,我感到‘大我’的寂寞”。(《沧桑集·尺八夜》)正是这种“大我的寂寞”,升华了《尺八》的主题。“大我”的主题,使卞之琳郁结的乡愁之中,除了对祖国日渐式微的悲哀,还蕴涵着另一个重要的维度——文化的乡愁。
同样的时代,韩国也正值殖民地时期,韩国文人对故乡的关注在他们的诗作中具有明显的丧失的悲痛。在《乡愁》这首诗里,故乡是以韩国典型的农村面貌为背景的,诗歌形象地刻画了故乡的原貌——故乡尽管贫穷,却有其浓郁的人情味。《乡愁》这首诗使郑芝溶成为了韩国现代诗的顶峰。
魂牵梦萦的故国意象
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感情,但诗人借助意象来表现情与思,把它转化为具体感人的东西。《尺八》的意象是承载着盛唐气象的中国古代乐器尺八,《乡愁》则呈现了一系列韩国传统农村典型的意象群。
五月的一个夜里,卞之琳听到流传到日本的中国古代乐器尺八吹奏出犹有唐音遗韵的曲调,感到这“单纯的尺八像一条钥匙,无意中为自己开启了一个忘却的故乡”。“尺八”凝聚了诗人对人类文明流转变迁和各民族盛衰的深沉思索,在扩大的时空上寄托了对人类未来的潜在希望,这正是卞之琳历史沉思的深刻与博大之处。卞之琳的祖国,不仅仅是现实的,更是一个过去时代的中华帝国,确切地说,是盛唐时代的中国和文化。然,这个盛极一时的中华文明,己经成为一个日渐远去的背影……
《乡愁》第一节“老故事里回旋”的故乡唤起了诗人对故乡的追忆。“在日落时分的金光中懒洋洋地叫唤”使听觉意象视觉化。“这样的地方怎么可能被遗忘在梦中”把过去和现实连接起来,诗中充满了那种美好的感觉。在第二节中,诗人设定了“室内”这一空间,出现了“泥火盆”“草枕头”等意象,还把风的声音和梦中耕田的情景重叠起来,呈现了故乡孤单、寂寞和贫困。第三节通过“泥土”展开一幅涂上了乡土色的儿时纯真的童心世界……《乡愁》描绘了典型的韩国农村的代代相传的风俗,抒发了对故乡的丧失感和哀切的思念。
截然不同的精神归宿
面对满目疮痍的家园,卞之琳和郑芝溶选择了不同的路。这种不同反映了中韩现代文学故乡意识的差异。
卞之琳在《古镇的梦》中写道:“在这座古城的静夜里,听到了在故乡听过的明笛,虽说是千山万水的相隔罢,却也有同样忧伤的歌唱。”“同样忧伤的歌唱”说明诗人的故乡并没有丧失,他要回去,寻回自己的家园。“尺八”这个跨越时空的事物,在他的诗中出现了,尽管时隔千年,远隔万里,还是能找回属于自己的天空。
由于祖国沧陷,郑芝溶从14岁就离开了家,在感情上对家的眷恋无法用语言表达,他精神的乐园又在哪里呢?他不断地找寻着真实的和虚幻的家园。郑芝溶好像从来就未曾有过家——早年离家,远赴日本,回到家又是那样一幅景象,战争爆发又被掳到北朝鲜,一生是那么的坎坷。所以,他的故乡意识可以说是流浪意识。
卞之琳的“思乡”诗意境更宏大,把情感放在宏大的历史中,从过去的历史中得到了情感的归属,具有回归意识。而郑芝溶的“思乡”诗意境就较为小一些,他的诗中有很多对故乡风土的描写,体现的是一种家族的情感,他的感情在现实中不停的流浪和寻找,好像永远找不到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