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生产对一线工作人员的各种需求也逐步增多。因此,为了进一步培育出高技能以及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机械制造专业教学就更加注重知识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有效结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不断培育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关 键 词] 机械制造;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0124-01
在机械专业学习中,学生最缺乏的就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应用能力,因此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推动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应该从改革教学形式出发,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并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合理利用校企合作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就机械制造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进行简单分析。
一、改革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应用理实一体化模式展开教学
传统的机械制造教学模式存在滞后性的特点,过多地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学生学习机械知识都是在教师的督促下进行的,没有学习主动性的体现。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是单一、枯燥、乏味的,在课堂上学习氛围不浓厚,自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不高。新形势下,教师应当着力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不断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参与其中,既能体现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例如在机械制造中,学习先进制造技术时,要深入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突出学习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采用讲解与自学有效结合的方法,重难点详细讲,其他内容点到为止,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可以通过加强练习、完成作业与解决疑难来保证效果。要注重举一反三的运用,从典型生产实例中说明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此外,在讲授过程中要结合课程内容并联系实际案例,应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积极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改变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二、引进一体化的机械教材,打造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
在机械制造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受教材的限制,难以施展自身的教学才能,学校应当尽可能地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推动教师教学,倡导引进一体化的机械制造教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材应当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以及实用性,能够让教师反复强调并且详细讲解与学生实践课程相关的内容。同时教材的选择应当符合学校的具体操作环境和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根据不同的设备进行实践,强化书本知识,从而打造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课堂。机械制造技术这门课程以工艺问题为主线,不仅在有关介绍金属切削基本知识和常用机床的基本结构与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知识强化,还在学生经常操作的有关加工方法上进行了解答,如机床、刀具合理选用,专用夹具的结构和设计方法,工艺规程的设计,机械加工质量技术分析以及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等,有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同时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有利途径。因此在机械制造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地选择教材,帮助学生从实际教学中把握教材的整体内容,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进行取舍,筛选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教学内容,进一步解决了教学中质量与数量的矛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积极利用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环境
在理实一体化的学习中,最关键的还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机械制造这门课程教学更应当结合学校的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宽泛的实践环境,对于学校无法满足学生实践要求的状况,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去企业实习,让学生了解当下机械发展的进程。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教师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建立起变化发展的意识,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在校企合作模式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环境,及时指导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鼓励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
四、结语
一體化教学模式一方面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另一方面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玉明.《机械制造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J].机械职业教育,2011(8):50-51.
[2]刘腊松.理实一体化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基本常识》教学中的探索[J].贵州农机化,2012(2):27-31.
[关 键 词] 机械制造;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0124-01
在机械专业学习中,学生最缺乏的就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应用能力,因此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推动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应该从改革教学形式出发,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并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合理利用校企合作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就机械制造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进行简单分析。
一、改革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应用理实一体化模式展开教学
传统的机械制造教学模式存在滞后性的特点,过多地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学生学习机械知识都是在教师的督促下进行的,没有学习主动性的体现。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是单一、枯燥、乏味的,在课堂上学习氛围不浓厚,自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不高。新形势下,教师应当着力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不断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参与其中,既能体现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例如在机械制造中,学习先进制造技术时,要深入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突出学习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采用讲解与自学有效结合的方法,重难点详细讲,其他内容点到为止,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可以通过加强练习、完成作业与解决疑难来保证效果。要注重举一反三的运用,从典型生产实例中说明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此外,在讲授过程中要结合课程内容并联系实际案例,应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积极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改变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二、引进一体化的机械教材,打造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
在机械制造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受教材的限制,难以施展自身的教学才能,学校应当尽可能地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推动教师教学,倡导引进一体化的机械制造教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材应当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以及实用性,能够让教师反复强调并且详细讲解与学生实践课程相关的内容。同时教材的选择应当符合学校的具体操作环境和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根据不同的设备进行实践,强化书本知识,从而打造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课堂。机械制造技术这门课程以工艺问题为主线,不仅在有关介绍金属切削基本知识和常用机床的基本结构与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知识强化,还在学生经常操作的有关加工方法上进行了解答,如机床、刀具合理选用,专用夹具的结构和设计方法,工艺规程的设计,机械加工质量技术分析以及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等,有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同时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有利途径。因此在机械制造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地选择教材,帮助学生从实际教学中把握教材的整体内容,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进行取舍,筛选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教学内容,进一步解决了教学中质量与数量的矛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积极利用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环境
在理实一体化的学习中,最关键的还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机械制造这门课程教学更应当结合学校的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宽泛的实践环境,对于学校无法满足学生实践要求的状况,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去企业实习,让学生了解当下机械发展的进程。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教师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建立起变化发展的意识,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在校企合作模式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环境,及时指导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鼓励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
四、结语
一體化教学模式一方面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另一方面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玉明.《机械制造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J].机械职业教育,2011(8):50-51.
[2]刘腊松.理实一体化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基本常识》教学中的探索[J].贵州农机化,2012(2):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