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在教学管理方面面临的问题很多:普遍存在着“办学资金不足、办学条件艰苦、教学手段落后、师资配备不齐、教育观念保守、教学效率不高、社会评价不良”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加强学校管理、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效益等多方面着手进行探索。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办学现状,原因分析,对策思考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引向深入,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在设备设施、经济基础、师资状况、信息资源四个方面失衡显得较为突出。
1.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的问题
目前,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1 思想保守,观念落后。
由于交通闭塞、信息传递不畅等多方面原因,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严重束缚着农民群众对子女的教育培养观念,广大农民群众对社会发展趋势认识不清,对子女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正确的理想教育与行为导向,对孩子们全面发展缺乏必要的信念支持和监督引导,造成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生缺乏学习自信心,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持续学习的决心。由于大量的劳动力输出产生的短期经济利益,导致新一轮“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普遍盛行,大部分农村学生缺乏学习内动力,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部分学生干脆过早放弃学习,外出打工挣钱或者谋求其它出路;而广大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又非常奇缺,形成了当前整个农民群体素质低下、农业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恶性循环局面长期难以扭转。
1.2 办学条件艰苦,教学质量低。
由于农村人口分布稀疏,农户居住分散,为了考虑方便儿童就近入学,导致农村小学布局不集中,办学规模小,学生数少。有的学校还在一些村庄设立教学分点,每个教学分点由一至两位老师负责,在没有任何现代教学设备的条件下实施复式教学。这直接影响学校整体的教研教改工作、管理工作和素质教育效果。
另外,由于教育经费不足,所以直接导致办学硬件跟不上,教学设施简陋。一些学校的体音美器材、实验器材、学科教具、电脑和图书严重缺乏。教师们几乎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这样就自然地遏制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3 师资建设不配套,整体教学水平不高。
乡村教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福利待遇相对较差,缺乏吸引和挽留优秀教师安心农村教育工作的实力和条件,导致教师数量不够、整体实力不强、教学水平偏低、教学效率不高的被动局面长期难以缓解的严重苦果。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对现有教师的理论培训及能力提高工作也缺乏相应的力度,经费补充困难、激励机制不灵活、教师的工作压力太大,一个教师要担任好几门的课程,并且各种检查、抽考、统考接踵而来,使教师无法参与业务进修及教研教改工作,造成部分农村教师观念保守、思想落后、知识老化,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严重影响着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制约着整个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4 教学常规指导有停留于形式的现象。
教师对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如何反思有迷茫;教师采取注入式的现象仍较为普遍;作业布置欠层次、欠梯度,一刀切的现象普遍:部分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是为了点名;教师缺乏研究的问题意识,针对性不强,教研活动的效率、效益不高;没有形成教师主动地、自觉地发表自己见解的运行机制,教师有效参与低,甚至有的教师是心不在焉。
2.针对教学管理的困惑应采取的对策
2.1 加强学校管理,使之规范完整。
在管理上要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在校长负责制下,民主决策学校的大小事。校委会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好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安全与疾控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考勤管理制度,家长学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财产管理制度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务必包含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行课程改革,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教育等具体举措,一定要做好这些制度体系的实施、监督和总结反思工作,让制度有效地管权管人管事。
2.2 提高职业素养,促进专业成长。
作为薄弱的农村学校,更要注重教师专业素质发展。要制订出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确立发展目标和一系列培养措施,避免盲目性;要为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组织教师到先进的学校去观摩、取经,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聘请专家型教师来学校指导工作,让老师学习他们丰富的文化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精湛的教学艺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型教师队伍。
2.3 资源共享,促进教师科学发展。
教师应是课改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他们是课程改革最前沿的执行者。学校盘活用好现有的设备设施,积极搭建“人在家中座,尽知天下事”的网络教育平台。一是建立学校信息中心,选配好信息技术人员,加大了校园网络的建设、研究、开发、管理和利用。二是选好骨干,搭好架子,让他们成为支撑校园网的中坚力量。三是用好班级、学科教学资源文件夹。四是开辟“教学管理大家谈”、“学科百花园”(专门收集教师们整理上传的优秀教案、优秀课例、优秀课件,拿出来与大家共享。)、“心情驿站”等校园网络专栏。让新的教学理念入脑进心,走进农村小学课堂。
2.4 一校多址,合并管理。
农村薄弱小学办学规模小,师生人数少,条件艰苦,发展缓慢。如果把相邻的几所薄弱小学合并成一所小学来进行管理,在布局上一校多址,既可以整合教育资源,增强办学实力,又可以提高公用教育经费的利用率。撤销所有的教学分点,依靠政府支持,配置校车和司机接送学生,把学生集中到农村完全小学来学习。
总之,要全方位调动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家庭等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优化农村中小学的资源配置,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和优化育人环境,才能为农村小学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保证,从而实现推动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 文海山.《浅谈农村小学教学管理改革策略》《当代教育理论研究》,2006.10.
[2] 石国锋.《新课改下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之我见》《中华教育论坛》,2007.05.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办学现状,原因分析,对策思考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引向深入,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在设备设施、经济基础、师资状况、信息资源四个方面失衡显得较为突出。
1.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的问题
目前,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1 思想保守,观念落后。
由于交通闭塞、信息传递不畅等多方面原因,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严重束缚着农民群众对子女的教育培养观念,广大农民群众对社会发展趋势认识不清,对子女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正确的理想教育与行为导向,对孩子们全面发展缺乏必要的信念支持和监督引导,造成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生缺乏学习自信心,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持续学习的决心。由于大量的劳动力输出产生的短期经济利益,导致新一轮“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普遍盛行,大部分农村学生缺乏学习内动力,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部分学生干脆过早放弃学习,外出打工挣钱或者谋求其它出路;而广大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又非常奇缺,形成了当前整个农民群体素质低下、农业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恶性循环局面长期难以扭转。
1.2 办学条件艰苦,教学质量低。
由于农村人口分布稀疏,农户居住分散,为了考虑方便儿童就近入学,导致农村小学布局不集中,办学规模小,学生数少。有的学校还在一些村庄设立教学分点,每个教学分点由一至两位老师负责,在没有任何现代教学设备的条件下实施复式教学。这直接影响学校整体的教研教改工作、管理工作和素质教育效果。
另外,由于教育经费不足,所以直接导致办学硬件跟不上,教学设施简陋。一些学校的体音美器材、实验器材、学科教具、电脑和图书严重缺乏。教师们几乎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这样就自然地遏制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3 师资建设不配套,整体教学水平不高。
乡村教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福利待遇相对较差,缺乏吸引和挽留优秀教师安心农村教育工作的实力和条件,导致教师数量不够、整体实力不强、教学水平偏低、教学效率不高的被动局面长期难以缓解的严重苦果。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对现有教师的理论培训及能力提高工作也缺乏相应的力度,经费补充困难、激励机制不灵活、教师的工作压力太大,一个教师要担任好几门的课程,并且各种检查、抽考、统考接踵而来,使教师无法参与业务进修及教研教改工作,造成部分农村教师观念保守、思想落后、知识老化,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严重影响着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制约着整个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4 教学常规指导有停留于形式的现象。
教师对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如何反思有迷茫;教师采取注入式的现象仍较为普遍;作业布置欠层次、欠梯度,一刀切的现象普遍:部分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是为了点名;教师缺乏研究的问题意识,针对性不强,教研活动的效率、效益不高;没有形成教师主动地、自觉地发表自己见解的运行机制,教师有效参与低,甚至有的教师是心不在焉。
2.针对教学管理的困惑应采取的对策
2.1 加强学校管理,使之规范完整。
在管理上要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在校长负责制下,民主决策学校的大小事。校委会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好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安全与疾控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考勤管理制度,家长学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财产管理制度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务必包含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行课程改革,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教育等具体举措,一定要做好这些制度体系的实施、监督和总结反思工作,让制度有效地管权管人管事。
2.2 提高职业素养,促进专业成长。
作为薄弱的农村学校,更要注重教师专业素质发展。要制订出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确立发展目标和一系列培养措施,避免盲目性;要为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组织教师到先进的学校去观摩、取经,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聘请专家型教师来学校指导工作,让老师学习他们丰富的文化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精湛的教学艺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型教师队伍。
2.3 资源共享,促进教师科学发展。
教师应是课改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他们是课程改革最前沿的执行者。学校盘活用好现有的设备设施,积极搭建“人在家中座,尽知天下事”的网络教育平台。一是建立学校信息中心,选配好信息技术人员,加大了校园网络的建设、研究、开发、管理和利用。二是选好骨干,搭好架子,让他们成为支撑校园网的中坚力量。三是用好班级、学科教学资源文件夹。四是开辟“教学管理大家谈”、“学科百花园”(专门收集教师们整理上传的优秀教案、优秀课例、优秀课件,拿出来与大家共享。)、“心情驿站”等校园网络专栏。让新的教学理念入脑进心,走进农村小学课堂。
2.4 一校多址,合并管理。
农村薄弱小学办学规模小,师生人数少,条件艰苦,发展缓慢。如果把相邻的几所薄弱小学合并成一所小学来进行管理,在布局上一校多址,既可以整合教育资源,增强办学实力,又可以提高公用教育经费的利用率。撤销所有的教学分点,依靠政府支持,配置校车和司机接送学生,把学生集中到农村完全小学来学习。
总之,要全方位调动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家庭等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优化农村中小学的资源配置,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和优化育人环境,才能为农村小学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保证,从而实现推动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 文海山.《浅谈农村小学教学管理改革策略》《当代教育理论研究》,2006.10.
[2] 石国锋.《新课改下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之我见》《中华教育论坛》,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