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以下简称《多崎作》)是村上春树2013年的新作,此作品讲述36岁的工程师多崎作在名为自我的意识初次觉醒的那些年,在混沌的充满矛盾的情感漩涡中努力找寻属于自己的存在地标、认可和意义的故事。通过主人公形象的刻画,经历痛苦与挣扎,自我救赎和最终成长的过程。结合写作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并探究其思想根源,剖析“泡沫经济”崩溃后青年一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村上春树对时代的寄语。
关键词:多崎作;村上春树;色彩;巡礼之年;成长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02
一、村上春树及其《多崎作》
村上春树的长篇新作《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是村上春树的所有作品中销售速度最快的一部。销售一周就突破100万册,打破了日本迄今所有销售记录。关于《多崎作》这部作品,村上曾说:“自己的小说有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就是人终其一生都在追寻某种东西,但是在追寻的过程中它却不可避免地受到无法挽回的损伤。但是人却不能不去寻找,因为意义只能在成长这个过程中找到。”从这个主题来看,这部长篇小说描绘了现代都市里年轻一代的成长——经历痛苦与挣扎,自我救赎和最终成长的过程。通过村上春树的新作《多崎作》为实例,试图探讨村上春树是如何巧妙的透过后现代主义文化背景的挖掘后现代都市孤独绝望与成长救赎。
众所周知,在村上春树的大部分作品中,总是围绕西方文学经典、音乐来讲述一些关于性爱缠绵于心灵、死亡的故事。他的创作风格可以概括为“政治隐喻性”、“心理探索”、“成长主题”等特点。尤其到了这一部与色彩有关的小说,西方音乐、成长中的性爱、青春话题,都市青年之间的友谊等要素必不可少,可是小说中更多的却探讨了人生中的某种缺憾,这种缺憾是多数人内心形成的一种对自我人生的一种认知缺憾,从而导致寂寞的都市青年在人生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一种错觉。他的创作来自于自身在社会的长期观察积累的结果。小说叙述并无太多表现技巧,故事也不复杂,可是在这个小说讲述过程中,却充满了文学魅力。“不管用什么语言,我们的人生中都会有解释起来太困难的事。”村上借用书中人的话表达了这种成长的无奈。
《多崎作》这部小说的故事脉络简述如下,多崎作在高中时与其他四位挚友结为至交。五个人三男两女,以课外公益为契机互相熟知并形成了小圈子。除了多崎作之外,其他四个人的姓名里都带有颜色:红、蓝、黑、白,只有多崎作沒有颜色。而“多崎作”这个没有色彩的名字令他感到一种“无法言喻的距离感”和不安。主人公多崎作背井离乡只身来到陌生的东京求学,却被这4人告知要与他断交。完全不知道事情原委的他陷入了强烈的孤寂感与绝望中。然而多年以后,实现修建火车站梦想的多崎作,仍然对当年莫名其妙就被朋友疏远这件事历历在目,无法走出内心困扰他多年的谜团。于是,多崎作在女性好友木元沙罗的鼓励下,为了探寻自己16年前被友谊拒绝的“理由”,再次踏上“巡礼”旅途。
二、试论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成长
村上春树是日本后现代小说代表作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常表现出日本后现代都市背景下个体的迷惘。随着80年代“都市文学”派崛起,村上春树等一批作家继承了内向派小说的主要特点,但他们注重对现代都市生活的感受和表达。注重都市现代生活的迷茫、孤独绝望的处境、复杂的情感纠葛等。
书中借由多崎作的平淡无奇的人生和成长经历,通过他内心的告白和寻访之旅,塑造了几位人物形象,或为追求高效益的汽车销售额而忙得不可开交,或为打造营销型企业而绞尽脑汁、另起炉灶,或为消除埋藏内心多年的阴影而远走异国他乡……然而,如今他们不再相互联系,见了面也多少有了或多或少的生分与隔阂。他们曾经无瑕纯真的友谊像被呵护的花圃,开满了五彩缤纷的鲜花,可是一等围墙崩溃,人生开始踏入征程,社会的现实将他们打磨成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当年的小团队,如今走上了各自的十字路口,那是一条成长之路的选择之路。他们各自经历了痛苦与挣扎,最终追求到属于自己的那块“田园”。可就是这么一个小团体的解散,让作者找到了亮点,在现实社会的缩影中挖掘出了很多需要心灵救赎的都市年轻一代,世事无常,孤独寂寞,亟需等待青春洗礼。作者不动声色地对小说进行叙述,深入到各式各样的人物骨髓、内心深处,并将人物的行为作了推理和合理化解释。文学的魅力,在于他用很文学的方式来解释了一个虚无的哲学问题。
说到都市青年的成长,自然离不开成长中的内心孤独。村上春树的作品中不乏有这种后现代情愫。在《多崎作》这部作品中,多崎作被五人小团体驱逐,重返16年的巡礼之旅充满神秘恐怖色彩的故事。虽然离奇,但在迷离中透露着真实。小说中的几位人物是平凡的,表面上看来不过是众多的都市青年成长的一个缩影。他们成长中带着迷失和孤寂,是一群孤独的缺乏归属感一代人,与高楼耸立的现代社会形成强烈对比,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在现代社会中把自我封闭,内心充满了现代都市快节奏下的孤独与没落。
村上春树成长主题的小说作品题材里,无法避免的两个词便是“落寞”与“孤寂”,这变成了他进行文学创作代名词。村上春树认为“人生本质上是孤独无奈的,与其勉强通过与人交往来消灭孤独化解无奈,莫如退回来把玩孤独,把玩无奈,疏离社会封闭自我,品味孤独”他笔下的主角总是极其普通的,是带有灵魂的血肉之躯,但又不是简单的生活琐碎描述,而是通过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深层挖掘,挖掘出一种符合在现代都市里生活的人群的一种内心共鸣——或许是某些不正常的东西。
三、后现在主义成长背景下的深刻启示
正如前文所述,村上春树的作品创作可以说属于日本上世纪80年代后兴起的“都市文学”。90年代,随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国民遭遇沉痛打击。巨大的心理落差同时,也显著看到日本日益严重的社会变化:过度工作的疲惫,以及旧的价值观的崩溃等等。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村上春树的作品主要探讨如何接受现状,如何在这种在自我封闭状态的现实社会中打开缺口,找寻都市中那些生活在硬井盖下的“聋哑人”。《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问世的。正如村上春树的小说中永恒的主题“陷入深井里的人”一样,自我救赎和自我成长,在混沌的充满矛盾的社会中努力找寻属于自己的价值。“并不是一切都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那是我们坚定地相信某种东西的自我,这样的信念绝不会毫无意义的烟消云散”。跨过十六年的时间长河,主人公的巡礼之年,就是对丢失的人生成长的回顾。“过去与现在,以及记忆与情感,平行而均等地向前涌流”。原文中“投不投选举结果不会有任何变化”这种心理转变为“不管结果会是如何,我要明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种心理的变化,这就是多崎作的成长。十六年的自我救赎,终于使一个垂死在死亡边缘的少年,演变成一个勇敢面对过去、憧憬未来的成熟者。村上春树在一次公开场合谈到《多崎作》时曾说: “年轻时人们受到伤害后总会刻意掩盖,总想忘却,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才能够逐步打开压抑,开始正视创伤,创伤越大,能克服的人就越成熟。”这是村上春树对青年一代人的启示,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蔡鸣雁.《迷失、寻找、回归——解读村上春树的“青春三部曲”》.时代文学.2009.
[2]村上春树.施小炜.《没有色彩的多琦作和他的巡礼之年》[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3.
[3]村上春树著.林少华.《挪威的森林》.上海文译出版社.2014.
[4]董英玉.《村上春树作品的现实性——
关键词:多崎作;村上春树;色彩;巡礼之年;成长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02
一、村上春树及其《多崎作》
村上春树的长篇新作《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是村上春树的所有作品中销售速度最快的一部。销售一周就突破100万册,打破了日本迄今所有销售记录。关于《多崎作》这部作品,村上曾说:“自己的小说有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就是人终其一生都在追寻某种东西,但是在追寻的过程中它却不可避免地受到无法挽回的损伤。但是人却不能不去寻找,因为意义只能在成长这个过程中找到。”从这个主题来看,这部长篇小说描绘了现代都市里年轻一代的成长——经历痛苦与挣扎,自我救赎和最终成长的过程。通过村上春树的新作《多崎作》为实例,试图探讨村上春树是如何巧妙的透过后现代主义文化背景的挖掘后现代都市孤独绝望与成长救赎。
众所周知,在村上春树的大部分作品中,总是围绕西方文学经典、音乐来讲述一些关于性爱缠绵于心灵、死亡的故事。他的创作风格可以概括为“政治隐喻性”、“心理探索”、“成长主题”等特点。尤其到了这一部与色彩有关的小说,西方音乐、成长中的性爱、青春话题,都市青年之间的友谊等要素必不可少,可是小说中更多的却探讨了人生中的某种缺憾,这种缺憾是多数人内心形成的一种对自我人生的一种认知缺憾,从而导致寂寞的都市青年在人生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一种错觉。他的创作来自于自身在社会的长期观察积累的结果。小说叙述并无太多表现技巧,故事也不复杂,可是在这个小说讲述过程中,却充满了文学魅力。“不管用什么语言,我们的人生中都会有解释起来太困难的事。”村上借用书中人的话表达了这种成长的无奈。
《多崎作》这部小说的故事脉络简述如下,多崎作在高中时与其他四位挚友结为至交。五个人三男两女,以课外公益为契机互相熟知并形成了小圈子。除了多崎作之外,其他四个人的姓名里都带有颜色:红、蓝、黑、白,只有多崎作沒有颜色。而“多崎作”这个没有色彩的名字令他感到一种“无法言喻的距离感”和不安。主人公多崎作背井离乡只身来到陌生的东京求学,却被这4人告知要与他断交。完全不知道事情原委的他陷入了强烈的孤寂感与绝望中。然而多年以后,实现修建火车站梦想的多崎作,仍然对当年莫名其妙就被朋友疏远这件事历历在目,无法走出内心困扰他多年的谜团。于是,多崎作在女性好友木元沙罗的鼓励下,为了探寻自己16年前被友谊拒绝的“理由”,再次踏上“巡礼”旅途。
二、试论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成长
村上春树是日本后现代小说代表作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常表现出日本后现代都市背景下个体的迷惘。随着80年代“都市文学”派崛起,村上春树等一批作家继承了内向派小说的主要特点,但他们注重对现代都市生活的感受和表达。注重都市现代生活的迷茫、孤独绝望的处境、复杂的情感纠葛等。
书中借由多崎作的平淡无奇的人生和成长经历,通过他内心的告白和寻访之旅,塑造了几位人物形象,或为追求高效益的汽车销售额而忙得不可开交,或为打造营销型企业而绞尽脑汁、另起炉灶,或为消除埋藏内心多年的阴影而远走异国他乡……然而,如今他们不再相互联系,见了面也多少有了或多或少的生分与隔阂。他们曾经无瑕纯真的友谊像被呵护的花圃,开满了五彩缤纷的鲜花,可是一等围墙崩溃,人生开始踏入征程,社会的现实将他们打磨成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当年的小团队,如今走上了各自的十字路口,那是一条成长之路的选择之路。他们各自经历了痛苦与挣扎,最终追求到属于自己的那块“田园”。可就是这么一个小团体的解散,让作者找到了亮点,在现实社会的缩影中挖掘出了很多需要心灵救赎的都市年轻一代,世事无常,孤独寂寞,亟需等待青春洗礼。作者不动声色地对小说进行叙述,深入到各式各样的人物骨髓、内心深处,并将人物的行为作了推理和合理化解释。文学的魅力,在于他用很文学的方式来解释了一个虚无的哲学问题。
说到都市青年的成长,自然离不开成长中的内心孤独。村上春树的作品中不乏有这种后现代情愫。在《多崎作》这部作品中,多崎作被五人小团体驱逐,重返16年的巡礼之旅充满神秘恐怖色彩的故事。虽然离奇,但在迷离中透露着真实。小说中的几位人物是平凡的,表面上看来不过是众多的都市青年成长的一个缩影。他们成长中带着迷失和孤寂,是一群孤独的缺乏归属感一代人,与高楼耸立的现代社会形成强烈对比,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在现代社会中把自我封闭,内心充满了现代都市快节奏下的孤独与没落。
村上春树成长主题的小说作品题材里,无法避免的两个词便是“落寞”与“孤寂”,这变成了他进行文学创作代名词。村上春树认为“人生本质上是孤独无奈的,与其勉强通过与人交往来消灭孤独化解无奈,莫如退回来把玩孤独,把玩无奈,疏离社会封闭自我,品味孤独”他笔下的主角总是极其普通的,是带有灵魂的血肉之躯,但又不是简单的生活琐碎描述,而是通过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深层挖掘,挖掘出一种符合在现代都市里生活的人群的一种内心共鸣——或许是某些不正常的东西。
三、后现在主义成长背景下的深刻启示
正如前文所述,村上春树的作品创作可以说属于日本上世纪80年代后兴起的“都市文学”。90年代,随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国民遭遇沉痛打击。巨大的心理落差同时,也显著看到日本日益严重的社会变化:过度工作的疲惫,以及旧的价值观的崩溃等等。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村上春树的作品主要探讨如何接受现状,如何在这种在自我封闭状态的现实社会中打开缺口,找寻都市中那些生活在硬井盖下的“聋哑人”。《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问世的。正如村上春树的小说中永恒的主题“陷入深井里的人”一样,自我救赎和自我成长,在混沌的充满矛盾的社会中努力找寻属于自己的价值。“并不是一切都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那是我们坚定地相信某种东西的自我,这样的信念绝不会毫无意义的烟消云散”。跨过十六年的时间长河,主人公的巡礼之年,就是对丢失的人生成长的回顾。“过去与现在,以及记忆与情感,平行而均等地向前涌流”。原文中“投不投选举结果不会有任何变化”这种心理转变为“不管结果会是如何,我要明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种心理的变化,这就是多崎作的成长。十六年的自我救赎,终于使一个垂死在死亡边缘的少年,演变成一个勇敢面对过去、憧憬未来的成熟者。村上春树在一次公开场合谈到《多崎作》时曾说: “年轻时人们受到伤害后总会刻意掩盖,总想忘却,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才能够逐步打开压抑,开始正视创伤,创伤越大,能克服的人就越成熟。”这是村上春树对青年一代人的启示,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蔡鸣雁.《迷失、寻找、回归——解读村上春树的“青春三部曲”》.时代文学.2009.
[2]村上春树.施小炜.《没有色彩的多琦作和他的巡礼之年》[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3.
[3]村上春树著.林少华.《挪威的森林》.上海文译出版社.2014.
[4]董英玉.《村上春树作品的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