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尊重生命,体现人性,以人为本,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但由于传统教学理念使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激发,师生的生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转变教学理念,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教学课堂,让活力竞相迸发,应是新课堂改革中的当务之急。
一、教和学都要出课本之“圈”
首先,教师要冲出课本的圈圈。虽然,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凭借,但不是唯一的凭借。只有教师不受课本的束缚,才能使学生不受课本的束缚。所以,如何科学、合理、灵活、正确地使用好教材,是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能力关键之一。教师只有在对教材掌握“熟”、对大纲的理解“透”的基础上,才能对教学内容处理“细”,才能在教法上讲究“活”。
其次,让学生冲出老师和课本的圈圈。允许学生对文章的多元解读,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向教材、向教师挑战,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冲出老师和课本的圈圈,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让他们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真正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二、教师“搭台”,学生“唱戏”
众所周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路人,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一指导思想,千方百计创设好教学情境,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切不可“越俎代疱”、主次不分。课堂上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积极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搭台”,让学生“唱戏”。
1、让孩子多做一做——“解放小孩的双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儿童尤其如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源泉。如在教学《开国大典》一课前,我告诉学生:“下一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观看电影,但必须先买好门票。”同学们急切地打听:门票多少钱?门票在哪?我趁势说:“这张门票不要钱,门票就在你们手中。”学生很是惊讶,我趁势出示预习要求:(门票)——将课文读通顺,初步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接着问:“同学们能拿到门票吗?”学生们兴趣盎然,异口同声说:“能!”。于是我就将学生按好、中、差搭配,分成四人一组预习课文,这样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呈现形式,学生自觉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2、让孩子多说一说——“解放小孩的嘴巴”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学时,教师精巧地设计,用导游、导游证、导游旗的角色扮演和提示语的铺垫,让学生走上讲台介绍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这样便打开了学生的想象闸门,点燃了他们创新的火种。果然,他们妙语连珠,令人惊讶,整堂课的气氛异常活跃,师生共享了创新成果带来的快乐。
3、让孩子多想一想——“解放小孩的大脑”
如《新型玻璃》一课,从性能、用途等方面介绍了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假如你是新型玻璃厂的推销员,你向银行、珠宝店、汽车厂等推销哪种玻璃?又怎样介绍这种产品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根据需要模仿推销员的口吻确定要推销的产品,在全班开展模仿推销员活动。老师在表情、手势、体态语言等方面适度地加以点拔,其效果不言而喻。
4、让孩子多画一画——“解放小孩的眼睛”
古诗是中国灿烂的文化瑰宝,历来,老师和家长都十分重视让孩子学习古诗文。然而,在孩子们的眼中它又是那么抽象,难以理解。在学习中,教师多采用逐字逐句讲解、背诵关键字词释义的教学方法,学生往往学得累又觉得枯燥。《绝句》一诗在语言上对仗工整,用字凝练,尤其是全诗一句一景,翠柳青天,黄鹂白鹭,雪岭泊船,连在一起则组成一幅动静结合、色彩鲜明的画卷,景中寓情,情景交融。学生读诗后,容易产生鲜活的内心视像。根据这首诗画面感强、色彩明快的特点,可以采用“以诗情感受画面,以画意领悟诗情”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将“诗情画意”引入古诗教学,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把这首诗描绘的美景用彩笔画出来。这样,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激发出可贵的创造力,有效地训练了观察、想象、思维、审美等多方面的能力,真正做到春分化雨,润物无声。
三、让学生“心灵的天空”永远放晴
学生的心,敏感而脆弱,需要鼓励、喝彩与掌声。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当着大家的面多一些表扬、赞许,充分肯定学生个性展示中体现出来的“闪光点”,这样会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也将会使全班学生都感到愉悦,学习氛围也因之轻松,课堂教学也因之活跃,他们的人格也因之健康成长——学生拥有了自信,学生就敢想、敢问、敢说、,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就有了安全的心理支持。所以说,最残酷的伤害是对一个人自信心的伤害,最大的帮助莫过于给人以能支撑起人生自信风帆的信心、掌声和喝彩。有一句话说得好:谁拥有了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正确对待他们的创新求异,多给学生创造“犯错”的条件和机会。尽管他们的创造求异有时是不成熟的,甚至是可笑的,我们也要多点鼓励与喝彩、少些批评与责骂,让每一个学生“心灵的天空”永远放晴,使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自信,敢于尝试,乐于探索,在失败和挫折面前永不气馁!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从桎梏学生思维的传统课堂到放飞学生心灵的新型课堂,虽“路漫漫兮”,但我们仍将“上下求索”努力寻求突破,使课堂活力竞相迸发。
一、教和学都要出课本之“圈”
首先,教师要冲出课本的圈圈。虽然,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凭借,但不是唯一的凭借。只有教师不受课本的束缚,才能使学生不受课本的束缚。所以,如何科学、合理、灵活、正确地使用好教材,是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能力关键之一。教师只有在对教材掌握“熟”、对大纲的理解“透”的基础上,才能对教学内容处理“细”,才能在教法上讲究“活”。
其次,让学生冲出老师和课本的圈圈。允许学生对文章的多元解读,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向教材、向教师挑战,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冲出老师和课本的圈圈,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让他们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真正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二、教师“搭台”,学生“唱戏”
众所周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路人,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一指导思想,千方百计创设好教学情境,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切不可“越俎代疱”、主次不分。课堂上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积极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搭台”,让学生“唱戏”。
1、让孩子多做一做——“解放小孩的双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儿童尤其如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源泉。如在教学《开国大典》一课前,我告诉学生:“下一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观看电影,但必须先买好门票。”同学们急切地打听:门票多少钱?门票在哪?我趁势说:“这张门票不要钱,门票就在你们手中。”学生很是惊讶,我趁势出示预习要求:(门票)——将课文读通顺,初步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接着问:“同学们能拿到门票吗?”学生们兴趣盎然,异口同声说:“能!”。于是我就将学生按好、中、差搭配,分成四人一组预习课文,这样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呈现形式,学生自觉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2、让孩子多说一说——“解放小孩的嘴巴”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学时,教师精巧地设计,用导游、导游证、导游旗的角色扮演和提示语的铺垫,让学生走上讲台介绍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这样便打开了学生的想象闸门,点燃了他们创新的火种。果然,他们妙语连珠,令人惊讶,整堂课的气氛异常活跃,师生共享了创新成果带来的快乐。
3、让孩子多想一想——“解放小孩的大脑”
如《新型玻璃》一课,从性能、用途等方面介绍了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假如你是新型玻璃厂的推销员,你向银行、珠宝店、汽车厂等推销哪种玻璃?又怎样介绍这种产品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根据需要模仿推销员的口吻确定要推销的产品,在全班开展模仿推销员活动。老师在表情、手势、体态语言等方面适度地加以点拔,其效果不言而喻。
4、让孩子多画一画——“解放小孩的眼睛”
古诗是中国灿烂的文化瑰宝,历来,老师和家长都十分重视让孩子学习古诗文。然而,在孩子们的眼中它又是那么抽象,难以理解。在学习中,教师多采用逐字逐句讲解、背诵关键字词释义的教学方法,学生往往学得累又觉得枯燥。《绝句》一诗在语言上对仗工整,用字凝练,尤其是全诗一句一景,翠柳青天,黄鹂白鹭,雪岭泊船,连在一起则组成一幅动静结合、色彩鲜明的画卷,景中寓情,情景交融。学生读诗后,容易产生鲜活的内心视像。根据这首诗画面感强、色彩明快的特点,可以采用“以诗情感受画面,以画意领悟诗情”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将“诗情画意”引入古诗教学,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把这首诗描绘的美景用彩笔画出来。这样,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激发出可贵的创造力,有效地训练了观察、想象、思维、审美等多方面的能力,真正做到春分化雨,润物无声。
三、让学生“心灵的天空”永远放晴
学生的心,敏感而脆弱,需要鼓励、喝彩与掌声。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当着大家的面多一些表扬、赞许,充分肯定学生个性展示中体现出来的“闪光点”,这样会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也将会使全班学生都感到愉悦,学习氛围也因之轻松,课堂教学也因之活跃,他们的人格也因之健康成长——学生拥有了自信,学生就敢想、敢问、敢说、,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就有了安全的心理支持。所以说,最残酷的伤害是对一个人自信心的伤害,最大的帮助莫过于给人以能支撑起人生自信风帆的信心、掌声和喝彩。有一句话说得好:谁拥有了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正确对待他们的创新求异,多给学生创造“犯错”的条件和机会。尽管他们的创造求异有时是不成熟的,甚至是可笑的,我们也要多点鼓励与喝彩、少些批评与责骂,让每一个学生“心灵的天空”永远放晴,使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自信,敢于尝试,乐于探索,在失败和挫折面前永不气馁!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从桎梏学生思维的传统课堂到放飞学生心灵的新型课堂,虽“路漫漫兮”,但我们仍将“上下求索”努力寻求突破,使课堂活力竞相迸发。